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是古书上的,上下结构,上面是个“曰”,或者是个“日”,下面是个“巴”,想知道它的读音,意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一个字,是古书上的,上下结构,上面是个“曰”,或者是个“日”,下面是个“巴”,想知道它的读音,意义,第1张

邑yi, 古人写错了,,这个字了,,,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state〗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国都,京城〖capital〗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翼翼:整齐的样子)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张衡《东京赋》

又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

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

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city〗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

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city〗

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苏洵《六国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宋·王安石《伤仲永》

邑小不足容。——清·张廷玉《明史》

摄篆旁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俾入邑庠。

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

旧时县的别称〖county〗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唐·柳宗元《封建论》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fief;feud〗

邑万家。——《战国策·燕策》

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居民聚居的地方〖village;town〗

邑犬群吠。——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邑人

yìrén

〖townspeople〗同邑的人

率妻子邑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谒于邑人。

邑人以为荣。——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 〔~~〕鸟叫声。

口加梨,你确定没有记错么,查无此字。

口加十一笔的字共有:

笔画11

嘛 嘎 嘉 嗽 嘘 嘏 嘞 嘈 嘌 嘁 嘤 嘣 嗾 嘀 嘧 嗺 嗻 嗿 噉 嘂 嘃 嘄 叹 嘇 嘊 嘋 喽 嘐 嘑 嘒 嘓 呕 嘕 啧 尝 嘙 嘚 唛 嘝 嘡 嘢 嘥 嘦 嘨 噑

http://wwwzdicnet/zd/jtbs/ZdicE5Zdic8FZdicA3htm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