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些关于月球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找一些关于月球的资料,第1张

概况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数据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人类探月史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苏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块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人后。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

神话传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像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这只是“嫦娥奔月”的一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的是后羿射下太阳后,被人民推选为首领,脾气变得暴躁,不高兴就随便杀人,嫦娥是偷吃了日后要与后羿一起服用的两颗仙丹而成仙的。但流传的最广泛的还是上述的一种,因为人们向往这种结局。)

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像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

月球运动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

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球地形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环形山

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 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

月球总以一个面对着地球。是因为月球的自传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 (同步自转,2732166日)

要理解这一现象,你可以做一个实验。画一个圆,标出正东西南北方向。你站在圆心(代表地球),再找一个朋友,站在圆上,让他面部朝前(即不扭动脖子),沿着圆逆时针挪动,要求他在沿着圆挪动的时候,保持面部始终朝向圆心,也就是你。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就基本模拟了月亮饶地球转动的过程。

很明显,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的朋友始终是一个面(前面)面向你。下面理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公转周期等于自转周期。

你的朋友从你的正北方出发,绕着你转动,再一次出现在正北方的时候,他就完成了一个公转周期。(类似于月亮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下面看看他的自转时间是多少。我们不妨还设定当你的朋友在你的正北位置,面部朝向正南时的姿态为初始姿态。然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当你的朋友逆时针挪动到你的正西方位置时,他的自转姿态就发生了逆时针90度的旋转。(如果你的朋友在过程中不“自转”的话,那么当他在此位置时,他面向的不是你,而仍然是朝向正南方向而实际实验时你的朋友在此位置却是朝向正东方向,所以他相对与初始位置逆时针绕自己旋转了90度。)

类似地,当他走到你的正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180度。当他走到你的正东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270度。当他再次走到你的正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360度。也就是说他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

因为完成一个公转过程就刚好完成了一个自转过程,所以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自转周期就等于公转周期。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你的朋友总是以身体面部朝向你,也就是说,月亮总是以一个面朝向地球。

月球成因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二、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物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三、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

四、大碰撞说。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1986年3月20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球体成分及可利用资源

有“晧”这个字,同“皓”,两者字义相同

1、晧hào:

同“皓”,俗字作“皓”。从白,字亦作“晧”。 

(1)意为光明,如晧天(光明的上天);晧旰(明亮);

(2)也有洁白之意,如晧晧(洁白貌)。

2、皓hào:是“晧”的异体字。

(1)洁白,明亮。如:皓白。皓齿。皓首穷经。皓月当空。

(2)古同“昊”,昊天。

扩展资料:

“皓”的字源解说:

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浩”的省略,表示气势博大。晧,篆文=(日,太阳)+(告,即“浩”),表示阳光浩荡。当“晧”引申出“明亮、洁白”的含义后,俗体楷书“皓”,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日”写成“白”,强调“洁白”的含义。

造字本义:形容词,晴空万里,阳光浩荡,天地光亮。古籍多以“皓”代替“晧”。 

文言版《说文解字》:晧,日出皃。从日,告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晧,太阳出来的样子。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告”作声旁。

1 浩浩荡荡的浩组四字成语

浩浩荡荡、

浩如烟海、

声势浩大、

烟波浩淼、

烟波浩渺、

卷帙浩繁、

浩气长存、

浩气英风、

泛浩摩苍、

浩气四塞、

浩然之气、

浩若烟海、

昏昏浩浩、

殷浩书空、

浩浩汤汤、

浩然正气、

浩瀚无垠、

汪洋浩博、

东风浩荡、

人烟浩穰

浩然正气: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详细»

汪洋浩博: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详细»

烟波浩渺: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浩渺:广阔无边。水波渺茫;一望无边。形容水域宽广。也作“烟波。 详细»

声势浩大: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详细»

浩浩荡荡: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详细»

浩气长存: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详细»

浩气凛然: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详细»

浩然之气:浩然:盛大的样子;气:精神;气概。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 详细»

浩如烟海: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 详细»

浩浩漫漫: 详细»

浩气四塞:浩气:浩然正气;塞:充满。正气充满四面八方 详细»

浩若烟海: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 详细»

人烟浩穰: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详细»

昏昏浩浩:苍茫浩渺。 详细»

浩浩汤汤:犹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详细»

东风浩荡: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详细»

浩乎无际: 详细»

殷浩书空: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详细»

泛浩摩苍:泛海摩天。形容文词博大高深。语出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详细»

卷帙浩繁: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2 用皓宇组成四个字的成语

皓齿蛾眉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皓齿明眸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皓首苍颜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皓月千里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庞眉皓发 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朱唇皓齿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黄童皓首 泛指老人与孩子。见“黄童白叟”。

庞眉皓首 形容老人相貌。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

3 带“浩”字的四字词语和成语有哪些

东风浩荡 (dōng fēng hào dàng)

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

浩浩荡荡 (hào hào dàng dàng)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浩气长存 (hào qì cháng cún)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浩气凛然 (hào qì lǐn rán)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浩然之气 (hào rán zhī qì)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浩如烟海 (hào rú yān hǎi)

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卷帙浩繁 (juàn zhì hào fán)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

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烟波浩渺 (yān bō hào miǎo)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严禁!!!!!!!!!!!!!!!!!!!!!!!!!!!!!!!!抄袭

4 成语中带"皓"字的有什么

皓首苍颜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皓齿明眸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皓月千里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皓齿蛾眉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庞眉皓发 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朱唇皓齿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

尨眉皓发 眉毛黑白夹杂而头发雪白。形容年迈的样子。

黄童皓首 见“黄童白叟”。

庞眉皓首 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

须眉皓然 胡须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

5 用皓宇组成四个字的成语

皓齿蛾眉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

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皓齿明眸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皓首苍颜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

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皓首穷经 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皓月千里 范围极为广阔的千山万水都处于皎洁的月光照射之下。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暗和。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庞眉皓发 庞:杂色;皓:洁白。眉发花白。

形容老人相貌。 朱唇皓齿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

形容容貌美丽。 黄童皓首 泛指老人与孩子。

见“黄童白叟”。 庞眉皓首 形容老人相貌。

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

  以上是目录,下面是原文

  1。涉江采芙蓉

  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2。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 歌 行 原文对比逐句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难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

  自小就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本来爱好山野的闲适。

  错误地陷落在俗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        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屋子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尘世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回归到大自然了。

近体诗(绝句、律诗、排律)之平仄,有其一定之规律,此种规律称之为平仄谱。大体说来,平仄谱安排之原则有三:

一:句中之字,两字或三字为一组,平仄相间。

二: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唯首句如押韵,则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三:前联之对句与后联之出句平仄相协。由于押韵之故,下三字会有所变动。

现在且以平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举例说明: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仄起式七言绝句之平仄谱则为: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首句如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至于律诗或排律之谱式,原则上只是将前面之平仄继续延伸即可。(即第五句与第四句相协,第六句与第五句相反……)。而诗之平起仄起之分,乃是以首句第二字

为依归。第二字如是平声即为平起,如是仄声即为仄起。又五言诗之谱式则是七言诗去其顶节(最上)二字即是。七言平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仄起式;七言

仄起式去其顶节二字,即为五言平起式。唯谱式可做如是观,于造句用词之法,则不当作此论,盖五言与七言之句法稍有不同也。

然而前述乃最标准之平仄谱式,吾人翻开唐诗三百首,可说找不出几首完全合乎格律者。(就五言绝句论,唯李端听筝一首,七绝亦唯柳中庸征人怨一

首)。此盖因有时于当用平声字处,无平声字可用;或者于当用仄声字之处,无仄声字可用。而不得不以「仄」代「平」、或以「平」代「仄」。然亦有所限制,并

非可以完全相代。前人之于此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却因有几个应注意之要点未曾揭出,以致让

后人如坠于五里雾中,而不知何所适从。为使读者确切明了,本文一一介绍于后:

一:不可犯孤平:所谓「孤平」,即是句中前后字皆为仄声,而中间夹一平声之谓。犯孤平既俗称之「拗句」,然如「拗而能救,既不算拗」。且七言之第一字,因

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故虽第二字「犯孤平」亦所容许。至于他处之犯孤平而未救者,可说少之又少。前人有自全唐诗之中去搜寻者,唯得以下两例: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百岁老翁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二:不可有下三平(三平脚)或下三仄(三仄脚):所谓下三平或下三仄,即是每句之最末三字,同为平声字或仄声字,盖恐音节过于单调也。唯一可以例外者,为专有名词而不能移易者,且如出句为下三仄,则对句应为下三平以救之(按:此为 周师语)。如: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卢陟)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杜甫:秦州杂诗)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之句。然初学总以尽量避免为宜。切勿轻易尝试,盖恐养成习惯,而坏了格律也。以上为周师对下三平与下三仄所持之论点。然而观诸唐人之作品,其中颇多下三仄与下三平之例。尤以五言近体,其下三仄之例,更是不胜枚举。如: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云霞出海曙,梅柳度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刘慎虚:阙题)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此在董文焕之声调四谱中,已引为定例。近人邱燮友教授,亦以为可以不救。而如于对句作下三平以救之,则又形成上下联皆为古体诗之格律,反为不妥。另有

部分诗论家,则认为乃是以对句之首字该仄而平救之,然拗而不救者,其例亦颇多,即可证诸此论非确也。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许浑:早秋)

至于下三平之例,为数则较少,盖因仄声字尚有上、去、入之分,不至于过分单调,而下三平则无法产生抑扬顿挫之致。然亦非绝无仅有,如: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即是。以上为五言近体诗,下三平与下三仄之例。至于七言诗,其下三平与下三仄之例,则为数较少。如: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独不见)

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元好问:眼中)

现且以七言平起格之平仄谱为例,说明于下: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如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式中有 ⊕ 记者为可平可仄之字,亦即不须救之字,或者不当做拗亦可。而 ※ 记者,为务必要救之拗,救法有当句自救,与对句相救两种。至于 ★ 记者,如该平而仄,即成下三仄,该仄而平,即成下三平。以下且以唐人绝句为例:

下江陵(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诗除第二句「千」字外,余皆合律。然因「千」字位于可平可仄之处,故不须救。(七言第一字,因离音节较远,平仄可以完全不论,且第一、三、五字,该仄而平,皆毋须救,盖古人将「孤平」悬为厉禁,而孤仄则不论也)又如:

逢入京使 岑参

⊕ ⊕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中第一字「故」字该平而仄,然七言第一字可以不论。而第三字「东」字,第二句第一字「双」字,及第四句第三字「传」字,皆是该仄而平。诗中凡第一、三、五字之该仄而平者,皆毋须救。唯有造成下三平者例外。

另外仄起式之平仄谱,只是将平起式之第三句,换成第一句,第四句换成第二句。第一句之不押韵式换成第三句,第二句换成第四句,如此顺序颠倒而已,皆不出此式范畴。故综合前面谱式看来,可知七言第一字之平仄,可以一概不论。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 ※ ◆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诗中第一句「北」字,该平而仄,则以第五字「休」该仄而平救之。(诗中◆符号者,乃因欲造成拗救之局面,而于该用仄声字处,改用平声字);第四句之「晚」字该平而仄,则以第五字「相」字该仄而平救之。至若七言第五字除

「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式可以不论外,如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一式里,第五字易平为仄,即犯「孤平」而成「拗句」。此种句型本句不能自救,须以对句相救。例如:

三月晦日送春 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 ※ ◆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诗中第三句「不」字,该平而仄,造成「须」字孤平而不能自救,需以对句「犹」字相救。而「犹」字亦兼救本句之「晓」字,此称双救法,读者细心观察自能体会。现在再举出数则对句相救之例,以加深读者印象。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至于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一式中,若第五字易平为仄,即成下三仄。

而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式中,若第五字易仄为平,即成下三平,故非论不可。如前例之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之例,到底少数,且出之于大作家之手,无人敢于非议。初学者如用此种拗句,易让人以为不懂格律。尤其是在击钵诗会里,一用此种格式,即被词宗刷掉而不屑一顾。读者不可不慎。

总之,拗律之变极之夹平而止。而绝不用中下三平之句,此古律之分也。拗字者无论已,若偶用拗句拗联,则无诗无之,不得专为拗体也。至于前拗后正,前正后拗

诸法,赵谱论之备矣,不复赘云。又七言拗律,唐人本不多见,老杜独创此格。其平仄与律体不同,亦与古体不同。集中此体富几至三十首,遂为后世所祖。但其法

不传,鲜有窥其秘者。盖唐人律诗本有古律一种,虽系律诗体制,纯用古诗平仄行之。世人多见此种,遂误以古诗平仄即为拗律。纷纷祖述,转相传授,,由是古律

毫无区分,而其法遂渐晦矣!宋人唯山谷此体尤多,大抵合者十之八九,其不合者亦间一二。至方虚谷特标「拗字」一格,似知所别矣,但所标者往往于句中一二小

异者,即目为拗。于拗体痛痒绝不相关,殊无足论。赵谱于此体,颇亦列出单拗双拗,似欲苦为分明,但其所称双单拗法,终属隔膜。且不明拗黏拗对之法,则大体

已不得其端。虽斤斤于字句间求之,终不能合,近时论诗诸公,又以老杜吴体即为拗体,则又混体裁于平仄,更属支离矣!大抵七律拗法与五律不同,五律虽通首单

拗双拗互用,而黏对之法毫不可紊。七律则单拗双拗之外,又有拗黏拗对之法,此与五言迥然异者。人第知别乎律者为古,别乎古者为律。而不知既别乎律,又别乎

古,更别乎拗古,方为拗律。且又别乎五言拗律。乃为七言拗律也………中三平(按:当指五律言)、下三平之句,无论五、七言,皆古诗正式,非拗律也。盖古律

之分,全以下三字为主。末二字用连平者上字必用仄,此律诗正体,确不可易。不得杂入古句中,界限甚严,非可随意通用者也。至于孤平夹平诸句,律诗最忌。而

拗体则独喜孤平,而忌孤仄,夹平亦然,此又相反之一道也。

而清翟翚于声调谱拾遗一书亦云:「凡律诗上句拗,下句犹可参用律调。下句拗,则上句必须拗调以协之,此不易之法」。又云:「唐人五七言近体诗,起调多

用作拗句,是知诗律于起调较宽也」。日人森木来之唐诗选评述一书中则云:「起句下三字准平仄之例,别成一种音节,如:『八月湖水平,北阙休上书』等是

也,然若此体上二字必当用入声字,此关音节之至理,学者不可不知也」。然此类终非正格,初学者万勿以此为训。

此外,诗人于平仄谱上可平可仄之处用拗,固可不救,然许多作者,每于有意无意之间,造成拗救之局面,使其声调更觉铿锵悦耳。如:

宫词 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首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亦以第三字「帘」字该仄而平救之。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吴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第三句第一字该仄而平,而以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救之。又第四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然以仄救平之法,唯于「仄仄平平平仄仄」一式可用,如用于其它句式,即造成下一字之孤平而弄巧反拙。又如:

松间 王安石

偶向松间觅旧题,野人休诵北山移;

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自知。

第二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本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而以对句第一字该仄而平救之。又如:

饮湖上初晴复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一句「水」字该平而仄,而以第二句「山」字救之,第四句「淡」字该平而仄,而以同句第三字该仄而平救之。然皆处于可救可不救之处,如不救亦可。

折腰体

另有一种所谓变体诗者,如王维之渭城曲:

渭城朝雨挹轻城,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三句之平仄,不与第二句相协(黏),而转为相对。严羽之沧浪诗话称之为「折腰体」。苕溪渔隐丛话云:「律诗之作,其用字平仄,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骇耳目如:老杜之严公仲夏枉驾草堂: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僻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娱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此七言律之变体也」又云:「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黏落平仄,亦是一格,唐人用此甚多,特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之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寄题杜二锦江野亭 严武

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

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

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

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此三诗起句用仄声,而第三句亦用仄声。此外,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王右丞之酌与裴迪: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为搳A不如高卧且加\。

岑嘉州之使君席上夜送严河南赴长水: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尊映翠微;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马去迟;

寄声报尔山翁道,今日河南异昔时。

八句皆拗体也(按应是折腰体之误),然自有唐宋之辨,读者当自得之。此体不单七言为然,即五言亦颇多此例,爰再举数例,以证其宽也。

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白下驿饯堂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侍宴归北堂 虞世南

歌堂面渌水,舞管接金堂;

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

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

散关晨渡 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谈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题郑家隐居 唐求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泛洞庭 张说

平湖一望水连天,秋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江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落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票姚。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赵彦昭

主第严扃驾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所思 杜甫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衢塘滟滪堆。

四声递用法

古来诗词,由于声调高处,在求其抑扬抗坠与沉郁顿挫之极致,故古人另有所谓「四声递用法」一说,清李重华于贞一斋诗说云:「律诗只论平仄,终其生不得

入门。既讲律调,同一仄声,须细分上去入,应用上声者,不得误用去入,反之亦然,就平声中,又须审量阴阳、清浊,仄声亦复如是。至于古体虽不限定平仄,然

逐句中各有自然之音,成熟后自知」。而董文涣于声调四谱中论之更详,今摘录于下:

唐律高处在句中四声递用。朱彝尊氏谓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皆全,今考盛唐初诸家皆然,不独少陵且不独句脚为然。即本句亦无三声复用者。故能气象

初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入上去平平,平平入去平)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平平入上去,平上去平平)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入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入平平上去,平去入平平)

董氏演为图说,谓本诗单句之句末,四声递用,且每句句中,皆备四声,故音律精微。而明人编选唐诗,亦列为五律第一,未尝非因「音律精微」之故也。又如: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上平平去入平,平平去入上平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入平平上平平去,入去平平上入平)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上入平平去,平平去去平)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上平平去入,去上入平平)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平去平平上,平平入去平)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入平平上去,平去上平平)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莫且孤征;(去平上平去,入去上平平)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平平平去入,上去入平平)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上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平平上平去,去去去平平)

秦州杂诗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做远游;(上入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迟回渡陇怯,浩荡及关愁;(平平去上入,上去入平平)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上入平平去,平平上上平)

西征望烽火,心折此淹留。(平平去平上,平入上平平)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平平去去上平平,平去平平入入平)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上去平平平入去,平平上上上平平)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平平入去平平上,入去平平去上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去去去平平去入,平平上去入平平)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去平平去上平平,上入平平去入平)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平去平平平入去,去平平上去平平)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平平去上平平入,平上平平去入平)

且欲更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上入去平平入上,平平去去入平平)

送方尊师归嵩山 王维

仙官欲住九龙潭,毛节朱幡倚石龛;(平平入去上平平,平入平平上入平)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平入平平去平上,去平平上入平平)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入去平平平去上,入平上去入平平)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去去平平平入入,上平平入去平平)

题璇公山池 李颀

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上平去入平平平,平上平平平去平)

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去入平平平入去,平平上入去平平)

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上平平去平平入,去去平平平上平)

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元度得相寻。(上去入平平入上,平平平去入平平)

诸作,于单句之句末,或一句之中,纵不能四声皆备,亦必求其四声递用。是其声调之所以为高也,此法目前已鲜有人能发之,于今特为揭出,盖虽学力不及可俟功力,然于法则不得不知也。

观夫时下之击钵诗坛,某些作者,或失之板滞狭隘,只知按谱填词,而一字不敢移易者;另有部分流佚粗疏者,但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为圭皋,而不知「孤平」之为厉禁者。故笔者于此,不厌其烦广为阐述,期能对古典诗坛有所助益也。

兼论古体诗之平仄

古体诗之有平仄之论,始于清人之师友诗传录,及王士祯之渔洋诗话。其后有赵执信之声调谱,翁方纲之古诗平仄论及五、七言平仄举隅,董

文涣之声调四谱图说等,迭有论述。翁方纲于古诗平仄论序中云:「诗家为古诗无弗谐平仄者,无弗谐平仄则无所事论已,古诗平仄之有论也,自渔洋先生

始」。昔刘大勤问于王渔洋云:「古诗虽异于律,然每句之间,亦必平仄均匀,读之始响亮,其用平仄之法,于无定式中,亦有定式否?」渔洋答曰:「毋论古、

律、正体、拗体皆有其天然音节,所谓天籁也。唐、宋、元、明诸大家,无一字不谐,是无定式中有定式矣」。又云:「古诗乃于苍莽历落中,自成音节」。

有清一代之诗论家,自汉、魏、六朝以及唐人之作品中去探索分析,从而寻出一些规律,以为五,七古之平仄,总以每句之后三字为主,尤以五言之第三字及七言之

第五字,最须重视。若句末之字为平声字,则五言之第三字或七言之第五字,皆以用平声字为宜。反之若句末为仄声字,则五言之第三字或七言之第五字,亦以用仄

声字为原则。准此,则每句后三字之平仄谱式有四:「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押平声韵者,以「平平平」一式最常见,前人称之为「三

平调」。此四式即为古体诗之声调。其与律诗之声调,可说迥然不同。此外另有几个原则,亦须注意:

一:押平韵之古诗,出句以用仄声字为原则。

二:七古句中,如第四字为平声,则第六字宜用仄声。

三:古绝大都以押仄韵为主,然间亦有押平韵者。

四:不宜入律,如出句入律,则对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