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在云南哪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文山在云南哪里,第1张

文山在云南省东南部。

文山市,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位于文山州西部,东北部与砚山县接壤,南部与马关县毗邻,东南部与西畴县相接,西部与红河州蒙自市连接,并与屏边县一河相隔,是文山州委、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总面积297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文山市下辖3个街道、7个镇、7个乡,共141个村委会(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文山市常住人口为623772人。文山市特产有:普洱茶、西畴阳荷、丘北辣椒、文山他披梨、广南八宝米等。

地形地貌

文山市内地形地貌属滇东南岩溶山区,地形复杂,喀斯特岩溶地貌突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连绵起伏,河谷、沟壑纵横交错。西部有薄竹山、连云山、化余山、老君山,坡度一般在25°以上。地面海拔约1250米,山峰海拔约1500余米,薄竹山海拔29912米,为滇东南第一高峰,该峰临空虎踞、雄峙西南。

西南部那么果河和法果河交汇处最低海拔618米,与最高峰相差达23732米。文山市全境分为西部高山峡谷区、西部边缘中山区、北部低山丘陵区、东部中山区、南部中低峰丛区、西南边缘陡坡峡谷区、中南部中山区、中西中北部中低山区八大类不同类型的山岭地区。

—文山市

  牛,是人类之友,农耕之宝。  虽说“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牛能负重,渡河不如舟”,但是,牛在人类先民告别“刀耕火种”进入“有史以来”的文明社会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功高盖地,助过人类一臂之力,人们逐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文化”也从此应运而生。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就有极高的象征性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古称之为“执牛耳”者,现代人则引申为“获胜者”或“称王者”。所谓“牛文化”精神,就是一种勇于拼搏,自强不息,不求名利,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朴实无华,埋头苦干的高尚情操和宝贵品质。

就本文而言,旨在通过与句町古国、云南壮族有关,以牛为主题和内容的诸如地名、遗址、习俗、歌圩以及崇拜物等线索脉络,从牛的起源,到牛的动物化石、图案、塑像到牛的摩经、牛的传说、牛的驯养以及牛的崇拜、节日、图腾文化,勾勒出一个内容全面、涉及多元、形式多样、门类齐全、渗透极广,且风格独特的云南壮族“牛文化”体系。

众所周知,壮族其远古先民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在云南壮族地区,围绕牛这个主题和中心,千百年来。形成了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蔚为壮观的奇风异俗。壮族、傣族、布依族、侗族等壮侗语族的兄弟民族同胞,是一个喜爱牛,崇拜牛、以牛为图腾信仰,并专门为牛设立“节日”,专程给牛“戴花”过节的民族。

壮族为牛设立“牛王节”,亦称“开秧节”、“招牛魂节”、“祭牛魂节”、“洗牛身节”等。而云南文山州的壮族则称之为“敬牛节”、“牛戴花”和“牛王诞”。壮语呼之为“脱轭节”,是壮族祭祀牛神的节日。广西、云南壮乡节期不一。广西为农历四月八、六月八、八月八。云南则为十月初一。

“传说,耕牛在春耕期间因被呵叱鞭打而失魂落魄,故立此节为“牛招魂”。在每年春耕之后,选择吉日过节。届时,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先祭祖先,再祭牛魂,并将一部分食品及鲜草喂牛,让牛休息一天。……以上便是流传在广大壮乡“牛王节”的大体内容。广西云南各地壮乡,均大同小异。”

考古学和古代文化遗址中的牛

马关县九龙口仙人洞晚更新世水牛动物化石

1972年和1983年,经过调查和复查,在文山州南部的马关县九龙口仙人洞发现4件旧石器和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动物化石为水牛等18个种类。时代为晚更新世。

晚期智人古人类石器文化中的牛骨动物化石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仙人洞文化遗址中发现迄今5万年前云南较早的旧石器晚期古人类化石。仙人洞距县城东南约300米处的一座孤峰脚下,人牙和动物化石都出自中层堆积物——黄褐色砂质黏土中,文化层厚约08米,土质胶结坚硬。在西畴县仙人洞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32种,主要的动物化石有大熊猫、马、牛、鹿、野猪等。这是云南壮乡已知的人与动物相伴生出土最早的牛骨化石记录。

麻栗坡大王岩崖画

据壮学学者龙符1993年8月2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学术论文《壮族图腾——麻栗坡大王岩崖画》载:关于壮族牛图腾,一个有力的历史证据,就是古老的大王岩崖壁上牛的画像。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壮族聚居的县城东面约1公里处,有一座羊角老山,南端有大王岩崖画。离地面35米,崖壁高20米,以铁红色为主,混合黑白两色,描有牛、羊及人物的画像。其中有栩栩如生的三头水牛像。图画上有三个人面对着牛跳舞,似乎在向牛祝福与祈祷。还有一人,曲腿半蹲,好像在向牛示意。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大王岩崖画是距今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所绘制。这是一幅“牛图腾祭祀仪式的遗址,也是壮族牛图腾的见证与依据。”

麻栗坡大王岩崖画,是“牛祭祀”和“祖先崇拜”原始宗教活动及传统仪式的综合表现。在“保护神”人像之下,绘有祭献的动物和正在顶礼膜拜的祭祀者。这个祭祀场面情景,崖画反映得生动形象。三条水牛,相对而立。中间一人,双手置于头顶,两脚曲蹲作拜状。这是一个典型的“牛牲祭祖”的场面,令人难忘。

壮族原始社会《摩经》中的“牛经”

壮族摩经《故落磨》

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广南等县的壮族摩经《摩荷泰》,是当地壮族布麽用于办丧事,即超度亡灵时吟诵的经书。其中的《故落磨》[kulllollmo44](祭黄牛篇)讲到:

为了给逝去的老人送魂,儿女们及时外出买黄牛。为了挑到最好的黄牛,儿子到谷昌等地方去精心挑选。凡是会用角去顶田埂的、会绞鸡窝的、会脱轭、会踢水的、眼睛长寄生虫的、角脱角断裂的、胸口窄、克主人生辰的等等一类的牛都不能用。最后:

“儿找了一头又一头,找到第十二头。第十一头不错,第十二头更好。骨架生得好,四蹄生得合适。骨架生得好,身体各部位生得合适。才能做祭祀的牛,才能做养家的牛。咱主人的儿就要,咱主人的儿就爱。”

云南省文山州壮族丧葬“砍牛”仪式中,做女婿的一定要送来一头祭牛,送来的祭牛头上还要戴花。杀祭牛时,牛绳则专门由麽公交给逝者。自古以来,牛是壮族进行大祭的牺牲品,更是从事农耕重要的劳动力。用牛来祭祀,本身就是显示葬礼的隆重,而对于所用的祭牛反复挑选,更显“砍牛”的庄严与神圣。

壮族麽教神图长卷中的《砍牛祭神图》

在新发现的壮族麽教神图长卷中,就有一幅图像逼真的《砍牛祭神图》。该神图长卷来源于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仁和镇迷乌村,系当地壮族侬支系布麽为死者举行超度亡灵法事时专用。

整幅长卷用自纺土布制作,长443厘米,宽225厘米,共画有23幅麽教神像图画。《砍牛祭神图》选自该神图长卷,为其中一幅。(出处同上)

民间神像《西方神——歪稳多》

在壮族的东、西、南、北民间神像中,《西方神——歪稳多》,是一头黄金水牛的神像,主财神。并有壮族独有的“三元图”。

壮族麽经《故特磨》

《故特磨》,壮语“雄牛篇(公黄牛)”之意。“特”,指雄性或公的;本节作为《摩荷泰之五》,与《祭黄牛篇》选牛祭祀不同,主要是讲造牛之事,用神话讲述牛的起源和驯化、养殖历史。根据麽经的描述,此时的牛,是黄牛。“黄牛来做人间事”,是壮族农耕与役使之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辖的民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一市七县:文山市、砚山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马关县、西畴县、麻栗坡县。

文山市

文山市较早就有人类居住,建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置郡县时就已纳入郡,进桑二县辖地。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另设贲古县时,县境西部归属贲古县。当时的文山县名从《易经》的“贲”和“大畜”二卦推演而得,即“取诸贲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随即改名文山县。

砚山县

砚山县因为县城附近的“山势颇秀,其形如砚”而得名。砚山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即有人类生息繁衍于这片土地。民国24年(1935)7月1日设置砚山县。

西畴县

西畴县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西畴人”牙化石的出土地,因而得名。西畴又是山珍野菜食品阳荷的主要产地,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阳荷特产之乡”。

麻栗坡县

县名以驻地麻栗坡街(麻栗镇)得来。清嘉庆年间,以四周多麻栎树改名麻栎坡街,后“栎”讹为“栗”。

马关县

清康熙六年(1667年)“改土归流”后,马关属于开化府。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设置“马白关”。因曾经与贵州安平县同名,故改为马关县。民国37年11月,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隶属云南文山专区。1958年4月建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后,属云南省文山州至今。

丘北县

丘北因县城建于暮冶峰(丘山)之北得名,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遇“丘”字加“阝”旁,作“邱”,地名字亦作“邱”,故“丘北”称谓与用字随建置衍变而延用,自2004年2月又将“邱”字改为“丘”。

广南县

据记载,“宋时名特磨道,明初改置广南府。”广南乃广南西道的省称,其位置又恰当广西直隶州之南,故名“广南”。

富宁县

富宁古为“句町”县地,北周废。洪武十七年(1384年)建富州城,又称土富州。1912年改为富州县,属云南蒙自道。1937年,以古富州、安宁州各取一字组合命名富宁县,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建国后,仍称富宁县,1960年属文山专署,1958年改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来源文山网

文山是云南的地级城市,有着非常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非常优美的风景,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文山有哪些特产吧!

文山特产一:岜夯鸡

岜夯鸡是云南文山的特色美食,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选用鸡为主要原料,然后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所做出来的岜夯鸡以香甜、鲜美和奇特的酸味为特色,油而不腻,开胃,易消化,添食欲,老少皆宜。

文山特产二:花糯米饭

花糯米饭是云南文山的特色小吃,其历史非常悠久,选用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方法蒸制而成,所制作出来的花糯米饭色彩有红、紫、黑、白、黄五种,不但色鲜味美,而且还有良好的药物作用。

文山特产三:椒盐饼

椒盐饼是云南文山的特色小吃,选用面粉为主要原料,再配以猪油、白砂糖等配料,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椒盐饼色泽金黄,表皮酥脆,馅心咸甜适口,老少咸宜,通常和文山米线搭配食用,是文山人喜爱的传统小吃。

文山特产四:文山他披梨

文山他披梨是坝心乡的特产,以生长在坝心乡他披村而得名他披梨,其梨果形优美,果色碧绿,皮薄核小,汁多味甜,肉细酥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云南省文山州上果村,三家寨,对门山,三台地的名字由来如下:

1、上果村: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在这里遇到了一位神仙,神仙赠送了老人一颗果子,老人回到家后将这颗果子栽种在了村子里,后来这里就成为了上果村。

2、三家寨:相传在古代,这里住着三户人家,他们互相帮助,一起开垦山地,建设房屋,后来这里就成为了三家寨。

3、对门山:这座山有两个山门,正对着对门山的是另一座山,因此得名为对门山。

4、三台地: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三位姓台的人在这里种田,后来这里就成为了三台地。

文山市属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西部,东北部与砚山县接壤,南部与马关县毗邻,东南部与西畴县相接,西部与红河州蒙自市连接,并与屏边县一河相隔,是文山州委、州政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总面积2977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文山市下辖3个街道、7个镇、7个乡,共141个村委会(社区)文山三七”名扬四海,被评定为“中国三七之乡”2018年12月,文山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2020年5月17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文山简介:

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置郡县时就已纳入牂牁郡,进桑二县辖地,到西汉元封二年,另设贲古县时,县境西部归属贲古县,东南部为梦都、进桑二县地,县名从《易经》的“贲”和“大畜”二卦推演而得,即“取诸贲而得文之源,取大畜而知山之固”改名文山县。

清雍正八年,裁开化通判,设文山县,属开化府,辖区为开化府所设开化、永平、安南、王弄、东安、乐龙、逢春、后从乐龙分新现共九里,里下设甲、牌,均属原三长官司所属地,嘉庆二十五年,改马白同知为安平厅,分管逢春、永平、东安三里,文山县辖六里。

民国1年成立县公署,划分南区设靖边行政区,民国3年(1914年),复名文山县,2010年12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决定撤销文山县,设立文山市,撤县设市后,原文山县行政范围为文山市的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