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一所政法类院校,有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建校76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根同源。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 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
学校教育体系日益优化。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统筹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强化学生意志品质训练,加强学生发展的分类指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堂内不断优化丰富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课堂外鼓励并扶持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创业、国际交流学习等项目,旨在为学生成长为复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该校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率高达100%,法学专业就业率高达9919%。这充分体现了该校的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 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考研率非常高,且进入名校的学生不在少数。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多到政府机构、工会组织、事业单位的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劳动执法检察院、认证、监察等岗位就职。
根据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的指导和要求,学校多年坚持弘扬劳动特色、工会特色、工运特色,坚定不移地走“特精尖”内涵式发展道路,已经形成了以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工会干部培训为使命、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做精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成为在工会和劳动关系领域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较为完整的大学。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工匠学院)、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工会干部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劳模学院、培训中心)等15个院(系、部);开设社会工作、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务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酒店管理等17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2013年学校开始招收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有劳动关系、工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四个专业方向。
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立足工会,面向社会,服务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服务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拥有法学、劳动关系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和“文化传播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和“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师资队伍不断提升。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截至2018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300人左右,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比约为4359%,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比约为7771%,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约为976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为540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学科教指委委员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5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18人。截至6月,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6377人,其中研究生126人,本科生4690人,专科生1561人。
学校现有北京海淀区及河北涿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30亩。学校建有总面积12800平方米图书馆3个,截至2018年底馆藏纸本图书总量为88万余册。配置有知网、万方、维普、读秀、EBSCO、Emerald、JSTOR过刊数据库,并有民国数据库、鼎秀古籍等特色数据库。自建数据库有:学校科研成果数据库、毕业论文数据库、中国工运文库数据库。我校图书馆积极参与CALIS、BALIS等文献保障体系,与国家图书馆、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全国多家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
学科建设:
据2022年4月学校官网,学校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劳动关系、人力资源、法学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劳动关系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瑞环泰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精品课程:语言的力量
用手机号注册。
是一款真正实现全文检索大型古籍典藏数据库。是通过漫长的积累,收藏国内外各古籍文献收藏单位和个人文献收藏者的古籍文献资源建设而成的大型古籍数据库平台。
在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中输入搜索的著录名称即可进行搜索。
该数据库主要特点:
1、全文检索功能。鼎秀全文检索平台采用超速文本检索引擎并配合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亿级文字检索只需1秒。系统配合UNICODE编码和大字符集,能显示7万多汉字。所有古籍图书均做到书中字字可检。
2、文献典籍的图像数据不做任何删减,保留书上的题跋、批校、印章等,原样呈现图书信息。同时实现古籍原版图像和现代文字的逐字逐行对照。
3、高性价比。用最具性价比的经费即可实现拥有全文检索丰富内容的古籍资源,使馆藏古籍品种达到一类古籍馆藏水平。
馆藏资源
学校图书馆文献收藏重点为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教学参考书等。截至 2022 年 9 月,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11662 万册,当年新增117744册,生均纸质图书 9118 册。2021 年图书流通量达到 1228 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 296579 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 8912 万篇次;拥有数字资源 “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资源库”、“维普科技期刊服务平台”、“超星移动图书馆”、 “读秀学术搜索”、 “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 “数图外文电子图书”、 “北大法意”法律库、“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 新东方在线多媒体学习库、 Emerald全文期刊库、世界艺术鉴赏等29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其中电子图书260万余册。
泉州市图书馆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府东路,是全国文明图书馆、全省先进图书馆、福建省十佳图书馆、福建省古籍保护先进单位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单位。2018年8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6][5]
泉州市图书馆的前身是民国9年(1902年)在泉州城设立的晋江县公立通俗图书馆;1958年5月泉州市图书馆正式创建;1988年新馆舍兴建;2019年12月27日新馆建成正式开馆。[6][7]
截至2021年12月,泉州市图书馆新馆占地面积约23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10个机构部门,职工51人,开设九大功能区,设有阅览座位2000个;藏书165万册,数字资源100TB,特色资源库15个。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泉州市图书馆藏书165万册,其中古籍文献29万册,报刊129万件,视听文献19万件;数字资源100TB,数字资源数据库105个,其中特色资源库15个包含有泉州闽南民系库 、泉州历史大事记库、泉州自然遗产库、泉州地方文献资料篇名索引、闽台姓氏族谱库等,古籍特色数据有万方地方志 、 鼎秀古籍全文检索平台等,电子图书数据库包含有 泉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书目、 国图数字资源、 中国大百科数据库、 超星电子图书、 党政教参线上服务平台等。[8]
本文2023-08-03 15:49: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