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先秦时期史籍的主要特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归纳先秦时期史籍的主要特征,第1张

首先先秦时期的史籍丰富,由于我国早在夏代便设置了史官,所以官修史书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先秦文化百家齐放,各种私修史书也丰富。

先秦时期的史籍留存到现在的不多,但是诸多史籍引用版却很多。

先秦时期各类史籍种类已经相当丰富,特别是编年史、国别史、地方史、制度史等

先秦时期除了史籍之外还有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其它典籍,如《周易》、《诗经》等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

《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

《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道家名著:

《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

《墨子》其书——

战国末期,墨家后学将该派的著作汇编成《墨子》一书,《墨子》一书是墨子言行的忠实写照,又称《墨经》或《墨辩》。

法家著作——

法家的文献流传至今的主要有《管子》(作者不只一人,系战国至汉代间人托管仲之名而编撰)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商君书》(为商鞅及其后学者的著述合编)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为韩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韩非子》(为韩非所著,或有少部分他人的著作混入)五十五篇,今俱存。

名家的著作——

惠子其作已失,《汉书·艺文志》有《惠子》一篇也失。现仅有只字片语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

公孙龙有14篇著作留世,但在唐时已散失了一大半,如今可能只《公孙龙子》一书。

兵家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是古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战争中,我国学者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研究战争的理论策略,这种学问叫做兵学。我国先秦时期研究兵学的理论有《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其中以《孙子兵法》最为有名,并具有代表性。

阴阳家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檮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纵横家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杂家著作有《盘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缭》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其中以《吕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认为《淮南王》一书以道家为主,兼才众家。应属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划入道藏)为代表著作。杂家著作现在只留下《吕氏春秋》、《淮南王》、《尸子》(原书已佚,今仅有后人辑本)三书。

医家

代表人物: 扁鹊著有《内经》和《外经》,发明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先秦的历史散文继《尚书》《春秋》之后,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三部典籍。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山海经》是先秦时期撰写的。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1-2]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1]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1-2]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1-3]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山海经》是一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著作,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细心钻研,深入探讨,就不愁没有新发现。

先秦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派,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延续至秦汉时代。与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不同,道家强调“道”,主张思想、宗教上的超越和精神上的自由。先秦道家主要著作包括《道德经》、《庄子》、《列子》等,下面将逐一简介:

《道德经》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之作,由道家创始人老子所著。全书共分为八十一章,语言简洁深刻,对于道家思想体系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主要围绕“道”、“德”、“无”、“有”、“天”、“地”、“玄”、“端”等概念,强调随性而动、存乎一心的境界。

《庄子》

《庄子》是先秦道家大师庄子的代表作,分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人性、宇宙意义、神仙论、自然规律、对立原则以及政治哲学等方面。其中“庖丁解牛”、“胡蝶梦”等名篇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引发了无数哲学思考和文化交流。

《列子》

《列子》是一部道家的哲学典籍,由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其内容以《列子语》为中心,议论了“养生”、“神仙”、“唯心”等主题,重点阐述了道家的治疗、养生、思想和宗教理论。

其他著作

除上述三部经典之外,先秦道家还有其他重要著作,如《鬼谷子》、《云笈七签》、《素书》、《外物论》等。这些著作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宗教、心理学、医学、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它们都是道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道家思想特点

先秦道家思想主张“道”、“无为”、“自然”、“虚静”等,对于“人我”、“知行”、“治理”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思考。道家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主张言语的无能。同时,它强调温柔、自然、随性而动的境界,倡导“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先秦道家思想对今日的启示

先秦道家思想以自然、无为为核心,反对道德化的强制和控制,抱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有些观点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例如,弱化道德强制力,注重人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创造,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非常有益。同时,强调“无为而治”,弱化政治权力和控制,更有利于避免专治、权力腐败和民主背离等问题的发生。

结语

先秦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的影响和意义深远而广泛。通过对先秦道家主要著作的简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博大精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