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人物曾经破坏过敦煌石窟的壁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哪位人物曾经破坏过敦煌石窟的壁画,第1张

  有张大千破坏壁画的传闻。

  一些历史大事件: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以700多两银子买走遗书、文物一万三千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借考察的名义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买走约5000件。  1910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给予其一些日常用品,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1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1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1924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其中一些贪官私藏了一些,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最后只剩下八千多件了。

  关于张大千打掉敦煌壁画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张大千率弟子们在第20号窟临摹,注意力集中在一幅五代壁画上,

目光偶然落到右下角,看见早已剥落的那小块壁画下面,内层隐隐约约有颜色和线

条,他认为画的下面还有画。当天晚上,张大千到上寺请教老喇嘛,老喇嘛说:

“我幼年进庙时,老法师带我去看壁画,曾经对我说,莫高窟到处是宝,画下面有

画,宝中有宝。”张大千和弟子们商量后,决定打掉外面的一层。在剥落之前,他

把上面一层五代画临摹下来,剥落后,下面果然是一幅敷彩艳丽、行笔敦厚的盛唐

壁画。

  第二种说法:张大千在敦煌期间,重庆国民党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和高一涵在西

北视察时,曾绕道敦煌,与张大千共度中秋。此时已是63岁的于右任,到了敦煌,

流连忘返,由张大千陪着观看壁画。于右任的随员、且是敦煌土著窦景椿,在纪念

张大千的一篇文章《张大千先生与敦煌》中有着这样的论述:“我随于右老由兰州

前往敦煌,及驻军师长马呈祥等人,记得参观到一个洞内,墙上有两面壁画,与墙

壁底层的泥土分离,表面被火焰熏得黑沉沉的,并有挖损破坏的痕迹,……从上面

坏壁的缝隙中,隐约可见画像的衣履,似为唐代供养人像,大千先生向右老解释,

右老点头称赞说:‘噢,这很名贵。’但并未表示一定要拉开坏壁一睹。当时县府

随行人员,为使大家尽可能看到底层画像的究竟,手拉着上层张开欲裂的坏壁,不

慎用力过猛,撕碎脱落,实则因年久腐蚀之故。”

  第三种说法:张大千跟于右任商量以后,命马呈祥的士兵打掉的。

  当时社会传言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并引重庆方面的误解,窦景椿在文章中说

出了起因:“适有外来游客,欲求大千之画未得,遂向兰州某报通讯,指称张大千

有任意剥落壁画、挖掘古物之嫌,一时人言啧啧,是非莫辨。”

  张大千从敦煌回成都昭觉寺,继续完成在敦煌未完成的工作,当时在重庆监察

院任职的沈尹默写了一首诗赠他:“三年面壁信堂堂,万里归来鬓带霜;薏苡明珠

谁管得,且安笔砚写敦煌。”第三句即咏张大千受谤。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西魏249窟顶部,除中心画莲花藻井外,东西两面傻子王八王八节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首龙身的开明神兽随行。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布各壁。飞廉振翅而风动,雷公挥臂转连鼓,霹电以铁钻砸石闪光,雨师喷雾而致雨。

扩展资料

绘画风格

较早之十六国和北魏各窟壁画(如275、254、257等窟)感情强烈外露、动态明显夸张的人物造型,以劲细线条勾勒并注重晕染的表现方法,以及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的形式,都明显带有域外或新疆的绘画风格。

(249窟、285窟等)在吸收传统形式并把更多的生活情节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画创造中。通常这个时期的壁画为白粉铺底,以遒劲潇洒的线描和明快的赋色进行绘制。整体上,看来传统画风在敦煌佛教艺术中已得到进一步发展。

-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1900年,人们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洞里保存了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典、经济文书、文学、科技、史地资料以及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五万余件。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89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所共同合作,进行了莫高窟风沙运动规律及风沙防治的研究,并设置了尼龙网防沙栅栏,阻止了主害风向窟洞搬运的沙量。1991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沙滩上的古董之所以多,相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带了好多嫁妆,金银珠宝,应有尽有。

送亲队伍带着嫁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关准备。不料,夜里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天黑地暗。这风一直刮了七天七夜。

待风停沙住之后,城镇、村庄、田园、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埋在沙丘下,从此,这里便荒芜了。天长日久,大风刮起,流沙移动,沙丘下的东西露出地面,被人们拾拣。

扩展资料:

阳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加之地理位置特殊重要,由此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公元前二世纪时,西汉王朝为抗击匈奴,经营西域,在河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并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从此阳关成为通往西域之南大门、丝绸之路的咽喉,地理位置突显重要。

在久远的历史岁月中,阳关都与武帝拓疆、迁民实边;张骞出使、凿空西域;去病出征、收复河西;天马西出、龙颜大喜;广利伐宛、用兵神奇;玄奘取经、归途此间;

王维劝酒、渭城谱曲等风云人物、历史事件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构成了壮丽的历史画卷,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铸成千古传唱的阳关盛名。

——阳关

敦煌井上靖不是真实历史事件。虽然这只是井上靖围绕敦煌藏经洞历史的文学虚构,并没有找到关于甘州小娘子的真实史料,但这段爱之表白,虽不似烈焰奔腾,却在荒漠的烛光下,更柔肠千转,刻骨铭心。所以说,敦煌井上靖不是真实历史事件,是虚构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