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在中药理到底有多大的功效拜托各位大神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砂仁在中药理到底有多大的功效拜托各位大神,第1张

很好用的一味中药 砂仁-原态 砂仁-药材 砂仁-饮片 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villosum Lour、绿壳砂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 A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阳春砂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绿壳砂主产于广东、云南等地;海南砂主产于海南及雷州半岛等地。于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打碎生用。 药性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本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曰其:“为醒脾调胃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证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若湿阻中焦者,常与厚朴、陈皮、枳实等同用。若脾胃气滞,可与木香、枳实同用,如香砂枳术丸(《景岳全书》);若脾胃虚弱之证,可配健脾益气之党参、白术、茯苓等,如香砂六君子汤(《和剂局方》)。 2.脾胃虚寒吐泻。本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其重在温脾。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干姜、附子等药同用。 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本品能行气和中而止呕安胎。若妊娠呕逆不能食,可单用,如缩砂散(《济生方》),或与苏梗、白术等配伍同用;若气血不足,胎动不安者,可与人参、白术、熟地等配伍,以益气养血安胎,如泰山磐石散(《古今医统》)。 用法用量煎服,3~6 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古籍摘要 1.《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2.《开宝本草》:“治虚劳冷痢,宿食不消,赤白泻痢,腹中虚痛,下气。”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阳春砂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樟脑、龙脑、乙酸龙脑酯、柠檬烯、橙花叔醇等,并含皂苷。缩砂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樟脑、一种萜烯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可增强胃的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可增进肠道运动,排出消化管内的积气。可起到帮助消化,消除肠胀气症状。砂仁能明显抑制因ADP所致家兔血小板聚集,对花生四烯酸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显保护作用,同时有明显的对抗由胶原和肾上腺素所诱发的小鼠急性死亡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砂仁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疾病,如:用砂仁研细末,与糯米饭拌均,塞鼻,治疗乳腺炎50例,均茯良效(江苏中医杂志,1987,11:10);或将砂仁9g,填入癞蛤蟆腹内,用黄泥包好,放火上烤酥为细面,冲服,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5:56);另用砂仁、茯苓、焦三仙、麝香、制成膏、贴敷于中脘、气海穴上,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总有效率达97%(陕西中医,1994,5:226)。 附药 砂仁壳 为砂仁之果壳。性味功效与砂仁相似,而温性略减,药力薄弱,适用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恶食少等症。用量同砂仁。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砂仁粥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8 《老老恒言》卷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砂仁粥的用法用量 8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砂仁粥 1 拼音

shā rén zhōu

2 处方

砂仁2~3克 大米50~75克

3 制法

先把砂仁捣碎为细末;再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砂仁末,稍煮即可。

4 功能主治

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5 砂仁粥的用法用量

每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6 注意

砂仁放入粥内后,不可久煮,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掉。

7 摘录

《养生随笔》

8 《老老恒言》卷五 81 方名

砂仁粥

82 组成

粳米、砂仁(炒,为末)。

83 功效

醒脾胃,通滞气,散寒饮,温肝肾。

84 主治

呕吐,腹中虚痛,上气咳逆,胀痞。脾胃虚寒性腹痛泻痢,消化不良,脘腹肿满,食欲不振,气逆呕吐。

85 砂仁粥的用法用量

先以粳米煮粥,待粥成后,调入砂仁细末服。

86 附注

《长寿药粥谱》本方用粳米二两,砂仁末一至二钱,煮粥成,调入砂仁末,早、晚温食。

古籍中的砂仁粥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安胎上]五月胎证

。若禀赋虚弱,胎萎不长,由血虚者宜四物汤加香附、砂仁。由气虚者宜四君汤加香附、砂仁。由气血两虚者宜八

《竹林女科证治》:[卷二安胎上]七月胎证

)当归(各一钱)白芍(酒炒)熟地黄(各八分)川芎砂仁(研)炙甘草(各五分)白术(蜜炙,二钱)糯米(三

《周慎斋遗书》:[卷十妇人杂证]胎前

孕妇胎前,但宜行气,条芩、白术、甘草、紫苏、砂仁。有痰嗳气加陈皮;血虚加归身;胁痛、腹中不和,肝火逆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缩砂密

明时珍曰∶按韩《医通》云∶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之辛,以润肾燥。又云∶缩砂属土,主醒脾调胃,引诸

《张聿青医案》:[卷九]腹痛

摘要:如今患湿疹的人越来越多,一旦患上湿疹,就会使患者饱受瘙痒的折磨,痛苦不堪,中医认为,防治湿疹,要健脾祛湿,脾胃主水,湿气重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继而产生内湿,下面介绍4种健脾祛湿常用的中药,如茯苓、荠菜、木瓜、砂仁等,中医提醒,湿气重及湿疹患者,在日常饮食方面,应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发物食物。健脾祛湿的中药有哪些祛湿喝什么中药好

有湿疹要祛湿这4种健脾祛湿中药最常用。如今患湿疹的人越来越多。一旦患上湿疹,就会使患者饱受瘙痒的折磨,痛苦不堪。中医认为,防治湿疹,要健脾祛湿。脾胃主水,湿气重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继而产生内湿。下面介绍4种健脾祛湿常用的中药。

健脾祛湿中药一: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健脾祛湿中药二: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健脾祛湿中药三:木瓜

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此外,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健脾祛湿中药四: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处方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陈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气虚,痰饮内生,呕吐痞闷,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用法用量上加生姜6克,水煎服。摘录《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口齿类要》方名香砂六君子汤别名参砂和胃散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藿香8分,甘草(炒)6分,宿砂仁(炒)8分。主治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口舌生疮。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明医杂着》卷六方名香砂六君子汤组成六君子加香附、藿香、砂仁。主治中寒呕吐痰水,微寒微热,甚则昏晕不醒,二便皆遗,脉沉细者。痰火初起之时,外无寒热诸症,内无烦热气急,但见神昏不安,肢体无力,声音低小,饮食不进,脉来沉细无力者。痰泻者,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中焦有痰,饮食入胃,里结不化,所以作泻,脉来弦细无力者。《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名香砂六君子汤组成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乌梅。主治气虚痰食气滞。《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引柯韵伯方方名香砂六君子汤别名香砂六君汤组成人参1钱,白术2钱,茯苓2钱,甘草7分,陈皮8分,半夏1钱,砂仁8分,木香7分。功效疏补化痰,益气健脾,和胃。主治中虚气滞,痰湿内阻,胸中满闷,食难运化,呕恶腹疼,肠鸣泄泻。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钱,水煎服。各家论述四君子气分之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脏,胃气即治,病安从来。然拨乱反正,又不能无为而治,必举夫行气之品以辅之,则补品不至泥而不行,故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缩砂以通脾肾之元气,膹郁可开也。四君得四辅,而补力倍宣,四辅有四君,而元气大振,胡须而益彰者乎。附注香砂六君汤(《麻科活人》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香砂六君子丸”(见《丸散膏丹集成》)、又名“香砂六君丸&rdquo

详见百科词条:香砂六君子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28:19 共109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01、八角(大料、大茴香)

八角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树的果实,学名叫八角茴香,为常用调料。八角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又名茴香。八角是我国的特产,盛产于广东、广西等地。颜色紫褐,呈八角,形状似星,有甜味和强烈的芳香气味,香气来自其中的挥发性的茴香醛。

八角果实与种子可作调料,还可入药。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除作调味品外,八角还可供工业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妆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医药上,作驱风剂及兴奋剂。其性温,味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呕逆、寒疝腹痛、肾虚腰痛、干湿脚气等症。

①八角主要用于煮、炸、卤、酱及烧等烹调加工中,常在制作牛肉、兔肉的菜肴中加入,可除腥膻等异味,增添芳香气味,并可调剂口味,增进食欲。

②炖肉时,肉下锅就放入八角,它的香味可充分水解溶入肉内,使肉味更加醇香。

③做上汤白菜时,可在白菜中加入盐、八角同煮,最后放些香油,这样做出的菜有浓郁的荤菜味。

④在腌鸡蛋、鸭蛋、香椿、香菜时,放入八角则会别具风味。

食疗作用:八角性温,味甘辛。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温馨提示★

①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痉挛疼痛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食用;

②不适宜阴虚火旺者食用。

特别提醒:

①八角基本都是八只角(偶有9只角的),六只角的是假八角,有毒,勿食。

②某些八角表面出现亮晶晶的东西,那种八角是硫磺熏干的,一种结晶体。自然干八角颜色较暗淡,香味自然,口感纯正。

注意:市面上很多八角都是经过硫磺熏制上颜色,所以本站建议八角做菜前用开水煮3-5分钟,去掉苦味,去掉硫磺,还能增加香味。八角买回后需要通风保存,否则起霜(变白非发霉),如果这样,可以撒一些白酒,捂一天就没有了!

02、白扣(白豆蔻、白蔻仁)

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实。产于越南、泰国、老挝等地,我国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秋季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性味辛温。有与砂仁相似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用。常与砂仁同用。  

古籍典注

古籍论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白豆蔻,出 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本草纲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珍珠囊》:“散肺中滞气,消谷进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如《圣济总录》白豆蔻丸。 

用于恶心呕吐,如《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用于湿温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胃反。” 

烹饪指导

①白豆蔻忌见火。  

②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③湿温初起,身热不扬,胸闷不饥,湿重于热者,可与杏仁、薏苡仁、滑石等配伍。 

④脾胃寒湿呕吐者,可与半夏、藿香、生姜等配伍。 

⑤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香辛。用于配制各种卤汤及供制卤猪肉、烧鸡之用。亦为咖喱粉原料之一。

03、白芷

别名:香白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臣,番白芷,兴安白芷,库页白芷,柱白芷或云南牛防风,香棒,茞。

商品名: 

①杭白芷,又名浙白芷、香白芷。为产于浙江者。 

②川白芷,又名库页白芷。为产于四川者。 

③祁白芷,又名兴安自芷,为产于河北安国,定县者。 

④禹白芷:又名会白芷。为产于河南禹州、长葛者。 

⑤亳白芷:又名白芷,为产于安徽亳州。 

药性:辛,温;归肺、胃、大肠经。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切片,生用。

04、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

野生黄芪实际枝干并不粗壮,自然切片的黄芪都会使人感觉片粒较小、大小不一、卖相不好,所以,市面上很多商贩就用机器压制的方法,先将黄芪打成渣,再通过机器压成片状,使其卖相更好,片状较大!但实际上,加工过程越多就会导致黄芪营养成分丧失更多,甚至可能会有不法商贩添加一些不利健康的东西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我们在此推荐大家购买这种直接切片,未经机械加工的天然黄芪片,虽然卖相不如加工好的东东!但跟大家保证黄芪的天然品质,让大家看得见,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老,红细胞的变形性能减弱,柔软的红细胞逐渐趋于钢性,不易变形。因此,老年人易患心血管疾病。科学家研究发现,黄芪在改善老年人的机体代谢及预防老年病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经常用黄芪煎汤,泡水当茶饮,与糯米煮粥喝,炖母鸡煮黑豆、炖大豆,皆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功能主治: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食疗价值:黄芪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①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脏器脱垂。本品为补气升阳之要药。

②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

③气虚自汗,阴虚盗汗。

④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⑤气虚水湿失运之浮肿、小便不利。

使用禁忌:

①从体质上来说,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②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③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④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

用法用量:

①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②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05、草豆蔻(草寇、草蔻仁、老蔻、老扣)

别名:土砂仁、假砂仁。

性状:蒴果椭圆形、卵圆形或橄榄形,长15~3cm,直径1~2cm;黄棕色或红棕色,两端突出稍尖,皮厚无刺,纵棱线突起,杰棕色开裂,露出种子。

种子不集线结成团,呈不规则的多面形,灰棕色或棕褐色;外被白色假种皮。质梗。气微,味微辛。

功能主治: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06、草果(草果仁)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

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

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草果除作食品调料外,还可入药,味辛性温,具有温中、健胃、消食、顺气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

使用禁忌:

①草果忌铁。

②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及呕吐腹泻等症,可与草豆蔻、厚朴等同用。

③用于疟疾,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尤为常用,可与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07、沉香

功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药物配伍:配木香,补气行气;配肉苁蓉,温肾滋阴。

08、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果皮以陈者良,故名。

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09、川芎

注意:月经过多,孕妇及出血性疾病慎服;阴虚火旺者禁服。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这些中药材决不可与川芎搭配使用。

10、大红袍花椒

汉源花椒除了因为品种优良而闻名以外,其独特的采收工艺对汉源花椒的优良程度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待太阳落山后,将晒垫折叠约半小时,让花椒慢慢散热,冷却,将干花椒连仁收回,收至竹筐内。以天气晴好,一天晒干的颜色最红,品质最佳。只有严格按照这个流程收获的花椒,才称得上是正宗的汉源花椒。

区别汉源大红袍与普通花椒的几个要点:

①入口嚼,香麻芬芳,舌头顿时失去味觉,开始感觉麻味在舌尖上的每个细胞中散开,麻味过后会有回甜。

②下锅就麻,普通花椒都需要一段时间麻味才可以出来。

③颜色暗红,普通花椒颜色更亮更红。

花椒气味芳香,可除各种肉类的腥气;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虫;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

温馨提示:

①过多食用易消耗肠道水分造成便秘;

②花椒以籽小、壳浅紫色的为好;

③花椒受潮后会生白膜、变味,保管时要放在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

④炸花椒油时油温不宜过高。

砂仁是中药,泡水的功效主要是化湿开胃,温脾止泄,理气安胎,每天的用量是5克左右。砂仁泡水之后具有非常强的保健和治疗作用,特别是对于健运脾胃,化湿的效果不错,可以能促进胃分泌各种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砂仁还可以增强胃动力,促进胃肠排空,对于胃炎、便秘有非常好的效果。砂仁可以使人体湿气下降,使人体从亚健康恢复过来,加速血液在体内的代谢和吸收,从而减轻毒素对人体的伤害。在临床中砂仁经常与厚朴、枳实等相配合,治疗相关疾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