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前的简牍与简牍书是怎样的?
先秦记录文字的材料从甲骨、青铜到石头,不断更替变化,后来又出现了简牍。其实,在纸发明以前,古代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则是简牍。
简牍,是对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统称。用竹片写的书叫做“简策”,而用木版写的书叫做“版牍”。
据考古实物发现及古书记载,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
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做“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做“署”,这是信封的起源。
然后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黏土,盖上阴文印章,在黏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黏土叫“封泥”。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笺是古代一种短小的简牍,是供读书者随时注释的,它系在相应的简以备参考之用。现在人们所说的笺注就是起源于此。
简牍因制形不同,用途不同,称呼甚多,但从策、简、籍、簿、笺、札、检、椠等从竹、木字形上,都反映出简牍的制成材料。
竹简在西北出土较少,也许是因为西北天气干旱,不适宜竹子生长。而南方气温湿润,竹材丰实,因此竹简的出土主要在南方,如1999年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多达10万枚。
版牍多用松木。《太平御览》卷606扬雄《答刘歆书》写道:“铅擿松椠。”松椠就是松木制成的木牍。其次还有青扦、毛白杨、水柳和柽柳。这些木类,色白质轻,易于吸墨,可随地取材,自然被广泛用作书写材料。竹木要进行加工,才能进行书写。首先片解竹、木成条状,然后进行刮削,使其平整划一,棱角分明,书写的一面要求光滑、平整。后来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在其《论衡》一书中对竹木制作方法已有描述: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牍,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力加刮削,乃成奏牍。竹简较木牍的加工要繁琐,因竹有节,内空,简条的宽度受竹简粗细的限制。用于书写,必须经过杀青阶段,杀青就是去青皮,用火烘烤,高温处理可防虫蛀,写字不渗晕。由于在烘烤中,竹面会有水珠浸出,故谓“汗青”,又称“杀青”。由于竹简杀青之后,才能正式书写,故后世多称书籍定稿为“杀青”。简牍在经过以上刮削、磨平、杀青后,就可以正式书写了。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A、削。A、削既是整治竹木简牍的工具也是书写的工具。
书写简牍时,A与笔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战国、秦汉时期,A与笔常常连用,并且以此形容朝廷中掌管文书的官吏。
简牍上的文字一般用笔墨书写,A的主要用途是修改错误的文字,并非用于刻字。对写错文字的修改方法,主要是削改,即用A削去表面一层错误之处而再写。
简牍文字的字体,也有多种。先秦时期简牍,多用古文、篆文。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通行隶书,字体变圆为方,于是公文、信函多用隶书。如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均以隶书书写。汉代沿用隶书,汉简上的字体也多为隶书。
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页。简牍上书写的行数与字数,各有不同。通常只书写一行在简牍的正面,有时也有两行或正反两面都书写。
在敦煌发现的简牍中,有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作《急就章》一书,每简书写一章,共63字。它们是棱柱形木简,三面有字,每面一行21字。另一简有两行字,一行32字,一行31字。长沙出土的竹简,每简长度大致相同,每简有两字至20字不等。
就出土的实物考察,简牍年代起于战国时期,下迄魏晋,简牍作为这一时期的书写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包括私人信件、公事往来、文书、历谱及送葬的遣策、通行证、契约文书、名籍、账册、诏书等。
简牍中记载的许多古代书籍,对于校勘、考订提供了最好校本,还能补缺一些早已遗失的古代书籍,丰富文化宝藏,是我国古代的珍贵遗产。比如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出土的简牍经书;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兵书《六韬》、《尉缭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以及《管子》、《晏子春秋》、《墨子》;甘肃省武威汉墓出土的简牍医书等。
简牍的编连是古籍加工技术,有的先编后写,有的先写后编。甘肃武威磨咀子出土的《仪礼》,凡编绳所过之处都空格不写,更为明显的是乙本《仪礼》第三十四简,在简未穿绳地方,还余一个字,为了避开编绳,就在穿绳之下补了一个“为”字。这说明这些简牍是先编后写的。敦煌出土的《永元兵物册》上面的字有些被编绳盖住,是先写后编的。
编连工作开始,先把一枚一枚的简牍收齐,然后根据内容,决定编多少枚简,再根据简牍的长短,决定编几道编绳,编绳一般一至多道不等。编连的材料主要是丝绦、麻绳及皮条。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谈《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指孔子学习用功很勤,编连的绳子都被他翻断三次,至于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孔子学识渊博,这确实并不夸张。
把简牍按册、按篇编连以后,还得加上简牍的顺序编号。例如,甘肃武威出土的《仪礼》简,每支简下面都有编号。编号就相当于现在一本书的页码。编连好的简牍被捆成一捆或折成页形,每册简相对,如现今的书籍的册页形式。捆扎的方式以横捆居多,其次是竖捆,十字形捆扎。
简牍文件的封存,以一名为“封面”的木片捆扎于文件之上,以封泥敷于书绳,再施以封印,然后发送。受文者的名字及文件内容摘要,通常写在封面上。封面上封印之处,则刻一方形凹沟,贮以封泥,名为“印齿”。
封面只能用于一个单独的文件,数种文件同时发送,则封以布质或丝质的书。各种颜色的书囊表示不同的发送方式,红色与白色是急件,绿色是诰谕,黑色是普通文件。书囊多为方形、无缝,文件从中央开口处放入。袋的两端折转,盖在中央封口上,捆上书绳,敷上封泥,再盖上印章。
一枚简牍称为“简”,通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的则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了才称之为“册”。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做“篇”。“册”表示一种文件较小的形体单位,“篇”则表示较长的内容单位,一“篇”可能含有数“册”。此外,一篇或数篇可为一卷。
从简牍开始,古代的书籍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形制,这对我国书籍文化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如:后世书籍一直沿袭的自右至左、自上而下的文字书写顺序;现今仍使用的一些书籍单位、称谓、术语等,以及版面上的“行格”形式,都可远溯至此。
如何设计多文字的海报排版
如何设计多文字的海报排版教程,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吧。一、确保文字的可读性在向观众介绍海报时,我们应该先确保可读性,尤其是字体的可读性。一般来说,如果你需要向观众展示精美的艺术作品,你应该把字体放在左边和右边。观众可以读到文本的基本内容,但不要增加它们。确保字体不会改变字体大小、字体风格和字体颜色,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可能会把这些信息传达给观众。例如,如果您需要为儿童书封面设计插图,那么应该选择愉快的儿童书封面,而不是使用明亮的儿童书封面,因为他们通常喜欢卡通或可爱的字体。二、注重设计和排版排版对于书籍的封面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字体海报设计_字体海报设计排版既然是字体海报,首先咱们肯定得有字体设计,我们在设计字体部分的需要适当的考量到在版面应用时候的可能性,在案例中咱们会详细解析;第二个步骤通常是对字体的效果进行调整或者增加形式感,主要是考虑到字体作为主体在海报的表现度问题;最后一步才真正落到如何将字体通过结合文字组以合适的构图呈现版面
咱们直接开始第一个案例实操,先来看一下基本信息
这个海报是以“空间”作为主题,艺术家更多的想表达“假如空间是张白纸”这么一个概念
我们以这个概念为基础,尝试字体部分的设计
第一个我们尝试简单一些的基础字形,基于白纸的概念也是比较正常入手方式,不加修饰直白表达
所以做了相对规整秩序的基础字形,另外就是规整字形在版面编排的时候更加容易入手
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考虑参考常用的标题字,垫底也无妨,注意合理即可
在做基础字形的时候,我们一般需要注意两个部分的问题,一,就是笔画的粗细设定
常规的是基于视觉平衡,我们把竖笔设定稍粗一些,横笔相对细一些;如果有倾斜角度的笔画我们需要适当调整粗细,让整体协调
第二个问题就是结构问题,在这边我们做的是完全的秩序化处理,将字体笔画四周物理对齐
笔画之间间距尽量秩序化,能对齐的尽可能对齐!至于笔画的位置摆放,零基础的同学可以多参考字库的处理
基础字形总觉得少了些设计感,我们尝试将空字做了部分的笔画变形
在做笔画变形时候,我们可以先从笔画内部的小部分设计变化,比如空字中撇捺的处理方式,在整体结构不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设计感
我们也可以做更大的结构变化,这种类型的相对整体难度较大,会涉及到结构与笔画的协调
一般是先从手稿尝试开始,选定方向后优化细节,咱们不做展开
我们先尝试一个基础效果,做一个类似渐变的效果,实现方法及其简单
直接复制,然后用剪切蒙版选取保留的部分即可
字效搞定后,我们接下来进入版面的编排
我们先把文字组部分,划分好层级关系,搭配合适的中西文字体,并尝试加入颜色和在版面编排中丰富细节的小元素
最后我们将文字组与字体在版面中尝试以双栏构图的形式,左右两部分秩序化编排
适当增加一些小元素丰富细节,这样咱们第一个案例基本完成
咱们把空间再来尝试一个方案(主要是对一个方案不够满意)
咱们还是选择跟前面一样的基础字形,再来尝试一个不一样的字体效果
我们用“路径查找器工具”把局部进行切割,然后做一个错落的处理
增强字体的视觉形式
同样的,我们先尝试把文字组编排基于前面定下的元素和文字组,我们放置于整个海报版面中进行编排
我们依旧尝试用一个双栏左右排版的基础构图,将“空间”作为文字主体放大置于右侧,其他文字信息弱化,秩序化规整排版
而小的放射性元素则是烘托潮流调性常用的手法
再来一版!!我们看看能不能把“空间”做出更好的效果,尝试一下~我们尝试用混合工具来增强一下字体的立体层次
将“空间”复制一个缩小,颜色调整为跟底色相同,放置于中间
双击“混合工具”调整步数,之后分别单击大的字体与小的字体
关于混合工具在这种类型的是如何具体操作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看一下以前写的这篇文章,有详细的解析
我们尝试加入颜色和文字组编排的形式感尝试,文字信息层级划分后,我们以色块组合文字组的形式
整体编排的方式并不难,居中构图的方式,将字体设计放置于版面正中心
主要提一下三个点,为了增加整体的层次感
先是把四周的配色调整为红蓝撞色;第二步是把灰色的底色增加了白色的线框;最后导出之前,把整体又叠加了一个倾斜的线条纹理
乏了~咱们换一个题目来做
“物相”,艺术家想表达的是“关于存在与感知的哲学思考”
所以这版字形,我们可以稍微灵活一些,对结构笔画不必太拘泥
结构相对灵活的字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
我一般是习惯以手稿尝试的方式,或者是参考古籍书法的来源变形
尽量让结构笔画的变形是相对符合手写感,避免连接生硬违和之类的问题即可
前一个版本考虑到后面版式的调性是想做偏文雅一些的,以及想做一个文字上下错落作为主体的形式
于是我把字体的编排方式改为上下,并且将笔画调细
圆形笔画的加入也是考虑到后面编排中可以作为元素的辅助使用而增加
我们将文字信息层级划分清楚后,在基础编排的时候尝试结合元素以及排版调性的尝试
当我们基本定下文字组以及调性后,咱们就可以尝试整个版面的搭建了
(实际在执行中,我们经常是构图方式与调性同时交叉进行)最后版面的搭建,我们以上下的横向四栏作为构图基础
文字组合交叉秩序化编排的形式来做
在整体版面搭建中,为了与字形和主题呼应而引入了两个红色圆圈的结合,以及印章元素的加入
实际上都是为了丰富版面的细节和整体层次关系
作为良心教程必须再来一个案例!~我们再来做一个新的案例,主题是“声音棱镜”,是一个感官实验室的艺术项目
我们先来搭建一个基础字形,这个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关于主题的表达
主要是处理好整体的结构以及笔画的曲线空间结构
为了跟主题结合,表达棱镜散射的视觉观感
于是将笔画做了锋利的穿插和切割,我们在做这种效果的时候,只需要在合适的地方增加锚点,直接拖动锚点就能得到类似的效果
考虑到排版,笔画变形过于尖锐复杂的字形在编排中的难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得到做字体海报的逻辑方法
实际上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需要把握好两个大点,一是字体形象作为海报主体是否合适,有足够的表现力;二是整体版面构图搭建的调性是否合理,信息传达是否清晰准确
如何设计出适合多文字的海报排版?海报排版最重要的是凸显你海报设计的主题。如果海报版面设计需要大量文字填充,建议采用板块式,针对主题提前将整个版面划分几个板块,板块的衔接添加自己的设计元素,而各个板块可对应的填充文字。在海报设计中不建议大面积填充文字,建议将所需填充的文字分段、分版块展示,如此能表达内容同时也让自己的版面更美观!
四川美院黄角坪上面有一家拍写真的店叫什么:
四川美院黄角坪上面有一家拍写真的店叫黄桷坪涂鸦艺术街。
四川美院黄角坪上面有一家拍写真的店拍照打卡的地方都比较集中,公交坐到黄桷坪正街就可以玩很多个地方了,而且地铁18号线以后可以直达老川美门口,真的会很方便! 涂鸦一条街 黄桷坪特色就是涂鸦了,老川美在这所以很有艺术感~下了公交就是涂鸦一条街,街道左右两边墙上都是涂鸦,还可以在旁边商店买颜料自己画 川美门口 川美东门口有一个小的公共艺术建筑很出片!别错过了,就在涂鸦街 重庆铁路中学 少年的你拍摄打卡地“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沿着川美后街走大概走10分钟,就能看到易烊千玺(小北)的雕像!这里随手一拍就是**封面! 铁路四村 导航铁路四村还要走一段路才能看到铁轨是已经废弃的,所以很安全 交通茶馆 黄桷坪打卡top1的茶馆。就在路边很好找,虽然成了热门网红打卡点,但还是有很多本地的老年人过来喝茶聊天下棋,甚至年轻人也会来嗑瓜子打牌,很有年代感的茶馆,茶水10元一杯 市集古着店 就在交通茶馆旁边,有很多饰品衣服这些,店里面颜色很鲜艳拍照也很好看,可以顺便去逛逛。
徐悲鸿油画《愚公移山》诞生于1940年。其构思、创作和流传,充满传奇地记载了中国现代美术创作与收藏的经历,使之成为一幅永可纪念的史迹。
1939年12月6日,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经新加坡、仰光、加尔各达,抵达圣地尼克坦。
1940年2月,甘地访问尼克坦,泰戈尔向甘地引见徐悲鸿。徐悲鸿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数十幅。5月,《愚公移山》的构思,臻于成熟。
1940年8月24日下午1时,徐悲鸿开始绘《愚公移山》。此前已先后作草稿30余幅。11月,先后完成巨幅设色水墨画《愚公移山》与油画《愚公移山》的创作。旅印期间,徐悲鸿创作的水墨《愚公移山》、《泰戈尔》、《群马》、《奔马》、油画《愚公移山》以及《甘地》、《喜马拉雅山》、《息难教长老》等速写、素描,美术史定位为“徐悲鸿艺术创作之顶峰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是徐悲鸿艺术丰碑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1940年11月,徐悲鸿告别泰戈尔,返回新加坡。1941年4月,美国援华联合会及林语堂、赛珍珠盛邀徐悲鸿赴美举办画展。11月,画展目录、参展照片寄往美国的同时,数百幅参展画作,交船运公司先期运往美国,其余大部装箱待运。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同日凌晨4时,新加坡遭日机空袭,15日,槟城陷落,日军兵临狮城。进退两难的徐悲鸿,将收藏的百余箱绘画创作及古代书画、近代名家书画、文玩、陶瓷、古籍缮本等,分藏于韩槐准的红毛丹园和黄曼士的百扇斋。
1942年12月,为避日机轰炸,徐悲鸿迁至罗弄泉的崇文学校。该校由福建安溪会馆创办,校长钟青海善书法,与徐相识。眼见狮城危在旦夕,徐与黄曼士等人商议,连夜将藏于百扇斋的绘画、书籍、碑帖、文玩、印章以及包括《愚公移山》在内的几十幅油画,运至罗弄泉,埋于一枯井之内。
1942年1月,徐悲鸿携1000幅作品,登上沦陷前最后一班开往印度的轮船,离开新加坡。
1945年9月,黄曼士、林金升、钟青海三人将藏于枯井书画珍玩,一一起出,并致函徐悲鸿。徐回信表示:为感谢钟校长冒日寇杀害的危险,保护枯井所藏三年又八个月,请任选取一件藏画。钟青海挑选了油画《愚公移山》。
1953年徐悲鸿病逝。次年2月,新加坡中国华美术研究会与南洋美专、南洋学会、中国学会在维多利亚纪念堂举办“徐悲鸿遗作展”,展出了浩劫幸存于新加坡的油画《愚公移山》等80余幅徐悲鸿遗作。
1985年,《徐悲鸿藏宝记》一文发表,在中国大陆、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美术界引起轰动,然而,在星洲收藏了半个世纪的《愚公移山》、《喜马拉雅山》、《放下你的鞭子》等,相继流出境外。
1992年《愚公移山》首次出现于艺术品拍卖市场上。
1999年10月香港的苏富比台北“现代中国油画、素描、水彩”专场拍卖会上,《愚公移山》作为封面拍品,再次推出。台湾收藏家萧先生经过几番竞争买到了这件珍宝。
2000年11月,这件国宝第一次回到中国大陆。
本文2023-08-07 17:11: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