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垂杨柳”的地名如何得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北京朝阳区“垂杨柳”的地名如何得来?,第1张

没有什么典故。

垂杨柳在建国的时候,这个地方绝对属于蛮荒之地。

1949年解放版的北平大地图,上面对于广渠门外的垂杨柳,没有任何标示。当时的决策者无法想象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互联网、基因组或者艾滋病;

他们根据京城从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到民国北平逾千年的扩张速率,认定在北京变成沙漠之前,垂杨柳仍会属于荒蛮之地,于是把所有重工业都迁移到这里集中管理。谁想不足五十年后,北京变成了一个张牙舞爪的大城。

一条东三环路由北向南穿过大北窑、通惠渠和垂杨柳,挑起一个所谓中央商务区,写字楼、饭店、酒吧等在这里集中。

扩展资料

垂杨柳2008年10月底启动拆迁工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处于停滞状态,已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的储备项目(是指符合棚户区改造条件的项目,但前期工作不具备当年启动签订改造协议、搬迁腾退或修缮加固条件的项目)。

垂杨柳危改难度很大,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办法,朝阳区区建委与双井街道办事处做了大量协调和准备工作,并积极督促北京腾琪房地产开发公司办理项目贷款筹措资金事宜,对相关拆迁政策、拆迁方案进行梳理。

人民网-垂杨柳北里拆迁问题

垂杨柳日报-垂杨柳

秦金,字国声,号凤山。1467年9月11日生于河西村。父亲叫秦霖,是位私塾先生,秦金幼年随父到人家的学馆就读,有一次馆主设宴,没有邀请秦金,他父亲很有意见,就出了个上联“东家设宴儿无份”,要儿子对出下联,秦金就以“北阙登科我独先”为对,并说:“儿岂是贪吃的人,请父亲以后不要再讲有关吃的事。”父亲听了,很是赏识。

秦金自幼在家塾读书,成化二十二年中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弘治八年任户部福建司主事,督办京城太仓粮储。不久升河南司员外郎,后晋升山西司署郎中。弘治十六年,丁父忧回乡3年。正德元年(1506年)授户部四川司郎中。正德五年,在任河南右参政时,因镇压当地农民起义而升任山东右布政使、山东左布政使。正德九年授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湖广。正德十五年升为户部右侍郎,嘉靖元年(1522年),改任吏部左侍郎,负责“京察”事宜。后因遭言官弹劾,复调户部左侍郎,其时户部尚书孙交未到职,由秦金主其事。嘉靖二年升任南京礼部尚书,不久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同年冬,又被召为户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年),秦金辞官告老还乡。归休4年间,他在惠山寺山门右街建造一座别墅,取名“凤谷行窝”(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寄畅园前身)。还与邵宝、陈石村等人恢复碧山吟社,定期举行诗会。嘉靖十年,朝廷复起用他为南京户部尚书。次年,改任北京工部尚书,督修太庙。嘉靖十三年进太子少保。次年升太子太保,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嘉靖十五年,回到无锡,住城内西水关“尚书第”。时称他为“两京五部尚书,九转三朝太保”。嘉靖二十三年(1534年)病逝,终年77岁,葬胡埭归山。卒赠少保,谥端敏。著有《凤山奏稿》、《抚湘政要》、《凤山诗集》、《通惠河志》、《安楚録》等。

---两京五部尚书秦金

海市 (明)秦金

晴云昼护蓬莱岛,海上清风翠螺小。

烟波万里驾沧溟,蓦地神工炫奇巧。

珠宫贝阙宝藏兴,恍惚移山城。

八千世界苍龙窟,十二楼台白玉京。

芙蓉秀云孤松岭,亭子分明傍仙境。

气化有倏无,万象荡摩皆幻影。

高阁乘风此望洋,乾坤吾道心茫茫。

杂俎披奇竟何补,夷坚志怪诚荒唐。

异哉海市何人传,岁寒健笔惊坡仙。

谁知兹祥非偶然,一雨三日占丰年。

海市之名今更显,柱史文章光琬琰。

公孙大夫庙 [明]秦金

瓣香端拜大夫祠,千载高风想见之。

爱士不忘乡校化,济人犹说乘舆私。

云荒碧草迷春冢,雨湿苍苔卧古碑。

郑国山川登眺里,独留遗像不胜悲。

郭守敬引水入大都

玉河修建于元代,是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修建的。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河北邢台人,精通数学、天文、地理、水利等。在元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利用什刹海的水系修建大都,并以什刹海的东岸为大都城的中轴线建城。为了解决大都城的水源问题,由郭守敬修建了从京北昌平县白浮泉到大都的引水工程。从昌平县的白浮村神仙泉引水,向西流再折向南,一路上汇集了一亩、榆河、玉泉等众泉,再截取沙河、清河的上游,共流入瓮山泊(颐和园昆明湖)。从瓮山泊经长河(高梁河)流入和义门(西直门)的水关到积水潭(又称海子,明代以后称什刹海)。从积水潭东的万宁桥(步粮桥、后门桥)经大都城皇城的东墙外流过沙滩、北河沿、南河沿,经御河桥南,出丽正门东水关,再转向东南流入文明门外的金闸河。再从金闸河往东40里流到通州区张家湾西的高丽庄,入白河,全长约82公里。

鲜为人知的是,郭守敬还在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主持疏通了京杭大运河山东境内的会通河。这条河南从安山起北抵临清,全长250里。这段河道已淤塞多年,如不疏通,大运河则不能通运到京。郭守敬在会通河上修建了30余座石闸,每闸都是设计巧妙,雄伟壮观,而又科学实用,故人们称为“闸河”。会通河的疏通,使大运河的漕运直达通州,给通惠河的疏通和漕运奠定了基础。

忽必烈命名通惠河

白浮泉的引水和通惠河的疏通工程从1292年动工,特别是玉河段,不但有民工挖河,朝廷的官员们也都要参加劳动。工程在第二年秋全部竣工。当时江南的粮船在积水潭的东北岸挤满,在玉河上也是浩浩荡荡排船驶行,大都城的人们争先观看,热烈欢呼,犹如过节。元世祖忽必烈正从上京和林回来,在万宁桥上看到水面全是粮船,“过积水潭,见舻舳蔽水,大悦”,亲自命名从万宁桥到通州的河道为“通惠河”,“通惠河”的河名是忽必烈起的。人们一般称大运河的北运河一段为潞河,从东便门至通州的一段为通惠河。但在元代前,通惠河叫潞河,到金代时叫金闸河,因金代时也疏通过潞河,并修有闸坝。而从万宁桥到金闸河的一段因在都城内,并流经元代的皇城根,故称为“玉河”,又称为“御河”。

玉河宛如小秦淮

通惠河的疏通工程中,玉河一段是完全新开挖的。以后因玉河或变暗河,或消失,人们也就把玉河忘却了。通惠河疏通,因南方的粮食和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城,而积水潭的东北岸成了大运河的最终码头,所以积水潭十分繁华,特别是东北岸,的烟袋斜街一带。岸上是旅馆、酒楼、饭馆、茶肆、各种商店等遍布,成为大都城内最热闹的地方。积水潭又成为大都城里最美丽的风景区,尤以荷花著称,古人多有诗文。如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荷花最盛,六月间,仕女云集。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低垂,红衣粉腻,花光人面。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有诗句:“十里藕香连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积水潭的“银锭观山”还成为京城里观西山的第一佳处。而在玉河上,也是货船来往,景观壮丽。两岸也是店铺彼邻,宛如江南秦淮。

吴仲再疏通惠河

在元代,通惠河疏通后,解决了大运河的最后结症,使漕运的粮食和各种货物直接运到大都城里的积水潭。漕运最多时,一年可运粮达二百万担。但到明初,因为战乱,还有大将徐达修建北京城时,北京城的南城墙向南移,从万宁桥到崇文门外的河道已不便漕运。漕运只能到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下,因此通惠河当时又叫大通河。明永乐年间修建的紫禁城、社稷坛、太庙、天坛等皇家古建,所用的大木、神木等,因只能运到崇文门外,故在崇文门外建立了“神木厂”(今花市大街处)。以后通惠河又遭淤塞,虽有几次疏通,但因各种原因,疏通失败。到嘉靖七年,因大量皇家坛庙古建等的需要,在巡仓御史吴仲的主持下,又一次疏通通惠河。吴仲是按照郭守敬的引水路线加以疏通,并取得成功。据《通惠河志》载:“寻元人故迹,以凿以疏,导神仙、马眼二泉,决榆、沙二河之脉,汇一亩众泉而为七里泊(瓮山泊),东贯都城。由大通桥下直至通州高丽庄与白河通。凡一百六十里,为闸二十有四。”因吴仲疏通通惠河有功,人们在通州为他建祠纪念。

到清光绪二十六年,通惠河的漕运停运,但通惠河的历史功绩却永存,尤其是北京的很多古建,木料大多是产自南方的云、贵、川、鄂等省,是通过大运河和通惠河运到京城的。在元明清三代,京城人民吃的粮食也大多来自南方。如在明嘉靖年间吴仲疏通通惠河后,一年从南方运粮可达四、五百万担。还如明正统年间,土木之变后,瓦剌部入侵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为防止瓦剌部到通州抢粮,就从通州向出运粮,用了五百辆大车,日夜抢运,一直运了半个月。后瓦剌部果然去通州抢粮,结果落空。从这一事件,可见大运河运粮之多。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