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桃花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伤寒论》方之桃花汤 31 方名 32 桃花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主治 35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36 使用注意 37 方解 38 临床运用 39 各家论述 310 附注 311 歌诀 312 摘录 4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之桃花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桃花汤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之桃花汤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家塾方》之桃花汤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桃花汤 1 拼音

táo huā tāng

2 概述

桃花汤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赤石脂30g、干姜9g、粳米30g,具有温中涩肠止痢之功效。主治虚寒痢。本方是治疗虚寒血痢证的常用方。现常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阳虚阴盛,下焦不固者。

3 《伤寒论》方之桃花汤 31 方名

桃花汤

32 桃花汤的别名

三物桃花汤

33 组成

赤石脂1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1两,粳米1升。

赤石脂30g、干姜9g、粳米30g[1]

34 功效主治

具有温中涩肠止痢之功效。主治虚寒痢。症见久泻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1]

固下,散寒,止利。少阴病23日至45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痢无度,脉微细,肢厥,不进食。

35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7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3次。若1服愈,余勿服。

36 使用注意

若热痢便脓血,里急后重、 灼热者,禁用。[1]

37 方解

本方主治因少阴阳衰寒盛所致的虚寒痢,治宜以温中涩肠止痢为法。方中赤石脂质重性温,入下焦血分而涩肠固脱为君药。干姜辛温祛寒,为臣药。粳米养胃厚肠,为佐药。诸药共起温中涩肠之效。[1]

38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虚寒血痢证的常用方。临床上以久痢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为证治要点。久泻滑脱不禁者,虽无脓血,亦可用之。[1]

2.加减法:阳虚阴寒盛者,可加人参、附子、炙甘草,以补虚散寒;腹痛甚者,可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止痛。[1]

3.本方现常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阳虚阴盛,下焦不固者。[1]

4慢性肠炎《浙江中医杂志》(1982;8:378):王某,女,52岁。1981年4月21日诊。患者久有慢性肠炎病史,大便溏薄,腹痛绵绵。今年正月初四因食油腻,下利不止,服土霉素、氯霉素、痢特灵等药后泻利稍减,但仍是日十余行,呈白色粘冻状,兼见小便不利,腹部冷痛,四肢发凉,面色青黄,精神萎靡,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证属脾阳虚衰,下元失固。治宜补脾回阳,温中固涩。方用赤石脂30g,粳米60g,干姜15g。服6剂,腹痛消失,大便已转正常。

5癃闭《中医杂志》(1984;7:18):曾某,女,42岁。1978年4月5日诊。1977年10月起即作腹痛,少腹拘急,尿少而频,日排尿仅100200ml左右。曾经双氢克尿塞、速尿治疗,尿量增至15002000ml,腹胀随减,停药诸症又发。中药曾服八正散、五苓散、济生肾气丸、滋肾通关丸等剂,亦仅服药时症状好转,停药复如旧,病趋重笃,刻下面色苍白,形体肥胖,口和纳呆,恶心欲呕,心烦易怒,少腹拘急,腹胀尿少,尿意频频,尿色白浊,大便干,34日一行,舌暗淡肥大,脉沉紧。此属脾肾阳气衰惫,枢机不运,气化无权。治宜温运脾肾阳气,枢转气机,方拟桃花汤:赤石脂60g,干姜、粳米各30g,清水煎至米烂熟为度,去渣,分昼三夜一温服,2日后大便通,小便利,色白浊,精神好转,寐安,纳食稍增,余症减轻。嘱再2剂,煎服法同前。4日后尿量增,腹胀、少腹拘急和心烦欲呕等证已除,面色转红润,纳增,舌体肥胖,苔净,脉沉紧,此中阳已运,肾气来复,原方再进,10日后舌脉复如常人,小便正常,大便通畅,遂以调理脾肾之剂善后。

39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涩可去脱,赤石脂之涩以固肠胃;辛以散之,干姜之辛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补正气。

②《医方考》:此方用赤石脂,以其性寒而涩,寒可以济热,涩可以固脱;用干姜者,假其热以从治,犹之白通汤加人尿、猪胆,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用芩、连,彼假其寒,此假其热,均之假以从治耳;用粳米者,恐石脂性寒损胃,故用粳米以和之。向使少阴有寒,则干姜1两,岂足以温?而石脂1斤之多,适足以济寒而杀人矣!岂仲景之方乎?

③《古方选注》:桃花汤,非名其色也,肾脏阳虚用之,一若寒谷有阳和之致,故名。石脂入手阳明经,干姜、粳米入足阳明经,不及于少阴者,少阴下利便血,是感君火热化太过,闭藏失职,关闸尽撤,缓则亡阴矣。故取石脂一半,同干姜、粳米留恋中宫,载住阳明经气,不使其陷下;再纳石脂末方寸匕,留药以沾大肠,截其道路,庶几利血无源而自止,其肾脏亦安矣。

310 附注

三物桃花汤(《杏苑》卷三)。

311 歌诀

桃花汤中赤石脂,粳米干姜共享之。[1]

312 摘录

《伤寒论》

4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之桃花汤 41 处方

干姜(三钱炮) 赤石脂(七钱)

42 功能主治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之桃花汤治伤寒下痢脓血。

43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糯米一撮,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44 摘录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5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桃花汤 51 处方

桃花(干者)6克 甘遂(炒)75克 郁李仁(去皮、双仁,别研膏)海蛤(捣碎,炒)枳实(去瓤,麸炒)大黄(锉,炒)各15克 木香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75克

52 制法

上八味,先粗捣七味为末,与郁李仁和匀。

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桃花汤治五脏风壅,膈实不宜,大便秘涩。

5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良久以干饭1匙压之,觉转动腹如雷鸣,即以热水洗足,泻下诸恶物后,即以糜粥助之。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6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之桃花汤 61 方名

桃花汤

62 组成

赤石脂2两(捣筛),干姜2两,附子1两。

63 主治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之桃花汤主治下痢赤白脓血。

6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得3升,服1升,日3次。

65 摘录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7 《家塾方》之桃花汤 71 方名

桃花汤

72 组成

桃花2钱,大黄1钱。

73 主治

《家塾方》之桃花汤主治浮肿,大小便不通。

7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合,先纳桃花煮取1合2勺,纳大黄,煮取6勺,顿服。

75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郁李根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郁李根汤 1 拼音

yù lǐ gēn tāng

2 《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方》 21 方名

郁李根汤

22 组成

郁李根5两,芎2两,细辛2两,生地黄4两。

23 主治

齿牙风,挺出疼痛。

24 郁李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去滓。先以盐汤漱口,然后温含之,冷即吐,更含取愈。

古籍中的郁李根汤 《普济方》:[卷七十牙齿门]牙齿挺出

两)郁李根皮(二两)上为散。每用半两。以水二大郁李根汤治牙根风。挺出疼痛。郁李根芎细辛生地黄(各一两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齿门]牙齿挺出

十余遍,日三,好肉生即止。治牙齿风,挺出疼痛。郁李根汤方郁李根(锉)芎细辛(去苗叶)生干地黄(切各一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二]齿挺出及脱落方五首

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先以盐汤漱口,然后温含之,冷即吐,更含取瘥。崔氏疗牙齿挺

《外治寿世方》:[卷四儿科]身热

苦参(二两)煎汤浴之。又郁李根煎汤浴。《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公元16441911年

《汤液本草》:[卷之五木部]郁李仁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上:泽漆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金匮》卷上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66 泽漆汤的临床应用 67 各家论述 7 《千金》卷二十一 71 方名 72 泽漆汤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76 加减 77 附注 8 《三因》卷十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泽漆汤 1 拼音

zé qī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上:泽漆汤

21 处方

半夏10克 紫参10克(一作紫菀)泽漆6克(以东流水2升,煮取800毫升)生姜6克 白前10克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6克

22 制法

上药九味,哎咀。

23 功能主治

治水饮内停,咳而脉沉者。

2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纳泽漆汁中,煮取400毫升,温服100毫升,至夜服尽。

25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上

3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31 方名

泽漆汤

32 组成

泽漆半两,防己半两,甜葶苈(纸上炒)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半两,百合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木通(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33 主治

三焦不调,上乘于肺,时发喘咳,身体浮肿,坐卧不安。

3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4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41 方名

泽漆汤

42 组成

泽漆叶(微炒)5两,桑根白皮(炙令**,锉)3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熟)3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者,炒香)1两半,人参1两半,白术(锉,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1两。

43 主治

水肿盛满,或痢后肿满,气急喘嗽,小便涩赤如血。

4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取8分,去滓温服,后半时辰再服。取下黄水数升,或小便利为度。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5 《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51 方名

泽漆汤

52 组成

泽漆2两(炙),知母2两,海藻2两,茯苓2两,丹参3两,秦艽2两,木防己2两,猪苓2两(去皮),大黄3两,通草2两,青木香2两。

53 主治

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吹,脉浮数。

5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55 制备方法

上切。

56 用药禁忌

忌酢物。

6 《金匮》卷上 61 方名

泽漆汤

62 组成

半夏半升,紫参5两(一作紫菀),泽漆3斤(以东流水5斗,煮取1斗5升),生姜5两,白前5两,甘草3两,黄芩3两,人参3两,桂枝3两。

63 功效

泻水逐饮通阳,止咳平喘消疾。

64 主治

水饮内结,咳喘浮肿,胸胁痛,脉沉。

65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内泽漆叶中,煮取5升,温服5合,至夜尽。

66 泽漆汤的临床应用

1肺胀:曾某某,男,50余岁,农民。形体尚壮实,三年来长期咳嗽,吐泡沫痰挟少量稠粘痰,时作喘息,甚则不能平卧,咳喘冬夏均有发作,无外感时也可突然发作,面目及四肢凹陷性浮肿,饮食尚佳,口渴喜饮,口腻,大便时干时稀,小便短少,曾服小青龙、射干麻黄、杏苏散、苓甘五味姜辛汤等,均无显效,时作时止。舌苔薄白有津,舌根苔微黄,脉不浮而见沉滑。诊为肺胀,水饮内停,气郁化热。投泽漆汤原方。一剂咳吐痰涎明显减少,腹泻二次。再进四剂,诸证痊愈。观察三年未复发。

2支饮咳嗽:许某,女,65岁。咳喘有年,日夜屈膝跪卧,食少便溏,脾虚不能运化,肺伤不能通调,则饮居胸阳而胸满心悸,水泛肤而表面浮身肿。况年逾花甲,阴盛阳衰,故拟泽漆汤加减。处方:泽漆9g,桂枝9g,炙麻黄6g,杏仁9g,党参9g,法半夏9g,炙甘草6g,炙紫苑9g,生姜3片。先煮泽漆,滤汁代水煎药。服4剂后,喘平肿消,胃开能食。此饮去阳复之兆,嘱其早服香砂六君子丸,晚用济生肾气丸以善后。

67 各家论述

1《法律》:血结则痰气必为外裹,故用泽漆之破血为君,加入开痰下气、清热和荣诸药,俾坚叠一空,元气不损,制方之意若此。

2《金鉴》:脉沉为水,以泽漆为君者,因其功专于消痰行水也。水性阴寒,桂枝行阳气以导之。然所以停水者,以脾土衰不能制水,肺气逆不能通调水道,故用人参、紫苏、白前、甘草补脾顺肺,同为制水利水之方也。黄芩苦以泄之,半夏、生姜辛以散之也。

3《金匮要略心典》:泽漆汤以泽漆为主,而以白前、黄芩、半夏佐之,则下趋之力较猛;虽生姜、桂枝之辛,亦只为下气降逆之用而已,不能发表也。仲景之意,盖以咳皆肺邪,而脉浮者,气多居表,故驱之使从外出为易,脉沉者,气多居里,故驱之使从下出为易,亦因势利导之法也。

4《金匮要略诠释》:方中泽漆逐水,消痰之力为猛:桂枝通阳,温化水气;紫菀、白前温肺,止咳平喘;生姜、半夏健胃涤痰、散饮;黄芩清肺,除水饮郁生之热;人参、甘草扶正健脾,运化水湿。本方先煎泽漆,汤成之后入诸药,取其逐饮为先,领诸药而治咳逆之气。

7 《千金》卷二十一 71 方名

泽漆汤

72 泽漆汤的别名

泽漆根汤

73 组成

泽漆根10两,鲤鱼5斤(若无鲤鱼鲖鱼亦可用),赤小豆2升,生姜8两,茯苓3两,人参2两,麦门冬2两,甘草2两。

74 主治

水气,通身洪肿,四肢无力,或从消渴,或从黄疸支饮,内虚不足,营卫不通,气不消化,实皮肤中,喘息不安,腹中响响胀满,眼不得视。

75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7升,先煮鱼及豆,减7升,去之,纳药煮取4升半,每服3合,1日3次;人弱服2合,再服气下喘止,可至4合。晬时小便利,肿气减,或小溏下。若小便大利,还从1合,始大利便止。

76 加减

水甚不得卧,卧不得转侧,加泽漆1斤;渴,加栝楼根2两;咳嗽,加紫菀2两,细辛1两、款冬花1合、桂3两,增鱼汁2升。

77 附注

泽漆根汤(《千金翼》卷十九)。

8 《三因》卷十四 81 方名

泽漆汤

82 组成

泽漆(洗去腥)5两,桑白皮6两(炙),射干(泔浸)4两,黄芩4两,茯苓4两,白术4两,泽泻2两,防己2两。

83 主治

石水,四肢瘦,腹肿,不喘,其脉沉。

84 泽漆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3盏,乌豆1合,煎2盏,纳药,同煎7分,去滓,空腹温服,1日3次。

古籍中的泽漆汤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论三首、脉证四条、方十五首

日止一服。咳而脉浮者。浓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上。尤补咳而二字。原本脉沉以下。别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

肌出汗也。咳而脉浮者,浓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注咳,谓咳而不上气也。脉浮者,风寒病

《金匮要略心典》:[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一服。咳而脉浮者。浓朴麻黄汤主之。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此不详见证。而但以脉之浮沉为辨而异其治。

《医宗金鉴》:[卷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也。@@@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注咳,谓咳而不上气也。脉浮者,风寒病

《金匮要略浅注》:[卷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玉案》卷三:鳖甲饮处方当归1钱,秦艽1钱,柴胡1钱,鳖甲3钱(羊酥炙),地骨皮8分,枳实8分,知母8分,乌药8分。功能主治病后劳复,邪热未除,房劳虚损,一切骨蒸。用法用量加灯心3茎,水煎7分,空心服。摘录《玉案》卷三《圣济总录》卷七十九:鳖甲饮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半,诃黎勒皮(煨)1两半,郁李仁(研)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桑根白皮(锉,炒)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槟榔(锉)4个。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水气。心下痞紧,喘息气急,大肠秘结。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育婴秘诀》卷四:鳖甲饮处方鳖甲(醋炙)倍用、黄耆(蜜炙)、人参、当归、白术、白茯苓、川芎、白芍、甘草、陈皮、青皮、半夏曲、三棱、莪术、槟榔、厚朴、柴胡各等分。功能主治疟久不愈,结为症瘕,名曰疟母。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服。摘录《育婴秘诀》卷四《玉案》卷六:鳖甲饮处方何首乌8分,鳖甲(酒炙)8分,当归8分,白术8分,人参8分,黄芩8分。功能主治小儿久疟不住。用法用量加黑枣3个,空心煎服。摘录《玉案》卷六《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名鳖甲饮组成鳖甲(去裙澜,醋炙)半分,豉(去皮)1分,甘草如病人中指长,青蒿(干者)1握,桃仁7个(汤浸,去皮尖双仁,生研),葱(并须)3茎(切)。主治急劳。肌瘦壮热,心忪战掉。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童便2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避风取汗。制备方法上锉细。《袖珍小儿》卷四方名鳖甲饮组成鳖甲(炙)、地骨皮、秦艽、柴胡、枳壳(炒)、知母、当归各等分。主治小儿潮热骨蒸,盗汗,咳嗽多渴,心燥多惊,面色黄瘦。病后食力未复,邪热未除,房劳虚损,一切骨蒸盗汗。用法用量每服2钱,桃、柳枝各3寸,乌梅1个同煎服。制备方法上锉散。附注《古今医鉴》有生姜三片。《麻科活人》卷四方名鳖甲饮组成九

详见百科词条:鳖甲饮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2:59:11 共96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糯米粥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仙拈集》卷三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糯米粥的用法用量 75 用药禁忌 8 《圣济总录》卷一九○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糯米粥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糯米粥 1 拼音

nuò mǐ zhōu

2 处方

糯米100克 槟榔(炮制捣末)15克 郁李仁(去皮研为膏)15克 火麻仁15克

3 制法

先以水研火麻仁滤取汁,入糯米煮作粥,将熟,入槟榔、郁李仁搅匀。

4 功能主治

理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胸膈满闷、大便秘结。

5 糯米粥的用法用量

空腹食用,每日2次。

6 摘录

《圣济总录》

7 《仙拈集》卷三 71 方名

糯米粥

72 组成

糯米2合(砂锅内煮粥),生地黄(预浸,捣汁)1合。

73 主治

胎漏不安。

74 糯米粥的用法用量

粥熟放入生地汁,调匀,空心服。

75 用药禁忌

忌铁器。

8 《圣济总录》卷一九○ 81 方名

糯米粥

82 组成

糯米(淘净)2合,槟榔(炮锉,捣取末)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研成膏)1分,大麻子2合。

83 主治

肺痿劳嗽,胸膈痛,大便秘。

84 糯米粥的用法用量

空心食之。

85 制备方法

先研大麻子令烂,以水3升与大麻仁搅匀,生绢滤取汁,煮糯米作粥,将熟,入槟榔末、郁李仁膏搅匀。

古籍中的糯米粥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八诸血门]吐血(附论)

芨白蔹黄明胶(炒令燥各二两)上为散,每服二钱,糯米粥饮调下。云散治吐血。柏叶百合人参阿胶(炙令燥各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一妊娠诸疾门]呕逆不下食

一两)甘草(半两)上捣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糯米粥饮下二钱。鳖甲散治妊娠咳嗽。羸瘦不能食下。鳖甲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七]治卒吐血诸方

(二枚炙令黄焦)上件药。捣罗为末。不计时候。以糯米粥饮。调下二钱。又方。上以肉桂四两。去粗皮。捣罗

《太平圣惠方》:[卷第七十四]治妊娠咳嗽诸方

去芦头)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糯米粥饮调下二钱。治妊娠。气壅咳嗽。胸膈不利。吃食减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八吐血门]吐血

目录 1 拼音 2 《济众新编》卷七 21 方名 22 三仙粥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三仙粥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三仙粥 1 拼音

sān xiān zhōu

2 《济众新编》卷七 21 方名

三仙粥

22 三仙粥的别名

三仁粥

23 组成

海松子(去皮)1合,桃仁(泡,去皮尖)1合,郁李仁(泡,去皮)1钱。

24 主治

老人风秘,脏腑壅滞,气聚脑中,忽然头痛、腹痛,恶心不食。

25 三仙粥的用法用量

空心服之。

26 制备方法

上同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碎粳米少许,煮粥

27 附注

三仁粥(《东医宝鉴·内景篇》卷四)。

古籍中的三仙粥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表证类]瘟疫

疫病者,感受天地之疠气也。其证头痛发热,或有汗,或无汗,胸满或渴,乡里传染,人人相同。盖人与天地相通

《针灸集成》:[卷一]太乙游八节日数

(出针灸书)立春节自立春入节日始计至春分通计四寸五日而止或除一日则弃之不用以下仿此一日十日十九日二十

《张聿青医案》:[卷十三]遗精

陈(左)败精失道,精浊久而不止。兹则旧咳复发,每至寅卯,气辄上升,不能著卧,痰色有时灰黑,脉形濡细。

《张畹香医案》:卷上

冬温十四日,身似凉,脉仍大有数意,而久按无力,是属邪减退,舌亦滑润,尚灰,两边黄其意首存津液也。此症

《血证论》:卷八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海松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海松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性味 29 归经 210 功能主治 211 海松子的用法用量 212 注意 213 附方 214 各家论述 2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海松子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海松子 1 拼音

hǎi sōng zǐ

2 《辞典》:海松子

21 出处

《开宝本草》

22 拼音名

Hǎi Sōnɡ Zǐ

23 海松子的别名

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

24 来源

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果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取出种子,置干燥处保存。

25 原形态

红松,又名:海松(《开宝本草》),新罗松(《纲目》),果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树皮灰褐色,鳞状裂开。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密被茸毛。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棱形,长8~12厘米,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早落。花单性;雄花序圆柱状,生于新枝基部,密集成穗状,呈红**;雌花序生于主枝或阅枝的先端,单生或数个集生,有长柄。球果大,卵状长圆形,长9~14厘米,径6~8厘米,初为绿色后变黄褐色;果鳞菱形或鳞状卵形,顶端伸长反曲,有粗毛,各具2粒种子。种子卵状三角形,无翅,红褐色,长12~18毫米,宽9~16毫米。花期5月。果期10~11月。

26 生境分布

生长于湿润的缓山坡或排水良好的平坦地,多与阔叶树成混交林。分布东北。

27 化学成份

种于含脂肪油74%,主要为油酸酯、亚油酸酯。另尚含掌叶防己堿、蛋白质、挥发油等

在红松的油树脂中含有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蒈烯3、香桧烯、月桂烯、二戊烯、β水芹烯、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瑟模环烯、异瑟模环烯醇、4表异瑟模环烯醇、贝壳杉二醇、兰伯松脂酸、兰伯松脂酸甲酯、3,5二甲氧芪、顺式新冷杉烯醇、18降脱氢松香4α醇、19降脱氢松香4(18)烯脱氢15羟松香18酸甲酯、衣兰烯、长叶烯、红松烯。

叶中分离出两个生物堿:4α哌可啉和松里汀。

28 性味

甘,温。

①《海药本草》:"味甘,大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甘,小温,无毒。"

③《玉楸药解》:"味甘辛,气平。"

29 归经

入肝、肺,大肠经。

①《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

②《要药分剂》:"入肺、大肠经。"

210 功能主治

养液,熄风,润肺,滑肠,治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

①《海药本草》:"主诸风,温肠胃。"

②《日华子本草》:"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③《开宝本草》:"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

④《本草衍义》:"与柏子仁同治虚秘。"

⑤《纲目》:"润肺,治燥结咳嗽。"

⑥《本草通玄》:"益肺止嗽,补气养血,润肠止渴,温中搜风。"

⑦《本草再新》:"润肺健脾,敛咳嗽,止吐血。"

211 海松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膏、丸。

212 注意

《本草从新》:"便溏精滑者勿与;有湿痰者亦禁。"

213 附方

①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及五脏劳伤,咳嗽吐痰,骨蒸盗汗,心神恍惚,饮食不甘,遗精滑泄:松实仁八两,麦门冬(不去心)一斤,金樱子、枸杞子各八两,熬膏,少加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余茶匙。(苏轼)

②治肺燥咳嗽: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研膏,和熟蜜半两收之。每服二钱,食后沸汤点服。(《玄感传尸方》凤髓汤)

③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义》)

④润心肺,和大肠:松子同米煮粥食。(《士材三书》松子粥)

214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海松子,气味香美甘温。甘温助阳气而通经,则骨节中风水气,及因风头眩死肌自除矣。气温属阳,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脚自润,变白不饥所由来矣。"

②《本经逢原》:"海松子,甘润益肺,清心止嗽润肠,兼柏仁、麻仁之功,温中益阴之效,心肺燥痰、干咳之良药也。"

③《玉楸药解》:"松子仁与柏子仁相同,收涩不及而滋润过之,润肺止嗽,滑肠通秘,开关逐痹,泽肤荣毛,亦佳善之品。"

215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海松子的方剂 腊享膏

āo处方:猪油2两半,猯油2两半,香油2合半,海松子油1合,松子3两7钱半,黄蜡3两7钱半。功能主

蜡享膏

āo处方:猪脂2两半,猯油2两半,香油2合半,海松子油1合,松脂3两7钱半,黄蜡3两7钱半。制法:

莲子粥

肤,肥五脏,补虚羸。主水气。用法用量:每1两用海松子细屑5钱,水1升,同碎米心煮成粥,和蜜少许,长

三仙粥

济众新编》卷七:方名:三仙粥别名:三仁粥组成:海松子(去皮)1合,桃仁(泡,去皮尖)1合,郁李仁(

三仁粥

u《东医宝鉴·内景篇》卷四:三仁粥:处方:桃仁海松子仁各9克郁李仁3克功能主治:治老人虚人大便秘结

更多用到中药海松子的方剂

古籍中的海松子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一卷果之三]海松子

(宋《开宝》)释名新罗松子。集解志曰∶海松子,状如小栗,三角。其中仁香美。东夷当果食之,亦

《炮炙全书》:[卷第二果之属]松子

甘,小温。今名为海松子,类枫子而小。海松子甲斐州山中多有之。《炮炙全书》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巴豆

有。时珍曰∶巴豆房似大风子壳而脆薄,子及仁皆似海松子。所云似白豆蔻者,殊不类。修治弘景曰∶巴豆

《本经逢原》:[卷三果部]松子

甘温无毒。发明海松子甘温益肺清心,止嗽润肠,兼柏仁、麻仁之功,温中益阴之效。心肺燥痰干咳之良药也。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中)

目录 1 拼音 2 《全生指迷方》卷三:椒仁丸 21 椒仁丸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椒仁丸的用法用量 26 椒仁丸的临床应用 27 摘录 3 《普济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椒仁丸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椒仁丸 1 拼音

jiāo rén wán

2 《全生指迷方》卷三:椒仁丸

21 椒仁丸的别名

治血分椒仁丸

22 处方

五灵脂半两,吴茱萸(炒)半两,延胡索(炒)半两,芫花(醋浸1宿,炒)1分,续随子(去皮,研)半两,郁李仁(去皮,研)半两,牵牛(炒熟)半两,石膏(火煅过)1分(研),椒仁半两,甘遂(炒)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木香半两,胆矾1钱(研),砒1钱(研)。

23 制法

上为细末,白面糊丸,如豌豆大。

24 功能主治

水肿。身体及髀股胻皆肿,环脐而痛,不可动,动之为水,亦名伏粱。石水,腹中如鼓,按之坚硬,腹中时痛,始起于目下微肿,时喘,小便不利,四肢瘦削,其脉自沉,大便利则逆。因经水断绝后致四肢面目浮肿,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为血,血不通则为水矣。

25 椒仁丸的用法用量

治血分椒仁丸(《外科发挥》卷五)。《普济方》有巴豆。《女科撮要》云:“此方药虽峻利,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养病害身之患,常治虚弱之人亦未见其有误也。”

如妇人血分,去木香,加斑蝥、芫青各30枚(去头足翅),炒当归半两。

26 椒仁丸的临床应用

妇人血分:一妇人月经不调,晡热内热,饮食少思,肌体消瘦,小便频数,服济阴丸,月经不行,四肢浮肿,小便不通。余曰:此血分也。朝用椒仁丸,夕用归脾汤渐愈,乃以人参丸代椒仁丸,两月余将愈,专用归脾汤五十余剂而痊。

27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三

3 《普济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 31 方名

椒仁丸

32 组成

椒仁、商陆、橘皮、桑白皮各等分。

33 功效

通利小便。

34 主治

脚气,血分,水肿。膝胫痿弱,胸中痞闷,小便不通。妇人经水断绝,继则四肢浮肿,足膝虚肿。

35 椒仁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以通为度。

3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椒仁丸 《济阴纲目》:[卷之七浮肿门]论浮肿由血分水分证治不同

断绝,后至四肢浮肿,致小便不通,名曰血分,宜用椒仁丸(夫气者水之母,血者气所化,非气无以生血,非血

《古今医案按》:[卷九女科]经水

经不行。四肢浮肿。小便不通。曰。此血分也。朝用椒仁丸。夕用归脾汤。渐愈。乃以人参丸代椒仁丸。两月余

《立斋外科发挥》:[卷五]瘰

月经不通,四肢浮肿,小便如淋,此血分证也。先以椒仁丸数服,经行经水不通,名曰水分,宜葶苈丸治之。《

《女科撮要》:[卷上]血分水分

至四肢浮肿,小便不通,血化为水,名曰血分,宜用椒仁丸治之。若先小便不利,后至身面浮肿,经水不通,水

《全生指迷方》:[卷三]诸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