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中医调理 袪瘀补虚6点保健
流产在传统医学中,多属于堕胎、小产的范围。中医师指出,妇女小产过后,体质变化很快,生产时伤口的恢复也不容忽视,需要足够营养及调养,来增强产后免疫力;若以常见的流产型态分类,略可分为「先兆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2种,针对产后身体虚弱,应采行不同的中医调理方式调理。
妇女小产过后,体质变化很快,透过中医药膳调理「多虚多瘀」体质。(摄影/骆慧雯)
中医师彭温雅指出,中医古籍中,多有「堕胎」、「小产」、「半产」、「滑胎」等记载,指的就是流产。依照中医理论,体质属「多虚多瘀」,药补的特点即是「袪瘀补虚」。而「先兆性流产」是指有流产的征象,但经过适当休息与治疗,依然是可以正常怀孕。
这类患者的体质会出现气虚、肝脾肾亏损、气滞、血热等症状,可以使用生化汤「活血化瘀」。生化汤的组成为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其作用为调节子宫收缩,帮助恶露排出,防止产褥感染。活血袪瘀可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宫缩腹痛。
但要注意的是,生化汤须由医师辨证处方后再服用,因为医师会针对产妇恶露、子宫收缩情形及全身症状,在生化汤的剂量、药物、帖数上作增减,以使之发挥最大效用。有些妇女以为中药调理就是吃1个月的生化汤,结果反而导致出血不止,这都是不正确的。
中医师彭温雅指出,妇女产后充分休息很重要,要让自己吃好、睡好、少劳动。(提供/中医师彭温雅)
另一种常见的小产则是被中医称为「滑胎」的「习惯性流产」,患者曾有连续发生3次以上流产的纪录,且每次流产多发生在孕期的特定时段,其造成原因和症状与「先兆性流产」类似,但因还有子宫肌瘤,和染色体异常的可能病因,小产风险更高。
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先天体质较差,肾气比正常人虚弱,中气不足,中医治疗上应以补肾健脾和养血为原则,并以巴戟天、川续断、杜仲、熟地、阿胶、黄耆、党参、菟丝子、红枣和砂仁为养胎的基本处方。如果习惯性流产是受子宫肌瘤压迫所引起,则可加入夏枯草、鹿茸、阿胶等药材。
中医体质辨证处方
体质偏燥:心情低落、脾气暴躁、便秘、 胀痛,这类型的人,通常会使用疏肝解郁法,帮助纾解不良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压力,例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复方中药,都有很好的疗效。另外,有一些食物也很有帮助,例如柑橘、荞麦、韭菜、大蒜、玫瑰花茶、薄荷茶等。
体质偏虚:-容易疲劳、频尿、腰酸、睡眠品质差,这类型的人我们通常会使用健脾补肾法,因为体质较虚,透过滋补肝肾,替身体补补元气,例如知母地黄汤、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健固汤、肾气丸等药方,都有很好的疗效。另外,有一些食物也很有帮助,例如百合、银耳、木瓜、波菜、山药粥、糯米、大麦、土豆、香菇、鸡肉、牛肉等。
防流产保健6原则
1多休息。
2洗澡用淋浴。
3忌生、冷、辛辣、 性饮食。
4忌饮酒、咖啡。
5忌服用人参、补药酒。
6多摄取蛋白质、铁质。
顺应四时的气候变化而调养精神,使人体的功能活动与外在的环境变化得到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那么如何适应炎热的夏月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夏季中药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夏季中药养生茶饮
山楂茶
山楂所含的成分可以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降低血压。同时经常饮用山楂茶,对于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其饮用方法为,每天数次用鲜嫩山楂果1~2枚泡茶饮用。
葛根茶
葛根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养生祛病功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治高血压。
首乌茶
首乌具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之功效。血脂增高者,常饮首乌茶养生祛病疗效十分明显。其制作方法为取制首乌20~3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后,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一剂。
菊花茶
菊花应为甘菊,其味不苦,尤以苏杭一带所生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其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显着疗效。
荷叶茶
中医实践表明,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祛病养生之功效。同时,荷叶还是减脂去肥之良药。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用鲜荷叶半张洗净切碎,加适量的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夏季养生小常识
1、少吃冰凉食物
夏季我们以为冰凉食物就可以降温,却忽略了体内温度更高(有时高达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体内浇,五脏六腑可受不了。要消暑又镇定神经,不妨喝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豆汤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过,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开水。体质属热而虚的人,不妨食用银耳、莲子或百合等凉补,祛热补气。
2、先“气和”再“心平”
中医养生很注重“气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活动能量,身心获得舒展放松,心自然而然平静下来。
3、养身也修性
养生专家都强调“身心要双修”,当身体不好易影响心理,心理一急躁,身体就慢慢衰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调节自己的脾气、习气和个性,情绪比较能稳定。从情绪养生的观点来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欲,而是要能完美驾驭大起大落的情绪。
4、该睡不睡肝火旺
中医大师认为,作息经常颠倒和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情绪也不会很稳定。因为在11点至凌晨1点的时候,是脏腑气血流动的时间。要是在这段时间内,血回流到肝脏即将储存精气的时候,如果人不睡觉,等于强迫自己的肝继续分解工作,精气无法被贮藏,肝盛阴虚,阴阳失和。解毒、储存和分解胆汁是肝脏主要工作,长期虐待肝不给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气虚体弱。
中医药古籍《内经》提到人体三宝,“精、气、神”,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反之,气弱则神伤,精神容易不济,情绪也大受影响。养精蓄锐,就是这个道理。别总熬夜,适当午睡利健康。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5、运动量别太大
尽量从事温和运动,太激烈的运动造成大量流汗,运动消耗性大,流失大量体液等于流失大量体力,心情也易烦躁不安。打太极、气功或元极舞都是不错的静心运动。选择和缓的运动,保持呼吸平缓从容不迫,身体内极细微的血管或经络,才有机会得到足够养分。听音乐散步。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烦躁、心境不佳时可通过散步、听轻快的音乐等方式来舒缓负性情绪。
6、不吃太“浊”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浊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体重量,精神昏沉。中医古籍记载,“常吃水里游的伤精,吃地上走的伤气,吃天上飞的会伤神”。料理方式也尽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热量高应少吃。
夏季养生相关 文章 :
1 夏季养生问候语
2 夏季养生广告语
3 夏季养生甜品
4 2016夏季养生短信
5 夏季养生诗句
爸妈一定要看!早产儿体质调理的中医解方 早产宝宝身体许多器官还未成熟就出生了,容易有各种合并症,照顾与复健之路漫长又艰辛,中医能怎么帮忙早产儿呢? 早产儿常见问题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未满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公克称为低体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公克者称为极低体重,体重越轻代表身体各器官越不成熟,存活率相对减低,因许多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常见有以下问题:
呼吸系统
早产儿因肺部发育不成熟,出生时无足够的表面张力素,肺扩张不完全,容易有呼吸窘迫症候群,出现呼吸急促、甚至无法呼吸的情形。也可能因脑部中枢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而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形。
因上述呼吸问题,有时需要使用到呼吸器,长时间使用呼吸器与氧气,会对肺部造成的伤害,出现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即使出院回家宝宝仍容易有痰多、反复喘鸣咻咻声,或出现缺氧,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问题,只要感冒,家长就要进入备战状况,需要经常拍痰、抽痰,并随时注意宝宝呼吸状况。
心血管系统
最常见是动脉导管未闭合,目前药物帮助导管关闭的治疗效果不错,如果药物无效,病情不佳,则需要心导管手术治疗,后续也需追踪检查。
肠胃道系统
早产儿的肠道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功能差,也比一般宝宝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问题,肠道黏膜未成熟、肠胃蠕动差,容易并发坏死性肠炎,出现肠穿孔或是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
早产儿大脑脑室周围的血管脆弱,容易出现脑室内出血,也可能有脑部缺氧而出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若损伤严重,后续可能有发展迟缓或脑性麻痹的问题。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眼底视网膜血管发育未成熟,血管容易扭曲、变形,出现不正常的血管新生,甚至视网膜剥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日后也容易让宝宝有青光眼、斜视、高度近视、弱视等问题,一定要定期做视力检查与追踪。
中医对早产儿的看法中医古籍中并无「早产儿」名词的记载,但从症状表现来看,属于中医「胎弱」、「胎怯」的范畴,为胎儿一出生即出现体重低下、体质虚弱的状况。古书上有详细记载胎怯,《小儿药证直诀》:「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色,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此处的形容与早产儿出生时的情形类似。
生命的原始物质是「精」,胎儿是由父母之精而成,父母身体强壮,肾精充足,胚胎则健康。造成胎怯的原因与父母精气不足或怀孕过程失于照护有关,如果父母身体虚弱、过度劳累、嗜好饮酒、房事过度、情志失调,都有可能使得胚胎的元阳不足,容易出现早产。
早产儿五脏容易不足,而出现各种问题,「肝」与眼睛、指甲、肌腱韧带的形成有关,肝气不足则有视力问题、指甲容易脆裂无光泽、四肢容易抽筋。「心」与我们的心血管、神志有关,心气不足则容易面色紫黑发绀,意识不清、四肢冰冷。「脾」与吸吮喝奶、消化吸收、肌肉生成有关,脾气虚则不欲吮乳、肌肉瘦弱无力、体重低下,「肺」与呼吸、哭声、皮肤的生成、免疫力有关,肺气虚则呼吸短浅、哭声细弱、皮肤薄松弛、反复呼吸道或皮肤感染。
「肾」和脑与中枢神经、骨头、牙齿与头发的生成有关,肾气不足则容易脑水肿、头颅开解、骨折、牙齿生长缓慢、毛发稀疏。
治疗上会依据早产儿不同脏腑亏虚的情形来治疗,临床又以脾、肾两虚最为常见,故治疗会着重「肾」、「脾」的调补,「肾」储藏精气,是生命根本的来源,为先天之本,早产儿先天之本不足,身体各部分尚未成熟就出生,治疗以补肾益精,温补元阳,常用熟地、枸杞、山药、山茱萸、杜仲…等药物,「脾」是运化人体营养物质、水谷精微的重要器官,是后天之本,早产儿消化吸收差,使得后天所需的能量来源不足,应健脾补脾,常用黄耆、人参、白术、茯苓、干姜…等。要请家长注意的是,不要听信民间的偏方,如:红婴水、八宝粉,反而有害无益,有些家长会自行购买西洋参粉、鹿茸粉…等为宝宝进补,有些中药,特别如人参、附子、紫河车、鹿茸,在孩子身上使用的时间与剂量均需拿捏准确,过量或长期服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反而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建议咨询中医师后再给孩子服用。
有哪些问题也能寻求中医帮忙?
早产儿出生之后治疗,往往需要多方的协助,有哪些问题是可以寻求中医一起帮忙的呢?
肠胃问题、消化不良、身材瘦小
肠胃消化吸收差,身高体重自然很难上升,这些问题常与中医脏腑的脾胃、肾有关,治疗除了温补脾肾,还可以搭配开胃消食、行气和胃的中药,促进食欲、增加肠胃的蠕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显示中药对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是有帮助的。
反复呼吸道感染
特别在一些有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宝宝身上,反复感冒是很常见的问题,只要感冒就容易出现喘鸣声或痰多的情形,容易感冒与肺气不足有关,肺主卫外,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肺气虚则对外的免疫力则不足;痰多则与肺、脾不足有关,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气不足则痰容易存在肺中不易排出,脾气不足则无法将痰代谢出去,加强正气与补肺、脾之气,在这类的宝宝身上很重要。
脑部缺氧受损,合并脑性麻痹
研究显示对于脑性麻痹的孩子,复健加上针灸比单纯复健,在整体发展和肢体肌张力更有帮助。早产宝宝若合并有脑性麻痹的问题,可以及早接受针灸一起治疗,宝宝的针灸会以浅刺、快速进针出针,不留针的原则来治疗,头皮针会在宝宝囟门完全密合后开始,越早接受治疗,对宝宝的帮助越大。
爸妈一定要看!早产儿体质调理的中医解方 揉揉小手、捏捏背,帮助早产宝宝健康成长
以下推拿 手法,是以补脾肾为主,爸妈每日可以帮宝宝做 , 除了能调补气血、疏通经络外,也能增进彼此的亲子关系,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补脾经:健脾补气
脾经: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方法:由拇指远端往近端推100下。
揉四横纹:行气、开胃除胀。
四横纹:手掌第二至四手指,靠近手掌端的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方法:使用大拇指按揉第二到四指的四横纹处,约100下。
揉肾俞:补益肾气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摸到髂嵴延伸到中央脊椎处为第四腰椎,往上数两节,为第二腰椎)旁开15寸。(15寸:由肩胛骨内侧缘至脊椎一半的距离)
操作方法:使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按揉肾俞,50~100下。
捏脊:调阴阳、理气血、通经络,培补元气
操作方法:使用双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沿着脊椎骨两旁,轻轻捏起皮肤,沿着背脊骨自下而上,连续5~10遍。
赖琬郁
学历:中国医药学院中医学系中西医双学士,中西医师
经历:长庚纪念医院中医部住院医师、总医师、林口长庚儿童医院西医儿科部训练、长庚纪念医院中医内儿科主治医师
现任: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儿科主治医师、台湾中医儿童暨青少年科医学会常务理事
中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不单单只是一门医学,其中还包括了气候,地理,人文,玄学,个人处事方式等多方面的学问。中医认为人不是一个单纯的存在于自然万物中的个体,是天地人和之间的承载点,人的一举一动人的身体素质都受到大自然的制约,同时又影响着大自然的规律。中医强调五运六气,其中的五运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的运动,五运之间相生相克,它存在于大自然,也存在于人的体内。在人的体内,如果五运循环失去平衡,那么就会导致体内运作失去平衡,举例说一下,比如说水克火,人的体内如果火旺,那么就会表现为上火、烦躁、目赤耳痛等症状,通过多喝水,服用一些润燥去火、清热解毒的药物可以缓解火旺的症状。中医所说的六气是指寒、湿、暑、燥、风、火。简单的说,这六气是对病因的一种总结或是诱因的描述。寒邪入侵体内,可以损伤人的阳气,导致机体变为寒性体质,可出现腰酸背痛、关节弊痛、胃寒发冷、宫冷不孕、手脚冰凉等症状。经常说一些人湿气重,这里的湿气指的就是六气中的湿。湿气其实还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不过湿气重的人普遍表现为大便稀薄、嗜睡,嗯,四肢无力等症状。暑气,一般是是指天气炎热,人们容易受到高温热气而引起的中暑症状。
燥说的是外感燥邪导致体内津液过度的人表现,他主要表现在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燥等等。风,风邪入侵,有风寒和风热之分,它们症状主要是为呼吸道症状,也可有皮肤、关节其他方面的表现。火,温热火邪,它的症状多为面红耳赤、便秘、尿黄、头痛等等。
五运六气是中医的基础理念,它讲的就是一些疾病的产生、诱因以及相互因素,对于治疗疾病,确实有效果。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许多长辈行动迟缓吃力、甚至出现取物困难或毛巾拧不干等生活功能受限表现,是因为「肌肉减少」所致。人体的肌肉约占体重的30~50%,实际的肌肉量要看个人健康程度和体脂肪量而定。临床研究指出,成年人40岁之后,肌肉质量平均每10年减少8%,70岁后流失速度加快,每10年减少15%。
可别小看肌少症会带来的问题,《跌倒是长辈第二事故死亡原因 你家老人有这4个高风险因素吗?》文中指出,肌少症不只会造成肌力下降,跟骨质疏松一样,都有跌倒后死亡的风险。所以,长辈们一跌倒之后,就再也离不开床,十有八九跟肌少症有关系。
中医师吴建东表示,想要避免肌少症,2个铁律就是「吃蛋白质」跟「运动」。运动方面,无论是上健身房做重量训练,或是打太极拳,都有不错的效果。「或是蹲马步、深蹲,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吴建东表示。
长辈们不敢做运动,常是因为害怕跌倒,或是怕运动姿势错误伤膝盖,吴建东表示,其实训练没有这么困难,平时的「起立」、「坐下」就是在练习肌肉。因此,长辈们不妨在坐下或是起立前,多悬空个几秒钟,训练一下平常没有用到的肌肉群。
来源:iStock 「肌少症」的长辈可以分成2类食补吴建东进一步说明,肌少症的长辈还可以分成2个种类,一种是营养不良、太瘦的,另一种则是肥胖型的长辈。
过瘦型的肌少症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对于肌肉减少的问题,古籍《内经》有「脱肉」、「肌肉削」、「肌肉萎」、「大肉陷下」的记载。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脾胃虚弱,就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针对这一类的患者,吴建东表示,需要从「健脾胃」做起,像是姜能健脾利湿,姜皮有轻微的利尿作用。姜也可以轻微地 胃酸的分泌,有助消化,但又不会过度 肠胃道,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紧张、恶心或呕吐时,喝一点姜汤可以舒缓。轻微的腹泻,喝些姜汤也有效,因为它能抑制平滑肌过度收缩。
肥胖型的肌少症
有一类长辈,长期喜欢卧久坐少动,气血运行不畅,脾胃运化呆滞,不能运化水湿,因此肥胖型的肌少症,大多是以痰湿阻滞居多,吴建东指出,这种「泡芙型」的肌少症病人,通常体脂率很高,肌肉量很低。
这一类病人,想要去除体内痰湿,可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荸荠、紫菜、海蜇、枇杷、白果、大枣、扁豆、赤小豆、蚕豆、薏米、山药、鲫鱼等,也可多吃提升阳气、促进气血循环的食物,如茼蒿、洋葱、白萝卜、薤白、香菜、生姜等。
本文2023-08-07 19:47: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