甘肃罗马人骗局【消失的罗马军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甘肃罗马人骗局【消失的罗马军团】,第1张

  公元前35年,西汉时期的中国版图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县名――“骊轩”(Liqian,今甘肃省永昌县者来寨)。为什么用这个连大多数中国人都觉得奇怪的名字它因何而设安置的又是些什么人

罗马人的世界帝国梦

从公元前3世纪中期到前2世纪后期,罗马通过一系列战争从意大利本土扩张成东起小亚细亚、西抵大西洋沿岸,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世界霸主。

公元前247年,帕提亚王国建立。中国古籍把它称作安息。帕提亚于公元前115年开始向东扩张,于公元前94年占领了亚美尼亚,领土扩张到南高加索和小亚细亚地区,王国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成为仅次于汉帝国和罗马共和国的世界第三大国,但实力远逊于前两大强国。

帕提亚的崛起令其成为了罗马继续东扩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罗马东扩的最终目的,是要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足迹,把罗马东界推至中亚、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以和东方文明古国汉王朝直接交往贸易。

克拉苏远征帕提亚

在公元前60年的罗马共和国,凯撒、庞培、克拉苏形成了三头执政的局面。公元前54年,克拉苏为了夺取更多的财富和土地,发动了对帕提亚的掠夺战争。公元前53年4月,克拉苏率领7个军团4万多人的军队横渡幼发拉底河,进军帕提亚。

5月罗马军与帕提亚军在帕提亚境内的卡里(今土耳其哈兰)相遇。帕提亚军队采用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用精锐骑兵打乱了罗马军队的阵型,令罗马士兵惊惶失措,溃不成军。克拉苏被俘并被处死。其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第一军团残部6000余人突围。远征帕提亚的4万多罗马士兵,2万人战死,1万多人被俘,6000余人逃跑。

罗马战俘戍边安息

普布利乌斯所率的第一军团却没能回到罗马,从此在西方史料中销声匿迹。33年后,公元前20年,罗马和安息议和并交换俘虏。但回到罗马的俘虏屈指可数,不仅第一军团神秘失踪,连在卡里被俘的罗马士兵也消失大部。

在卡里被俘的一万多罗马士兵的命运取决于历史上安息同罗马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安息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一直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汉武帝(前140年~前87年)时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盛极一时,欧亚非各国受益匪浅,安息更是从东西方贸易中获利丰厚。所以同时和罗马与汉朝修好是安息的重要国策,安息一旦战胜了入侵者,解除了王国的危险后,便希望与罗马重修旧好,继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所以安息的统治者决定既不处决罗马战俘,也不释放他们回国,而是将这万余名罗马士兵发配边界,为安息人戍守饱受游牧民族侵扰的东部边疆,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郅支单于西走康居

公元前133年~前70年,汉王朝数次进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汉帝国的威胁。前57年,匈奴发生内讧,出现了五单于争霸局面,并分裂为南北两部。前51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北匈奴郅支单于被迫西迁,并被康居国(与安息的东北部接壤)接纳。

前44年,以逃出安息的罗马战俘为核心的“罗马王子部落”已在康居西部繁衍生息了数年,日益兴旺。他们按古罗马军团的形式组建军队,自称“骊轩”(军团之意),因常在丝绸之路上受雇为商保镖而在当地获得很高威望。康居王和郅支单于也请骊轩人帮助训练自己的军队,帮助筑城和防御营地等等。

前42年,匈奴与康居反目,郅支单于请骊轩人帮其按罗马方式筑城自保,耗时两年,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附近的塔拉斯河畔建成了一座奇特而坚固的城池,史称“郅支城”。该城紧扼丝绸之路,郅支单于以此为据点,经常袭扰商旅,丝绸之路受阻。

汉军大破郅支城

前36年,经过长期的侦察和准备,西汉王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汉军和西域15国军队4万余人,深入康居,一举摧毁郅支城。此战,汉军斩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余人。甘延寿等将这些战俘带回中国。交战中,西汉军注意到郅支单干手下一支很奇特的军队,他们以步兵百余人组成“夹门鱼鳞阵”,土城外设置“重木城”。而这种用圆形盾牌组成“鱼鳞阵”的攻防阵法以及在土城外修筑“重木城”的防御手段,正是当年罗马军队独有的作战方式。

来自古罗马的名字

“骊轩,大秦也,张掖骊轩县为西域蛮族而置。”中国史书此时提到的“大秦”即指古罗马国。《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大秦国一名犁犍,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近代学者认为,骊轩就是罗马军团中的“军团”音译,它是一个带有军事色彩的词语,源自希腊语,古拉丁语写作LEGIO。

西汉墓群中的罗马骸骨

公元2003年,在永昌县西水泉堡附近的焉支山下发现了西汉墓群。共清理出99座墓,大多为夫妻合葬墓,有百余具骸骨。这些骸骨具有西方人特征:体格高大,骨架一般长度男性为180米,女性约160米,比汉族骨架约长10厘米;眉骨高耸,下颌宽平,门齿平整,大小均匀,躯干短于下肢,与汉族相反;在裹头颅的残留丝织物上还发现有棕红色或黄褐色毛发。所有墓葬中的骸骨全部头朝西。水泉堡距骊轩故城约20公里,两地间有汉代烽火台沟通。

骊轩罗马后裔

今日的骊轩周围30平方公里内拥有欧洲人体特征的人约有200人,被当地百姓泛称为“骊轩人”。这些人在安葬死者时,无论地形如何,一律头朝西方;过节时都制作“比萨饼”,对牛十分崇尚,尤其喜好斗牛。这些更像是古罗马人的习惯。2000年时,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对部分骊轩人后裔的血样进行了化验,证明他们具有46%的欧洲血统。

结语

不论今天的骊轩人是否古罗马士兵的后裔,在2000多年前的岁月里,至少有6000多名罗马士兵被迫背井离乡,来到了他们不熟悉的两河流域,甚至到了亚洲腹地焉支山一带。这些罗马士兵肯定非常清楚,终其一生,他们也不可能回归祖国的怀抱。

与中华民族相同,罗马民族也有着属于自身的荣耀与自豪。这从今天的那些骊轩人的生活习俗上就可看出一二――能历经2000年岁月洗礼而不忘传统的民族值得所有人的尊敬。在此我们庆幸,2000年前,由于地域的限制,大汉帝国与罗马共和国之间没有爆发实际意义上的冲突,双方通过贸易往来了解到彼此的伟大,并竭力维护这一和平关系。两个民族的这种克己至诚、维护和平的精神颇值得世界各国借鉴。

是真的,但是有人认为贞观之治并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更大原因是百姓们一起造就。有人认为唐朝贞观之治的记载实际上仅仅是李世民的一个自我宣传,当时的百姓也希望自己有一位伟大的明君可以安居乐业,所以每个人都恪尽职守,也就“巧合般”创建了一个和乐的家园。

贞观之治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伟大的繁荣时代,当时的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皇帝非常仁德,而且身边的大官员也敢于直见,基本上所有我们认为是一个朝代最好的事情都发生在李李世民的统治之下,所以很多人也将唐太宗李世民列为中国皇帝的首位,但是却有人认为,实际上贞观之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繁荣,也只是一篇李世民的自我宣传罢了。每个时代要繁荣,绝对不仅仅是和它的统治人有关系。

每个美好的时代都是由当朝的民众自己创造出来的,而皇帝只需要施行仁政,不要让百姓去做他们不想做的徭役,放手让百姓去干,自然就能够创造出一个美满的家园。纵观历史我们也可以推算得出来,实际上每次出现国家大乱的时候,都是因为当朝的***陷入了政治斗争,没有办法顾及到百姓的时候才会导致天下大乱,所以说有人认为贞观之治实际上和李世民的关系不大,真正能够造成贞观之治的是当朝的百姓。

如果非要说和李世民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么应该是当时隋朝给大唐留下了够吃一百年左右的粮食,也就是说那个年代的粮食非常的足够,在当时即便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粮食也是绝对够吃的,根本不用为吃穿烦恼。如此一来,百姓们便可以安心的去发展其他的业务,那么整个朝代也就繁荣起来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