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哪些?(希望较全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1收藏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哪些?(希望较全面),第1张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先秦的史籍。

《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

《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以上只是部分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还有部分史书未列举出来,如果需查阅全面的历史古籍,可咨询相关历史专业人士或者查询历史类资料。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 ”起死回生”和「 ”还阳”故事多有记载。这类记载大致可分两类:第一类是死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后「 ”重返人间”;第二类是死了两三天之后「 ”还阳”。 1、「 ”复活”的宫女 郭璞注《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曹魏时有人发掘古周灵王冢者,得殉女子,不死不生,数日时有气,数月而能语,状如二十许人。送诣京师,郭太后爱养之,恒在左右。十余年,太后崩,此女哀思哭泣,一年余而死。 郭璞,晋元帝时曾任佐郎。郭璞作注时代距魏郭太后驾崩仅50余年之隔,当时朝野目睹此事的人还可能会有,按常理,郭璞不会编造这种时间如此相近而又涉及从民间到宫廷的重要事例。 但周灵王死于公元前545年,而魏郭太后死于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照此推算,这位被生殉的女子在墓穴中应度过了数百年!如此匪夷所思之事,也只有神话中才有。 2、被奸尸的贵人 据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载:「 ”汉桓帝冯贵人病亡。灵帝时,有盗贼发冢,七十余年(据考证,应为30余年,笔者注),颜色如故,但肉小冷。群贼共奸通之,至斗争相杀,然后事觉,后窦太后家被诛,欲以冯贵人配食。下邳陈公达议:‘以贵人虽是先帝所幸,尸体秽污,不宜配至尊。’乃以窦太后配食。” 从《搜神记》的文字中可知,死了30余年的冯贵人,尸体不只颜色如故,而且还有一点体温,这些盗墓者见色起*,先后 了她。奸尸时,盗墓贼争先恐后,因为先后顺序问题,大打出手,互相残杀,这才导致盗墓事发。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六月,窦太后(汉桓帝皇后)病死。因为窦氏家族获罪遭诛,朝议窦太后的下葬规格。有人欲以贵人规格葬之,与冯贵人配祔(葬同一陵区),认为不宜以太后身份与桓帝刘志同葬。廷尉陈球表示强烈反对,理由之一就是冯贵人的墓曾遭盗,被奸尸了。 此事涉及朝廷,在《后汉书》的《陈球传》和《段颖传》中都有记述。事件中的冯贵人虽未完全复活,但从记述看,显然有活人的特征。 3、卅年后还「 ”活着” 《三国志·魏书》记载,曹魏时,太原有人掘开一个墓葬,发现棺中是个女子,还活着。 地方官把她送到长安,问她以前的事,茫然不知所答。从墓上的树木看,已经有30年了。 4、晋代墓中「 ”活人” 《晋书·五行志》记载,晋时有个名叫杜钖的人,家中老人亡故,埋葬时,有一个婢女误入墓室,被埋在墓里。后来,又过了十来年,家里又有老人亡故。为了合葬,又掘开那墓室,发现那婢女还活着。问她在墓中的经历,她说,开始时好像睡着了,后来又慢慢醒了过来,好像睡了一觉似的。这婢女被埋时才十五六岁,掘开墓穴后,人们发现她还是那么年轻貌美。又过了十来年,她与人结婚,还生了个孩子。 《晋书·五行志》载:晋惠帝时,梁国(今河南睢阳)有个姑娘已许配给一小伙子,并且已经订婚了,准备出嫁,不久,其未婚夫去长安当兵,多年未归。姑娘父母想把她改嫁给别人,女子不乐意,其父母强迫她,她不得已离家再嫁,不久便病死了。后来,她的未婚夫回家,听说她死了,便到其坟前痛哭,挖开坟墓打开棺材,女子竟然复活,未婚夫便带着姑娘回家了。她的后夫听说了,告官争夺这位女子,官府无法定案。秘书郎王导说:「 ”这是非常事件,不能按常理来断案,应该把女子判归未婚夫。”判官听从了王导的意见。秘书郎王导是东晋大臣,官居宰辅,《晋书》有传,此事发生的时间与王导任职时间相符。 这些是人死后过了很长时间又「 ”重返人间”的比较典型的记载。人死后那么多年,为何不腐烂,又活了过来?有人说,这是人体休眠的古代记录,说明人体在自然情况下是可以休眠很多年的。但估计这类记载,只是传闻而已。 5、两位「 ”还阳”的男子 古籍里「 ”死了几天又还阳”的记载也不少。 据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记载,会稽郡贺瑀,字彦琚,曾经生了病,昏迷不醒,只是心头还有一点温度,死了3天后,复活了。 《晋书·戴洋传》记载,戴洋,字国流,吴兴长城人,12岁的时候病死了,5天后复活。 6、「 ”还阳”的白富美 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记叙了一个女孩「 ”还阳”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宋徽宗年间的东京(今河南开封)。18岁的富商女儿周胜仙,生得如观音般美貌。在春末夏初时节,她带着丫鬟、奶妈到金明池赏玩。到了范家茶馆,与范二郎一见钟情,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又情意难通。周胜仙巧妙地借喝糖水以传情,告诉对方自己姓名、地址、年龄、未婚等信息,而范二郎也心领神会,如法炮制地表演一番。后来二人各自回家,都因思念对方而病倒在床。范家请来隔壁王婆看病,问清病由之后,王婆为两家说定亲事,二人的病情很快好转。但后来,因周胜仙的父亲周大郎经商归来加以干涉,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女儿不能嫁给店小二,而要嫁给大户人家,阻止这门亲事,致使性情刚烈的周胜仙气绝而亡。 周家十分悲痛,将女儿生前闺房内的细软都陪葬了。周家请来挖坟墓的人中有个人叫朱真,出生于盗墓世家,公开身份是「 ”打坑子人(挖墓穴者)”,秘密身份是盗墓贼。他知道周胜仙的陪葬丰厚,便在筑坟时多留了心眼,做好了手脚,以便盗掘。 那晚,趁下大雪,朱真在半夜二更天,悄悄来到坟场,下刀挑开石板下墓穴,把周胜仙头上的金珠首饰,全部取下。 在脱去女孩身上的衣服首饰时,朱真*心顿起,奸污了周胜仙。不料此时,周胜仙却突然睁开眼,双手抱住了朱真——被气死的周胜仙得了阳和之气,又转醒过来。 朱真吃了一惊,只听周胜仙问道:「 ”哥哥,你是谁?”朱真狡猾地说:「 ”我是特地来救你的。”周胜仙抬起身来,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周胜仙道:「 ”哥哥,你救我去见范家茶馆的范二郎,重重相谢。”朱真自忖,别人花钱娶老婆,还不一定能娶得这么美貌的姑娘,不如救她回家,便是自己的老婆了。 于是他便把还阳的周胜仙救回家,霸占了。两个月后,正逢元宵节,朱真入城看灯火,让他娘守住周胜仙。当晚朱家隔壁发生火灾,朱真娘手忙脚乱地收拾财物,周胜仙逮住机会从朱家偷跑出来。她一路找到范二郎店里,可惜被范二郎当女鬼误杀了。案情暴露后,朱真被处死,而范二郎则被释放。 7、女汉子斗盗墓贼 清朝景星杓的《山斋客谭》载:「 ”本朝安徽抚院高,讳承爵,旗员,罢官后,一爱女死,殡于通州别业。守庄奴知其殓厚,盗启之,见女软如生,将*之。女忽起,抱奴甚固,奴求脱不得,抱滚二十五里,遇巡员获之,论磔,七日旨下。女今东浙备兵高其佩之妹也。” 高承爵、高其佩都是清朝的名臣,高其佩还擅长指画。还阳的高**不愧是旗门虎女,她死死地揪住盗墓贼,与他搏斗25里之远,结果遇到官兵得救,盗墓贼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8、近代「 ”还阳”事件 还阳的事件在近现代也偶有见诸报端。解放前的上海,就发生过一起「 ”失尸案”。某太平间,丢失了一具尸体,后来查明,是那人半夜里「 ”复活”,自己回家去了。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因为日寇轰炸,数千市民躲进防空洞,由于防空洞没有通风设备,致使数百人窒息死亡。几百具尸体停放江边,哪知一夜就「 ”活”了几十人。 20世纪80年代,也曾出现过「 ”死人还阳”的事情。例如江苏省淮安地区金湖县,有个年过半百的农村妇女,久病在床,忽然不省人事,气息全无,家人只好替她办丧事。按当地习俗,停尸一天,第三天埋在山坡上。三天内棺头开口处必须露出土外,好让儿辈上坟供饭。埋后第一天,死者儿子上坟供饭时,发现棺材里有动静,原来他母亲已经「 ”还阳”了。 此外,2010年2月,四川北流市六麻镇六楼村95岁的黎秀芬「 ”死”后6天「 ”复活”了。2014年4月,四川仪陇妇女张志华「 ”死”后7天「 ”复活”。 云云。 当然,这些「 ”起死回生”不排除误判或假死等因素,但人到底能不能「 ”冬眠”或「 ”休眠”?古时科学不发达,无法详尽记录,也不能测试当时当地的存活条件,只好让后人无休止地去争论。而现代,印度瑜珈练习者斯瓦米·萨蒂亚穆提曾做了一次公开的休眠表演:他被活埋8天后,竟然「 ”复活”了。

人类的科技一直在迅速发展着,很久之前就已经成功迈入了宇宙,而很多科学家也说过关于时空穿越的事,就比如爱因斯坦的“人的速度超过光速就可以超越”的想法,而我们会发现早在古代的古书上就有关于时空穿越的记载,但是小编个人觉得其实并不可靠。

首先我们都知道“有图有真相”,现在即便是也不见得就是真的,因为电脑科技的发达,已经可以实现人工合成了,更别说古代那时候什么摄影机,照相机啥都没有,仅仅只是靠人的对应记载而已,但是人的记载是人写的,就肯定带有个人主观因素,就已经不能保证事情就是原本记载的那样,很有可能很多时候都是作者加上了自己的主观看法改变了原本的事实,这点我们在后来考察中也发现了很多次,不值得信

就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述异记”就有关于时空穿越的记载,当时有一个樵夫上山去砍柴,但是回来的时候看到两个老头下棋,就去看,结果老头下完棋已经天黑了,但是他发现自己的斧头已经坏了,回到家才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好像时空穿越一般,但是我们在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人可以作证吗?完全没有啊,所以小编还是觉得其实并不可靠。

还有我们初中就学过的桃花源记,里面也是有穿越的想法,但是也有说法桃花源记本来就是虚假的,也有很多证据说法,虽然不能确保就是,但是这些也足以看出这些古书记载的关于时空穿越的事,都是没有直接证据的,只是说古书上有记载,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谁又能作证呢?民间传说大家都知道,一传十,十传百的,

文 / 安安

一直以为,菏泽二字,是取自“菏山和雷泽”之意。

可是如今,菏山在哪里,雷泽又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变迁,能够生生夷平一座山?

直到有天,漫无目的搜索时,才发现,菏泽,本身就是古泽的名字。

上古以九为尊,有九州,九道,亦有九泽。

九泽曰:大陆泽、雷夏泽、大野泽、孟渚泽、彭蠡泽(今鄱阳湖)、云梦泽(今洞庭湖)、菏泽、震泽(今太湖)、荥泽。

九泽之中 雷泽、大野泽、孟渚泽、菏泽 ,遗址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境内。

这话看的我有几分触目惊心。只是想想而今的菏泽,哪有半分曾经山水盎然的样子。

我总是如此向别人描述菏泽,“大平原”。

是的,大平原,一望无际,没有山,没有水,只有一条黄河流经的大平原。

可历史却告诉我,这里,曾经是一方水域丰饶、往来漕运繁荣的兵家必争之地。

千年。或人为或自然的地质变迁,江河改道,有关九泽的前世今生,又是个什么样子。

于是野生历史爱好者陷入深深的迷惑之中。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篇文字。

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而又有传说,华胥履迹雷泽而生伏羲。舜渔于雷泽。他们都曾与这方水域息息相关。

相似的记载再次出现,却是在史记。只是,这次却换了主角。

《史记-周本纪》有云,“姜源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约期而生子。”生子便是后稷,后稷是周的始祖。

上古的传说,总是少不了这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神话色彩,便牵强附会给先祖一个声名远动的天神父亲,多多少少体现了母系氏族式微,父系氏族正在萌芽的状态吧。

先秦上古时期,依山傍水水草肥美的中原是文明的起源。

雷泽,也曾在这些神话传说中享有神圣的地位。传说中,这是养育先民的生命之泽。

可是由于黄河的泛滥,雷泽不断淤浅和退缩。

及至北魏时期,这方生命大湖在史书中的记载是,“ 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余里 ”。

它的故事正逐渐走向结局。

宋。

黄河屡决,大水东注,灌淤雷泽。

至此,这方传说中居住了雷神的东方湖泊,终成历史。如果不是因缘际会,我怕是一直都以为,雷泽是个传说中的地方,它从未真实存在过。

那场灌淤了雷泽的黄河决堤。

在古书上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决黄河,水往东注,为患曹、濮,淤雷泽、大野泽。

洪水主流先入雷泽,后入大野泽,雷泽、大野泽先后成了黄河的主河道,翻卷而来的泥沙逐渐将雷泽与大野泽淤为平地。

远古时以泰山为主体的鲁中山地,曾是一座海中岛屿。只因黄河携带的泥沙淤积,在泰山西南逐渐形成了一片广袤的平地旷野,因而才有了今天的鲁西南平原,使泰山与大陆相连。鲁人西出群山,见此连绵旷野,谓之大野。大野平原上的河流汇于东南洼地处,于是便有了大野泽。

左传中有个美丽的故事,叫做宋哀公“西狩获麟”。大野泽,就是这个故事的发生地。

成也黄河,败也黄河。大野泽的扩大和消亡,都和黄河有关。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6年),黄河决口于瓠子(今濮阳西南)。史记云,“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 ”此次黄河决口长达二十余年,导致 大野泽湖底抬高,湖面扩大

及至两晋与燕秦之战,都曾 利用巨野泽引战舰自济入河 。《水经注·济水》记载:“巨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清济,旧县故城,正在泽中。”

更精确的记载在唐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中:“大野泽,在县东五里。 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

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大野泽的最后辉煌。

唐以后大野泽西南部因受河水泥沙淤积抬高,湖区向北相对低洼处移动。

大野泽的后期,与另外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相关,便是 梁山泊

“滑州河决,侵汴、曹、单、濮、郓五州之境,环梁山而合于汶,与南旺、蜀山湖相连,弥漫数百里。”著名的梁山泊就此形成。

其后百年间,黄河灌注梁山泊,其水面虽不断扩大,但湖底却迅速淤高。这一烟波浩渺、绵亘数百里的巨泊,最后成为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据点。

自金代开始,黄河南徙,梁山泊水源枯竭,大片滩地涸露,被分割成东平、蜀山、南旺、马场、马踏五湖。

但黄河北泛时仍灌注梁山泊,梁山泊迅速淤浅,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灌注梁山泊,又成为一片泽国,“河徙后,遂为平陆”。明代后期,黄河长期稳定由淮入海,梁山泊逐渐淤涸,蜀山、南旺、马场、马踏四湖大部淤积,成为仅供夏季蓄洪的平缓洼地。 至清康熙初年,湖泊已经全部被垦为农田。 曾经有八百里水面的梁山泊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今天只有东平湖还多少保留了一些古代梁山泊的遗迹。

而大野泽也沉睡在古籍中,再不为人所知。

唯有现今菏泽市的巨野县,这个名字,似乎还能让人想起,曾有一方湖泊名唤大野。

倾晖速短炬,走海无停川。冀餐圆丘草,欲以还颓年。此事不可得,微生若浮烟。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鹰豪鲁草白,狐兔多肥鲜。邀遮相驰逐,遂出城东田。一扫四野空,喧呼鞍马前。归来献所获,炮炙宜霜天。出舞双美人,飘摇若云仙。留欢不知疲,清晓方来旋。

当李白的这首诗流传千年后,有个姑娘才知道诗里描写的景色是一方叫做孟渚的湖泊,而 孟渚泽为上古九泽之首,遗址在她的家乡。

可她的家乡,却再无孟渚泽。

孟渚泽的形成已不可考。只能从先秦零零星星的典籍、从上古断断续续的传说中,隐隐约约看到,孟渚也许形成于上古的洪水。

洪水的形成,最终在传说中归于“共工怒撞不周”,于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直至大禹治水,才使滔天的洪水东流入海四方退去,也许,这才有了孟渚泽。

后来,我们只能从古书中窥得它当年的烟波浩渺。

孟渚泽在春秋属宋,彼时其蓄水量巨大,足够引灌整个国域的土地。宋人望洋兴叹,大抵指的就是孟渚吧。

《林辞-宋玉对楚王问中》,"鲲鱼发昆仑之墟,暴髻碣石,暮宿于孟渚”。

山海经中有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为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有学者论证,“鲁地在北,孟渚属鲁。夸父追日口渴,非孟渚一带的洪水不能解渴,于是他欲北饮大泽,可惜没有达到这地方就道渴而死了”,隔了几千年的沧海桑田,大泽究竟在什么地方已经没了太大的意义。我们只能知道, 孟渚泽,曾经很大很大,孟者,长也。

几百年的黄河淤积,孟渚泽在逐渐变小。《元和郡县志》记录,及至唐朝时孟渚泽方圆尚有 50里

宋以后,黄河决堤,河水改道,洪水淹没的不只是雷泽、大野泽,还有,孟渚。

如今,大抵只在菏泽单县浮龙湖畔依稀可见孟渚当年风光,可它却不是孟渚。

上古九泽,曾有菏泽。

菏泽之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在《禹贡》——豫州“导菏泽”;导川,“又东至于菏”,即此。

它西纳济水,通黄河;东出菏水,接泗水,再南通淮河、长江、东海;东北出济水入大野泽,又东北,经济南北,东流入海。北连雷泽,通濮水、羊里水、瓠子河;南纳黄沟枝流,通孟渚泽,是古代中原一带水上交通枢纽。

根据众多文献记载,古菏泽是一个东西长五、六十里,南北宽十几里的狭长水泽。

它本就不大,后来,淤浅的也很是彻底。

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五月,黄河大决滑州韩村,菏泽淤浅。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五月,“河决郓州王陵帚,浮钜野入淮、泗,水势悍激,侵迫州城。命使率诸州丁男二万人塞之”。这两次河决,基本淤塞了菏泽水源广济河,进一步淤浅菏泽、大野泽及二泽之间的济水,广济河运中断。漕运虽不成,然广济河却得到进一步疏通,菏泽之水尚存。

宋仁宗天圣年间,广济河曹州以下改道,菏泽水源断绝。从此,广济河漕运渐废,菏泽水域已完全淤浅,不能行舟。及至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于滑州李固渡决黄河,水漫曹、濮,以阻金兵。黄河在菏泽市全境由北往南漫流达四十年之久,菏泽水面彻底淤平。

直到七百年后的2010年,菏泽闹市发掘出一艘元代古沉船。这艘古沉船保存之好、考古成果之丰,大大出乎专家预料。沉船出土元代瓷器数量之丰富、包含的窑口之多特别是出土梅瓶等青花瓷器,在全国亦属罕见。其中包括陶器、漆器、玉石、玛瑙、金饰、木尺等,而这些文物中甚至囊括了景德镇、龙泉窑、钧窑、磁州窑、哥窑等五六个瓷系。

古沉船斑驳,依稀可见当年菏泽漕运的繁荣。

我们很难想象,千年前,在这艘船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它因何而沉;我们更难想象,当年,往来的船只嘈杂,码头是怎样一幅热闹场景。

可是,世间却再无菏泽。它早已成了平整的土地,掩盖了当年的喧嚣和过往。

上古有记载。

菏泽境内有四泽十水一山。

菏泽、雷夏泽、大野泽、孟渚泽和济水、菏水、氾水、沮水、灉水、汳水、黄沟水、包水、黄沟枝水、瓠子河、菏山。

我的家乡也曾山环水绕。

可是黄河养育了这方土地,也改变了这方土地。千百年来或人为或自然的决堤与改道,生生夷平了菏山,淤浅了四泽。

及至宋东京留守杜充于滑州渡决黄河,水漫曹、濮,以阻金兵。四泽至此再无踪迹。

雷泽、大野泽、孟渚泽、菏泽。

终究成了后人眼中陌生的字眼。

每每翻历史,每每看到菏泽的地名频频出现在先秦的典籍中,我总是会恍惚。

有关这些故事,有关这些人,甚至有关山河的悲欢,都在几千年的变换中究竟被掩盖了什么,被抹去了什么。

可历史太难想象。历史终不可复原。而过往,也终不见天日。

最后说一说史前的洪水。

我年幼时翻看各国神话,总是疑惑为什么各国先祖都会遇见一场洪水。你看中国有大禹治水,基督教有诺亚方舟,希腊有宙斯怒降洪水,印度有湿婆灭世,甚至是澳大利亚,也有洪水的传说也许远古的地球真的是洪灾泛滥,于是先民们把对洪水的恐惧一代代口耳相传,警惕后代。

我想起《魔戒》中的一句台词。

当历史成为传说,当传说成为神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