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历届成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4收藏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历届成员,第1张

主任委员:

周林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教育部顾问;

副主任委员:

彭佩云 教育部副部长;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委员:

季啸风 教育部高教一司副司长;

周祖谟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阎毅千 上海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宁 可 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副主任;

李国钧 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吴 枫 副教授,华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董治安 副教授,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宗福邦 副教授,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周勋初 副教授,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

来新夏 副教授,南开大学古籍研究所;

李国祥 副教授,华中师院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陈 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

姚孝遂 副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胡昭曦 讲师,四川大学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

平慧善 讲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马樟根 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

裘锡圭 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教研室教员;

安平秋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教研室教员;

章学新 教育部高教一司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

委员会秘书长:

章学新;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安平秋。 主任委员:

周林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副主任委员:

彭佩云 国家教委副主任;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夏自强 国家教委高教一司司长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裘锡圭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主任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樟根 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王达津 教授,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王春茂 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副主任①

宁 可 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室主任;

平慧善 副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安平秋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孙钦善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许嘉路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 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吴 枫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李运益 教授,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国祥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李国钧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②

杨 忠 副教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处③

杨金鼎 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来新夏 教授,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

周祖谟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周勋初 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宗福邦 副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姚孝遂 教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曾枣庄 副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董治安 教授,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潘富恩 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委员会秘书长:

安平秋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 王春茂④ 杨忠

注:①④王春茂同志于1988年9月经古委会正副主任会议讨论,决定免去其副秘书长职务,1989年10月按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通知,免去其委员会委员职务。

②③1989年10月,按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通知,增补李修生、杨忠二同志为古委会委员,杨忠同志兼任副秘书长。 主任委员:

周林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

副主任委员:

白寿彝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

邓广铭 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

夏自强 研究员,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巡视员

章培恒 教授,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裘锡圭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古文字研究主任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樟根 副研究员,国家教委办公厅副主任

方立天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王茂根 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与艺术指导司司长

王慧善 副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

刘烈茂 讲师,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许嘉璐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孙钦善 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

李国钧 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李国祥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

李修生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来新夏 教授,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

杨 忠 副教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杨芷华 副教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所长

杨金鼎 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 枫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张公谨 副教授,中央民族学院

宗福邦 教授,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

郑克晟 教授,南开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郑学檬 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

林 沄 教授,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周勋初 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高 潮 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感知研究所所长

袁世硕 教授,山东大学中文系

袁行霈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

顾易生 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

倪其心 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主任

徐朔方 教授,杭州大学中文系

黄永年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感知整理研究所所长

龚书铎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

曾枣庄 教授,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董治安 教授,山东大学感知整理研究所所长

楼宇烈 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

潘富恩 教授,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委员会秘书长:

安平秋

委员会副秘书长:

马樟根 杨忠 曹亦冰(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名誉主任:周 林

主任委员:安平秋

副主任委员:章培恒 裘锡圭 许嘉璐 周勋初

顾 问:朱新均 白寿彝 邓广铭 季羡林 启 功 任继愈 饶宗颐 王学珍 张学书 夏自强 张岂之 马樟根

委 员:王汝丰、王彦、 毛庆其 、刘烈茂、 刘乾先、孙钦善、杨忠、李修生、严佐之、吴金华、张公瑾、林 沄 、范能船、 郑学檬、 宗福邦 胡大浚 荣新江 赵伯雄 费振刚、袁世硕、袁行霈、顾海良、 倪其心、黄天骥 、 黄永年、 曹亦冰、曹虹、龚书铎、龚延明、葛兆光、董治安 曾枣庄 楼宇烈、 阎延河、潘富恩

秘书长:杨 忠

副秘书长:曹亦冰

最好的自然是古委会直接联系的22家,但有的学校不在所里招生。\x0d\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x0d\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x0d\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x0d\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x0d\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x0d\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x0d\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x0d\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x0d\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x0d\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兰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x0d\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x0d\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张金梁,男,1957年出生于山东高密,汉族,历史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书法方向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书法擅长魏碑、隶、行、草书,功力浓厚、修养丰富、个性明显,受到了国内外书坛的好评,数十次被邀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等权威机构举办的国际及全国名家书画作品大展,曾被团中央《中国青年》特邀书写百幅名人名言长期连载介绍,多次被邀为国际、全国书画大展赛及学术研讨会评委,书法作品被海内外众多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刻碑于临沂书法城、开封翰园碑林、晋州魏徵纪念馆等数十处,被《中国收藏》等权威期刊推为最具收藏升值潜力的书画家之一。

出版著作有《续书史会要补证》、《明代书法史探微》、《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张金梁书法作品集》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两次获(五届、六届)中国书协全国书法研讨会二等奖,并荣获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协颁发的书法界最高奖项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一位学者型实力派的著名书法家。

吉林大学古籍所

东北师大古籍所

黑龙江大学古籍所

大连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天津师大古文献研究所

河北大学古籍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古籍所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

山东师大古籍所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古籍文献研究所

陕西师大古籍所

西北大学古籍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兰州大学古籍所

西北师大古籍所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古籍所

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室

四川大学古籍所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

云南省历史文献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盐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古籍所

华东师大古籍所

上海师大古籍所

华东政法古籍所

厦门大学古籍所

福建师大古籍所

浙江大学古籍所

安徽大学古籍所

安徽师大古籍所

南昌大学赣文化与古籍研究所

郑州大学古籍所

武汉大学古籍所

湖北大学古籍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广西大学古籍所

嗯,都是百度来的,有些可能已经合并在某些专门研究中心里面了。还有很多大学设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挂靠在文史科系。

自建系以来,先后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3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80篇。曾先后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奖15项,教学奖3项。近年来共派出7名教师分别到日本、英国进修学习,先后有多名教师应邀赴美、日、意、韩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考察,同时还邀请过数名外国学者来系讲学。目前在册外国留学生和进修生共10余名,分别来自日、韩、美、法、意、英及土耳其等国家。在校本科生人数为120名,硕士生30名、博士生10名。1994年以来,我系本科生先后共有7人被推荐为硕士研究生,8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余学生中被分配到省级以上文博单位工作的占60%,地市级以上文博单位工作的占73%,省会沿海城市工作的占65%。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我系有两个大型田野考古实习基地: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工程教学基地和国家文物局大型遗址保护工程赤峰市教学基地。1996年,我系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4年,考古学系与历史系、古籍研究所共同被确定为国家教委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招生、培养与分配实行特殊政策。学生实行学士—硕士—博士贯通培养逐级分流制。除少数本科生毕业分配到实际工作部门外,大多数将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学生在校期间除可以享受到学校统一发放的奖学金以外,考古学系还设立了系友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到中央及各省市自治区文物考古科研部门、高等院校、文博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张金梁教授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书画创作以及教学工作,书法擅长魏碑、隶、行、草书,古朴儒雅功力浓厚,独具风貌。数十次参加美国、日本、韩国国际及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倍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刻碑。被团中央《中国青年》邀请书写百幅名人名言长期连载。

张金梁教授著述之专著

张明整理

01《〈续书史会要〉补证》,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02《明代书法史探微》(荣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03《张金梁书法集》,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04《明代书学铨选制度研究》(荣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05《〈书史会要〉校正》,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张金梁教授著述之论文

张明整理

01《浅议书法的电化教学》 载《书法报》1987年8月12日第32期第2版

02《唯不能同斯大雄——王蘧常书法浅探》(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1991年9月·浙江杭州)

03《“二石”比较论》(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3年6月·河南洛阳) 载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等编《王铎论集——王铎国际书法研讨会论文》,第275—285页;亦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37—248页

04《艰难的美——黄道周书法研究》(中国书画节研讨会入选论文·1994年·天津)

05《从文化现象看明朝的书法发展》(’95国际书法史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1995年·北京) 载张金梁《〈续书史会要〉补证·附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第203—215页

06《谈〈书史会要〉和〈续书史会要〉》 载《书法报》1996年7月31日第31期(总第629期)第3版

07《论刘墉》 载《书法研究》1996年第6期(总第74辑),第90—103页

08《朝代书法风尚辨——与〈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编者商榷及其它》(’96中国书法批评年会论文·1996年9月·湖南张家界) 载《书法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75辑),第58—64页

09《六朝神韵在斯翁——浅论康有为的书法艺术》(康有为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1997年·广东广州) 载《书法之友》1997年第4期,第21—24页;亦载《康有为书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书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6—30页

10《明朝书“家”知多少》 载《书法报》1997年4月23日第17期第3版

11《博学才能发展 兼蓄才能创新——与李文采先生商榷》 载《书法》1997年第3期,第2—3页

12《庄㫤评书的启示》 载《书法报》1997年7月9日第28期第3版

13《高山仰止 丰碑并立——陆维钊、沙孟海书法艺术比较研究》 载《’97沙孟海书学研讨会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第169—174页;又《书法报》1997年8月27日第35期第3版、9月3日第36期第3版连载;亦载《陆维钊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68—175页

14《明朝“状元”书法一瞥》 载《中国书画报》第70期

15《现代草书“三圣”散论》(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交流论文·1997年·浙江宁波) 载《近现代书法研究——全国第二届近现代书法研讨会论文集》,安徽美术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192—203页

16《从“阁体”谈到书法的评选》 载《中国书画报》1997年

17《在“全国青年书法理论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载《中国书法》1998年第3期,第6页

18《访章祖安先生》 载《书法报》1998年5月4日第18期第1版

19《从楚王好细腰谈起》 载《书法报》1998年5月18日第20期第1版

20《也论“正”、“大”》 载《书法报》1998年8月17日第33期第1版

21《书法史刍议》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9日第45期第3版

22《释“展览”》 载《书法报》1998年11月23日第47期第1版

23《释“协会”》 载《书法报》1998年12月7日第49期第1版

24《论书法的“中和”美和“冲和”美》 载《书法》1998年第6期,第45—46页;亦载《美的沉思——美学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73—276页

25《谈“中书舍人”和“台阁体”》 载《书法报》1999年3月29日第13期第3版

26《论丰坊》 载《书法研究》1999年第2期(总第88辑),第50—66页

27《〈续书史会要〉研究》 载《中国书法》1999年第4期,第33—35页

28《非“吴门书派”》 载《书法报》1999年4月26日第17期第3版

29《时代的呼唤——雅俗共赏》 载《书法》1999年第5期,第6—8页;亦载《美的沉思——批评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69—272页

30《释“评委”》 载《书法报》1999年7月19日第29期第1版

31《从〈书学史〉谈到书法史的研究》(祝嘉书学研讨会论文·1999年·江苏苏州)

32《涤浊呈清——新世纪书法瞻望》 载《书法报》2000年1月24日第4期第1版

33《世纪书坛点将录》 载《书法报》2000年1月10日第2期第3版、1月17日第3期第3版

34《〈孙仲隐墓志〉研究》(全国隶书学术讨论会入选论文) 载《书法导报》2000年11月29日第48期第3版;亦载山东省高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高密文史选粹》,2002年10月,第478—488页

35《浅谈明代书法教育》 载于植元、栾传益主编《书法教育研究文集》,大连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15—120页

36《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 载《青少年书法报》

37《明代书法“尚理”论——兼论书史的研究方法》(荣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295—305页

38《明朝书法分期管见》 载《书法报》2000年10月16日第17期第3版

39《论明代书法对社会的影响》(国际书法史论研讨会论文·2000年·浙江杭州) 载《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257—266页;又《中国书法》2001年第2期,第22—24页(节选);亦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5期(总第103辑),第84—98页

40《论解缙书法的两面性》 载《书法报》2000年12月11日第25期第3版

41《技道两进 挥翰写心——评徐州市青年书家十人展》 载《青少年书法报》(2001年)

42.《贵哉“东北风”》 载《书法报》2001年1月22日第4期第2版

43.《丛文俊书学体系蠡探》 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1日第28期第3版、7月18日第29期第3版

44《健全书法高等教育 促进书法学科建设——丛文俊教授谈吉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相关问题》 载《书法报》2001年7月23日第30期第1版;亦载《书法导报》2001年7月18日第29期第8版

45《论“错误”借鉴与书法的发展》 载《书法研究》2001年第4期(总第102辑),第79—92页

46《汇集众美 蔚为大观——〈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评介》 载《书法》2002年第1期,第30—31页

47《〈唐二娘子家书〉言辞没受倭语影响》 载《书法》2002年第3期,第41页

48《广采博取 鉴古铸今——论丛文俊先生的书法艺术》 载《书法之友》2002年第4期,第22—24页

49《从“作品限制出境”说起》 载《书法报》2002年3月25日第12期《兰亭》副刊第6版

50《浅议章草》 载《书法报》2002年6月3日第22期第2版

51《关于评论明初“三宋”书法的两个问题》 载《书法评论》第1期(2002年7月),第5—9页

52《〈佩文斋书画谱〉署录〈续书史会要〉正误》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9月第5期,第78—82页

53《论流行书风》 载《二十一世纪书法·天津论坛学术论文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6—69页

54《四库本〈续书史会要〉阙漏考》 载《金景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29—237页;亦载《书法研究》2003年第3期(总第113辑),第98—105页

55《说“清”》 载《书法》2002年第12期,第13—15页

56《子昂荐雪庵》 载《书法报》2003年1月27日第4期(总第943期)第3版

57《亲近“二赋”》 载《书法报》2003年2月24日第8期《兰亭》副刊第2版

58《谈草书》 载《书法》2003年第2期《众人说草书》(下),第29—32页

59《高密历史文明之光“高密戈”》 载《高密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95期第8版

60《凿穿混沌 开辟鸿蒙——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评介》 载《书法报》2003年5月26日第21期第3版

61《逸园影印洪武本〈书史会要〉考》 载《文献》2003年7月第3期,第220—230页;亦载《陶宗仪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465—475页

62《张天骏婢善书考》 载《书法丛刊》2003年第4期,第95—96页

63《明永乐初期朝廷书事考辨》 载《吉林大学古籍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395—403页

64《白沙论》 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总第117辑),第70—84页;亦载《岭南书学研究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46—154页

65《明代殿房书办研究》(荣获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二等奖) 载《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55—172页;亦载《书法研究》2004年第3期(总第119辑),第94—119页

66《从浮云与树林谈起——〈明代书法史探微〉自序》 载《书法报》2004年3月1日第9期第3版

67《明代华亭书家》 载《书法评论》2004年第1期,第14—22页

68《永乐初朝廷书事考》 载《书法丛刊》2004年第4期,第35—41页

69《吴门长者——文征明》 载《中国书法》2004年第6期,第27—28页

70《“名”、“贵”:明代书法评论的两大范畴》 载《书画世界》2005年第1期,第80—82页

71《“南安体”、“南路体”、“梅花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5年第2期,第43—45页;亦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18页

72《论张海》 载《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艺术评论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34—47页;又张海《张海书法·代序》

73《胸罗万象 健笔凌云——丛文俊先生书法艺术浅探》 载《书与画》2005年第5期,第8—11页

74《明沈度〈敬斋箴〉考》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6期,第80—85页;亦载《中国书画》2006年第3期,第37—38页

75《论好太王碑书法——兼与爨宝子碑比较研究》 载《好太王碑暨十六国北朝刻石书法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第101—113页

76《文征明书法领袖吴门成因研究》 载《北方书法论丛》,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9—36页

77《当代书法应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载《2005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396—400页

78《“真宰相”刘统勋之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7年第3期(总第5期),第11—14页

79《康里子山名字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7月第4期,第3—6页

80《论明拓〈兰亭序〉》 载《兰亭雅集·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论坛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第16—38页

81《异彩纷呈的东北书法》 载《吉林日报》2007年12月6日第13版《东北风周刊》

82《朱复戡书法现象研究》 载《朱复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44—50页

83《郑文焯其人其书》 载《高密人文自然遗产》2008年第1期(总第6期),第47—50页

84《明代朝廷玺印研究》 载《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5期,第26—37页

85《明代宫廷书法研究》 载《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15—32页

86《明代“中书体”研究》 载《中国书法》2008年第11期,第43—46页

87《海上升明月——论王蘧常章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载《海派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333—339页

88《张改琴书法浅论》 载《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张改琴》,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78—79页

89《论当代草书》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1期,第29—32页

90《〈永乐大典〉纂修人研究》 载《文献》2009年1月第1期,第128—138页

91《殷商金文章法蠡探》 载《中国书法》2009年第1期,第42—49页

92《“桓夫人善书”考》 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9月第5期,第72—75页

93《“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新论》 载《书画艺术》2009年第5期,第41—45页

94《书异其人——论黄庭坚其人其书》 载《书法丛刊》2009年第3期,第69—77页;亦载《纪念黄庭坚诞辰9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艺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538—550页

95《三论雪堂》 载《书画艺术》2010年第3期,第62—69页

96《向传统索取新意 在时尚中把握自我》 载《吉林日报》2010年4月19日第8版

97《明代以“疏”论书研究》(“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9年12月·江苏南京) 载《书法报》2010年5月19日第19期第21版

98《简论书法史研究法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载《中国书法》2010年第8期,第97页

99《〈砥柱铭〉长卷非黄庭坚真迹》 载《书法报》2010年7月14日第22版,亦载《书法》2010年第10期,第33—35页

张金梁教授著述之序跋

张明整理

01《赵生泉〈金石探幽〉序》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2《陈国成〈吾衍〈三十五举〉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3《梁继〈张照年谱〉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4《赵彦辉〈寒山帚谈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5《张明〈赵孟頫书法研究发微〉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6《张函〈明末遗民书法研究〉序》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07《徐文平〈处州历代书法〉序》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08《〈书法史图鉴〉序》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09《〈孙初画集〉序》

10《书中龙也——〈十七帖〉》 吉林文史出版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