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疫情的历史呢?老祖宗们是如何抗疫的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有哪些疫情的历史呢?老祖宗们是如何抗疫的吗?,第1张

明末鼠疫,又称明末华北鼠疫、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疙瘩瘟,是指明朝崇祯帝在位期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大鼠疫。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

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解决方法:10月初的北京,一座恐怖的绝望之城,来了一个担任后补县佐虚职的福建人,他发现了鼠疫的治疗办法。他使用刺血法给病人治病,每天来看病排队的患者多达万人。到崇祯16年的冬季,大雪纷扬,北京的老鼠差不多死光了,人口也死的差不多了,导致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再加上这位福建人的治疗。北京的鼠疫病情逐步得到扭转。但彼时的北京城里,人鬼掺处,薄暮人屏不行。时人称因北京死人太多,鬼魂白天就在城中游荡,夜里更是群鬼夜号,处处鬼影。

这两种传染病在古代并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也就是说在古代的话,如果人被传染上了这两种传染病的话,那么可以说与绝症没有什么区别了,历史上治疗鼠疫的最佳方法就是消毒和隔离,直到定军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为止,感染到鼠疫的人也大部分都去世了。肺结核在古代也属于绝症,古代人管肺结核叫肺痨,得了这种疾病的人,基本上就被人看作离去世不远了,只能通过相对来讲还算有效的中药来维持生命,而且对于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来说,大多数都采取隔离的方法,大家也都会尽量远离这种病人,可以说非常凄惨。不过在中国古代,对于传染病的研究和抵抗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最明显的进步有以下几点:

1、纱布做口罩

其实口罩这种东西在我国古代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做的像现在这么美观和方便,当时的中医就提出过用纱布叠加的方式来代替类似现在口罩的东西,有助于隔绝病毒,可以说当时的医生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在医疗条件如此苛刻的环境下,他们依然会想到利用防护措施去接近病人。

2、消毒

在我国古代利用各种方法消毒是对抗大部分传染疾病的主要手法之一,确实也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消毒与隔离这两种方法在当时非常流行,当然主要实施者还是中医,中医的伟大我们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

3、原始疫苗接种

在我国古代很早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疫苗的接种,比如说天花这种疾病,在我国古代就被提出过,利用牛豆的方式接种到人的身上,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有用,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太成熟,所以效果可能不太明显,成功率也比较低。

根据资料记载,从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山东青州,济南,德州,泰安相继发生大疫。安徽大疫,青蝇大如枣,凤阳府,安庆府,庐州府相继被瘟疫攻陷,死者最多的地方死亡人口达到90%,于是庐州府,就是现在的合肥一带,民有绝户,繁华大街如同静夜,无人行走。

当时,热门管这种病叫做死黑病,也就是现在人们俗称的鼠疫。

明朝末年,进入小冰河期,天旱少雨,当一只老鼠感染鼠疫菌后,由于体内出现高热症状,内脏开始溃烂出血。老鼠死时,它体内的大量鼠疫菌开始转移到附件的其他老鼠身上,随后从一个老鼠家庭向另外的老鼠家庭传染,很快整个地区都感染了鼠疫菌。

与此同时,大旱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国民体质严重下降,卫生条件极度恶化。慌不择食的人们开始偷吃老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吃成片死在路边的老鼠,横扫全国的鼠疫大爆发终于开始了。

而在全世界,这种鼠疫也在爆发,据统计这场大瘟疫,全世界死亡人数至少是2亿人。

此后若干年间,全世界经常爆发鼠疫,而人们却不知道老鼠是传染源,因为死亡时皮下成黑色,所以人们管这种瘟疫叫做黑死病。

直至400年后,人们才破解了这种病,破解者是法国的耶尔森。他青年时期在巴黎念医学院,专攻微生物致病学,

当他听说香港爆发黑死病疫情后, 就来到了香港。那里,有很多患黑死病死亡的尸体,但是当地不让他解剖尸体,他出钱贿赂了看守太平间的英国士兵。在太平间中,耶尔森对尸体进行了解剖,在从淋巴结的脓液中,他观察并鉴别出鼠疫杆菌。

随后,他找法国领事出面,直接向港督要求解剖病人尸体的权力。后来,耶尔森终于取得正式公文, 可以解剖黑死病尸体。他很快证明,老鼠和这次瘟疫的关系,成功制备出抗鼠疫的血清,可以治疗鼠疫, 破解了这个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瘟疫。

如今的医学界为了纪念耶尔森的功绩,将此病原体称为耶尔森属鼠疫菌。

历史上的鼠疫可怕到能够使一个王朝陨落,因为鼠疫本身就是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疾病,而各朝各代针对鼠疫的措施有:掩盖病死的尸体、寺庙 祈祷和开放宫廷诊所。

一、鼠疫的简介。

鼠疫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此病的传染源多为啮齿类动物,鼠疫则多以鼠蚤为传播媒介,鼠疫的症状一般是发热、淋巴结肿大、肺炎和器官出血。鼠疫的传染性极强,并且病死率也特别高,在世界各地都发生过因为鼠疫而爆发的大面积生物死亡,因为放到现在的医疗手段来看想要治疗鼠疫也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是在源头进行预防。

二、鼠疫在各朝各代造成的伤亡与损失。

鼠疫在每个朝代都有发生,但是在明清时期特别严重,甚至明朝的鼠疫间接推翻了明朝,据历史记载明朝发生的鼠疫和旱灾导致了千万人民的死亡。明朝时期的鼠疫发生在崇祯年间,鼠疫的原因是因为崇祯年间的大干早,各地地区的粮食产量剧减,并且一部分地区海河都结冰了,因此也失去了河流生物的补给,人们便把目光看向了老鼠,从而导致了鼠疫的爆发,一个地区爆发鼠疫,那么那个地区必定是横尸遍野的,并且明朝军队也爆发了鼠疫,从而导致明朝受到非常严重的损伤,最后王朝陨落。在清朝太平天国时期也爆发了鼠疫,鼠疫的中心是云南地区,受到鼠疫加上战争的影响,我国人口损失非常严重。

三、各朝各代针对鼠疫的措施。

据历史记载当时针对鼠疫的措施就是掩埋病死的尸体,因为尸体也可以作为鼠疫的传染媒介,还有就是朝廷拨款建立寺庙或去寺庙祈祷,因为当时的人们觉得鼠疫属于天灾。在明朝时期朝廷还开放了宫廷诊所,让官医出去看诊,为民间服务。

肯定啊!

黑死病又称鼠疫,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充分说明那时鼠疫在中国流行十分猖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流行,但仍有散发病例发生,目前我国鼠疫疫源地分布广、面积大,200l年鼠疫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到2005年基本控制人间鼠疫的上升趋势。

1334年黑死病导致当时中国的湖北省人口减少百分之九十。1353-1453年元帝国境内八个地区的人口因黑死病减少了三分之二,死亡总数约为2500万。《元史·五行志》:“至正四年,福州、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五年春夏,济南大疫。”余阙《青阳集》卷八《书合鲁易之作颍川老翁歌后》:“至正四年河南北大饥,明年又疫,民之死者半”。居住在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的明太祖朱元璋一家九口,在至正四年四月初六至二十二日的半个月内,接连病死四人(其父母、长兄及一侄),可见此次疫病之烈。1344~45年爆发于中国,47~48年传播到欧洲,时间上好像来得及,但仍不能确切证明两者必有联系。

既然是一种传染病,那么还是回归根本,从传染病的三个途径入手: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第一,要控制传染源。

鼠疫的传染源自然就是感染动物,还有肺鼠疫患者。一般来说,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是最容易被感染的。

所以,在鼠疫发生的时间内,要注意避免到疫区郊游或者是活动。对于啮齿类的动物,最好也都尽量远离,不要靠近它们。至于野生食肉动物,大家一般来说是不会去靠近的,这还比较安全。

第二,要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已经确诊受感染的人群,要进行隔离。医护人员在靠近病人的时候,一定要全方面保护自己,同时尽量距离病人1米的距离,避免被感染。

在接触完病人之后,要第一时间洗手、消毒。免疫力比较低的人,出门要尽量多带口罩,不要到人多的地方玩耍逗留。

第三,要保护易感人群。

在平时生活中,要减少自己被蚊虫叮咬的可能,如果有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早使用抗生素,这样能够降低鼠疫患者的死亡率。

如果感觉自己有不对劲,千万不要忍着不说,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早治疗才能够早明确,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被传染了,不要自己吓自己。

外出时包里可以备一些预防蚊虫叮咬的药物,如果曾经去过疫区或者是接触过病人,那要特别留心自己身体的变化。要注意定时测量体温,对于一些要吃的预防用药也要遵循医嘱按时吃。

中国历史上爆发过的有云南鼠疫、香港鼠疫和东北鼠疫。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一、云南鼠疫

1855年中国云南首先发生了大型鼠疫,1894年在广东爆发,并传至香港,耶尔森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鼠疫杆菌。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1898年,爆发于印度孟买的大鼠疫,使上千万印度人丧生。

在中国和印度便导致约1200万人死亡。此次全球大流行一直持续至1959年,当全球死亡人数少于250人方才正式结束。

二、香港鼠疫

1894年,香港地区爆发鼠疫,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逾千万人。其中,印度最严重,20年内死亡102万多人。此次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三、东北鼠疫

1910年10月,中国东北发生鼠疫。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将其房屋估价焚烧,去执行任务的员役兵警也死亡相继。

扩展资料

鼠疫的传播和预防

一、传染源

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二、传播途径

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它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三、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