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1569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从化1569,第1张

        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冬,农历十一月,从化知县唐世淳来到城东五里外的枫园村(今凤院村)考察。站在枫园村那占地数十亩的风水塘畔,望着鹧鸪山(岭)及其在鱼塘水面上的倒影,唐县令诗兴大发,写下一篇《祭双凤山文》,当众作出把鹧鸪山更名为双凤山的决定。

        这是他主政从化的第二年,这一年他过得并不轻松。这一年,有矿工万尚钦、唐亚六、张延光等人,率众攻打从化县城,好在县城守卫甚严,末被攻陷。唐县令应该是在击退这群土匪流寇之后,来到枫园村出巡的。在冬日暖阳之下,在寒风轻拂之中,也许是枫园村那波光粼粼的风水塘让他豁然开朗,也许是枫园村的人杰地灵和物阜民丰让他充满希望。他重获信心,决心从为鹧鸪山改名“正名”开始,鼓舞从化百姓、振奋从化精神,改变从化文运、改写从化命运。

        唐县令是广西全州人(今天的全州,为桂林市下辖县),举人出身。他为鹧鸪山改名的做法,就是写了一篇祭文,并把该祭文做成了石刻,立在枫园村公诸于世。于是,今天的我们在查阅明清时期各个版本的从化县志时,都能看到唐侯这一篇《祭双凤山文》。县志记载如下:

                        《祭双凤山文》

            隆庆己巳冬十一月 唐世淳  邑令

        惟山秀拔,双凤其模。未遇识者,抑名鹧鸪。山损其名,为山之污。凤鸟、鹧鸪,凡瑞异途。惟瑞名瑞,名实乃符。更名双凤,不亦快乎?勉旃凤山,爰发其雏。羽翊文明,慎毋负吾。尚飨。(有刻石在枫园村)。

        唐县令真可谓用心良苦矣。全文仅66个汉字(除去标题和标点符号),就把意思说清楚了,大概是说,“这两座山峰秀丽高耸,像双凤飞翔,非常祥瑞,不应该被人们贬称为鹧鸪山、鹧鸪岭,应该改名为双凤山。双凤山你要显灵啊,从此保佑从化文化兴盛、文运昌隆,多出人才,多出仕子,不要辜负我对你的厚望!”整篇祭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再加上当时就做成了石刻,竖立在枫园村,所以应该很快就传遍从化了。

        这一点,我们研究关于从化鹧鸪山(岭)的古诗,就可以看得出来。从化县志收录有三首五言绝句小诗,题目都叫做《鹧鸪返照》,作者分别为吕天恩、黎贯、黎邦瑊。也许是因为“鹧鸪返照”是当时从化八景之一,赢得了三大才子的青睐。吕天恩是1547年至1553年间的从化知县(举人出身);黎贯则是从化进士,卒于1549 年;黎邦瑊则是黎贯之孙、黎民表之子,卒于1644 年。两位前辈创作的《鹧鸪返照》,都是1569年鹧鸪山更名之前的作品。黎邦瑊创作的《鹧鸪返照》,则是在鹧鸪山更名之后的作品。所以,黎邦瑊的作品就独有“昔传鹧鸪岭,今为双凤山”这样的诗句。可见,在明朝末年,双凤山的名字已经深入民间了。

      《祭双凤山文》是流传下来了,双凤山的名字也流传下来了,可是当年在枫园村的祭文石刻却消失在漫长的岁月当中了。

        直到2021年的夏天,6月8日下午,我接到了凤院村委干部国伟兄的来电。他兴奋地告诉我,他们最近在修缮凤院村的旧文化室,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石碑,看上去年代久远,但上面文字依然清晰,标题写的是《双鳯山之记》。随即,他发来了石碑的照片。我欣喜若狂,当即驱车跑了过去。

        只见石碑是一块黑石,长约100厘米,宽约60厘米,厚度在3厘米左右,一点也不厚,却重达数百斤,具体什么材质未知。横批写着“双鳯山之记”五个大字,碑文是竖写的,有十多行,约三四百字,都是从右往左念的,符合古人的读写习惯。我们用粉笔去刷了好久,试图让字迹更清晰一些,也只能破解其中的一半。但可以断定,上面写有“唐世淳”、“欧阳潢”等古人的名字,还有《祭双凤山文》的全文,还写明了立碑的年份是在“万历十九年”,即1591年。

        此后,国伟兄与我也就各自忙去。直到6月13日下午,端午节前夕,我们再次相约凤院村旧文化室,并请来了村里年近八旬的收藏家——欧阳献芳助阵。老人带来了一堆古籍资料,他双手激动得有些颤抖,费了好几分钟,才在一堆资料中找出了一本。我们翻开一看,纸张都已泛黄,甚至有些破损,但里面的内容依然保存完好。原来,里面收藏了八年前,村民为这块石碑拍摄的照片,还打印了《双鳯山之记》这块碑的全文。全文如下(有若干字尚待考证)——

        维,隆庆三年岁次己巳十一月、庚午朔月二十五日,甲午文林郎知从化县事唐世淳谨具牲醴,致告于双凤山之神,曰:“惟山秀拔,双凤其模。未遇识者,抑名鹧鸪。山损其名,为山之污。发潜搜奇,非吾之谀。山不在高,惟瑞是孚。凤鸟、鹧鸪,凡瑞异途。以凡名瑞,瑞者忿乎。以瑞名凡,凡者愧洿。惟瑞名瑞,名实乃符。更名双凤,不亦快乎?勉旃凤山,爰发其雏。羽翊文明,慎毋负吾。尚飨。”

        双山之峰,实为我祠文笔之主。由南宋以迄于兹,数百年来代不乏人职,此瑞也。迨唐侯识拔题名勒石,自己庚以历、丙戌为益显,咸以为应唐侯之祝。因年远碑荒几湮其迹。予感而更立之,以识不朽为之纪其末。曰:“惟神何私聪明正直。惟尔后人明声赫奕欤。山岳之英发凤翔之续,家声克绍,垂休无极,猗欤盛哉,是在自力。”

        万历十九年,岁次辛卯,季春之吉,知福建南靖县事枫院主人欧阳潢识,男庠生子佑书。己巳恩贡欧阳勋、丙戌进士欧阳劲、庠生欧阳大昭、欧阳文、欧阳衍、欧阳昌濂、欧阳复、欧阳鳌、欧阳鲤、欧阳鳐、欧阳鲛、欧阳承箕、欧阳萼仝立……

        至此,石碑《双鳯山之记》全文终于被破解。除去横批标题及标点符号,全文共有357个汉字。其中,就有载入县志的《祭双凤山文》全文的那66个汉字。而且,还保留着《祭双凤山文》的原文版本,即98个汉字的最原始版本,比县志版本还要多出这32个字——“发潜搜奇,非吾之谀。山不在高,惟瑞是孚。”、“以凡名瑞,瑞者忿乎。以瑞名凡,凡者愧洿。”

        我们细细品读《祭双凤山文》这98字原文,就会发现“发潜搜奇,非吾之谀”这句算是唐县令的一个谦虚表态和解释,大概是说“发现和搜集稀奇玩意儿,例如帮鹧鸪山改名,不是我唐某人的谄媚和奉承。”联系上下文,这里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有“改名不是为了搞噱头,而是因为看不惯祥瑞之物取了一个庸俗平凡的名字”。后面他紧跟着就说了,“以凡名瑞,瑞者忿乎。以瑞名凡,凡者愧洿。惟瑞名瑞,名实乃符。”这几句连在一起,表达更为缜密和连贯,层层递进阐述了他为鹧鸪山更名的理由——“惟瑞名瑞,名实乃符。”即“吉祥的事物只有冠上吉祥的名称,这样,名和实才相符。”

        看来,当年唐县令真是为了鹧鸪山改名这个事操碎了心。因为在正史记载里,他是对原文做了精心修改的,删除了自己多余的情绪和啰嗦的解释,由98个字精简浓缩为66个字,这才放心写进从化县志里面。于是,无论是在明清两朝的《从化县志》,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从化的所有文献,我们看到的《祭双凤山文》,均为66字版本!

        而这块完整刻写有《祭双凤山文》98字原文的石碑,竟一直以来存放在破旧、阴暗、潮湿的凤院村旧文化室里。这实在是太遗憾了。欧阳献芳老人只是一位普通农民,他虽然在七八年前就把碑文抄录下来了,却也不懂得欣赏和研究,更不懂如何分享和传播出去。当年的村委干部同样也缺乏敏感度和责任感,导致这么珍贵的一块石刻石碑,竟一直没能有效进入官方视野。难怪苏轼在《石钟山记》里面会感慨道:“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从化到底还有多少人文历史故事,就是因为“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乡野村民虽知而不能言”,所以没能流传下来了呢?

        作为凤院村民,作为从化学子,我想,我要做的不仅是把这珍贵的石刻引荐进入官方视野,还要把这块石碑上的从化故事说好说透。这块石碑,对于研究晚明时期从化的人文历史,无论是鹧鸪山更名这一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还是当年的科举逸事、望族村史和乡土风情,都有着重要价值。

        据碑文所述,知县唐世淳极有可能是在1569年农历十一月和1570年正月连续来到枫园村,完成了写下祭文、题名勒石、主持祭礼等涉及“鹧鸪山更名双凤山”的一系列重要事项。而在唐侯在此题名勒石、巡视讲话之后,枫园村果然迎来了文运昌隆和科举巅峰。先后涌现出欧阳勋(1569年恩贡)、欧阳潢(1570年举人)、欧阳劲(1579年中举、1586年中进士)、欧阳子佑(1600年举人)、欧阳鲤(1602年岁贡)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欧阳劲更是一跃成为枫园村(凤院村)史上唯一进士、从化历史上十六名文科进士之一。

        枫园村的村民们,都觉得唐侯当年在此留下的美好祝愿和祝福,实在是太灵验了。于是,1591年春,德高望重的前辈长老、福建南靖知县欧阳潢,有感于唐侯竖立之石“年远碑荒几湮其迹”,于是率领欧阳劲、欧阳勋等村中仕子和读书人,重新立碑纪念县令唐侯及其相关事迹,并把此碑竖立在村中的渤海大宗祠里。

        事实上,在唐侯题名勒石、为鹧鸪山正名之后,整个从化都迎来了文运昌隆和科举巅峰。在1569年至1600年之间,从化除了欧阳氏族迎来了高光时刻,黎贯家族、刘格家族、张继先家族、曾绰家族等诸多家族,同样绽放着光芒。张继先之子张守谦、张守让1570年双双中举,黎民表长子黎邦琰、刘格长子刘克正、曾绰之子曾士楚,均在1571年高中进士;邓良佐1579年中举;刘格次子刘克修1582年中举;李粹中、谭炜1594年双双中举(谭炜更在1601年登进士)……

        对于从化历史上这一段科举兴盛的时刻,有人说是鹧鸪山改名为双凤山带来的好运气,也有人说是黎贯、黎民表父子带来的示范和激励效应,也有人说这是明末时期从化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成果。而在从化县志里面,官方明显提到了知县唐世淳的功劳。

        县志记载了知县唐世淳两个细节,“性简静,不事修饰,素衣蔬食,爱民如子”,“公躬课多士,于是乡会两榜,得人为盛”,就是说他任职期间,“性情简朴文静,不爱打扮,粗衣素食,爱民如子。他还亲自考核、栽培了很多读书人,于是乡试和会试,从化县考中的人很多。”结合碑文以及县志所述,从化知县唐世淳确实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击退了流寇,守住了县城,还发展了教育。难怪他得以入祀从化名宦祠,享受万民公祭呢!

        我又查了一下,仔细算下来,唐世淳只是从化第二十六任知县,从1568年到1571年,短短三年任期而已。而1569年,正是他坐稳了位置,开始有效施政、大显身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从化大才子黎民表,与后来考取了举人或进士的诸位后生邑人同在。他们共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书写着属于从化的人文历史。他们努力读书,考取功名,改写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写了从化的文运。从这一年开始,流溪大地更加文运昌隆、熠熠生辉;从化仕子更加闪耀岭南、名动天下矣。

        1569年的从化,就像1982年的拉菲葡萄酒。那一年,从化俨然成了一块好产地,遇上了好的年份、好的“酿酒师”。那一年的从化,值得每一个从化人细品。

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日覃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他们都处于分散的父系氏族社会阶段,互不相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因素的增加,五姓之间有了联合的要求。因他们俱事鬼神,于是,按照迷信方式,约定,共掷剑于石穴,能中者即奉为君。五姓中只有巴氏之子务相独中。后又考驾船本领,约定,能浮者,当以为君。五姓中,只有务相的船独浮。这样,巴氏子务相以卓越的军事技能掷剑,生产技能驾船,夺得了部落最高军事首领的位置,并被授与廪君的称号。廪,古代指虎,廪君即虎君意为凶悍勇武,即以白虎为图腾的巴人首领。

廪君率巴族乘船从夷水溯清江而上,进行部族大迁徙。到达盐阳后,遇到了尚处于母系社会的盐水(盐水,今湖北清江)女神部落,并愿意留廪君部共居,进行平等的联合。廪君部不许,遂与盐水女神部进行决战。经过十多天惨烈的大战,盐水女神部落头领被廪君射死,部落民众沦为奴隶,巴部族占有了这片有鱼盐之利的地区。廪君便以夷城(今湖北恩施)为都,建立起以自己祖先巴氏之巴为国名的酋长国。

《世本卷七下·氏姓篇下·姓无考诸氏(清 秦嘉谟辑补本)》:廪君之先,故出巫蜒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五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廪君名曰务相,姓巴氏。与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凡五姓,俱出皆争神,乃共掷剑于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雕文画之,而浮水中,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辙来取宿,旦即化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日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世尚秦女。

《世本·氏姓篇》秦嘉谟辑本(廪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东西所向,七天七夜。使人操青缕以遗盐神,曰:“缨此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缕而射之,中盐神,盐神死,天乃大开。

变色怪坡与盐水女神

重庆郊外的一座山上经常发生一些怪事:大雨来临前,山坡就会变得一片血红!在当地一直流传着灵魂显灵的说法。相传巴国首领廪君拓展疆域经过这里与一位盐水女神一见钟情,可后来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廪君和盐水女神双双坠崖身亡,而能变色的山坡就是他们坠崖的地方。山坡变色真是传说是他们的灵魂付于其中 。

石柱县地处巫山山脉当中,过去是古巴国的领地。相传,巴国首领廪君拓展疆域的时候经过这里,遇到了一位美丽的盐水女神,两人一见钟情,厮守着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不过没过多久,廪君又要继续征战。

盐水女神怎么舍得心爱的人走呢,就百般地阻拦他,阻拦不住,结果变成了飞蛾,满天密布。

盐水女神用法术把天空变得漆黑一片,使廪君无法前行。这一下把廪君激怒了。他拿出弓箭向天上密布的飞蛾射去。

这一射结果不得了,那么掉下来的,结果是盐水女神,巴廪君心爱的人。

盐水女神不幸被箭射中,从空中跌落下来化作了磐石,她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山崖。廪君见状痛不欲生随即也跳下山崖。如今,这一对恋人终日相伴着已经过去上千年的时间,被盐水女神鲜血染红过的山崖现在还时常泛出鲜红的颜色。

当这个山坡变白的时候,一定有太阳,如果说这个山坡看着它变灰暗,变潮红的时候,一定有倾盆大雨将至。人们就说廪君、盐水女神虽然去了,但是灵魂仍然护佑着我们。

清朝末年,四川江城有个药材商叫徐富元,一日去广西采购药材,来到全州。全州是出产画眉鸟的地方,徐富元偶然在鸟市上看见一只非常稀奇的鸟儿,这只鸟全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只白画眉。徐富元识得此鸟,想女儿十分爱鸟,便不惜千两白银,从一捕鸟人手上购得这只白画眉。

徐富元走出鸟市,迎面走来一个老道,那老道惊诧地瞧见笼中的白画眉,向徐富元说道:“这位施主,你得此异鸟祸不远矣!若听贫道相劝,将此尤物放回山林可免祸灾!”徐富元一听,这是什么话?当他是个疯道士,不理不睬。

且说徐富元有一女儿叫巧凤,年方十八,生得俊秀,却性情怪癖,不事女红刺绣,不爱琴棋书画,偏偏喜欢喂养鸟儿。在府中养了几十只各种各样的鸟儿,每日和那些鸟儿为伴逗乐,街坊邻里称巧凤为鸟女。徐富元夫妻年过半百就这么一个爱女,便放纵于她,特地给巧凤请来一位养鸟师傅饲养调教那些雀子。此人叫赵正廉,三十来岁温文尔雅,是位秀才,因科场屡屡失意,就放弃功名跟着父亲养鸟编鸟笼,父母亡故后在街上开了个双喜鸟笼铺营生。赵正廉极善驯养鸟儿,被徐富元聘进府中做养鸟师傅已经三年。

徐富元带着白画眉回家,巧凤看见这只鸟儿又惊又喜,徐富元笑道:“凤儿你爱鸟如痴,可知这白画眉为何珍贵?”巧凤只知白画眉世间稀少,为何珍贵却答不上来。

赵正廉仔细看那白画眉,见它在笼中蹦蹦跳跳还是一只生雀子,是只雄鸟,个头比一般画眉大些,羽毛光洁,看上去如纯银打造,头形直如削竹,碧绿眼,牛筋脚,心中已是惊奇万分,说道:“东家怎得此稀世珍品?古籍《画眉经》云,鹛中之王当数白画眉,古人有‘白王黑将’之说。据说此鸟生在仙境,其声婉转多变,叫口悦耳能仿人言兽语,而且善于格斗非常聪慧,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奇鸟!”

徐富元大喜,叫二人好生饲养。

常言说:好鸟要站好笼。赵正廉本是做鸟笼的,东家将这宝贝鸟儿让他饲养,便做了一个紫檀木笼子又镶金嵌玉让白画眉住下。巧凤又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雪儿”。二人在后花园精心饲养调教,爱雪儿如“掌上明珠”。这只白画眉极通人性,见二人这样爱它呵护它,半月后便叫口开唱了,声音高亢嘹亮婉转悠扬,压倒了园中所有鸟儿的歌声。在赵正廉的调教下学会了人言,会说“丫头客来了”、“恭喜发财”、“请坐”、“送客”,而且还会背颂几首唐诗宋词,徐家合府上下乐不可支。

二 忽生事端

徐富元家藏白画眉,在江城不胫而走。

却说本城县令侯渊有个公子叫侯光宗,乃是一个纨子弟,依仗其父的官势飞扬跋扈,百姓都称他侯衙内。侯衙内也爱玩鸟,在府内有座“鸟语林”,养了上百只鸟儿,画眉、鹦鹉、鹩哥、金丝雀,特喜欢珍奇雀子。他听说徐富元有只稀世白画眉,就去拜访徐富元请求看一看白画眉。

徐富元素不与官府来往,便婉言拒绝。说道:“在下贱女倒是养了几只鸟儿解闷,不过哪有什么白画眉黑画眉,侯公子想必听了别人的谬传吧?”侯衙内冷笑道:“徐公在广西全州千两银子购得白画眉谁人不知,怎么如此吝啬?”徐富元也不和他多说,端茶送客。

侯衙内碰了钉子,心中怅然不悦。他有个师爷,这人叫蓝兴废,专门给侯衙内出主意,装了一肚子的坏水,城中百姓叫他“烂心肺”。蓝兴废见主子闷闷不乐,眨巴着花椒眼心生一计,对侯衙内说:“徐富元有个女儿徐巧凤闻听是个鸟女,姿色不逊西施貂婵,公子何不去遣媒提亲?若娶得巧凤为妻,岂不是一箭双雕?”侯衙内一听这主意不错,拍手叫道:“好,你就下去办吧,能说成这门亲事必有重赏!”

于是,蓝兴废找着城里能说会道的巫媒婆备上花红彩礼,叫她前往徐府提亲。蓝兴废想侯公子的父亲是县大老爷,徐富元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会答应联姻。谁知,徐富元虽为富商却是个正义之人,并不想巴结官府,一句话就把巫媒婆打发了。说道:“请转告侯公子,小民不敢高攀,巧凤已许人家了!”原来,徐富元无子,对府中养鸟师傅赵正廉颇有好感,见赵正廉仪表堂堂知书达理,便有意抬他做上门女婿。

巫媒婆没说成媒回去,侯衙内拍案大怒,骂蓝兴废是个饭桶。

徐富元把赵正廉叫到堂前,说了抬他为婿的意思。赵正廉虽与徐巧凤情趣相合早已暗中相爱,但万万没想到东家这般重爱自己,当即纳头便拜:“恩公如此高尚,不嫌正廉乃是落魄养鸟之人,正廉感激不尽!”巧凤爱赵正廉品貌端正视为知音,原以为父母会嫌贫爱富,不想父亲竟抬他为婿,心上自然欢喜,便一千个爹一万个娘地拜谢二老成全。

那笼中白画眉竟也来凑热闹,开口叫道:“正廉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声音清脆还带一点拖声的文气,把赵正廉的腔调全学像了。逗得徐富元夫妻捧腹大笑,说这只鸟简直神奇了。当下定了二人亲事,择吉完婚。

殊不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一天,徐富元正在他的“济生药材庄”料理生意,忽然闯来一班衙役,进得铺子不问青红皂白将铁链往徐富元脖子上一套。徐富元大惊失色,问道:“小民奉公守法,何故拿我?”捕快刘班头说:“徐老板,你在广西和革命党勾结谋反朝廷,犯了杀头大罪了!”不容分说把徐富元锁将去了,关进县衙大牢。徐府家人闻听如霹雳轰顶!原来这是蓝兴废给侯衙内出的主意,定个罪名要徐富元低头屈服。侯县令本是个贪官,掌握着全城百姓的生死大权,又溺爱他的儿子,要抓徐富元那还不容易?

侯衙内假惺惺地去大牢探望徐富元,说道:“徐公,你这是何苦嘛,当初若答应本公子,把巧凤**嫁给我就没这场事了。好好想想吧,是家破人亡呢,还是当我的老丈人?”徐富元很想骂他厚颜无耻,可是一想,如今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自己身遭不白之冤无处控诉。为了顾全性命和家业,徐富元没奈何长叹一声,答应将女儿嫁给他。

三 逼嫁投江

徐富元被释放回家,唤来女儿说了原由,巧凤性情刚烈本想誓死不嫁,又怕父亲再受侯衙内迫害,在堂前大哭一场应允了。

赵正廉得知巧凤要嫁到侯府去,心中万般痛楚。他夜晚睡不着,就到鸟房里修理笼子。巧凤悲哀地走来说:“正廉哥……”赵正廉装着没听见,闷声闷气地削着竹签。他爱巧凤爱得很深,眼见巧凤就要离他而去,心里受不了这打击,一不留神削破手指流出鲜血。巧凤急忙拿手绢给他包扎伤口。她何尝又舍得离开赵正廉呢?三年多来朝夕相处,每日里在一起养鸟逗鸟谈鸟过着幸福的时光,巧凤多想和他长相厮守到白头。

巧凤说:“正廉哥,过几天我就要去了,你说句话呀?”

赵正廉说:“有个故事你可听过?吴国灭亡后,范蠡和西施为了避免被越王勾践杀害,隐姓埋名来到德清县山下一石桥旁结庐居住。西施每日清晨便到石桥上,以清澈河水为镜,描眉化妆。一群鸟儿飞来看见西施画眉,呖呖地欢唱起来,互相用尖喙学着西施画眉。范蠡看见,笑着问西施:‘这群鸟儿,似乎和你结下不解之缘,它们叫什么鸟呀?’”

巧凤已理解其意,苦涩地说:“正廉哥,你要我们效仿范蠡西施私奔?我们一走父母怎么办?侯衙内必定要置我父母于死地!”巧凤是个孝女,不愿舍弃父母而与赵正廉私奔。

二人便抱头痛哭。赵正廉叫巧凤别哭,巧凤也叫赵正廉别哭,白画眉便从笼中飞出来,跳在二人肩上叫道:“别哭……别哭……!”两人捧着白画眉,却哭得更加伤心了。

巧凤出嫁这天,将爱鸟雪儿送给赵正廉,拭泪说道:“正廉哥,我俩相爱一场,这只鸟儿留作纪念吧。我走之后你回家娶房妻子生活,我已经没什么指望了,就望你好生看待雪儿,你朝夕见着它就如看着我一样!”泪湿红妆泣不成声,赵正廉更是肝肠寸断。

侯府迎亲的花轿吹吹打打已到了门口。徐巧凤哭哭啼啼地上了花轿,所带的陪奁却是园中几十只笼鸟,由丫环们提着跟在花轿后面。蓝兴废看见徐巧凤果然把鸟儿带来了,不禁喜笑颜开想白画眉定在其中,他替侯公子出的“一箭双雕之计”大功告成。

徐巧凤坐在花轿内,想那侯衙内手段残忍禽兽不如,嫁与他后今后的日子会比黄连还苦,如这笼中之鸟任他摆布不得自由,便想一死了之。

当花轿登上城西一座石拱桥时,巧凤忽然叫轿子停下,命丫环打开所有鸟笼,猛地冲出花轿扑向桥下滔滔江水。见鸟儿飞了,新娘跳江了,蓝兴废顿时乱了手脚……

四 杀人盗鸟案

侯衙内得知徐巧凤投江自尽,鸟儿也飞走了,落得个鸡飞蛋打一场空,大骂蓝兴废不中用坏了他的好事。蓝兴废白忙乎一场,非但没领到重赏还挨了几个嘴巴子。

且说赵正廉,巧凤死后他回到他姑妈何氏家居住,整日守着雪儿以泪洗面。何氏便劝侄儿:“人死不能复生。你成天哭泣会伤了身子,还是去把双喜鸟笼铺打开经营生意吧,你总要活下去呀!”

何氏有一女秀梅,对表哥失去情侣很是同情,也来劝他:“正廉哥,你这一番耿耿痴情徐**在天之灵也感知了,节哀吧。”秀梅聪明贤惠,极善解人意。

白画眉马上学了秀梅的话,叫道:“节哀,节哀!”

赵正廉破涕一笑,听从姑妈和秀梅的劝告,走到街上重新将双喜鸟笼铺打开。为避免别人知道白画眉,他白天把雪儿锁在鸟房里面,只在傍晚才提到后院遛一会儿。他原来养了几只鸟儿,邻里们听见鸟叫也不觉为奇。

城西有个鸟贩子马六,瘦削脸高个子,为人狡诈,曾是赵正廉的老顾客。有一天,马六去鸟笼铺瞧笼子,和赵正廉聊天,提到白画眉,问道:“正廉兄,我贩鸟多年见过的鸟儿不计其数,只听说有白画眉却未见过真鸟。那侯衙内恐怕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吧?”想试探赵正廉。

不提侯衙内则罢,说起侯衙内赵正廉气涌喉头:“怎是捕风捉影?侯衙内那恶霸,他是要霸人霸鸟!”气愤之下说漏了嘴。

傍晚,赵正廉关了铺门回家,马六悄悄跟在后面。马六透过何家门缝窥视,看见赵正廉进了前院,开了鸟房,提着白画眉去后院遛鸟,那檀木鸟笼中白光一闪,马六惊奇地把白画眉看真切了。

马六转身到了侯府,他要赚侯衙内一大笔钱,就把这消息卖给了侯衙内讨五百两银子。蓝兴废不相信白画眉会在赵正廉手上,他亲眼看见鸟儿全飞跑了,就用扇子敲马六的脑袋,说:“你小子敲诈钱财也不看这是啥地方,你想找死呀!”马六说:“小人确实看得明明白白!”

侯衙内一想,这鸟贩子纵然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在他面前撒谎。立刻去何氏家把白画眉硬抢过来吧,却有碍父亲官声。徐巧凤投江已闹得满城风雨,城中士绅颇有微辞指责县令侯渊。侯衙内就想了个主意,对马六说:“马六,你把白画眉给本公子弄来赏你五百两银子,若弄不来我告你一个诈骗罪,县衙的大牢就等你坐穿!”

马六原想卖这个消息就能轻松地得了银子,哪知侯衙内要他去弄来鸟儿,便感到为难了。他走出侯府左思右想,只有一个法子———偷。

第二天,马六向赵正廉定购了五十个画眉笼子,然后请赵正廉去望江楼喝酒。赵正廉见做成了一笔生意,心下喜悦饮至晚间方才归家,已是喝得醺醺大醉。何氏埋怨他不该贪杯,叫秀梅搀扶他到房中歇息。赵正廉回屋倒头便睡,就把雪儿忘了。

夜阑人静。衙上更夫敲过二更梆子后,只见一条黑影从何氏家后院**而入。马六将脸上蒙块黑布悄悄溜进前院厢房,推开赵正廉房门,见那檀木笼子正挂在鸟房中。这间房屋外间是赵正廉饲养雀子的鸟房,里屋是卧室。马六知那鸟儿灵性不敢莽撞下手,拿出一支吹管向鸟房吹了一口闷烟,等烟雾进了笼内,这才擦燃火镰揭开笼衣,把昏迷的白画眉看实在了。他正准备去取笼子,忽然听见门外响起脚步声,慌忙藏身于门后。

原来是秀梅端着一碗醒酒汤走来,刚才她在表哥房里,看表哥呕吐了一地秽物,昏昏沉沉,就去厨房煎汤。秀梅暗恋着表哥赵正廉,想用关爱打动他。此时秀梅进得鸟房,忽然嗅着一股异味,心中疑惑便举灯往鸟房内察看。马六躲在门后心虚,怕秀梅瞧见他就拔出匕首,上前捂住秀梅嘴,一刀刺进她心窝,然后盗走白画眉…

五 蒙冤入狱

翌日清晨,赵正廉酒醒见秀梅被杀,白画眉被盗,惊恐万状,何氏看女儿倒在血泊中,哭得呼天抢地!

惊动了邻里,县衙来了人。捕快刘班头察看了杀人现场后,叫手下差役把赵正廉锁了。赵正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刘班头说道:“赵秀才你装什么酒疯,你昨晚奸杀了秀梅还想抵赖?带走!”

赵正廉大呼冤枉,何氏十分惊诧。本来是杀人盗鸟案,怎么说成是强奸杀人案了呢?

此案只有白画眉最清楚。昨夜五更时分,马六提着鸟笼惊慌地叩开侯府大门,把白画眉献给侯衙内。侯衙内见马六衣衫上血迹斑斑,问道:“你杀了赵秀才?”马六说:“是他表妹秀梅撞到了我刀尖上。”便揭开鸟笼上的笼衣让侯衙内验货,讨那五百两赏银。

白画眉吸了一口闷烟,已经摇头苏醒,灯光下把马六相貌看得真切。侯衙内、蓝兴废终于见到了白画眉,看它果然是一只奇鸟,心中大喜。然而,侯衙内知道马六杀了人,心中便打起算盘来。他对马六说道:“我可没叫你杀人呀,你知道王法吗?杀人要偿命!”马六吓得像一摊烂泥,趴在侯衙内脚下磕头作揖,哀求侯衙内庇护他。侯衙内装出一副善良的面孔,说道:“念你为本公子效力,我去与父亲说就不追究你了。”递了个眼色给蓝兴废。蓝兴废会意,拿出十两银子扔给马六,喝道:“还不快滚!”马六见五百两赏银减去四百九十两,便一副哭相说道:“侯公子你也太损人了!”死活不依。

侯衙内叫道:“你要是不知趣,杀人盗鸟,马六你死定了!”

突然,白画眉开口发出叫声:“马六,你死定了!”

马六一听,气得要去打白画眉,蓝兴废上前他一耳光:“你狗日的,滚!”

白画眉马上就把蓝兴废的声音学着了,尖声叫道:“你狗日的,滚!”

马六只好捡了银子连爬带滚出了侯府,乐得侯衙内和蓝兴废哈哈大笑,连称白画眉是个宝贝鸟儿,爱不释手。

接着,侯衙内想到,赵正廉知鸟儿被盗表妹被杀必然告上县衙,麻烦事就来了,不如将赵正廉除掉以绝后患。蓝兴废就替主子出了个主意,指赵正廉强奸杀人,秀梅死在他房中证据确凿。于是,蓝兴废立刻去了捕快刘班头家……

侯衙内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白画眉,兴高采烈地把白画眉提到后花园百鸟林观赏。说来也奇,白画眉在众鸟中一出现,所有的鸟儿都哑了叫口。平时这座鸟林画眉,鹩哥,金丝雀,鹦鹉竞相歌唱,鸟语声喧像个鸟的王国,忽然间都缩头缩脑屏声敛气。白画眉显得没精打彩的,不再鲜活蹦跳,蹲在站桥上打瞌睡。

养鸟人最怕鸟儿作瞌睡状,知道鸟儿一打瞌睡非瘟即病。侯衙内着急了,吩咐伺候鸟儿的几十个童儿把画眉爱吃的虫子,蚂蚱,地蜘蛛,刺虫,卷叶虫,禾管虫一盘盘端上来,又一只只放进鸟杯里。谁知白画眉连眼皮也不抬一下。见它荤的不吃就喂素的,稻谷、玉米、小米、稗子,五谷杂粮全都摆齐了。白画眉还是不理睬殷情的侯衙内。

侯衙内干脆又把笼子换了,将家中珍藏的从京城一位王爷府中弄来的金丝笼让白画眉站。这笼子做得好也非常珍贵,圆笼结构,红豆木笼条镶金丝,地圈门牌嵌宝石,雕龙绘凤就像一间金屋。侯衙内想,白画眉这下该满意了吧?

还别说,这笼子一换,白画眉还真来了精神,展翅振羽在笼中扑扑腾腾又鲜活了。侯衙内眉开眼笑,手指伸进笼内逗白画眉:“宝贝,看来你还是嫌贫爱富!”话音未落,白画眉猛地啄他手指,这嘴如刀尖一般啄破他手指,流出鲜血。侯衙内负痛将手退出笼子,碰开了笼门。这下好了,白画眉趁机飞出金屋。

侯衙内大声嚷嚷喊着抓住它,哪里抓得住?白画眉亮开歌喉一叫飞上蓝天白云,顿时林中的百鸟皆欢天喜地地叫起来,如同欢呼声。

侯衙内气得直跺脚。

 六 传书送简

白画眉飞进了山林。

江城二百里外有座白龙山,山上有一处寺庙叫白龙寺,荒废多年被一伙草莽绿林占据。为首的头领姓金绰号金大胡子,是哥老会的成员,在此挂起一面杏黄旗反抗朝廷。啥叫哥老会?就是袍哥帮。时下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全国各地掀起反清的浪潮,四川也响应了,哥老会是民间一个秘密的反清组织。金大胡子一伙绿林好汉在这里啸聚山林等待时机攻打江城。

在山寨的西厢房,每日清晨便有一个姑娘坐在窗前长吁短叹,喃喃地唤着:“雪儿,雪儿……”

这天,白画眉飞到白龙山听见她的声音,落在西厢房的窗台上,昂首歌唱。它瞧见它的女主人徐巧凤了,高兴得就差没说“雪儿来了”!

原来徐巧凤投江没死。那日,金大胡子乔装改扮去江城打探,准备响应省城革命军夺取江城,船行至江城江面时,正遇着徐巧凤投江,就把巧凤救了上来。然后带她到山寨问明原因,才知是侯县令的公子侯衙内做的恶事。金大胡子便叫巧凤在山寨暂且住下,等义军取了江城便与她报仇。巧凤日夜思念父母和赵正廉,更想念白画眉雪儿。

“雪儿,真是你呀!”

巧凤惊喜地看见雪儿,激动得掉下眼泪,伸出双手去捧白画眉。白画眉就跳在巧凤手上,引颈高歌唱了一遍又一遍,似有千言万语要向巧凤诉说。巧凤抚摸着白画眉雪白的羽毛,亲了又亲,将碗中米饭一粒粒喂着雪儿。白画眉也饿极了,狼吞虎咽地吃着……

金大胡子跨进厢房,诧异地叫道:“巧凤,这不是你说的那只白画眉吗?乖乖,真是一只神鸟呀!”

巧凤说:“金头领,它不是神鸟是神童!我想它,它就会想我!”

养鸟人把鸟儿养到会知人情感这个份上,他才是真正的养鸟人。教鸟儿说人言容易,要叫鸟儿知人情感却难了,人心鸟心本是心心相连!

金大胡子便告诉徐巧凤,他得到探子来报,赵正廉家出了杀人案,赵正廉被侯衙内诬陷入狱。巧凤大惊,请求金大胡子去救赵正廉,金大胡子说:“如今城内清兵众多,咱们山寨只有百十号弟兄,若去劫狱必然伤亡惨重。容我和弟兄们商议商议。”

巧凤怕赵正廉在狱中绝望,当即修书一封,把信折成个纸条用丝线拴在白画眉脚上。对白画眉说:“雪儿,你飞回江城,去监狱找正廉哥,别把信丢了!”金大胡子笑道:“它一只鸟儿怎知你那正廉哥蹲在大狱里?”巧凤说:“我这雪儿和我们相处半年,如亲人一般,它定会找着赵正廉!”

说罢,巧凤脸贴雪儿嘀咕了几句,然后松开手掌,白画眉动翅膀飞走了。

七 狱中相逢

话说赵正廉被刘班头押到县衙后,侯县令升堂问案。侯县令是向着他儿子的,于是一顿板子夹棍打得赵正廉皮开肉绽。赵正廉忍受不了酷刑只好招认“奸杀了秀梅”,当堂画押关进了死囚牢。侯县令判了赵正廉死罪,呈文刑部,只等刑部回文一到,便要开刀问斩。

赵正廉蒙受天大冤枉悲愤填膺,每日望着头顶上透气的一扇小窗,惨烈地叫道:“苍天呀,我冤枉……”他恨侯县令苦打成招,世道黑暗。

呼冤声传出铁窗感天动地。这日,白画眉飞在江城上空盘旋,忽然听见赵正廉的声音,低头一看瞧见了县衙大牢,寻声飞到铁窗口婉转一叫。赵正廉一下看见白画眉飞来了,欣喜地伸出手去叫道:“雪儿!”

白画眉就飞到赵正廉手上,它像它主人一样好高兴哟,用嘴轻啄赵正廉手掌,动羽翅抚摸他流泪的脸庞。赵正廉哽咽地说:“雪儿,你好吗?”白画眉叫道:“你好吗?”

赵正廉便看见它脚上那封信,惊疑地解开一看,竟是一桩喜讯,巧凤**没死,正在白龙山山寨上!他高兴地放下白画眉,跪下纳头便拜:“雪儿,你给我带来了喜讯,请受正廉一拜!”白画眉不受赵正廉的大礼,飞到他肩上用嘴梳理羽毛……

赵正廉就想给巧凤回信,从身上撕下白布衫一片,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这时候牢头来查监,忽然看见白画眉。牢头想这是他向侯衙内邀功请赏的好机会,暗暗叫狱卒拿来一张网,趁赵正廉和白画眉不防备,将网撒去逮着了白画眉。

“哈哈,送上门来的货!”牢头狂笑。他认为捕着的不是白画眉而是一大堆银子!赵正廉就扑去与他拼命……

侯衙内没想到白画眉会重新回到他手上,大喜过望,重赏了牢头,把白画眉单独关在鸟房里,令府中奴仆严密守卫。

侯县令看这不争气的儿子,为这只鸟费尽心机杀人越货,骂道:“混账东西,你为这只鸟闹得满城风雨,它究竟有何用处?”侯衙内便说:“它是画眉王,稀世珍品呢,挺好玩的!”

侯县令一想,何不将此稀世珍品献与皇上好升官发财?便写了一个献鸟的折子上奏皇上,并派人带了银子去京城贿赂刑部官员,想快些讨得回文,将赵正廉斩首以绝后患。

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侯县令银子送到,回文马上批了下来:赵正廉斩立决!

八 刑场断案

这天,赵正廉被押赴城西刑场斩首,百姓们都知道他冤枉,但敢怒不敢言。侯县令为监斩官骑在高头大马上,想着斩了赵正廉便带上白画眉进京去见皇上,不封巡抚也要连升几级。

赵正廉身背斩标走在街市上,他盼望巧凤他们来救他,可是街上连义军的影子也没见着。

到了刑场,侯县令下了斩令,刽子手正要举起鬼头大刀,突然,一个挎刀卫士快马来到刑场高声叫道:“钦差大人到!”那卫士告诉侯县令,皇上派的钦差大臣来看他送的白画眉,钦差大人已经进城,叫侯县令快去迎接。侯县令没想到皇上会派钦差来看鸟,顿时慌了手脚。

说话间,钦差大人的官轿和仪仗队直接到了刑场,只见从轿里走出一位穿一品朝服的大员,侯县令慌忙下跪:“卑职江城县令侯渊,不知钦差大人驾到,未曾远迎,望乞恕罪。”

钦差大人说:“侯县令,皇上见你奏折,说你要献一只稀世珍鸟白画眉,龙颜大悦,特派本官来看个虚实。侯县令,你官声很不好呀,本钦差走到江城地面就听百姓们说你冤杀无辜赵正廉!”

侯县令说:“钦差大人,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到卑职县衙,容卑职禀告。”

钦差大人说:“本官要亲自审问赵正廉的冤案!来人,把刑场改为公堂!”

众卫士赶开了县衙的皂隶和兵丁,钦差大人就坐在了监斩椅上准备审案。赵正廉以为自己人头落地了,没想到忽然来了个钦差大人来看白画眉,他呆了。百姓们欣然议论。

侯县令感到不妙,就请钦差大人拿出圣旨来,钦差大人说:“皇上的口谕还不算数吗?来人,把尚方宝剑给他看看!”一个卫士立刻拔出刀来搁在侯县令脖子上,侯县令便傻了眼不得不信了。

“侯县令,白画眉现在何处”

“白画眉,在……”

“来人,去候府把白画眉提来!”

几个卫士骑上快马去至侯府,不一会儿,卫士不仅提着笼中的白画眉来到刑场,还把侯衙内蓝兴废也押来了。赵正廉见白画眉从侯府搜出,顿时恍然大悟!侯衙内看了看钦差大人,又见父亲脖子上横着一把雪亮的刀,知道坏事了。

钦差大人问侯衙内:“这白画眉从何而来”

侯衙内说:“是小人从广西全州购得。”

“胡说!”这时,徐富元从人群中走出,向钦差大人跪下,说出了他得白画眉的来由和女儿徐巧凤被侯衙内逼迫投江自尽的经过。侯衙内矢口抵赖。

钦差大人问赵正廉:“徐巧凤将白画眉送与你,因何又在侯衙内府中”

赵正廉气愤地说:“是他杀死我表妹秀梅盗走白画眉!”

侯衙内冷笑道:“我堂堂县令公子,怎会去你家杀人盗鸟,一派胡言!”

二人就在堂上争吵起来,钦差大人拍响惊堂木,说道:“看来谁是杀人盗鸟的杀手,只有白画眉知道。”便向笼中白画眉问道:“白画眉,你说说谁是杀害秀梅和偷盗你的凶手”

众人全笑了,鸟儿怎么能说话?这钦差大人好糊涂。只见白画眉在笼中急切地扑腾跳跃,钦差大人便令卫士打开鸟笼,白画眉一下飞出笼子落在赵正廉肩上。赵正廉说:“雪儿,你若能找到凶手我便有救了!”白画眉就飞在人群头顶盘旋……

且说马六,他家住在刑场边,听说钦差大人到来就慌忙从家中逃出。突然,白画眉瞧见马六便飞落在他肩头,狠狠地啄他脖子,发出尖厉的声音:“马六……你死定了!”

众人大吃一惊,钦差大人拍案说道:“拿下这厮!”

“钦差大人饶命呀!”

马六被卫士抓获跪下,供出了受侯衙内蓝兴废指使杀害秀梅盗走白画眉的经过。案情大白,钦差大人喝令将侯衙内、蓝兴废、凶手马六和贪官侯渊一齐斩首。百姓们拍手称快,称白画眉是只神鸟!

这时候,城外响起炮声喊杀声,革命军冲进城来,钦差大人脱去衣帽,卫士们擒了县衙众皂隶兵丁,和革命军里应外合占领了江城。这钦差大人是白龙山的金大胡子。

原来,金大胡子在山寨听探子探来消息,侯县令派人进京欲献白画眉给皇上,便装扮成钦差大臣来救赵正廉。

赵正廉白画眉徐巧凤欢喜团聚。

新婚之夜徐府宾客如云,白画眉做了接客的主人站在门外笼子里,高声叫道:“欢迎光临……欢迎光临!”乐得众人哈哈大笑。

随后,白画眉飞出笼子绕房三遍飞去了,留下美妙的余音和一段佳话。这故事至今还被江城百姓传颂着。

考古除了可以开好地发掘文物,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通过考古,我们可以更全面更真切地了解古人的相关信息。虽然每个朝代都有相关的史料文物流传下来,但是它毕竟人为书写的,多多少少有些失真的地方,而考古恰好弥补了这一块,它是一个很重要历史参证。

有些被发掘的考古资料,有时会颠覆我们对历史固有的认知,在一次考古行动中,专家们曾发掘出28本文献,在专业学者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会,发现其中的一本古藉,让外国专家大感震惊。

中国人向来对风水这块十分重视,这点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古时上至皇族贵胄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非常重视占卜,只不过每个朝代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而已。从汉代开始,就出现我们今天常说的天文学,当时的人们的通过判断天象星宿的变化,来占卜吉凶。这本在马王堆汉墓出现的《五星占》古书,一被发掘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这本距离现代上千的古书,所记载的关于金星会合周期的数值,与现代数据相对,仅有048的误差,在那个没有任何高科技技能的年代 ,居然能如此准确地计算出天文相关的知识,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为什么在那个没有任何天文设备作为辅助的朝代下,古人却依然能够把行星的动态跟位置推算得如此精准呢,跟据专家的推测,当时的天文学家,可能已经懂得距离等速度与时间的积,这个运算公式了,但这也仅仅是专家的推测,事实是否如此,也无从肯定,不过不管怎么样,能有如此缜密的天文学记载,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当西方专家弗拉马利翁得了《五星占》内记载的内容,真呼不敢相信,在他看来,那个没有任何精准仪器的年代,能得出如此准确的数据,简直是超出正常的认知。的确《五星占》的出土,等于是宣告中国的天文学预测比西方远远提早了近二千年,这也让我们身为华夏子孙的我们十分自豪。

阳气失亡亡阳为病机,又称“阳脱”,是亡阴的进一步发展,为阳气衰竭的危重症候。亡阳指阳气在短时间内大量亡失,脏腑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变化 。阳气失亡,可引起亡阳证 。以汗出不止为主症。主要症状有大汗淋漓、汗出如珠、畏冷踡卧、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渴喜热饮、脉微欲绝或浮而中空等。治宜回阳固脱。一般亡阴是亡阳的必要条件,亡阳是亡阴的必然结果。两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张氏医通·杂门》:“汗出不止,名曰亡阳。以附子理中加黄芪,外用温粉扑之。”《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汗多不止,真阳亡脱,名曰亡阳症。其身体必冷,多成痹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汤。”伤寒病发汗过度,易致亡阳。《伤寒论》用大青龙汤有“汗多亡阳,遂虚”之说。无阳亡阳作无阳解。《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脉经》卷七:“少阴病脉微,不可发其汗,无阳故也。”

详见百科词条:亡阳 [ 最后修订于2015/12/20 20:35:32 共4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医大辞典》·竹节三七竹节三七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学楷《百草镜》。别名竹三七、野田七、竹节七、白三七。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呈竹鞭状的根茎。主产云南。性味归经甘、苦,温。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功在补益气血,化痰止咳,散瘀止血。1治病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肺结核咯血,咳痰不爽;胃出血,鼻衄,功能性子宫出血,倒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内服:煎汤,3~9g;研末服,15~3g。2治外伤出血。研粉撒。使用注意孕妇忌服。运用竹节参的肉质直根称峨三七,又名芋儿七。功用与竹节三七基本相同。化学成分根茎含与人参皂苷类似的多种竹节皂苷(Chikusetsusaponin)。亦含人参皂苷、伪人参皂苷、三七皂苷R2等。还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大牻牛儿烯D以及痕迹量的β檀香萜烯、β金合欢烯。药理作用大鼠口服本品煎剂,对多种实验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抑制炎性肉芽肿的形成,切除肾上腺后,仍有效。能抑制非特异性 (游泳)引起的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对肝糖原的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本品皂苷还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辞典》·竹节三七出处《百草镜》拼音名ZhúJiéSānQī别名土参、土精、血参(《花镜》),甜七、竹根七(《草木便方》),竹节参(《科学的民间药草》),竹节人参(《现代实用中药》),竹鞭三七、罗汉三七(《中国药植志》),竹节七、竹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萝卜七、白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水三七(《贵州草药》),明七、野三七、鸡头七(《元南经济植物》)。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呈竹鞭状的根茎。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玻炕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茎横卧,呈竹鞭状或串珠状,内质肥厚,白色,节间短。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柔,

详见百科词条:竹节三七 [ 最后修订于2016/3/31 14:22:50 共234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