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际交往的好文言文诗句
1谁能告诉我一篇关于人际关系的古文或古诗词
季氏篇第十六
16·1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2)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4)有言曰:‘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6)矣?且尔言过矣,虎兕(7)出于柙(8),龟玉毁于椟(9)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12)之内也。”
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1)矣,政逮(2)于大夫四世(3)矣,故夫三桓(4)之子孙微矣。”
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1),友多闻,益矣。友便辟(2),友善柔(3),友便侫(4),损矣。”
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1),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2),乐佚(3)游,乐晏乐(4),损矣。”
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
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6·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16·13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2写人际关系的诗句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即:有势则从,无势则去。利丰则聚,利尽则散。
有时间多读《天下无谋之谋秘卷八书》。将社会,人性揭露的太深刻了。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套装共8册)》在古代涉及权术谋略的古籍中,挑选出八本最具有指导性和谋略价值的,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统的注释,引经据典,读来令人豁然开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这些书中,读者不仅能很好地重温历史,更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场上、人际交往上更好地解决难题。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撰的《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赤裸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
《小人经"坏人哲学"》:《小人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冯道可作者冯道可称得上是官场上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作者特殊的经历和小人视角,此书便来得有些分量,用曾国蕃的话说:“一部《小人经》,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小人经》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权谋术(处世绝学)》:权谋术是应用于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运用得好,权谋术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为一门艺术,令人赏心悦目,击节赞赏。无论在政治、外交、军事,乃至最为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权谋术其实无处不在。权谋术在我国只是一种应用技术,而很少有人从理论上系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权谋术著作,这部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怀疑的。现代作者史半山对这部书加以注释,并附以相应历史典故、人物简介,并加以阐发,既充实了内容,又增强了可读性。
《守弱学(人生胜经)》: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韬晦书(最具功效的学问)》:韬晦术是中国历代智谋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们求生存、谋发迹的法宝。尽管人们对它心悦诚服,细加揣摩,并在政治争斗、官场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却没有人把它付诸笔端,写成一部专著,大有“君子远庖厨”的意味。这是因为封建历史中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韬晦术因此有了“阴谋”的嫌疑。鉴此,杨慎生前把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 就不难理解了。
《止学(胜败荣辱书)》: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这本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仕经(做官学)》: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战乱和改朝换代这样大的社会动荡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波谲云诡、变动迭出的就要数官场了。做官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所谓建功立业,拜将入相,另一方面更要尽量保全自身,以固荣宠,其中自有诸多的学问和策略。
3形容人际关系好的词语莫逆之交 肝胆相照 亲密无间 亲朋好友 深情厚意 情投意合 情同手足
八拜之交 班荆道故 长枕大被 称兄道弟 杵臼之交 春树暮云 对床夜雨
狐朋狗友 患难之交 金兰之友 酒肉朋友 酒食征逐 良师益友 落月屋梁
莫逆之交 暮云春树 契若金兰 亲如手足 让枣推梨 如手如足 深情厚谊
声气相投 十亲九故 视为知己 停云落月 投桃报李 万古长青 望穿秋水
刎颈之交 相知恨晚 夜雨对床 一见如故 煮粥焚须 灼艾分痛 总角之交
情深意重 志同道合 狐朋狗友 酒肉朋友 莫逆之交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肝胆相照 亲密无间 亲朋好友 称兄道弟 深情厚意 情投意合 情同手足
义结金兰 寸草春晖 碧海青天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 如手如足 深情厚谊
水乳交融 手足之情 相亲相爱 谊切苔岑 流水桃花 天长地久 至死靡它
淡水交情 情深潭水 地久天长 举案齐眉 患难之交 刎颈之交 恋恋不舍
两肋插刀 肝脑涂地 依依惜别 难舍难分 生死之交 志同道合 患难之交
情同骨肉 贫贱之交 深情厚谊 八拜之交 白首同归 道义之交 高情厚谊
恨相见晚 恨相知晚 莫逆之交 倾盖如故 深情厚谊 深情厚意 生死不渝
叨在知己 万古长青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相视莫逆 心照情交 心照神交
一诺千金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4人际交往中常说的名言诗词有那些附:重订增广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贤乃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农工与商贾,皆宜敦五伦。孝弟为先务,本立而道生。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爱日以承欢,莫待丁兰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外御其侮,莫如弟兄。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只缘花底莺声巧,遂使天边雁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已,爱已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然是火坑。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横逆困穷,直从起处讨由来,则怨尤自息;功名富贵,还向灭时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昼坐惜阴,夜坐惜灯。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栖迟逢户,耳目虽拘而神情自旷;结纳山翁,仪文虽略而意念常真。萤仅自照,雁不孤行。苗从蒂发,藕由莲生。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近水楼台行得月,向阳花木逢春,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不说自己桶索短,但愿人家箍井深。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群居守口,独坐防心。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有钱堪出众,遭难莫寻亲。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听话如尝汤,交财始见心。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钝鸟先飞,大器晚成。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时许,终是悠悠路行心。当局者昧,旁观者明。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出自哪里?原文是不是这样说的啊, “闲谈不议人非,静坐常思己过”出自哪里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原毁》)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
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告诉我们( )A
这是两个部分!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吧!
静坐常思己过。 失败是成功之母吗?错,只有检讨才是成功之母,今天因为方法不对失败了,明天用同一种方法你觉得会成功吗?那跟本就是无效的。所以只有检讨自己,是不是方法用错了?要不要换一种方法再试呢?当然。不断地试不断地试,总会成功的,就像爱迪生发明的灯泡一样。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天要检讨自己的错误,以后不再犯。被一块石头绊倒不算什么,怕的是每次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我们管这种人叫 。
第二部分:闲谈莫论人非。圣经上记着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被别人论断!”仔细想一想:“你要别人怎样待你,首先你要怎样待人!”成功者称之为宇宙法则,叫“宇宙是圆的!”无论任何东西从原点发射出去的最终还会回到原点。因此,试想一想,你骂了别人,结果就会挨别人的骂,你打了别人,结果也会挨打。如果你想得到尊重,那首先要尊重别人。你想要得到爱,就要先去爱别人!如果整天谈论别人的错误,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在谈论你的错误呢?你不会希望如此吧!
故选 A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出自何处?拜托各位大神出自《醒世歌》,作者是罗状元,(1504-1564),名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生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卒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明史》卷二八三有传。 文章大概意思: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近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主要说的是让人们怎样与人为善的道理,好像是有关佛经的,我也不清楚了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首诗词的中堂是什么啊选自清·金缨《格言联壁》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原毁》)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
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伦人非 这句话的意思经常静静地坐下来思考自己有没有过失,在与人闲谈的时候不要讨论别人的缺点或者错误
第二句是:闲谈莫论人非 应该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警示言语照吾行,领悟顿醒防阉人。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照你你的话去做,可以避开是非小人。
活得相当轻松明白,足以为戒。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你是怎么看待爱说闲话的人的。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即:有势则从,无势则去。利丰则聚,利尽则散。
有时间多读《天下无谋之谋秘卷八书》。将社会,人性揭露的太深刻了。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套装共8册)》在古代涉及权术谋略的古籍中,挑选出八本最具有指导性和谋略价值的,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统的注释,引经据典,读来令人豁然开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这些书中,读者不仅能很好地重温历史,更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场上、人际交往上更好地解决难题。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撰的《罗织经》,是一部专讲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籍。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写, 裸的施恶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过得更好的奥秘——权谋厚黑。
《小人经"坏人哲学"》:《小人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冯道可作者冯道可称得上是官场上一个真正独一无二的奇迹。由于作者特殊的经历和小人视角,此书便来得有些分量,用曾国蕃的话说:“一部《小人经》,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小人经》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权谋术(处世绝学)》:权谋术是应用于人际关系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运用得好,权谋术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为一门艺术,令人赏心悦目,击节赞赏。无论在政治、外交、军事,乃至最为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权谋术其实无处不在。权谋术在我国只是一种应用技术,而很少有人从理论上系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权谋术著作,这部书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怀疑的。现代作者史半山对这部书加以注释,并附以相应历史典故、人物简介,并加以阐发,既充实了内容,又增强了可读性。
《守弱学(人生胜经)》: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韬晦书(最具功效的学问)》:韬晦术是中国历代智谋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们求生存、谋发迹的法宝。尽管人们对它心悦诚服,细加揣摩,并在政治争斗、官场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却没有人把它付诸笔端,写成一部专著,大有“君子远庖厨”的意味。这是因为封建历史中讲究的是“代圣人立言”,韬晦术因此有了“阴谋”的嫌疑。鉴此,杨慎生前把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 就不难理解了。
《止学(胜败荣辱书)》: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这本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仕经(做官学)》:在中国古代社会,除了战乱和改朝换代这样大的社会动荡外,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实际上波谲云诡、变动迭出的就要数官场了。做官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所谓建功立业,拜将入相,另一方面更要尽量保全自身,以固荣宠,其中自有诸多的学问和策略。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道人非”这是谁写的清·金缨《格言联壁》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上联语出《论语·卫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毁》)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
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本文2023-08-07 17:36: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