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已经有2000多年,为什么到1974年才发现兵马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秦始皇陵,已经有2000多年,为什么到1974年才发现兵马俑?,第1张

为什么在1974年才发现兵马俑,其实,这就得谈谈项羽和刘邦的故事。据说,晚秦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天下一片混乱。项羽和诸侯曾发誓,当王的是第一个入关的人,当时项羽不希望刘邦另辟蹊径。他率先进入关中,为安抚秦国人民,约法三章。同一个人还派人保护秦始皇陵。项羽打败章邯进入关中后,发现刘邦先入了关中,不过刘邦主动投降,献出了关中的控制权。然而,要面子的项羽,再加上自己的民族仇恨,不理范增的劝阻。

坚持从东向西征召30万士兵,逐一点焚烧秦始皇陵,一大批与秦始皇陵相配套的地面公墓建筑被毁。如今,兵马俑二号坑仍留有燃烧国家的痕迹。按理说,项羽对秦朝恨之入骨,因为他烧毁了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杀死了秦国所有的陵寝守护者,他不会放走秦始皇的地下宫殿。

除了史料记载外,其他古籍也有详细的发掘记录。通过这些古籍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用了30万人来挖掘秦始皇陵,但由于人数众多,挖掘没有太大的作用。秦始皇陵地下宫殿入口打开后,里面的机关和野兽给楚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最终迫使项羽放弃了这一不切实际的举动。秦始皇陵也逃脱了唯一的威胁。

此后,刘邦建立汉代,维护对秦始皇的尊重,并专门安排人员看守秦始皇陵,历代秦始皇陵都是有人看守。而且关于发掘秦始皇陵并不是没有人想过,但是,这是一项非常高科技的工作,再加上后人对秦始皇的尊重,秦始皇陵与王朝后代建立的王朝才能一起保存至今,直到1974年几位农民挖井并发现了兵马俑等遗址后,这个地方差被发现。

秦皇陵规模巨大,修建时间超过37年,施工人数最多时达到70万人,因此要估算当时花了多少钱是十分困难的。修建秦皇陵的工人都是征发的,管饭不给工钱,有的人连饭都得自己管;另外工匠大部分是皇室自有的,也从国内征召了一些其他工匠,这些人是拿俸禄的。秦皇陵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粘土、石柱、铁件等等,材料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那时还没有工程机械,人们能使用的动力只有牲畜,也就是马、牛,这笔费用也不好计算。下面笔者大致计算下秦皇陵的建造费用,计算不精准也无法精准,大家参考参考而已,不用认真计较。

秦皇陵前后修了约37年之久,平均每年按30万人计算,工资标准按建筑工地上的小工工资的计算,人工工资180元每天,生活费20元每人每天,每人每天的费用为200元。则一个工人每年的费用为72万元,往返的交通食宿费用平均按08万计算,则每个人每年费用为8万元。秦皇陵的工人费用为8000030000037=8880亿元,技术管理人员费用取1%,则人工费为89688亿元。如果只管饭,不付工资,那么费用为7992亿元,秦朝统一后,各国犯人都被发配到秦陵修陵,只管饭,不给工资。因此人工费取800亿元较为合适。

秦皇陵的大部分砖、石、土、木、铁、铜等材料就近取材或者国库领取,没有人敢去收取材料费,因此这些土建的材料费不计入,运输需要的人工费都计入上面的人工费中了。制造牛车、征发牛马、牛马的饲料大部分是无偿使用,少部需要买,按人工费的5%取,约为40亿。秦陵里的水银确定是付了钱的,因为做水银生意的寡妇清富可敌国,按40亿计算水银费用。兵马俑现在一个值400万美元,有的特殊兵马俑更贵,秦朝制作一个兵马俑按现在的成本价一万元一个计,则11400 个兵马俑值114亿元。材料费合计40+40+114=8114亿元。

秦始皇陵里陪葬品数量多,且十分珍贵,这就无法去估算他的价值了,再说修墓也不能考虑陪葬品的价值。有人估算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价值高达白银一亿两以上,折算成人民币则值数百亿元。秦始皇作为始皇帝,他的陪葬品可能没有慈禧太后多,但是宝剑、古籍、珠宝、金银等是少不了的,因此秦始皇陵的陪葬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最终估算建造秦皇陵至少需要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陕西省2017年GDP为219万亿元,拨个零头就可以再建一座秦皇陵;陕西省1993年的GDP为678亿元,需要两年的收入才能再建一座秦皇陵。

可能是富可敌国的金银财宝,是许多让世间惊叹的古文物!《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记录也是只言片语:“穿凿了三层地下水,棺椁用铜水浇铸,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水银做成江河大海,顶棚画满天文景象,东海鱼灯长明不熄。”

庞大的兵马俑坑只是陵墓外围的小小一部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全部埋葬于地宫之中。秦始皇陵墓地宫中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地宫顶棚刻有日月星象图,有可能绘有比较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让秦始皇躺在地宫中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仍然可以统治一切。现代科考验证了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说法。

司马迁用了一句“奇器珍怪徙藏满之”的话来形容秦始皇地宫中的宝物。还有“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这些都表明秦始皇地宫中的宝物肯定不会少,从地宫西侧发掘出土的大型彩绘铜车马,其造型之精致,装饰之精美,都是世所罕见。因此地宫中的随葬品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古代主要是把丹砂,也就是硫化汞,在空气中烧得到水银,战国时期就有这种方法,秦始皇陵里面的水银就是故齐国妇女在东海边炼制的。有古籍为证:《别录》曰:水银生符陵平土,出于丹砂。

汞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慢性)。汞使用的历史很悠久,用途很广泛。 在中世纪炼金术中与硫磺、盐共称炼金术神圣三元素。

秦皇陵里的水银是用来表示江河的,有“水银为河,龙涎为烛”的说法。不过水银的另一个用途也是用来防腐和防盗墓者的。

扩展资料

古代水银的用途:

中国古代还把汞作为外科用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的《五十二药方》,抄写年代在秦汉之际。

是现已发掘的中国最古医方,可能处于战国时代。其中有四个药方就应用了水银。例如用水银、雄黄混合,治疗疥疮等。

东西方的炼金术士们都对水银发生了兴趣。西方的炼金术士们认为水银是一切金属的共同性——金属性的化身。他们所认为的金属性是一种组成一切金属的“元素”。

——汞(水银)——发现简史

相传秦始皇陵中有人鱼膏制成的长明灯,可燃千年不熄,不过谁也没见过长明灯,至于人鱼膏到底为何,既有说是大鲵油脂的,也有说是鲸鱼油脂的。

秦始皇是历史上首位称皇帝的君王,而他的陵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谜团之一,因为技术不到位等原因,两千多年来,秦始皇陵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仍旧不得而知。

按照《史记》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很多人觉得司马迁所说的秦始皇陵着实有些夸张了,毕竟他也没亲眼见过秦始皇陵内部。比如秦始皇陵之中以水银做了江河与大海的布局,最初对秦始皇陵进行探测的时候,确实有强烈的汞反应。何况,很多现代人以为的“不可能”,在古代却未必真的不可能。

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古代所谓“赐千金”之中的“金”其实说的是铜,因为中国本身就不是个金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在开采技术落后的古代,直到海昏侯墓中巨量黄金的发现,人们这才意识到古人所述的有些事,未必是夸张。

在《史记》中还提到了一样非常奇异的东西,那就是“人鱼膏”。

顾名思义,人鱼膏就是用人鱼油脂熬制出来的灯油,放在地宫之中用于照明,然而人鱼一直都是传说中的生物,并没有真正被发现过,人鱼膏到底是什么,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

一,娃娃鱼之说

人鱼到底是什么,古籍中也有记载。

《史记集解》中引徐广语云:人鱼似站,四脚。

《史记正义》引《广志》云: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

按照古籍中的描述,在古代有一种生物也被称作人物,那就是大鲵,也就是所谓的娃娃鱼,而用鲵鱼的油脂做灯油,也有相关描述。

在《异物志》中:人鱼似人形,长尺余,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

娃娃鱼是中国的特产之一,最早的化石出现在内蒙古,虽然野生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分布非常广泛,在长江与黄河流域都有发现,甚至海河流域也有,而且,娃娃鱼现在虽然稀少,但在古代却未必,毕竟古代四川老虎泛滥,浙江直到南宋还有捕捉大象的记载,河南最后出现犀牛的记录出现在战国末期。

如今的娃娃鱼受到保护,而且也没有真的有谁见过听过用娃娃鱼做灯油,至于秦始皇陵中的人鱼膏是不是大鲵,也就不得而知。

二,鲸鱼油脂之说

除了娃娃鱼,还有个说法就是鲸鱼油。

《太平御览》引《三秦记》: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

由此,有人推断秦始皇陵中使用的长明灯乃是鲸鱼的脑油制成的蜡烛,近现代用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每立方米可以燃烧五千天左右,的确是要比普通的蜡烛耐燃烧得多。

秦始皇第三次东巡登临芝罘,曾在海中见一巨鱼,便亲设连弩追逐,最终射杀。

芝罘所在的山东半岛东北部,地处渤海与黄海的交界之处,饵料丰富鱼群众多,而在该海域也的确有众多鲸类分布,直到明清时期,昌黎县的地方县仍旧有附近海域时常鲸鱼出没的记录。

中国古代并没有捕鲸的传统,但是出于某些特别目的,偶然捕鲸也并非没有,比如古代宫廷贵族女子支撑假发需要用到的鲸鱼软骨。

所以,古人使用鲸鱼油脂,也未必不可能。

不过,不管人鱼膏到底是什么,秦始皇陵中有千年不灭的长明灯,这本身就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而秦始皇陵地宫是完全封闭的,根本就没有氧气,所以不论是何材质的油脂,都无法进行燃烧那么长时间。

人鱼膏终究只是出现在后来人的各种想象式的描述之中,根本就没有确凿的证据说人鱼膏是什么,甚至都没人亲眼见过秦始皇陵中真的有所谓“人鱼膏”,如果真的存在,那么后来的帝王为何都没有使用这种非常理想的燃烧材料呢?

也就是说,人鱼膏制成的长明灯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都是个问题,就更别说去研究人鱼膏到底是什么东西了,一切的真相,都埋在秦始皇陵之中。

秦始皇的棺材是什么材料做的?秦陵什么时候开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校易搜。

秦始皇陵有太多秘密,但以现在的科技手段还是无法打开。许多人推测,许多古籍可能在秦始皇陵中丢失了。秦始皇会亲自埋葬他们。也有很多人对秦始皇的棺材非常感兴趣。他们不知道他的棺材是什么材料做的。2000多年过去了,还能保存完好吗?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用什么样的材料作为埋葬工具,是为了让墓主人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由于秦始皇将自己的功绩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所以生前对皇宫进行了彻底的检查,死后将其埋葬。他是至高无上的,而我是唯一的。追求崇高的功利价值,真正体现在其陵园项目的建设上。例如,兵马俑大坑,所谓的“青铜皇冠”青铜马坑和大型石头贾凯坑都显示出其独特的气势。所以极度贪婪的帝陵地宫用的棺材比其他的好。秦始皇用的是什么棺材?

最早的埋葬死者的工具是无棺无架,后来发展到有棺无架,再发展到有棺有架,最后根据等级地位重新架单棺。埋葬工具主要由木头制成,但也有石头、陶器和铜制成的。曾侯乙棺材中的网状铜框架揭示了金属框架出现在古代埋葬工具中的可能性,不管它们的质地如何。这些对于我们研究秦始皇陵棺椁的形制和质地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在公元《季芹秦始皇本纪》年,

北魏学者那道元记载了公元《水经注》年始皇帝墓被盗破坏的情况。关东贼卖铜,牧羊人寻羊烧铜。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写过一首名为《金壁葬寒灰》的诗。据记载,秦始皇陵的棺椁和墓葬可能是金属铜棺。但张老师在其《发掘秦始皇陵地下宫殿的秘密》篇中,引用了马震老师的如下说法:“中“加铜即停”的说法,从而将原来帝王陵墓中所谓的“加铜即撑”的说法推到一边,可能与这种做法类似,所以秦始皇使用铜托架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我们对“低铜”的解释是“低铜支撑低铜”。这适用于熔铜镂空木节吗?很明显,铜和锡这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铸造和挖掘空木关节,以防止腐蚀。换句话说,湿度相对较低的锡溶液可以用于防止木材接头过早腐烂的处理,而温度很高的铜溶液根本不能用于“铸塞”处理。如果将1083的铜液倒入人挖的木头缝隙中,柏木本身所含的易燃物质不仅无法保存,还会引起火灾,引燃当时的木头。

如果是这样的话,秦始皇《本纪》中“加铜为补”的说法需要进一步的合理论证,而“铸木结”的说法不能成立。

从棺框葬具的发展来看,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发现了铜骨架棺框,战国早期云南墓中发现了铜棺。因此,青铜棺椁和墓葬工具出现在秦朝是合理的,

根据秦代的物质文化和秦始皇的性格,制作高质量的棺椁葬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

综上所述,我们从政治、技术、墓葬工具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证了秦始皇陵可能是由铜棺支撑的。秦始皇陵修建的时候,秦始皇只是一个君主。按照棺椁供养制度,他应该享受皇帝四棺中的外三棺。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里应该有三口棺材。这三口棺材不一定是铜做的。

具体应该是什么情况?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八卷

有“宫闱之壮丽”和“无与伦比的厚度”的描述。“关白”是指秦始皇生前及历代在陵墓中安排的大批文武官员。这么多设定说明秦始皇陵地宫是一个巨大的墓穴,有三维空间:上、下、左、右。这个空间的结构应该是用巨石和杭木。年:“寄北山石托架。写舒、景的材料都到了。”这说明用的石头和木头都不是当地的材料。这样,这个巨大的石墓实际上就形成了秦始皇地宫的外部支撑室。在石棺中,根据棺椁支撑系统的发展,木棺应该是秦始皇的主棺,也是秦始皇的最终归宿。当然,棺椁外部的彩绘图案也应该在云纹、菱形、变形边文、几何图案等秦代流行图案的范围之内。

总之,秦陵地宫工程量大,施工时间长,人力大,可以说是当时的前朝空间。其深度“过三泉”,范围“过三百丈”,为历代帝王墓葬所罕见。当时最好的工匠也被用来建造秦陵地宫。采用最高水平的技术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地宫的壮丽景观是不能和与之陪葬的青铜车马、兵马俑相比的。我们期待着秦始皇陵地宫的早日出现,以及秦始皇的灵柩和墓葬带来的更大惊喜

秦始皇陵里陪葬品数量多,且十分珍贵,这就无法去估算他的价值了,再说修墓也不能考虑陪葬品的价值。有人估算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价值高达白银一亿两以上,折算成人民币则值数百亿元。秦始皇作为始皇帝,他的陪葬品可能没有慈禧太后多,但是宝剑、古籍、珠宝、金银等是少不了的,因此秦始皇陵的陪葬价值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最终估算建造秦皇陵至少需要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