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灵脂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五灵脂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中医大辞典》·五灵脂 61 五灵脂的别名 62 来源及产地 63 性味归经 64 功能主治 65 使用注意 66 化学成分 67 五灵脂的药理作用 7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灵脂 71 拼音名 72 五灵脂的别名 73 来源 74 原形态 75 炮制 76 性味 77 功能主治 78 五灵脂的用法用量 79 注意 710 摘录 8 《中华本草》·五灵脂 81 出处 82 拼音名 83 英文名 84 五灵脂的别名 85 来源 86 原形态 87 生境分布 88 栽培 89 性状 810 化学成份 811 五灵脂的药理作用 812 炮制 813 性味 814 归经 815 功能主治 816 五灵脂的用法用量 817 注意 818 附方 819 各家论述 820 摘录 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五灵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五灵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五灵脂 1 拼音

wǔ líng zhī

2 英文参考

trogopterus du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xcrementum pterop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aeces trogopteror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aeces Togopteri (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lying squirrel’s dropping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五灵脂为中药名,出自《开宝重定本草》[1]。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2]。

4 拉丁名

Faeces Togopteri (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lying squirrel's droppings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中医大辞典》·五灵脂 61 五灵脂的别名

灵脂、寒雀粪[1]。

62 来源及产地

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主产河北、山西。[1]

63 性味归经

苦、辛,温。入肝经。[1]

64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止痛[1]。

1治经闭,痛经,产后瘀血作痛,脘腹胸胁血滞疼痛,冠心病心绞痛,关节肿痛,肠风下血,崩漏。煎服:45~9g,包煎,止血炒用。[1]

2治跌打损伤,虫、蛇咬伤。内服并研粉油调敷。[1]

65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恶人参。[1]

66 化学成分

本品含五灵脂酸(Wulinzhic acid)、5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尿嘧啶、尿囊素、苯甲酸、邻苯二酚等十余种成分。还含半胱氨酸等氨基酸。[1]

67 药理作用

对动物的实验性结核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动物实验,还能缓解平滑肌痉挛。水浸剂在试管内对伤寒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菌作用,高浓度对常见致病皮肤真菌也有某些抑制。五灵脂可增加冠脉流量,还可保护胃黏膜、保护缺氧损伤组织。[1]

7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灵脂 71 拼音名

Wǔ Línɡ Zhī

72 五灵脂的别名

灵脂、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

73 来源

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或飞鼠科动物小飞鼠Pteromys volans L的干燥粪便。全年可收采。将砂石、泥土等杂质除净。

74 原形态

药材分为灵脂米(散灵脂)及灵脂块(糖灵脂)

灵脂米(散灵脂):长椭圆形颗粒,两端钝圆,长05~12厘米,直径03~06厘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黑褐色,显麻点,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黄绿色或黑棕色。气微弱,味苦咸。

灵脂块:为鼯鼠尿和粪粒凝结而成的不规则团块,黑棕色、黄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润性光泽,粪粒呈长椭圆形,表面常裂碎,显纤维性,体轻,质较硬,但易碎。断面不平坦,可模糊看出粪粒的形状,有的间有黄棕色松香样物质。有腥臭气,味苦。以块状、黑褐色、有光泽、显油润、无杂质者佳。

75 炮制

醋灵脂:将净五灵脂放锅内微炒,喷洒米醋,再炒至微干,表面稍有光泽时取出,晾干即可。如系灵脂块须砍成小块(每10斤用醋15斤)。

76 性味

甘,温。

77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78 五灵脂的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研粉酒调敷。

79 注意

不宜与人参同用。

710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8 《中华本草》·五灵脂 81 出处

出自《开宝本草》

82 拼音名

Wǔ Línɡ Zhī

83 英文名

Trogopterus Dung, dung of Complextoothed Flying Squirrel

84 五灵脂的别名

药本、寒号虫粪、寒雀粪

85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之干燥粪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但在春、秋季为多,春季采者品质较佳,采得后,拣净砂石、泥土等杂质,晒干。按春形状的不同常分为“灵脂块”及“灵脂米”。

86 原形态

复齿鼯鼠,形如松鼠,但较松鼠略大,为中等的一种鼯鼠。体长2030cm,体生250400g。头宽、吻较短。眼圆而大,耳壳显著,耳基部前后方生有黑色细长的簇毛。前后肢间有皮膜相连。尾呈扁平状,略短于体长,尾毛长而蓬松。全身背毛为灰黄褐色,毛基部黑灰色,上部**,尖端黑褐色。颜脸部较淡,为灰色,耳同身色。腹部毛色较浅。毛基灰白色,毛尖黄棕色。皮膜上下一与背腹面色相同,唯侧缘呈鲜橙**。四足色较深,为棕**。尾为灰**,尾尖有黑褐色长毛。

8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本种炮国特有。

资源分布:已知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四川、云南、西藏等。

88 栽培

生活习性,生活于长有松柏树的高山巖石陡壁的石洞或石缝中窝形如鸟巢,内铺以树枝、杂草等。白天于窝中睡觉,清晨或夜间外出活动,善攀爬,能滑翔。以松柏树叶为食,尤喜食柏树籽。每年繁殖12次,每次24仔幼仔初生时无毛,但皮膜及为明显。

养殖技术,鼯鼠的人工饲养有箱养、笼养和洞养3种方法。饲喂柏树叶、嫩皮、嫩枝和一些昆虫类等。冬季注意保肯,夏季防热,并及时供给干净冷水。尽量为它创造活动条件,以增加排粪量。防止猫、鼠鼬及各种食肉猛禽等天敌的伤害。

89 性状

性状鉴别(1)灵脂块,又名糖灵脂。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油9润性光泽,粘附的颗粒呈长椭圆形,表面常裂碎,显纤维性。质硬,断面黄棕色或棕褐色,不平坦,有的可见了颗粒,间或有黄棕色树脂状物质。气腥臭。

(2)灵脂米,又名散灵脂,为长椭圆形颗粒,长515mm,直径36mm。表面黑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较平滑或微粗糙,常可见淡**的纤维残痕,有的略具光泽。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黄绿色中黄褐色,不平坦,纤维性。气微。

810 化学成份

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含焦性儿茶酚(pyrocatechol),苯甲酸(benzoic acid),3蒈烯9,10二羧酸(3caren9,10dicarboxylic acid),尿嘧淀(urcil),五灵脂酸(wulingzhic acid)间羟基苯甲酸(mhydroxybenzo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次黄嘌呤(hypoxanthing),尿囊素(allantoin),L酷氨酸(Ltyrosine),3O顺对香豆酰委陵菜酸(3Oci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3O反对香豆酰委陵菜酸(3Otran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坡模醇酸(pomolic acid),2α羟基熊黑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高加蓝花楹三萜酸(jacoumaric acid),3O反对香豆酰马期里酸(3Otranspcoumaroylmasli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野雅椿酸(euscaphic acid),马斯里酸(masolinic acid);还含三对节萜酸(serratagenic acid),五灵脂三萜酸(goreishic acid)Ⅰ、Ⅱ、Ⅲ,5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5methoxy7hydroxycoumarin)。

811 五灵脂的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五灵脂20mg/kg股动脉注入使麻醉狗股动脉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五灵脂水提液200ug/ml可显著降低大鼠乳鼠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耗氧量。

2抗凝作用:五灵脂水提液20g/ml有增强体外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3对子宫的作用:五灵脂水煎剂20×10(-2)g/ml或40×10(-2)g/ml对离体家兔子宫呈短时间张力提高,几分钟后恢复正常,部分出现后抑制现象,而对频率、幅度影响小。体外试验证明,五灵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临床上也曾用于心绞痛。

4抗结核作用:五灵脂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所用复方为连翘、五灵脂各2g;或连翘、五灵脂、地骨皮、紫草根各2g。上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也均有一定疗效。

812 炮制

1净制:拣净杂质,筛去灰屑(灵脂米)。

2碎制:灵脂块需打碎。

3醋制:取净五灵脂,置锅内,文火微炒,随即喷淋米醋,再炒至微干、有光泽为度,取出晾干。

4酒制:制法同上,惟用黄酒喷淋。

813 性味

味苦;甘;性温

814 归经

肝;脾经

815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消积解毒。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闭经;产后瘀滞腹痛;崩漏下血;小儿疳积;蛇蝎蜈蚣咬伤

816 五灵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817 注意

孕妇慎服。

818 附方

1紫金丸(《产乳集验方》),用治产后恶露不尽,腰痛,少腹如刺,时作寒热,头痛不思饮食。2治经血不止方(《经效方》),用治妇人经血不止。34灵脂散(《永类钤方》),用治丈夫脾积气痛,妇人血崩诸痛。5治卒暴心痛方(《鸡峰普济方》),用治卒暴心痛,不可忍者。6治冷麻方(《本草衍义》),用治冷气血闭,手足身体疼痛,冷麻。7治肠风下血方(《永类钤方》),用治肠风下血。8治吐血方(《本草纲目》)。9治虫心痛方(《阎氏小儿方论》),用治虫心痛欲绝。10治骨折肿痛方(《乾坤生意秘韫》)。11接骨丹(《儒门事亲》),用治损伤、接骨。12治疮癞方(《摘元方》)。13治毒虫伤方(《金匮钩玄》),治蜈蚣蛇蝎毒虫伤。14皱肺丸(《圣济总录》),用治肺胀。15退翳方(《明目经验方》),用治目生浮翳。16治重舌方(《经验良方》),用治重舌,喉痹。

819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

2《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

3《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

4《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

5《本草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瞳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癎,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

6《本草述》:主损伤接骨。

7《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8《本草衍义》:五灵脂行经血有功,不能生血。尝有人病眼中翳,往来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盖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则能视,目病不治血为背理。

9《本草纲目》:五灵脂,足厥阴肝经药也,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故入血分。肝主血,故此药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诸痛。止惊癎,除疟痢,消积化痰,疗疳杀虫,治血痹、血眼诸症,皆属肝经也。失笑散不独治妇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胁肋少腹痛疝气,并胎前产后血气作痛及血崩经溢,俱能奏功。又按李仲南云,五灵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药,乃去风之剂。冲任经虚,被风伤袭营血,以致崩中暴下,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方悟古人识见深奥如此,此亦一说,恒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10《本草经疏》:五灵脂,其功长于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滞作痛,产后血晕,恶血冲心,少腹儿枕痛,留血经闭,瘀血心胃间作痛,血滞经脉,气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证,在所必用。

11《药品化义》:五灵脂,苦寒泄火,生用行血而不推荡,非若大黄之力迅而不守。以此通利血脉,使浊阴有归下之功,治头风、噎膈、痰癎、癫疾,诸毒热痈,女人经闭,小腹刺痛,产后恶露,大有功效。炒用以理诸失血证,令血自归经而不妄行,能治崩中胎漏及肠红血痢,奏绩独胜。

820 摘录

《中华本草》

9

《辞典》:猪胰出处《药对》拼音名ZhūYí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胰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本草图经》:"寒。"②《纲目》:"甘,平,微毒。"功能主治益肺,补脾,润燥。治肺损咳嗽、咯血,肺胀喘急,脾虚下痢,乳汁不通,手足皲裂。①《药对》:"通乳汁。"②《本草拾遗》:"主肺痿咳嗽,和枣肉浸酒服之,亦能主痃癖羸瘦。"③《本草图经》:"主肺气干胀喘急,润五脏,去皴、疱、酐蹭,并肪膏。并杀斑猫、地胆、亭长等毒。"④《本经逢原》:"同胡黄连等药,治霉疮。"⑤《随息居饮食谱》:"润燥,涤垢化痰,运食清胎,泽颜止嗽。"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外用:捣涂。附方①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不止:猪胰一具,削薄,竹筒盛,于塘火中炮令极熟,食上吃之。(《食医心镜》)②治肺损嗽血、咯血:猪胰切片,煮熟蘸苡仁末,空心服;如肺痈,米饮调下。(《士材三书》猪胰片)③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猪胰三具,枣百枚,酒三升。渍数日,服三、二合,加至四、五合。(《补缺肘后方》)④治冷痢久不瘥,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疮,饮食无味,或食下还吐,小腹雷鸣,时时心闷,干皮细起,膝胫酸痛,羸瘦;及妇人血气不通,逆饭忧烦,四肢无力;丈夫痃癖,两肋虚胀,变为水气:猪胰一具,细切,与青蒿叶相和,以无灰酒一大升,微火温之,药熟,纳胰中,使消尽,又取桂心末一小两,纳酒中,每旦温服一小盏,午夜各再一服。忌面、油腻等食。(《海上集验方》)⑤治手足皴裂,出血疼痛:以酒挼猪胰,洗并敷之。(《肘后方》)⑥治赤白癜风: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寿域神方》)⑦治目生翳膜:猪胰子一枚(五钱),蕤仁五分,青盐一钱。共捣千下,令如泥,每点少许,取下膜翳为效。(《

详见百科词条:猪胰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1:14:32 共9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幼幼集成》卷三 21 组成 22 主治 23 人参冬花膏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冬花膏 1 拼音

rén shēn dōng huā gāo

2 《幼幼集成》卷三 21 组成

人参1钱,天门冬1钱,麦门冬1钱,款冬花1钱,川贝母1钱,桑白皮1钱,金井胶1钱,片枯芩1钱,白当归1钱,北五味5分,炙甘草5分。

22 主治

气逆咳血,痰中带血。

23 人参冬花膏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灯心汤送下。

2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

古籍中的人参冬花膏 《幼幼集成》:[卷三咳嗽证治]入方

丹方见卷二类搐门。六味地黄汤方见卷二胎疾门。人参冬花膏治气逆咳血,痰中见血。官拣参天门冬麦门冬款冬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四咳嗽门]治法

粉蜜调服。肺胀者,主收敛,五味子、乌梅、**壳、冬花、诃子、倍子、枯矾之类。肺胀抑遏,不得眠者,难治

《幼科铁镜》:[卷一]推拿代药赋

无差。食指泻肺。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精威拿紧。岂羡牛黄贝母。肺俞重揉。漫夸半夏南星

《得配本草》:[卷二草部]白薇

塞。配石膏、竹茹、甘草、桂枝,治胎前虚烦呕逆。佐人参、当归、甘草,治血厥。(出汗过多,血少阳气独上,

《古今医鉴》:[卷之四]哮吼

人们常说:“补身三宝,人参、鹿茸和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入肺经,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等都有着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自古以来,冬虫夏草就作为一种有着治疗疾病的功效被记载于古籍中,最早提到冬虫夏草是在现存最早的藏医著名经典《医法月王论》中,这是在公元710年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后的书籍,书籍上提到了冬虫夏草功效中治疗肺部疾病的作用。

后来,在清代1757年吴仪洛著的《本草从新》中,冬虫夏草 第一次正式作为药物 被记载于古书中,“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并提到它有“甘平保胪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的功效。

在这之后,也有很多中医古籍记载了冬虫夏草。

《中国药典》:“冬虫夏草甘,平。归肺、肾经。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

《金汁甘露宝瓶札记》:“冬虫夏草味甘,性温。滋补肾阴,润肺,治肺病。”

从古书中的记载和经现代科学的验证来看,冬虫夏草的主要功效在于润肺、止咳、化痰和益肾这四个方面。

冬虫夏草以入肺、入脾为主,所以对于肺虚久咳的患者来说,有着很好的功效。慢阻肺作为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慢阻肺是由于受到外邪侵袭,使得正气虚损,久病肺虚,之后更加容易感受到外邪的影响,诱使咳喘反复发作,出现“肺脾气虚、肺肾两虚”两种常见类型,属于中医“肺胀”的范畴,中医证实冬虫夏草治疗慢阻肺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有着很好的疗效。

冬虫夏草生长的海拔越高,药效越强;海拔越低,药效越差

很多人都知道冬虫夏草吃了对身体好,但也有很多人反映吃了冬虫夏草,但是一直没见到成效,这就很有可能买到了低海拔地区的冬虫夏草,低海拔地区的冬虫夏草的功效很低,对身体起到的作用很微小。

这就需要注意了:并不是所有的冬虫夏草都有好的功效。真正有功效、效果好的冬虫夏草往往是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比如生长在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海拔4000 5000米的高山中。

高海拔地区的空气质量好、环境污染小,光照也很强烈,非常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所生长出来的营养价值更高。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肺胀是本虚标实之证,但有偏实与偏虚的不同。一般感受邪时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偏虚者有气(阳)虚、阴阳两虚等不同,为肺脾肾心亏虚所致;偏实者为水停痰凝,气滞血瘀为患,常因感邪而病甚。

(2)辨脏腑:咳嗽喘息,胸闷胀满,气短怕风,稍劳即著,病位在肺;哮喘胸满,脘痞痰多,倦怠乏力,病位在脾;哮喘气短,动则喘甚,呼多吸少,病位在肾;咳逆上气,心慌气短,唇舌发绀,病位在心。

(3)辨痰饮气血:咳逆上气,面浮肢肿,心悸,尿少,属水饮;咳逆上气,痰涎雍盛,属痰浊;咳逆上气,胸中膨膨胀满,不能平卧,属气滞;咳逆上气,面色晦暗,唇舌发绀,为瘀血。

(4)抓

主证:肿、喘、痰、咳、瘀为本病之主要证候。

2.分证论治总的治则是祛邪扶正,但在急性发作期,一般以标实为多,故以祛邪为主;在缓解期,一般以正虚为主,故以扶正为主。扶正祛邪坚持治病必求于本,顺其气机,因势利导。

(1)肺肾气虚

主证: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药用人参10g,五味子10g,冬虫夏草6g,核桃仁15g,蛤蚧

1.5g(研末),黄芪15g,熟地黄10g,苏子10g,款冬花10g,法半夏10g,橘红6g,紫菀10g,桑白皮10g。

(2)阳虚水泛

主证: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咳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炮附子10g,白术10g,茯苓15g,芍药10g,生姜6g,桂枝6g,猪苓10g,泽泻6g。

(3)痰浊壅肺

主证: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舌苔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药用葶苈子10g,大枣10g,苏子10g,白芥子10g。

(4)痰热郁肺

主证:喘咳气粗,胸闷烦躁,目睛胀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咳,或发热恶寒,尿黄,口干,口渴欲饮;舌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脾加半夏汤。药用麻黄10g,石膏30g,生姜6g,半夏10g,甘草6g,大枣10g。

(5)痰蒙神窍

主证:神志恍惚,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瞤动,抽搐,咳逆喘促,咳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

方药:首先选用安宫牛黄丸,1次1丸,温开水送服;清开灵注射液20~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d;或醒脑静注射液10~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d。

方用涤痰汤加减。药用制半夏10g,制南星10g,陈皮10g,枳实10g,茯苓15g,人参10g,石菖蒲6g,竹茹6g,甘草6g,生姜6g。

3.针灸与推拿疗法参照喘病治疗。

预防

(1)坚持锻炼,增加体质,改善肺脏通气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2)积极防治肺部疾病。

(3)既病防变,预防病势演变。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拼音 4 代号 5 中泉穴的别名 6 出处 7 中泉穴的定位 8 中泉穴的取法 9 中泉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中泉穴主治病证 11 刺灸法 111 刺法 112 灸法 12 文献摘要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池泉 1 拼音

chí quán

2 概述

池泉为经外奇穴别名,即中泉[1][2]。出《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主治心胸疼痛,胸闷,胃痛,吐血,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腹胀,腹中诸气痛,癔病,中风,咳嗽,气喘,唾血,腰痛,现代又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

中泉为经外奇穴名(zhōngquán EXUE3)[3][4][5]。出《奇效良方》。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5]。主治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胸闷,胃气上逆,胃痛,吐血,唾血,腹中诸气痛,目中白翳,掌中热,癔病,中风,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腰痛等。

3 拼音

zhōngquán

4 代号

EXUE3

5 中泉穴的别名

一窝风(《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

池泉(《奇 谱》)。

6 出处

《奇效良方》:中泉二穴,在手背腕中,在阳溪、阳池中间陷中是穴。

7 中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中泉穴在腕背侧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处[5][6]。

池泉穴位于手腕背横纹之中点[1][2]。伸指总肌腱之桡侧缘[1]。与大陵穴相对处[2]。左右计2穴[1]。

中泉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肌腱桡侧凹陷中[7]。

中泉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上当阳池穴与阳溪穴连线的中点处[4]。

中泉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总伸肌腱桡侧凹陷中。左右计2穴[3]。

经外奇穴——中泉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中泉穴的位置

8 中泉穴的取法

俯掌,于阳溪与阳池连线的中点处取穴[7]。

9 中泉穴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伸肌支韧带)→指伸肌腱[6]。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手背支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桡动脉腕背支分布[6]。

10 中泉穴主治病证

中泉穴主治心胸疼痛,胸闷,胃痛,吐血,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腹胀,腹中诸气痛,癔病,中风,咳嗽,气喘,唾血,腰痛,现代又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前臂诸肌麻痹等。

池泉穴主治心胸疼痛[2][2]。

中泉穴主治胸闷、胃痛、吐血[6]。

中泉穴主治心痛,胸中气满不得卧,肺胀满膨膨然,目中白翳,掌中热,胃气上逆,唾血及腹中诸气痛[4]。

中泉穴主治心痛、腹中气痛、癔病、中风[3]。

中泉穴主治胸中气满不得卧,咳嗽,气喘,心痛;胃气上逆,胃痛,唾血,腹痛,腹胀;中风,目中白翳,掌中热,腰痛等[7]。

现代多用中泉穴治疗脑充血、角膜白翳、胃痉挛、肠疝痛、腕关节炎、前臂诸肌痉挛或麻痹等[3]。

11 刺灸法 11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3][4][6]。

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指端及肘放散[7]。

112 灸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4]。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2]。

12 文献摘要

《奇效良方》:心痛及腹中诸气痛不可忍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