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有哪些有趣的人文典故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茶文化中,有哪些有趣的人文典故呢?,第1张

在茶文化中,关于品茶的人文典故甚多,如脍炙人口的“孙皓赐酒代茶”、“卢仝七碗茶”、“王饔胨颉钡龋诖耍揖秃痛蠹曳窒硐铝硗饬礁霾凰憔涞峭τ腥さ牡涔省/p>

李清照饮茶助学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有她与丈夫赵明诚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县)故第闲居时的一件生活趣事: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在饭后间隙,一边饮茶,一边考记忆,给后人留下了“饮茶助学”的佳话,亦为茶事添了风韵。

王安石验水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症,虽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饮阳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烹。因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曾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不久,苏东坡亲自带水来见王安石。王安石即命人将水瓮拾进书房,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又命僮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其茶色半晌方见。王安石问:“此水何处取来”东坡答:“巫峡。”王安石道:“是中峡了。”东坡回:“正是。”王安石笑道:“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只得据实以告。

原来东坡因鉴赏秀丽的三峡风光,船至下峡时,才记起所托之事。当时水流湍急,回溯为难,只得汲一瓮下峡水充之。东坡说:“三峡相连,一般样水,老大师何以辨之”

王安石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离席谢罪。此事载《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因是冯梦龙据古籍记载敷衍成篇,当然不全是史实了。

其实很多典故经千百年流传,真实与否已经很难判定,所以当个故事看看就好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用八篇文章(详见文末链接),大致介绍了酒文化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的跌宕起伏。从今天开始,笔者再和大家一起,粗浅地梳理一下对于我国人而言可能更为熟悉、也更为亲切的一种饮料——茶的相关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说起茶,我国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中国无论老幼妇孺恐怕没有人觉得自己不了解茶。古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简单明了地彰显着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在古代,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妙用、最早种植茶叶和栽培茶树的民族;而且在现代,茶和瓷器、丝绸一样,是我国在国际社会的一张极具区别度的名片;英国王室所享用的红茶,便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祁门红茶。

那么,茶文化在我国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茶的起源,源自神农尝百草

茶,在古文中常称"茗",被誉为"茶圣"的唐人陆羽在其著作中说:

(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陆羽《茶经·一之源》

茶字或木字旁,或草字头,它有五个名字,分别叫做茶、槚(音甲,意思是苦茶)、蔎(音社)、茗(指茶的嫩叶)、荈(音喘,茶的老叶,即粗茶)。

与酒的起源比起来,茶的起源更早,我国饭桌上"以茶代酒"的习俗,也体现了茶比酒在民间更具有普及性;关于茶的传说,也因为与我国农业的始祖神农氏有关,而显得可信度更高一些。

传说神农氏常常在深山野林采集草药给人们治病,有一次,他尝到一种有毒的植物,疼痛难忍,慌乱之中随手摘了身边另一株植物的叶子放在嘴巴里嚼碎并吞下,疼痛感居然神奇地减轻了。这片叶子就是茶。此后,神农尝遍百草,身边都有茶相伴,如若中毒,就立刻以茶来解毒。直到有一次,神农尝试了毒性剧烈的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吃茶叶,就不治而亡了。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本草经》

茶在我国的早期分布

在我国的神化传说中,有一种说法是说,神农氏是上古三苗、九黎部落的首领。而据《史记》等古籍记载,三苗族的活动区域,大致上南北在今陕西岐山与湖南衡山之间,东西在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相当于今天的神农架一带的西南地区。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三苗氏,衡山在其南,岐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说苑》

我们大概可以推测,这一带可能正好就是神农尝百草的大致区域。巧的是,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之一的《华阳国志》中,也恰恰有关于茶的记载,讲的是西周时期的巴国把茶作为贡品向周王室进贡的事件。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华阳国志·巴志》

以上引文大意是说,巴蜀之师匡助武王伐纣有功,这在《尚书》上都是有记载的。武王伐纣之后,把姬姓的宗室子弟赐以子爵,封在这里建立巴国,向周王室进贡很多东西,桑啊,蚕啊,麻啊等,其中就有茶,既证明了西南巴蜀地区作为茶的早期产地的事实,又说明了中国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对茶有了相当的认识了,不然也不会将其作为贡品去进献。

此外,集中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的多株野生大茶树,结合西南地区的地质结构和茶树的变异史,也终于使国际社会在茶的原产地上达成一致,即,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

茶,原是用来"吃"的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从中明显可以看出,人们对茶最初的了解,来自于它能够"解毒"的药用价值;也可以看出,茶最初并不是像如今这样加水啜饮的,而是直接食用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远古时代,一切能吃的东西都被拿来果腹了,茶当然也不例外,何况它还具有天然的解毒功能。

火的保存及使用,使人类的肠胃逐渐习惯了熟食的滋养,发现茶叶可以食用、可以解毒之后,人们自然免不了把茶也像其它的食物那样,煮来尝一尝。生、熟比较之下,显然,煮熟了的茶叶不但好吃,茶汤也好喝,比起直接咀嚼又苦又涩的生茶叶,那感觉简直好太多了!

而且,古人也不是纯粹地煮茶、吃叶并喝汤的,而是经常和其它东西一起煮着吃或喝。宋代学者在编纂《太平御览》时,说茶"可煮作羹饭",既可以做成羹汤,也可以煮成饭。

"(茶)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广雅》

《广雅》上说,喝茶前先将其炙烤到颜色发红,捣碎了放在瓷器中,与葱、姜加水同煮,喝了可以醒酒提神,使人不困倦。直到现在,流行于南方地区的擂茶,依然沿袭了茶的古老吃法,将炒米、花生、芝麻、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原料混合,捣碎后在铜壶中煮沸而成。

之所以将茶与其它食材一起煮食,大概一是为了增加营养,二是降低茶的苦涩口感,三则是因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茶"提神醒脑"的功用,为了不至于食用太多而导致失眠,所以才把茶和其它食物混在一起食用。

饮真茶,令少眼睡。 ——《博物志》

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很多地方至今仍然说"吃茶"而不说"喝茶",因为在早先时候,茶的确是用来"吃"的。而且对于女孩子来说,茶还不能随便"吃",因为在古代,"吃茶"即意味着女子接受了男方的婚聘。想必大家一定记得《红楼梦》中凤姐调侃林妹妹的那句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呢?"

直到现在,我国四川阿坝地区的羌族人,还仍然保留着结婚"吃茶"的古老习俗。男方在迎娶女方时,每经过一个村落,迎亲的队伍都要停下来享用当地村民所献的茶,新郎和新娘则要接受村民的热情祝福。在迎亲的过程中,这种"茶礼"反复上演,充分体现出这个古老民族对青年男女婚姻大事的重视。

本文概述了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和茶在早期的分布情况,以及我国民间"吃茶"的说法。那么,"吃茶"的习俗,在我国如何演变成如今的"饮茶"之风呢?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韵味。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茶文化萌生发展的历史。世界上有很多人喝茶,但是最懂茶文化的民族,还是中华民族,毕竟,这里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故乡,这里还住着许多喝茶、爱茶、懂茶的人。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中国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在古代中国,茶就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中国茶文化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它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过,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它只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茶文化的核心,在于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中国茶文化从无到有,从萌生到发展,几经演变,这段历程,本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去了解。

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上古传说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和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茶的药理作用。

当然,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引用的饮料。日常生活中时常饮茶的习惯,应该来源于巴蜀人。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巴蜀人后来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做一种日常饮料。《竺国游记》当中就曾记载:“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秦人入蜀以后,茶逐渐被带向全国,人们对于茶越来越重视,“茶”(cha)音正式诞生。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萌芽

饮茶是茶文化诞生的基础,没有日常饮茶的实践活动,茶文化也不可能诞生。不过,关于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一直没有定论,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古籍记载,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茶,西汉已有饮茶之事的记载,东汉华佗《食经》就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记

可以看出,连名医华佗也已经注意到茶的“意思”,人们不再拘泥于茶的药理作用,有一部分人平时也喜欢饮茶。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

确立

魏晋以后,随着文人饮茶日益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不断问世,茶不再仅是一种饮料,它开始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载体,起着一定的精神和社会作用。

在晋朝,茶被赋予了重要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当时门阀世族已经形成,他们把持朝政,富可敌国,争相炫富,不论是官员还是士子,都以浮夸斗富为荣。针对这种情况,陆纳、桓温等有识之士提出“养廉”、“朴素”的价值倡导,并以茶代酒,表明自己的心志。

南齐武皇帝不喜奢侈浪费,他留下遗诏,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不准铺张浪费,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就可以了。武皇帝还说,“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不论是陆纳、桓温等人以茶倡导“养廉”、“节俭”,还是南齐武皇帝以“茶”作为祭品,都说明茶不再仅是一种清热解毒、提神解渴的饮料,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它都已经进入了精神和文化领域,寄托着人们的思想。

随着佛教兴起,道教兴盛,饮茶又与宗教活动联系起来。道家认为,茶可以帮助修炼“内丹”,升清降浊,达到长生不老;在佛家看来,茶可以帮助禅定入静。姑且不论茶是否真的有这些功效,佛道两家客观上确实促进了茶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到隋朝时,饮茶不再只是上层社会的事情,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下层百姓也可以饮茶,社会中形成全民饮茶的习惯。同时,这时的饮茶也不仅是局限于茶的药理作用,这也就代表着到这时,中国茶文化已经正式确立。

发扬至今

当然,隋朝时全民饮茶,大多数人还是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的。直到780年,陆羽著《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

在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茶书大量问世,比如《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文人们崇尚饮茶,大量关于茶的文学作品也纷纷诞生,仅古诗词一项,总数就在2000首以上。我们熟悉的杜甫、白居易、范仲淹等人都是品茶行家,他们客观上也带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此后,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代的“宫廷化”、“文人化”,元代的“简约化”,到明清时,茶文化已经十分繁荣。直到现在,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文化对于全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是英国茶文化、韩国茶文化,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起源于中国。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不仅是茶的从无到有,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精神文化的发展,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结晶,这才是中华茶文化最珍贵的地方。

1、茶叶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2、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茶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树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已被茶学者广泛接受。有关文字资料显示,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就开始种植和使用茶叶。茶树学者和植物学家通过对历史记载、野生茶树分布、茶树演化、茶树分布规律及西南地区地质特征的分析,得出茶树起源于西南地区的结论。

3、古籍《史记 吴起传》、《说苑》等都有关于这三个苗族的记载。神农是三苗和九黎部落的首领。相关资料显示,早在秦汉以前,茶就已经在中国四川流行起来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四川特产茶作为贡品被带到都城长安,这也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茶树的一个重要特征。

4、早在公元200年左右,中国文学作品《尔雅》中就有关于野生茶树的记载。到目前为止,在中国10个省和地区发现了野生茶树。仅在云南省,就有十几棵野生茶树,树干直径超过1米,其中一棵已有1700年左右的历史。野生茶树于1824年在印度被发现,一些外国学者对这种植物的起源提出了质疑。事实上,在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最初也是从中国引进的,而中国茶树是中国茶树的变种。目前,茶学界对茶的起源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四种观点,即神农时期、西周时期、秦汉时期和唐朝。

5、现在我们认为茶是一种饮料,但古人不这么认为。他们主要以三种方式使用茶:作为药物;第二,作为牺牲;第三,它被用作食物。据《史记》记载,茶在唐宋时期十分盛行。

6、从茶树在美国的分布来看,茶树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其中,红茶的产量占世界茶叶总量的70%以上,品种最多。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绿茶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绿茶产量的60%,是绿茶生产大国。在茶叶生产国中,只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和土耳其拥有大规模的茶园。

7、中国有四大一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和云南在内的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盛产红茶、绿茶、沱茶、普洱茶,是大叶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例如:普洱茶。华南茶区是中国最适合种植茶叶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华南产的茶适合普洱茶、红茶、六堡茶、大叶绿茶、乌龙茶等。如:铁观音、大红袍;江南茶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以及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和湖北南部,约占全国茶叶产量的三分之二。主要生产乌龙茶、绿茶、花茶等。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江北茶区包括山东东南部、陕西东南部、甘肃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等。茶树为灌木状,小叶树种。如:信阳毛尖、六安瓜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