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一水库底疑现古代豪宅,这是怎么回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河源一水库底疑现古代豪宅,这是怎么回事?,第1张

起因是因为广东河源龙川县干旱少雨,枫树坝水库水位下降。库底出现疑似古代建筑方形墙体,河源市博物馆立刻派专家赶到现场查看。据悉,古建筑为客家围龙屋,有数十座。而且在发现遗址地方约5米处,还散落着10余枚圆饼状陶制品。这些陶制品中部刻有文字,经过鉴定以后,初步认定为西汉时期的陶饼,是古墓葬的陪葬物。

这些汉代陶饼的出土,是河源的首次考古发现,属于珍贵的古文物。这或许会让我们对于古川龙丧葬文化及钱币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及科考价值。不仅如此,陶饼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证明。

为什么会发现客家围龙屋?河源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是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千百年来,河源客家人以东江流域为聚居地,形成了以东江为情感纽带的独具个性的客家文化。因为客家文化的影响,河源民居建筑虽是传统民居建筑以宗族、家族为单位建筑的住宅群形式,但屋形却多为围龙屋、四角楼、四合院和吊脚楼等客家屋式。而其中河源地区的围龙屋是以半月形为主体。由当地人拍摄水中屋墙,可以明显看出屋子形式为半月型。

这并不是河源第一次发现水下的古建筑。前段时间,万绿湖水位连月下降,数十座客家古建筑遗址和古窑遗址重见天日。不仅如此,还在万绿湖畔发现三只完整的明代黑釉陶罐,一个清代石秤砣,以及一批新石器晚期的零碎陶片和瓷片。这说明,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在东源县的江东、新丰江两岸繁衍生息。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当地风土人情、古人类生活习惯等有重要作用。

很多人应该都是听说过“客家人”这个称呼的,但其实,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并没有客家人,换句话说,客家并非指的是一个少数民族,客家人其实是一个汉族民系,用简单的少数民族的概念并不能概括客家人的概念。而客家人的分布又是非常的广泛的,而且在世界上也是一个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客家人的人数也是众多,很多人也都很好奇,为什么会有客家人这个群体出现客家这个称呼的含义很显然,是说他们原本并不是这里的人,只是后来到这里定居了,因此是“客”,那客家人的祖先究竟是什么人,他们如今遍布世界,他们最初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什么有很多客家人的家谱当中记载他们来自江西

1客家人简介

客家(英文:Hakka,客家语白话字:Hak-kâ或Khak-kâ,客家语拼音:Hag1-ga2或Kag1-ga2)。

客家是汉族民系之一,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客家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在赣江、汀江、梅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发展成了赣州、汀州(今分属龙岩和三明)、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深圳等客家主要聚居地。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8000万客家人,约5000万人分布在广东(2500万)、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湖南、浙江、台湾(500万)、香港、澳门等19个省的180多个市县,约1500万人散居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聚居在印尼、大马、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牙买加、荷兰、缅甸、法国、毛里求斯、南非、留尼旺等,其中印尼、沙巴州、英国、牙买加、毛里求斯、留尼汪、塔希提岛等华人社区以客家人为主。客家语成为苏里南法定语言。

“客家”既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更是文化层面的概念。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至2017年,设有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3个。

2客家人的起源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客家人属于汉族的一个分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客家人是正宗的汉族人,也即客家人自称的“老汉人”。汉民族最早的起源地在黄河流域的渭河平原一带,属于炎黄子孙后裔,黄帝之后有大禹,大禹之子启建立夏朝,夏商两代的人都称自己为“有夏”、“华夏”,华夏族便是最早的汉族主体。

后又历经千余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秦二世而亡。汉朝建立之后,华夏族的称谓被汉族取代,汉族称谓从此流传天下。随着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战争的影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开始南迁。最初的汉人从山西、陕西南下,经过河南南阳,进入湖北襄阳后,沿着汉水进入今天安徽、江苏一带,也有少部分迁移到了江西、湖南等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而衰,北方连年战乱,人口又开始南迁。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在江南起义,黄巢20多万大军直指长安。唐王朝此时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在润州刺史、镇海州节度使高骈的手上,唐僖宗命令高骈率领7万精锐阻截黄巢,高骈非但不听圣旨,反而起兵谋反,割据江淮。

黄巢起义失败后,唐僖宗派大将秦彦降服了高骈。高骈虽然被灭,但江淮各地的军阀趁机起兵作乱,杨行密、朱温、孙儒等人长期在江淮之地割据厮杀,来回反复践踏。最后,朱温击败其他势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这一场大混战,史书上称之为“唐末江淮大混战”。

唐末江淮大混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从秦汉以来迁居到江淮等地的汉人继续被迫南迁。从渭河平原迁来的汉人,在江淮之地繁衍生息数百年,人口兴旺。安史之乱时,人口的大量南迁,主要迁在河南、江淮一地。安史之乱后,尤其是唐末江淮大混战之后,迁居在江淮之地的大量汉人继续南迁,进入江西避难。

3为何客家人家谱上记载起源于江西

如此一来,作为距离江淮最近的江西省,成为了承接大量人口涌入的地区。当时江西节度使危全讽管理江西,由于防守严密,兵灾和战火很少波及江西。古籍《谭全播传》记载:“危在任七年,人物殷盛。”

唐朝末年,江西的袁州、汀州两地突然之间人口暴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汀州人陈本起兵造反,陈本的兵马大多是江西本地的土人,但是战争打到第三年时,陈本的人马越打越多,而且这些人都是来自两淮之地的汉人。在《资治通鉴》中多次有“淮汉入汀”、“掳淮汉为前驱”等记载。可见,当时大量汉人的涌入是客观存在的。

据北宋《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等记载的人口数来看,唐朝末年,赣南人口增加了一倍多。明嘉靖年间的《赣州府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赣州的户数是120985户,淳熙年间(1174—1189)赣州户数增加到193339户。在汀州,崇宁年间(1102年)汀州的移民户数达到了172432户,庆元年间的汀州户数是达到了218570户。在虔州,崇宁年间人口从172432人,迅速暴增到272400人,短短一年时间之内人口暴增了10万人。

北宋中期之后,赣南之地聚集的人口达到100多万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区。由于赣南之地不产盐,百万人口逐渐向南方的两广、福建一带迁移,当时地处蛮荒的两广和福建也渐渐有了汉人迁入。《续资治通鉴长编》嘉枯七年(1062)二月辛巳说:“江西则虔州,地连广南,而福建之汀州亦与虔接。盐既弗善,汀故不产盐,二州民多盗贩广南盐以射利。每岁秋冬,田事既毕,往往数十百为拿,持甲兵旗鼓,往来虔、汀、漳、湖、循、海、惠、广八州之地。所至劫人谷帛,掠人妇女,与巡捕吏卒斗格,至杀伤吏卒,则起为盗,依阻险要,捕不能得,或赦其罪招之,岁月浸霪滋多。”

《资治通鉴》这段话,证明了大量汉人从赣南迁到两广一带掳掠钱财和盐巴,最后甚至结成一个团体对抗官府的事实。南宋之后,随着战火蔓延,汉人继续从赣南迁出。《梅州图经》记载:“土旷民惰,而业农者鲜,悉借汀、赣侨寓者耕焉。”汀、赣侨寓者是谁当然就是唐末迁移到江西的汉人,因为从南宋时起这些人就被称之为“侨寓者”,所以人们都通俗地称呼他们为“客家人”。

这就是客家人的祖辈为何大多来自江西的缘故,翻开客家人的家谱追溯到唐末时期,大多数客家人的先祖均来自汀州、赣州等地,再往前推则是江淮之地和河南,这符合客家人迁移的路线,也符合历史事实。

经过对南方客家人姓氏及家谱的研究,发现南方的揭、曾、赖、廖、刘、蔡、钟、练、卢、谭、黎、罗为主的客家人姓氏家谱,都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最远甚至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从南方客家姓氏的族谱来看,其迁移路线和祖辈溯源符合客家人迁移路线图,符合唐末江淮大混战和安史之乱后人口南迁的规律。

由此可见,唐末江淮大混战后,迁居到江淮、河南等地的客家人纷纷进入江西,江西人口在短时间内暴增至百万,从唐末在宋末的数百年之间,客家人在江西繁衍生息,并有人因为盐、土地等不足向两广、福建一带迁移。南宋末年之后,大量客家人继续迁移南下,进入到当时还是蛮荒的两广、福建等地。

由于客家人是迁入者,因此被两广和福建一地的人称之为“侨寓者”,也就是后来通俗话说的客家人。当然,客家人从南宋迁移两广和福建等地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历经了近千年的历史。乾隆中期后,大量客家人进入两广。清末时,土客矛盾激化,因为土地、水源、婚姻等爆发大规模土客械斗,最终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一般来说,客家人的迁移历史,历经了西晋、唐末、南宋、清初、清末五次大迁徙。五次大迁徙,客家人一路南下,并经过近千年的繁衍,这才形成了今天客家人的分布格局。

截止目前,客家人总数约为8000万人,海外约有1500万人。主要分布在两广、江西、福建、香港、澳门等地,海外的客家人在越南、新加坡、美国等地。在历史上,客家人出过很多豪杰英才,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综上,这就是客家人的来源,这就是客家人家谱记载祖辈来自江西的原因。

河源客家古邑、源远流长,人杰地灵、粤东高库。历朝历代有俊贤,文物灿若星河。有南越王赵佗、东江第一进士韦昌明留有《越王井》传于世人、岭南首第古成之为宋朝南粤大地第一开学士之人、忠贞爱国南宋名臣邝愈平、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5年)进士官授潮州刺史后升工部尚书王汝砺、宋仁宗钦点探花郎为官一方福泽当地、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任广州佥判的邬大昕,开通广州鹿步滘的黄埔古运河,乡人纷纷称赞河源楷模、槎水之魁李涛进士为官五十年,官至二品,却为人俭朴,廉洁奉公,执法无私、开河源上下城、挖鳄湖恩泽河源、连平颜氏颜检、颜希深、颜伯涛三代为官廉洁警言流传千古,鸦片抗英救国,清朝28世宿之家,让连平州声名冠珠江、连平历史神童练恕短短活了17年著有《后汉公卿表》、《五代地理考》、《北周公卿表》和《西秦百官表》等、李震欧、刘大步皆为享誉中外的客家书法家、“两弹实验七勇士”之一的张其彬为国家导弹、火箭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萧殷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文学英才、晚清和平进士徐旭曾晚年执教惠州丰湖书院创客家人之宣言,从此客家人有了自己的名字与厚重历史归属感、世客会创始人龙川乡贤黄石华被公认为客家精神领袖、1921年加入***,最早50位党员之一、***早期杰出***、广东青年运动***、国家审计奠基人阮啸仙为河源、广东红色杰出***之一、原最高人民法院肖扬尽显客家人本色,人称河源骄傲、太平天国、封建社会三大终结者——太平天国中最具智慧的人物冯云山、石达开与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皆祖籍河源,祖籍地分别为龙川、和平、紫金…… 现在留下有连平颜氏宫保第、孙中山祖籍纪念馆、李涛故居、邝愈平私孰、徐旭曾故居、阮啸仙故居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