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竟用25味中药表达相思,那这些中药是什么?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整首词中,辛弃疾共融入了25味中药材: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柏叶、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
硫黄也叫“流黄”,代指一种**的面料,《乐府诗》中提到:“大妇织绮紵,中妇织流黄”。另外,辛弃疾还借茱萸、菊花指代时间,“熟”、“老”二字便把秋天隐晦地点了出来。实际上,现代很多学者认为《满庭芳·静夜思》不是辛弃疾所作,毕竟他是豪放派词人,而这首词属于婉约派。
不过,从“梦宿沙场”四字便可看出,这是辛弃疾的一贯作风,而且他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也属于婉约词,青年时代的辛弃疾,比较多愁善感一点并没有什么奇怪的。那么,关于他在词中隐藏的中药材,大家发现了几种呢?
郁金、 苁蓉、 半夏、续断、当归、熟地、防风、 苦参、常山、独活、 钩藤、桂枝 根茎类,就是植物的地下部分,和地上的枝干部分如 钩藤、桂枝 。
薄荷 柏叶、菊花 植物的叶和花类 。 连翘、缩砂、茱萸、植物的果实类。
云母、珍珠、 海洋动物的内生物。
水银、轻粉、硫黄 矿物,有毒 乌头、有毒。
沉香、 名贵树木的心材。
中医中药是 自然界赋予我们的瑰宝,几千年来呵护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相当发达。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能制造出造型复杂、美观大方的大型青铜器皿了。春秋中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到了春秋末年,铁制的农具和兵器也已得到普遍使用。
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起,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药物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之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那种炼制所谓长生不老药的炼丹术在古代被称为“方术”,从事炼丹的炼丹家则被称为“方士”,后来被称为“道士”或“丹家”。
虽然这些炼丹家始终未能炼出长生不老之药来,但是在一次次冶炼中,他们不断积累经验,掌握了不少化学知识。这些炼丹家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起了不少作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把他们称为古代的化学家更为合适。在这些方士中,较为突出的有李少君、魏伯阳、刘安、葛洪等。正是这些炼丹家的工作,才发现了火药。
现在我们知道,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为木炭、硫磺和硝石。
硫磺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作石硫黄、留黄、硫黄等。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后,就已在湖南的郴县发现了大量的硫磺矿。此后在我国北方、南方也多次发现大型硫磺矿。我国古籍中最早提到“硫黄”的是《淮南子》一书(公元前150年前后)。这说明在当时古人对硫磺已有认识。在西汉末年问世的我国第一本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把石硫黄归入“中品药”的第三种,可见当时硫磺已被广泛用于入药。
硝石是黑色火药里的氧化剂。它的化学成分是硝酸钾,受热能产生氧气,有很强的助燃作用。火药爆炸力的大小主要根据含硝量的多少来决定。最迟在公元前后,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了硝,并能掌握利用它。古代人民在实践中慢慢发现硝石有消除积热和淤血等医疗作用,便将它入药。《神农本草经》把硝石列入“上品药”的第六种。古代的炼丹家十分熟悉硝石的性能,常把硝石作为主要的氧化剂和溶剂。公元500年左右的炼丹家陶弘景就指出硝石有“强烧之,紫青烟起”的现象。
唐朝初年,著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也炼过丹药。在他所写的《丹经》一书中,有一种“伏硫磺法”,记载着类似火药的方子。
由于这种伏硫磺法经常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燃烧,烧伤炼丹者的手和脸,甚至烧掉炼丹房,因此古人明白了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极易猛烈起火,甚至发生爆炸,制作时必须十分当心。
经过一次次的爆炸起火,炼丹家们从最初的恐惧中逐渐认识到:硫磺、硝石和木炭,如按一定比例配制,可制成会爆炸的“火药”。
火药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火药发明的时间应在唐代以前。由于这种火药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作“黑火药”。
硫黄和硫磺的区别是:范围不同和侧重点不同。
一、范围不同
“硫黄”这个词主要被用于中文和日日文中,而英语中通常称之为“sulfur”。硫黄是一种非金属素,其原子序数为16,化学符号为S。由于其较高的反应、良好的氧化还原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硫黄在化学、工业、农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比之下,“硫磺”主要用做中文和中医药名词,而英语中则称之为“sulphur”。武汉地区也称作“花硫”,是指经过加工后通过胶囊食用或者外部涂敷等方式来进行药疗应用。“硫磺”的成分和化学性质与硫黄没有区别,两者简单来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称呼。
二、侧重点不同
硫黄和硫磺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方面之间没有任何本质差异。它们只是在语言和地区等各自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同一个物质的命名方式和应用场合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硫磺的特性
导热性和导电性都差。性松脆,不溶于水。无定形硫主要有弹性硫,是由熔态硫迅速倾倒在冰水中所得。不稳定,可转变为晶状硫。晶状硫能溶于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而弹性硫只能部分溶解)、四氯化碳、甲苯和苯。除0价外常见化合价有3种,为-2(硫化氢)、+4(亚硫酸钠)和+6(硫酸)价;而+2价(甲醛次硫酸氢钠)则并不常见。第一电离能10360eV。
结晶形硫不溶于水,稍溶于乙醇和乙醚,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甲苯和苯。可转变为晶状硫(正交硫),正交硫是室温下唯一稳定的硫的存在形式。原子半径:88pm。
以上内容参考-硫-硫磺
为医者,只言其效如神,不言禁忌之用,轻则伤身,重则促亡也。
学医必读古籍,用药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读被滥用的千古名方!
《九蒸九晒XX丸》—— 看似平和实际危机暗藏!
很多人身体不好,找中医西医调理也不见效果,自己养生搞来搞去,身体反倒更差了。于是,便打起了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的主意,心想,一个芝麻而已,就算没好处,也没坏处吧。实际上却错了。
就如古代的各种药方一样,经过上千年的误传,误解,很多古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滥用,薯蓣丸便是其中之一,几乎完全的本末倒置。何况是由道家修仙人士传下来的黑芝麻丸呢?(地黄,首乌,黄精同理)
《修真秘旨》
“神仙服胡麻法:服之能除一切痼病,至一年面光泽、不饥,三年水火不能害,行及奔马,久服长生。上党者尤佳。胡麻二斗,净淘上甑蒸,令气遍出,日乾,以水淘去沫,即蒸,如此九度。以汤脱去皮,簸令冷,炒令香,杵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温酒化下一丸,忌毒物、生菜等。”
九蒸九晒,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感觉。但是为什么要九蒸九晒?为什么要酒服?三年水火不害,久服长生是什么意思?这些都没有搞清楚,就可以随便滥用吗?
先看看九蒸九晒,其实除了这种“超复杂”的方法,还有很多方便的方法,一样是道藏古籍中记载的,很多专家学者把九蒸九晒解释成,吸收太阳之阳精,水中之阴精,阴阳化合,什么什么的。真像到底如何,却没有人去探究。如果真的九蒸九晒有如此的魅力,岂不是所有中药都应该九蒸九晒了?
其实,九蒸九晒,来自于道家的炼丹术,很多小说中的“九转大还丹”听说过吧?这个九转,是用十分复杂的方法对丹药进行九次炼制,很多时候炼制一次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丹法,叫做金银丹法,是取黄金,水银加药材共同炼制,取阴阳化合之性,助仙家可以得道飞升。
那么,这个九蒸九晒,其实就是九转加金银丹法的极致简化版本。不得不说,这个九蒸九晒,被扭曲的十分厉害,其实自内丹(内炼丹田元气)风行以后,几乎没什么人炼丹了。那么很多古老的服食方法,虽然流传了下来,但是却并非后人理解的那样。
很多服食黑芝麻等“服饵”的人,基本上都是修道之人,其全身经络通达,气行周身而无阻,断思寡欲,肾精内固,为了保证炼气的效果,经常处于“辟谷”状态,使经络不被“饭气”堵塞,影响练功。所以在辟谷期间,会吃一些帮助修炼的药品。而加酒服用,则是使药性可以更快的通达于周身,并吸收于体内。避免阻碍气行。
《抱朴子-内篇》
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次则太乙禹馀粮,次则石中黄子,次则石桂,次则石英,次则石脑,次则石硫黄,次则石,次则曾青,次则松栢脂、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象柴。
不管神仙是否真的存在,古代修仙的人很多,到达某种高度的人也很多。也确实有不少的养生“秘法”。除了这种黑芝麻丸以外,还有很多。其中排在倒数的,木巨胜,便是黑芝麻了。那么如此多的“仙药”,为什么选了黑芝麻,还要选择九蒸九晒的制作方法来加强呢?
答案很简单,黑芝麻便宜,没什么副作用,又被养生专家吹的神乎其技,再加上可以随意偷工减料的“九蒸九晒”,成本低,利润高,容易卖。所以,“九蒸九晒黑芝麻”就成了各种网络中医课堂或者养生店的“头牌”产品了。
实际上,黑芝麻确实有一定的药效,万物都是如此。但是效果真的微乎其微,而且对于现代人的经络堵塞和饮食情况来说,为了黑发或者补肾,就盲目的服用黑芝麻丸,也是有一定危险的。
《本草从新》:“胡麻,精气不固者亦勿宜食。”
《本草求真》:“下元不固而见便溏、阳痿、精滑、白带,皆所忌用。”
黑芝麻确实有补肾,通任督,乌发,耳聪的功效,但是,肾虚可补,肾气不固不可补,肾不纳气亦不可滥补。尤其是经过九蒸九晒,加熟蜂蜜,还用酒服,动火,生痰,耗气。
如果是因为以上情况或者脾胃虚弱,肺经痰火等情况引起的症状,吃黑芝麻无益而反害。更有肥胖的人,经络堵塞的比较严重,就更加不要吃这种粘腻的药物了。
如果觉得自己情况有服用黑芝麻丸的必要,也大可不必那么麻烦,早晚各半汤匙的黑芝麻油,更适合现代人的身体。
总结:追求虚无缥缈的神法仙方,不如先静心养神。心静一分,事便少一分,病也少一分。与其服用这种“商品”,真的不如探寻一下心灵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甚至学点基础的内丹,咽几口唾液。效果也许还好的多。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健康,心理,修行方面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把知识分享给其他人。
不一样。工业上用的是粗硫磺,而医药上用的是升华硫。
块状硫磺为淡**块状结晶体,粉末为淡**粉末,有特殊臭味,能溶于二硫化碳,不溶于水。比重、熔点、及其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度均因晶体不同而异,沸点约为445℃,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粉末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硫磺块有三种晶形,即斜方晶硫,单斜晶硫和非晶形硫,其中以斜方晶硫为最安定,一般商品都是两种晶形。
外观 工业硫磺呈**或淡**,有块状、粉状、粒状或片状等。
硫磺有毒,其氧化物或者氢化物毒性比单质加剧。
硫磺本身就是中药,中医开给病人吃的,只是现在的中医一般都上过初高中,懂得一些物理化学知识,不怎么用了。类似的还有金属铅粉末,水银,都不怎么用了。
①《本经》:“味酸,温。”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无毒。”③《别录》:“大热,有毒。”④《药性论》:“味甘,有大毒。”
入肾、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经。”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经。” ③《玉揪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 效:壮阳
主 治: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 性味归经:酸,热,有毒。①《本经》:“味酸,温。”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无毒。”③《别录》:“大热,有毒。”④《药性论》:“味甘,有大毒。”
入肾、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经。”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经。” ③《玉揪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l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磨汁涂。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药物配伍:《药对》:“曾青为之使,畏细辛、飞廉、朴硝、铁、醋。”配白矾,杀虫止痒;配半夏,壮阳通便。
别 名:石流黄(《范子计然》)、石留黄、硫黄(《吴普本草》)、昆仑黄(陶弘景)、黄牙(《丹房鉴源》)、黄硇砂(《海药本草》)。本品为矿石类,性质通疏,色腻中黄,故名。天生黄和舶上硫黄二种商品:①天生黄(《纲目拾遗》)②舶上硫黄(《博济方》)又名:舶硫(《遵生八笺》)、白硫黄(《百草镜》)
炮制方法:生硫黄:去净杂质,砸成小块。制硫黄:取拣净的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现黑绿色为度,取出,漂去豆腐,阴干。(每硫黄10斤,用豆腐20斤)《纲目》:“凡用硫黄,入丸散用须以萝卜剜空,入硫在内,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同煮过,消其火毒;以皂荚汤淘之,去其黑浆。一法:打碎以绢袋盛,用无灰酒煮,三伏时用。又消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硫埋马粪中一月,亦成水,名硫黄液。”
本文2023-08-07 18:01: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