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走马玉霜圆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张走马玉霜圆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张走马玉霜圆 1 拼音
zhāng zǒu mǎ yù shuāng yuán
2 处方大川乌(用蚌粉半斤同炒候裂去蚌粉不用)、川楝子(麸炒),各八两;破故纸(炒)、巴戟(去心),各四两;茴香(焙)六两。
3 炮制上件碾为细末,用酒打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疗男子元阳虚损,五脏气衰,夜梦遗泄,小便白浊,脐下冷疼,阳事不兴,久无子息,渐致瘦弱,变成肾劳,眼昏耳鸣,腰膝酸疼,夜多盗汗,并宜服之,自然精元秘固,内施不泄,留浊去清,精神安健。
如妇人宫脏冷,月水不调,赤白带漏,久无子息,面生僢黯,发退不生,肌肉干黄,容无光泽,并宜服此药。
5 张走马玉霜圆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五十圆,用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
6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古籍中的张走马玉霜圆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五]走马疳第一
。或血盛并多不定者,加定粉半两,同研用如前法。《张氏家传》治小儿走马疳虫蚀齿及口、鼻、唇颗作窍方。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八·脾脏部(下)疳]走马疳走马疳,疳蚀之极也,乃五脏蒸热上攻,甚即遍沿作崩砂候,牙边肉肿烂,口内气臭,身微有潮热,吃食不得,齿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八·脾脏部(下)疳]走马疳走马疳,疳蚀之极也,乃五脏蒸热上攻,甚即遍沿作崩砂候,牙边肉肿烂,口内气臭,身微有潮热,吃食不得,齿
《疡医大全》:[卷十六龈齿部]走马牙疳门主论《心法》曰∶走马疳惟癖积攻牙成疳者。愈后易发,皆由积火时时上攻也。惟在调理饮食得宜为要,如山药、栗子
《疡医大全》:[卷十六龈齿部]走马牙疳门主方《全国中草药汇编》:针砂拼音名ZhēnShā别名铁粉来源磨砺针时所得的细铁粉。生境分布全国各地针厂。化学成份含铁98%以上。炮制以火煅醋淬,研细入药。性味辛、酸,咸,平。功能主治除湿消积,散瘿消肿。主治黄疸水肿,瘿瘤结气及臌胀等症。用法用量2~3钱,作煎剂或丸剂。注意脾胃无湿热积滞者忌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针砂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本草》云,凡言铁疗病,不入丸、散,皆煮浆用之。今针砂、铁精俱堪染皂,并入丸、散。针砂,堪染白为皂,飞为粉,功用如铁粉,炼铁粉中亦别须之。针是其真钢砂,堪用,人多以杂和之,谬也。拼音名ZhēnShā英文名needlespowderproducebymillsteelneedles别名钢砂、铁砂、铁针砂来源药材基源:为制钢针时磨下的细屑。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现多从各制针厂中收集。生境分布主产上海、福建漳州、江苏镇江;其他省区亦产。性状性状鉴别本品为细粉状,黑色、灰黑色或钢灰色。不透明;具金属光泽。用手捻之具砂质感,不染手。体重,质坚。气微,味弱。以体重、质细、色黑者为佳。品质标志《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规定:本品含铁(Fe)不得少于960%。化学成份主要成分为铁,含碳量应在004%02%范围内,可含氧化铁等杂质,常含碳、磷、硅、硫等元素。鉴别(1)本品能被磁石吸起成长条状。(2)取本品约05g,置试管中,加盐酸5ml,振摇,使溶解,静置,取上清液1ml,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78滴,发生深蓝色沉淀;再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发生棕褐色沉淀。(检查铁盐)炮制针砂粉:将针砂置炭火上煅红醋淬,反复六、七次,捣研成粉用。性味酸辛;咸;寒;平;无毒归经脾;肝;大肠经功能主治镇心平肝;健脾消积;补血;利湿;消肿。主惊悸癫狂;血虚黄肿;泄泻下痢;尿少水肿;风湿痹痛;项下气瘿用法用量
详见百科词条:针砂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1:13:21 共9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问题一:何首乌的炮制方法 1生首乌: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泡至八成透,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方块,晒干。
2制首乌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每何首乌块100斤,用黑豆10斤,黄酒25斤。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斤,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斤,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斤,两次共熬汁约25斤)。
问题二:何首乌怎样炮制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问题三:何首乌怎样炮制的 现在主要用黑豆汁拌匀炖至汁吸干。
或者用黑丹汁拌匀后蒸至内外棕褐色。
或者直接清蒸至内外棕褐色。
九蒸九晒,不会有了,除非自己监督加工。现在一蒸一晒的原药材和时间火候都难以保证。
问题四:鲜何首乌如何炮制 病情分析:你好,新鲜的何首乌主要具有解毒,通便作用。而没有补益作用。需要炮制后才具有补肝肾的作用。炮制方法:洗干净,切厚片,晒干。然后用黑豆汁煮透,晒干。可以反复多次。意见建议:新鲜的何首乌主要具有解毒,通便作用。而没有补益作用。需要炮制后才具有补肝肾的作用
问题五:何首乌的泡制方法 取原材料,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
1 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器的适宜容器中,炖至汁液吸尽
2 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后蒸,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或晒至半干,切片,干燥
每100kg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罚,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
通常蒸何首乌要蒸一天以上
问题六:制首乌怎么做法 何首乌介绍:
何首乌自古以来就分为赤,白两个品种,赤首乌国内外都有生长,白首乌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在中国的物种古籍记载,何首乌用于晚唐,盛行于
早明,沿用至今,因其有益肝肾,补精血,抗衰老之功效,被历代名家视为摄生防老珍品。
首乌必须经过炮制,秦岭制首乌比较好。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 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药典85》)。
三、炮炙
制首乌
1.黑豆制
(1)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汁液吸尽或取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至棕褐色时,取出,干燥。每何首乌片(块)100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煮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敖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药典85》)。
(2)取生首乌片,蒸约6-8小时,焖1夜,取出;晒或烘至8成干,用黑豆汁拌匀,待汁吸尽后,再蒸约24小时,至内黑为度,烘干即得。每何首乌片100kg,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黑豆汁25kg(《湖南》)。
(3)取何首乌块。置非铁质的锅内,加黑豆及适量水同煮3-4小时,焖1夜,至外表黑色内部褐色,取出,去豆渣,晒半干,将余液拌入,润透,切厚片,干燥。每何首乌块100kg,用黑豆10kg(《安徽》)。
2.黑豆、黄酒制
(1)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即得。每何首乌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5kg。
黑豆汁的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kg,豆渣冉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两次共熬汁约25kg(《药典63》)。
(2)取首乌片或块,先用黑豆汁拌匀,隔水加热,蒸8小时,焖8小时,至表面黑褐色时,取出,晾干。再用黄酒拌匀,蒸8小时,取出,晒干。每何首乌片100kg,用黑豆10kg,黄酒20kg。
黑豆汁制法 取黑豆10kg,加水适量,约点4小时,熬汁约15kg,
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豆汁25kg(《内蒙》)。
3.蒸制
(1)将原只生于何首乌,除去杂质分档,浸12-24小时,洗净,捞起,大只劈开,中途淋水,润透,置蒸笼内,每天蒸足8小时(以上汽后算起),焖过夜,翌晨上下翻动1次,再蒸,如此反复蒸制4天,焖4夜,至内外都呈滋润黑色。取出。晒至半干,切薄片,将蒸时所得之原汁拌入,使之吸尽,干燥,筛去灰屑(《上海》)。
(2)取原药材,洗净,煮沸4-6小时,至中心至粘性,晒半干,切去茎基及尾梢,反复晒至发硬,再浸4小时后,加水盖过药面,煮沸8小时,焖1夜,晒半干,再蒸8小时,焖15小时。再如前法操作1次,趁热切9-12mm方块,晒干(《浙江》)。
4.黑豆、生姜制 取何首乌,加水浸泡48小时,切75px方块,再泡48小时,煮沸20分钟,去水,加生姜(切片贴于锅底),黑豆煮4小时,去生姜、黑豆,晒干。每何首乌10kg,用黑豆、生姜各1kg(《集成》)。
5.黑豆、甘草制 先将黑豆放在锅底,加甘草、何首乌及水,用大火煮12小时,至发黑红色为度,润1-2天,晾干,切3mm厚的片,晒>>
问题七:用黑豆如何炮制何首乌? 去杂质,洗净,水泡透,捞出,晾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方块,晒干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 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每何首乌块100斤,用黑豆10斤,黄酒25斤。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斤, 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5斤,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斤,两次共熬汁约25斤)。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当归元胡酒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备注 8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当归元胡酒 1 拼音
dāng guī yuán hú jiǔ
2 处方当归15g 元胡15g 制没药15g 红花15g 白酒1000ml
3 炮制1 将上述4味药材一并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
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封口;
3 7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去渣备用。
4 功能主治
活血行瘀。主治妇女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以及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癓瘕积聚,跌打损伤瘀痛等症。
5 当归元胡酒的用法用量每次10~15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6 注意孕妇忌服此酒。
7 备注(1)当归:补血活血、止厉、调经。元胡: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制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红花:活血法瘀,止痛通经。
8 摘录《儒门事亲》
古籍中的当归元胡酒 《寿世保元》:[卷七]调经诸方
聚。小腹坚痛。时作寒热。妇人百病。宜。四物汤当归身(酒洗)川芎白芍(酒炒)怀熟地黄(各二钱)上锉一
《寿世保元》:[卷七]求嗣进此药。而效可通神。调经种玉汤少参姚范川传。当归身(酒洗四钱)川芎(四钱)白芍(酒炒三钱)熟地黄(
《寿世保元》:[卷五]腰痛除矣。一论常常腰痛者。肾虚也。此方主之。补肾汤当归(酒洗)白芍(酒炒)生地黄熟地黄陈皮小茴香(盐酒炒
《寿世保元》:[卷七]妊娠论恶阻。谓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也。宜服养胃汤当归(酒洗)白芍(酒炒)白术(去芦炒)白茯苓(去皮)陈
《验方新编》:[卷二十妇科调经门](各方)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梅汤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白梅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31 组成 32 主治 33 白梅汤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白梅汤 1 拼音
bái méi tāng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梅汤21 处方
白梅(研破)二十九斤,檀香十四两,甘草十三斤半,盐(炒)十五斤。
22 炮制上为末。
23 功能主治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
24 白梅汤的用法用量
每一钱,擦生姜、新汲水下。如酒后干哕,恶心舌涩,如茶吃。
2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31 组成
白梅(研破)29斤,檀香14两,甘草13斤半,盐(炒)15斤。
32 主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及酒后干吵,恶心舌涩。
33 白梅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擦生姜,新汲水下。如酒后干哕,恶心舌涩,如茶吃。
34 制备方法上为末。
古籍中的白梅汤 《普济方》:[卷二百十二泄痢门]血痢冷水调下。不计时候。治下痢纯赤。及血痢等。上煎白梅汤。点真腊茶服。治肠癖上用鳖甲炙黄。诃子皮、生姜
《婴儿论》:辨疳病脉证并治第五者。加米二两。儿体羸肤燥。烦渴者。名曰疳渴。宜白梅汤主之。白梅汤方白梅(二个)菟丝子(一钱)上二味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三·脾胃部]滞下此疾始得之时,不可遽止,先以巴豆感应丸十余粒,白梅汤下,令大便微利。仍以前药服之,无不应手作效。若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滞下此疾始得之时,不可遽止,先以巴豆感应丸十余粒,白梅汤下,令大便微利,仍以前药服之,无不应手作效。若
《证治准绳·伤寒》:[卷三阳明病]渴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白茅根的别名 7 白茅根的处方用名 8 白茅根的来源 9 白茅根的产地 10 白茅根的采收与初加工 11 白茅根的生药性状 12 白茅根的炮制 121 白茅根的炮制方法 1211 白茅根 1212 茅根炭 122 成品性状 123 炮制作用 124 炮制研究 125 贮存方法 13 白茅根的性味归经 14 白茅根的功效与主治 15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 16 白茅根的化学成分 17 白茅根的药理作用 18 白茅根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总灰分 186 浸出物 187 白茅根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白茅根 187111 浸出物 187112 鉴别、检查 18712 茅根炭 187121 浸出物 1872 鉴别 1873 性味与归经 1874 功能与主治 1875 用法与用量 1876 贮藏 188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白茅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茅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茅根 1 拼音
bái máo gēn
2 英文参考rhizoma imperatae [朗道汉英字典]
lalang grass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MPERATAE RHIZOM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Rhizoma Imperat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ogon grass rhiz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白茅根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2]。白茅根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2]。
白茅根味甘,性寒[2][1]。归肺、胃、膀胱经[2][1]。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能[2]。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血热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尿少,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2]。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2]。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2]。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Rhizoma Imperat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cogon grass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白茅根的别名茅根、地菅、地节根、茅草根、丝毛草根[1]。
7 白茅根的处方用名白茅根、茅根、茅根炭[2]。
8 白茅根的来源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2]。
9 白茅根的产地全国各地均产[1]。
10 白茅根的采收与初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2]。
11 白茅根的生药性状白茅根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白茅根的炮制元代有蜜炒(《卫生宝鉴》)和烧灰存性(《十药神书》)的方法[2]。
明代有炒黄、枣制(《普济方》)、蜜炙炒(《鲁府禁方》)、捣汁用(《外科正宗》)等法[2]。
清代有炒黑(《医宗金鉴》)的炮制方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21 白茅根的炮制方法 1211 白茅根取原药材,微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2]。
1212 茅根炭取茅根段,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2]。
122 成品性状白茅根为圆柱状短段[2]。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呈浅黄棕色[2]。切断面中心**并有小孔[2]。体轻,质略脆[2]。味微甜[2]。
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2]。
123 炮制作用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2]。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2]。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2]。如治气虚血热、小便出血的茅根饮子(《外台秘要》);治热病呕哕、不能下食的茅根散(《太平圣惠方》);治疗急性肾炎水肿的急性肾炎方(《中药临床应用》)[2]。
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如十灰散(《十药神书》)[2]。
124 炮制研究茅根中含有可溶性钙、三萜类化合物、糖(约188%)及多种钾盐,其利尿作用可能与多种钾盐有关[2]。动物实验证明,炒炭后止血作用比生品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均比炒炭前缩短[2]。有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茅根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茅根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170℃,烘制16分钟[2]。
125 贮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2]。茅根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13 白茅根的性味归经白茅根味甘,性寒[2][1]。归肺、胃、膀胱经[2][1]。
14 白茅根的功效与主治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能[2]。
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黄疸[1]。
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3]。
生白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2]。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2]。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2]。如治气虚血热、小便出血的茅根饮子(《外台秘要》);治热病呕哕、不能下食的茅根散(《太平圣惠方》);治疗急性肾炎水肿的急性肾炎方(《中药临床应用》)[2]。
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如十灰散(《十药神书》)[2]。
白茅根为眼科常用止血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眼内外各种出血,尤以血灌瞳神、目衄为宜。可单用或与仙鹤草、蒲黄等配伍。
15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120g)[1]。
16 白茅根的化学成分白茅根含白茅萜酮醇、白茅酚A、B,还含多量蔗糖、葡萄糖、钾盐,少量草酸、柠檬酸等[1]。根茎中含薏苡素(Coixol)[1]。
白茅根中含有可溶性钙、三萜类化合物、糖(约188%)及多种钾盐[2]。
17 白茅根的药理作用白茅根根茎中含薏苡素(Coixol),动物实验中,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对骨骼肌也有抑制作用[1]。
白茅根的利尿作用可能与多种钾盐有关[2]。动物实验证明,炒炭后止血作用比生品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均比炒炭前缩短[2]。
18 白茅根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白茅根
Baimaogen
IMPERATAE RHIZOMA
182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183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184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形小,有的含硅质块。下皮纤维1~3列,壁厚,木化。皮层较宽广,有10余个叶迹维管束,有限外韧型,其旁常有裂隙;内皮层细胞内壁增厚,有的含硅履块。中柱内散有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维管柬鞘纤维环列,木化,外侧的维管束与纤维连接成环。中央常成空洞。
粉末黄白色。表皮细胞平行排列,每纵行常由1个长细胞和2个短细胞相间排列,长细胞壁波状弯曲。内皮层细胞长方形,一侧壁增厚,层纹和壁孔明显,壁上有硅质块。下皮纤维壁厚,木化,常具横隔。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茅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附录ⅨH 第一法)。
1851 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ⅨK)。
18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40%。
187 白茅根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白茅根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外表皮黄白色或淡**,微有光泽,具纵皱纹,有的可见稍隆起的节。切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或中空,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187111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280%。
187112 鉴别、检查同药材。
18712 茅根炭取净白茅根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焦褐色。
本品形如白茅根,表面黑褐色至黑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淡棕色稍隆起的节。略具焦香气,味苦。
187121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70%。
1872 鉴别(2) 同药材。
1873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1874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盘,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1875 用法与用量9~30g。
1876 贮藏置干燥处。
188 出处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炮制 4 功能主治 5 菟丝子圆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菟丝子圆 1 拼音
tú sī zǐ yuán
2 处方龙齿三分,远志(去苗心半两黑豆煮),泽泻、肉苁蓉、菟丝子(净洗酒浸)、泽泻、鹿茸(去毛酥炙)、石龙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两;石斛(去根)、熟干、地黄、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干)、续断、山茱萸肉、苁蓉(酒浸切),各三分;五味子、桑螵(酒浸炒)、川芎、覆盆子(去枝叶萼),各半两。
3 炮制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少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梦惊恐,精神困倦,喜怒无常,悲忧不乐,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心腹胀满,脚膝痿缓,小便滑数,房室不举,股内湿痒,水道涩痛,小便出血,时有馀沥,并宜服之。
久服填骨髓,续绝伤,补五脏,去万病,明视听,益颜色,轻身延年,聪耳明目。
5 菟丝子圆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圆,温酒或盐汤下,空心服。
如脚膝无力,木瓜汤下,晚食前再服。
6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古籍中的菟丝子圆 《本草新编》:[卷之二(商集)]菟丝子
菟丝子,味辛、甘,气温,无毒。入心、肝、肾三经之药。益气强阴,补髓添精,止腰膝疼痛,安心定魂,能断
《类证治裁》:[卷之七闭癃遗溺论治]附方卷血。〔遗溺〕寇氏桑螵蛸散见本卷遗泄。〔肾虚〕菟丝子散菟丝子五味苁蓉杜仲牡蛎鸡肫皮(炒)研末,服二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痹气,切,焙)熟干地黄(焙各三两)白茯苓(去黑皮)菟丝子(酒浸,别捣各一两一分)覆盆子石龙芮(各二两)
《类证治裁》:[卷之七阳痿论治]附方八两)山药(炒)萸肉茯苓当归杞子杜仲(盐水炒)菟丝子(酒浸炒。各四两)蜜丸〔益阴〕还少丹见一卷中风
《普济方》:[卷三十二肾脏门]肾脏虚损阳气痿弱(附论)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柴桂 21 柴桂的别名 22 来源 23 炮制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柴桂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柴桂的中成药 2 古籍中的柴桂 3 用到中药柴桂的方剂 1 拼音
chái guì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柴桂21 柴桂的别名
臭马桂、三条筋、桂皮香
22 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树皮入药。立春至处暑期均可采剥,以夏初最宜。
23 炮制选树干径达15厘米以上的桂树(过嫩则质量差,不宜砍伐),将树干锯成50厘米长的短节,剥下树皮(切勿折破),置于室内以青草覆盖“发汗”,至发热时取出,再按树皮的厚薄大小,纵切成宽约10~15厘米的条块,晒干即成。
24 性味
辛、甘,大热。有小毒。
25 功能主治散风寒,止呕吐,除湿痹,通经脉。用于呕吐,噎膈,胸闷腹痛,筋骨疼痛,腰膝冷痛,跌打损伤。
26 柴桂的用法用量1~2钱。
27 备注(1)同属植物三条筋树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的树皮在西南地区也称柴桂。
2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柴桂的中成药 鳖甲煎丸
无所不备。而又以虫蚁善走入络之品,搜剔蕴结之邪。柴桂领之出表,消黄导之降里。煅灶下灰清酒,助脾胃而温
更多用到中药柴桂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柴桂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则为病,火欲实水当平之,不欲偏胜也。身恶寒而阳经柴桂,阴经桂。阳经,柴胡桂枝汤∶柴胡一钱,桂枝、黄芩
《伤寒指掌》:[卷一少阳本病述古]呕少阳。宜小柴胡汤主之。若表邪不解而呕。属太阳。宜柴桂汤。若食谷欲呕。属阳明中寒。宜吴茱萸汤。呕吐涎沫
《青囊秘诀》:[上卷]肚痈论愈,加人参用之更妙。秘决∶肚痈须用鸣宝丹,黄二两草三钱,术银二两车床五,柴桂贝萸一钱添。《青囊秘诀》
《医宗金鉴》:[卷四伤寒心法要诀]少阳可吐可汗可下栀子豉,痞硬冲喉瓜蒂平,发热恶寒肢烦痛,微呕支结柴桂宁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痛硬大柴攻误下柴胡证仍
《医学摘粹》:[伤寒证辨]呕证或不大便,宜大柴胡汤。如表不解之呕,属太阳也,宜柴桂汤。食谷欲呕,属阳明也,主中寒,宜吴茱萸汤。得汤
更多古籍中的柴桂用到中药柴桂的方剂 鳖甲煎丸
本文2023-08-07 18:51: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