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版本学的书册制度
是指书籍的形式,再具体点可以说是单指书籍的外形,而不包括书籍的内容,也不包括书籍的材料,以及抄写、刊刻或其他印刷的方法。
“旋风叶”是从卷子演变成册叶的第一步,或者可以说是从卷子到册叶的过渡形式。翻到哪里就可翻到哪里,查找起来极其方便,即使从头到尾翻一遍也极其迅速,迅速得像旋风一样,于是给它起了个“旋风叶”的名称。旋风叶进一步演变就成了“蝴蝶装”。到蝴蝶装书已不用长条木板印刷而改用长方块木板印刷,成为若干单页装订起来的书籍。纸面上印版所占的地方,叫“版面”。版面以外空白的余纸,上边叫“天头”,下边叫“地脚”,左右都叫“边”。版面的四周叫“版框”,拼成版框的粗线叫“边栏”,也叫“栏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左右叫“左右栏”。边栏只有一条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在粗线内侧现加一条细线叫“双边”或“双栏”。有“四周单边”、“左右双边”、“四周双边”三种形式,而绝无作上下双边而左右单边的。版面用直线划分成若干“行“。版面中间一行,不刻正文(当然也不刻小注),叫“版心”,也可叫“中缝”。版心往往用花纹或横线分划成三段,花纹按其形状叫“鱼尾”。只有上面一个鱼尾,下面用横线的叫“单鱼尾”,上下都有的叫“双鱼尾”。
蝴蝶装有个缺点,即由于书页的后半页的背面和第二页前半页的背面不相连,读下去必须连翻两页,平时打开书来,也往往遇上空白的背面,不方便。于是,有人把书页的反面对后面折起来(像后来的线装书那样),让书页的两个外边粘在书背上,就成为“包背装”,也叫“里背装”。
现在的线装,是明代中期出现的。其所以出现,当是由于包背装在书背处易于破损,破损了光靠两三个纸捻不能把书脑部分压平伏,书的右上右下两角卷起来很不美观。于是在包背装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即在打孔订好纸捻后,不再用整张书衣而改用两张半页大小的书衣,分置书前书后,然后在书脑处再打孔穿线订成,所以叫线装。线装是有一定规格的,一般只打四个孔,叫“四针眼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多打一个孔,叫“六针眼装”。书衣在明代多用蓝色(也称磁青色)和棕色(也称古色、古铜色),清代则棕色多一点,个别也用混金的,但清末民国时又喜用蓝色。绝大多数用纸裱两至三层,也有用绫或绢裱制的。在前后书衣和正文之间至少订进一张空白纸,有时可多至两三张,叫“护页”或“副页”,也有人称之为“看页”。
明清时喜欢给线装书做“书套”,雅一点也称之为“函”。用硬纸做亲里,外面裱糊蓝布,里面裱糊白纸,把书四边包起,用两个牙签插紧,只空出书头和书根,讲究的则不用蓝布而用锦,有时还把书头和书根也包起来,叫“四合套”。四合套中讲究的更把书头、书根的两块接边处挖成云纹镶嵌,叫“云字套”。但这些书套因为用桨糊裱 ,易被鼠咬,日子外了又易散坏,因此好多人喜欢用所谓“夹板”。这是用两块和书册一样大小的木板,上下两头各穿上一根布带子,把书册夹住扎牢。木板要结实,多用梓木、楠木、花梨木、枣木、樟木之类。此外,还有些文物性的善本书除了用书套或夹板外还常做精致的木匣子或小木箱子装起来,匣里或社会公德同上刻上书名、版本、册数以及收藏者姓名字号。
玄学一般指山、医、命、相、卜,
基中玄学这五类:
1,“山”是修心养性、锻炼身体的秘术;2,“医”包括三部分:“方剂”、“针灸”、“灵疗”;3,“相”的部分包括两种:“人相”、“地相”;4,“命”是以时空关系来判断人的命运的一种方法;5,“卜”术最为渊源流长,如《梅花易数》、《纳甲断易》、《六壬神课》、《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等数术学,
这类玄学书籍因为现代文明基本上沦落为冷门的东西,
不过如玄奇的 “古籍阁”和神秘的“易半仙” 保留着绝大部分罕见的电子版玄学书籍供大家参考,
如玄学部分书籍的种类及目录:
奇门遁甲类,《奇门遁甲统宗》《登坛必究》《奇门法窍》《奇门一得》《太乙神数》《奇门遁甲秘笈大全》《诸葛亮金函玉镜奇门遁甲全书》
周易术数类,《周易述》《周易尚氏学》《周易集解》《周易注疏》《周易折中》《增删卜易》《高岛易断》《河洛理数》《梅花易数》《纳甲筮法》。
四柱八字类书籍:《命理探源》《三命通会》《渊海子平》《穷通宝鉴》《子平真诠》《滴天髓》《星学大成》。
风水书籍主要:《天玉经》《青囊序》《天玉经序》《青囊奥语》
六壬占卜类:《六壬辑要》《御定六壬直指》《小六壬金口诀》《大六壬指南》《六壬说约》《六壬全集》《大六壬大全》《大六壬探源》《壬学琐记》
其他玄学术数类,《紫微斗数》,《卜筮正宗》,《风角》。
本文2023-08-07 19:06: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