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香砂六君子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香砂六君子汤简介,第1张

处方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陈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气虚,痰饮内生,呕吐痞闷,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用法用量上加生姜6克,水煎服。摘录《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口齿类要》方名香砂六君子汤别名参砂和胃散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藿香8分,甘草(炒)6分,宿砂仁(炒)8分。主治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口舌生疮。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明医杂着》卷六方名香砂六君子汤组成六君子加香附、藿香、砂仁。主治中寒呕吐痰水,微寒微热,甚则昏晕不醒,二便皆遗,脉沉细者。痰火初起之时,外无寒热诸症,内无烦热气急,但见神昏不安,肢体无力,声音低小,饮食不进,脉来沉细无力者。痰泻者,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中焦有痰,饮食入胃,里结不化,所以作泻,脉来弦细无力者。《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名香砂六君子汤组成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乌梅。主治气虚痰食气滞。《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引柯韵伯方方名香砂六君子汤别名香砂六君汤组成人参1钱,白术2钱,茯苓2钱,甘草7分,陈皮8分,半夏1钱,砂仁8分,木香7分。功效疏补化痰,益气健脾,和胃。主治中虚气滞,痰湿内阻,胸中满闷,食难运化,呕恶腹疼,肠鸣泄泻。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钱,水煎服。各家论述四君子气分之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脏,胃气即治,病安从来。然拨乱反正,又不能无为而治,必举夫行气之品以辅之,则补品不至泥而不行,故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缩砂以通脾肾之元气,膹郁可开也。四君得四辅,而补力倍宣,四辅有四君,而元气大振,胡须而益彰者乎。附注香砂六君汤(《麻科活人》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香砂六君子丸”(见《丸散膏丹集成》)、又名“香砂六君丸&rdquo

详见百科词条:香砂六君子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28:19 共109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摘要:陈皮是一种养身保健功效的中药材,陈皮味苦、辛,性温。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可以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虽然陈皮有那么多功效,但是其也有禁忌的,比如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就不应该吃陈皮。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一、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一)功效

1、用于治疗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_、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_、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二)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

4、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

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5、抗炎作用

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

二、陈皮哪些人不能吃

1、发烧、便秘、口干的人不建议食用陈皮,容易导致上火,加重病情。

2、陈皮有燥湿的功效,所以如果有燥咳、胃火、气虚的人要谨慎服用,容易加重病情。

3、有服用某种药的人,如果想要使用陈皮泡水喝,最好先咨询一下医师,因为它可影响药酶,从而影响到药效。

4、孕妇吃陈皮要慎重,有的人在孕期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情况,而陈皮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些症状,所以很多孕妇会选择吃陈皮,但是这里建议孕妇吃陈皮的时候要多加注意,尤其是体质是属于气虚体燥或者是阴虚燥咳的情况,同时身体还伴随有实热、吐血的情况,如果吃陈皮,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

《寿世保元》卷二:加味越鞠丸处方苍术(米泔浸,姜汁炒)1两,抚芎1两,香附(童便浸3日,炒)1两,神曲(炒)1两,栀子(炒)5钱,陈皮(去白)1两,白芍(去芦,炒)3两,黄连(酒炒)1两,山楂(去子)2两,白茯苓(去皮)1两,萝卜子(炒)5钱,连翘5钱,枳实(麸炒)1两,当归(酒洗)1两,广木香5钱。制法上为末,姜汁打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解请郁火痰气,开胸膈,思饮食,行气消积散热。主郁证。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食后白汤送下。摘录《寿世保元》卷二《嵩崖尊生》卷九:加味越鞠丸处方炒栀、香附、抚芎、苍术、神曲、山楂、陈皮、半夏、草蔻。功能主治胃脘常惯痛。用法用量为丸服。摘录《嵩崖尊生》卷九《古今医鉴》卷四组成苍术(米泔浸,姜汁炒)4两,抚芎4两,香附(童便浸,炒)4两,神曲(炒)4两,栀子(炒黑)4两,橘红1两5钱,白术(炒)1两半,黄芩(炒)1两半,山楂(去核,蒸熟)1两半。功效解诸郁火痰气,开胸膈,进饮食。主治郁证。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金匮翼》卷三组成苍术、神曲、香附、黑山栀、抚芎、针砂、山楂。主治食积、酒毒发热。用法用量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末,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详见百科词条:加味越鞠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0 21:24:43 共52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大健脾丸为方剂名,出自《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三方。

别名

百谷丸

处方

人参、陈皮、茯苓各二两,枳实、青皮、炒半夏曲、山楂各一两,白术(土炒)三两,炒白豆蔻、木香各五钱,炒谷芽、黄连(同吴茱萸五钱浸炒赤色,去吴茱萸)各一两六钱。

人参(清河者)2两(饭上蒸),白术(无油者)3两(土炒),枳实1两(饭上蒸),广陈皮2两(米泔洗),广青皮1两(米醋炒),白茯苓2两(饭上蒸),半夏曲1两(炒),谷芽1两6钱(炒),山楂肉1两(饭上蒸),川黄连1两6钱(用吴茱萸半两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半两(不见火),白蔻仁半两(炒)。

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饭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饭上蒸)川黄连48克(用吴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15克(不见火)白豆蔻仁15克(炒)

制法

上药为细末,水煮荷叶,老米粥和丸,绿豆大。

为末,用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滴丸绿豆大。

用法用量

每服一百丸,食前温开水送下。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养胃,利湿消食。治脾虚气亏,饮食不化,胸膈痞满,面黄肌瘦。

健脾养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隔,去痞满,久服强中益气,百病不生,无精炯炯,长寿之基。主脾胃虚弱,食停气滞,湿热内阻,胸膈痞满,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溏薄或不畅,苔腻微黄。小儿脾胃脆弱,饱则易伤者。饮食不节,停湿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附注

方中半夏曲,《墨宝斋集验方》作“神曲”,有当归身,无山楂肉。

摘录

《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三

详见百科词条:大健脾丸 [ 最后修订于2015/8/18 17:49:10 共66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方名清金散组成陈皮3钱4分,清夏2钱4分,川贝3钱4分,花粉3钱4分,桔梗3钱4分,苏叶3钱4分,黄芩3钱4分,寸冬3钱4分,甘草3钱4分。功效理肺清痰,止咳解表。主治肺热喘嗽,吐痰吐血,外感伤风等症。用法用量每服2钱,小儿1钱,大人白开水送下,小儿白糖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贮于磨口瓶中。用药禁忌孕妇忌服。《痘疹仁端录》卷九方名清金散组成焦紫麦冬2钱,桔梗2钱。主治痘疹气热血燥,皮毛枯槁,咳嗽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外科大成》卷二方名清金散组成黄连3钱,枳壳1钱,陈皮1钱,乳香1钱,没药5分。主治痔漏肿痛。用法用量用水2钟,煎至1钟,空心服。《重订通俗伤寒论》引顺氏方方名清金散组成生桑皮3钱,百合3钱,冬花3钱,川贝3钱,生苡仁5钱,地骨皮4钱,麦冬2钱,生甘草8分,生藕汁1杯(冲),童便1杯(冲),枇杷叶(去毛)1两。主治痨症。用法用量鲜茅根1两煎汤代水,煎服。《何氏虚劳心传》方名清金散组成麦冬34钱,天冬2钱,白花百合1两(有血倍用),桑皮(蜜炙)2钱(咳甚倍用),骨皮2钱(内热甚加1钱),薄荷1钱,花粉2钱,茯苓2钱,贝母2钱(痰多痰红倍用),枇杷叶(蜜炙)3大片(咳甚加),米仁5钱(食少有血倍用)。功效润燥、清金、降气、消痰。主治阴虚咳嗽,或多痰,或干咳,或痰血红,或纯血。用法用量上加人乳、牛乳各1杯,煎成,加炼蜜或饴糖数匙,薄荷、贝母(研细)亦和匀其内,频频温服。加减酒客病,加甘蔗汁半杯;有血,加生地3、4、5钱,茅根4两,藕汁、童便各1杯。若热甚痰多,大便燥结者,加梨汁半杯,炖滚服。《金鉴》卷五十二方名清金散组成生栀子、黄芩、枇杷叶(蜜炙)、生地黄、花粉、连翘(去心)、麦冬(去心)、薄荷、元参、生甘草、桔梗。功效清金化毒。主治鼻疳。疳热攻肺,鼻塞赤痒痛,浸*溃烂,下连唇际成疮,咳嗽气促,毛发焦枯,热盛者。用法用量引用灯心,水

详见百科词条:清金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26:43 共164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老九门》中的陈皮阿四在结局当中没有死,陈皮阿四和二月红是师徒关系。

《老九门》中的陈皮阿四本名陈皮,因在老九门中行四,遂被称为陈皮阿四。二月红的徒弟,因天资极高,被破格收留。

在《老九门》的第四十七集当中,陈皮想起当年自己将簪子送给师娘,师娘因此染病,意识到自己害死师娘,崩溃。

张启山、二月红等成功阻止了日本特务的阴谋,但是陈皮意外感染了病毒。陈皮决定玉石俱焚,让所有人陪葬。

齐铁嘴查访古籍,找到特效药。张启山和二月红等人商议,决定用尹新月设局引出陈皮,放出消息,称丫头之死是因为尹新月在药中动了手脚。

陈皮听闻后,怒不可遏,势要杀她报仇。尹新月被张启山送出城,陈皮趁机尾随,抓住了尹新月。尹新月拿出丫头给二月红的遗书,希望陈皮在了解真相后,放弃报复。陈皮却已疯癫。

扩展资料:

《老九门》是由梁胜权、何澍培、黄俊文联合执导,南派三叔担任监制,陈伟霆、张艺兴、赵丽颖(特邀)领衔主演的民国悬疑剧。

该剧改编自南派三叔所著同名小说《老九门》,讲述了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长沙城布防官张启山为破解矿山之谜,求助古玩鉴赏大家二月红,并结下深厚的友谊共同对抗日军的故事。

民国年间,九大家族镇守长沙,被称为九门提督。这九门势力庞大,外八行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所有冥器,流出长沙必然经过其中一家。

1933年秋,一辆神秘鬼车缓缓驶入长沙火车站,九门之首张大佛爷张启山身为布防官,奉命调查始末。

—老九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陈皮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性味归经 10 功效与主治 11 化学成分 12 陈皮的药理作用 13 陈皮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2 来源 133 性状 1331 陈皮 1332 广陈皮 134 鉴别 135 检查 1351 水分 1352 黄曲霉毒素 136 含量测定 13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3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64 测定法 137 陈皮饮片 1371 炮制 1372 含量测定 1373 鉴别、检查 1374 性味与归经 1375 功能与主治 1376 用法与用量 1377 贮藏 138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陈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陈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陈皮 陈皮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chén pí

2 英文参考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朗道汉英字典]

aurantii nobilis pericarpi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range pee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ried tangerine pee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陈皮为中药名,出《食疗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橘皮的处方名[1]。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2]。

4 拉丁名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dried tangerine peel(《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陈皮的别名

橘皮、红皮、黄橘皮[3]。

7 来源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变种的成熟果皮[3]。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2]。

8 产地

陈皮主产四川、浙江、福建等地[3]。

9 性味归经

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肺经[3]。

10 功效与主治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3]。

陈皮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呃逆:煎服,3~9g[3]。

陈皮治湿痰壅滞,胸膈满闷,咳嗽痰多::煎服,3~9g[3]。

陈皮治烧伤,鲜橘皮捣烂装瓶液化后,蘸涂创面,一日数次[3]。

陈皮为眼科常用理气药,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

(1)用于脾胃气滞,或脾失健运所致的小儿疳积上目,兼有腹胀满疼痛,泄泻,不思饮食等。常与黄连、健曲、谷芽等配伍。

(2)用于水湿停滞或痰湿阻滞所引起的胞生痰核,视瞻昏渺,视瞻异色等,多与茯苓、半夏合用。

11 化学成分

橘的外层果皮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还含橙皮苷、新橙皮苷、红橘素(Tangeretin)、米橘素(Citromitin)、5去甲米橘素[3]。

12 药理作用

陈皮挥发油对胃肠有温和的 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排除肠内积气,并有轻度祛痰作用[3]。

橙皮苷类似维生素 P,有抗炎、抗胃溃疡形成及利胆作用[3]。

维生素 B1含量较多,在动物身上有某些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3]。

陈皮煎剂能抑制胃肠平滑肌,并有某些解痉作用[3]。

13 陈皮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陈皮

Chenpi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132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133 性状 1331 陈皮

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1332 广陈皮

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13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有的成连珠状。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稍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靠外方的径向壁增厚。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呈多面体形、菱形或双锥形,直径3~34μm,长5~53μm,有的一个细胞内含有由两个多面体构成的平行双晶或3~5个方晶。橙皮苷结晶大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或无色,呈圆形或无定形团块,有的可见放射状条纹。螺纹导管、孔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及管胞较小。

(2)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昔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至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35 检查 1351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 第二法)。

1352 黄曲霉毒素

照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附录Ⅸ V)测定。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5g,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3g,照黄曲霉毒素测定法项下供试品的制备方法测定,计算,即得。

本品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含黄曲霉毒素G2、黄瞌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和黄曲霉毒素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13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13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醋酸水(35:4:6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3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即得。

13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80ml,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药渣挥干,加甲醇80ml,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13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8H34015)不得少于35%。

137 陈皮饮片 1371 炮制

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条状或丝状。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气香,味辛、苦。

1372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橙皮苷(C28H34O15)不得少于25%。

1373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374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归肺、脾经。

1375 功能与主治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1376 用法与用量

3~10g。

1377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注:栽培变种主要有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广陈皮)、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Dahongpao’、温州蜜柑Citrus reticulata‘Unshiu'、福橘Citrus reticuLata‘Tangerina’。

13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4

  香包(sachet),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

  内装的香料通常是用白术、白芷、山奈、苍术、辛夷、香排草等植物的根茎碾碎混合制成的。

  制作步骤:http://wwwqyxnccn/Info/NetQY/Cul/200704/Info_20070424180514html

  一、材料::1,将宽约05-7公分的4种颜色丝带(如红、绿、蓝、黄)各剪10小段,每段长4-5公分。

  2,先用厚纸制成直径约4公分的园块,作为模具,将模具纸板放在布上,用笔画、剪出两块,布块对折两次,确定中心,用笔在中心画一个点。

  3,薄绸子(色不拘)剪成斜条,宽约15公分,长约15公分。

  4,固体胶、剪刀、针、线。

  二、步骤:先做一个。

  1,将4种颜色的丝带,各取1根,头尾相压用固体胶贴在布的中部,成田字,田字中心就是布的中心点。此为第一层。以后各层颜色的顺序均同第一层

  2,将4色丝带在田字的外围平行贴一方框,同色相邻,首尾相压,距离相等。此为第二层。

  3,将4色丝带在田字的直角外与田字垂直贴一方框,同色相邻,首尾相压,此为第三层。。

  4,与2同。丝带与第三层平行,粘贴时保留相同 的距离,四种颜色丝带仍成方形。此为第四层。

  5,与3同。丝带与第四层方块的直角垂直,与第三层平行,方法同上。此为第五层。至此粘贴完毕。四种颜色形成由内螺旋状向外扩展的图案。

  6,将布块翻面,边缘剪齐,未粘好部位补胶。

  7,用斜绸条滚一面边。

  按照做香囊大小大概比例是每种中药2-3克,三个手指捏一撮为1克左右,下面都是仙剑有的,一般比较大的中药店都可以买到,您只要写好名称交付药店人员说做香包用,一般都可以买到,只是像没药之类比较贵。所以您要先让他们帮您估计下价格再选定。

  没药×1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野生或栽培。至次年,采集由树皮裂缝处渗出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坚块的油胶树脂。拣去杂质,打成碎块生用,内服多制用,清炒或醋炙

  药性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没药的功效主治与乳香相似。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痛证。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用法用量煎服,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医学入门》:此药推陈出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2《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3《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能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虽为开通之药,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丁香×1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我国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收,晒干。生用。

  药性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用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应用

  1胃寒呕吐、呃逆。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常与柿蒂、党参、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逆,如丁香茄蒂汤(《症因脉治》);与白术、砂仁等同有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如丁香散(《沈氏尊生书》);治妊娠恶阻,可与人参、藿香同用(《证治准绳》)。

  2脘腹冷痛。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常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

  3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可与附子、肉桂、*羊藿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

  使用注意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畏郁金。

  古籍摘要

  《日华子本草》: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

  《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得配本草》:丁香,得五味子治奔豚,配甘蔗、姜汁治干呕。

  广藿香×1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切段生用。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和剂局方》)。

  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和剂局方》)。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3.暑湿、湿温。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本草正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青木香×1

  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干燥根。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

  药性辛、苦,寒。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应用

  1.胸胁、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经,能行气疏肝,和中止痛。治疗肝胃气滞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单味服用即有效,或与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泻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热解毒辟秽,味辛行气止痛。可取鲜品捣汁服或干品研末服,或与葛根、黄连、木香等配伍,用治夏令饮食不洁,暑湿内阻所致泻痢腹痛。

  3.疔疮肿毒,皮肤湿疮,毒蛇咬伤。本品苦寒,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之功。治疔疮肿毒,可单味研末,水蜜调敷,或以鲜品捣敷;若治皮肤湿疮,可取本品煎水外洗,并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矾、五倍子、炉甘石等;治毒蛇咬伤,则每与白芷配伍,内服并外用,或与穿心莲、蚤休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多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鉴别用药木香与青木香均有行气止痛之功,均可用治脘腹胁肋胀痛,泄泻或呕吐,以及泻痢、里急后重等症。但二者行气的特点不同:木香辛散苦降,芳香温通,主入脾胃,通理三焦,而尤擅调中宣滞,脾胃气滞而有寒者用之最宜,并可用治黄疸,疝气疼痛等症;青木香辛散苦泄,微寒清热,主入肝胃,兼能解毒消肿祛湿,肝胃气滞而兼热者用之最宜,尤善治夏季饮食不洁所致的泻痢腹痛。

  古籍摘要

  《新修本草》:“主积聚,诸毒热肿,蛇毒”。

  《本经逢原》:“治痈肿,痰结、气凝诸痛。”

  《本草求真》:“青木香,诸书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恶毒,而致胸脯不快,则可用此上吐,以其气辛而上达也。感受风湿而见阴气上逆,则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热也。”

  龙脑香×1

  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加工品,或龙脑香树的树干、树枝切碎,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称“龙脑冰片”,亦称“梅片”。龙脑香主产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台湾有引种。冰片成品须贮于阴凉处,密闭。研粉用。

  药性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应用

  1.闭证神昏。本品味辛气香,有开窍醒神之功效,功似麝香但力较弱,二者常相须为用。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更宜用于热病神昏。治疗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证,常与牛黄、麝香、黄连等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若闭证属寒,常与苏合香、安息香、丁香等温开药配伍,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2.目赤肿痛,喉痹口疮。本品苦寒,有清热止痛、泻火解毒、明目退翳、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治疗目赤肿痛,单用点眼即效,也可与炉甘石、硼砂、熊胆等制成点眼药水,如八宝眼药水(《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末,吹敷患处,如冰硼散(《外科正宗》);治疗风热喉痹,以冰片与灯心草、黄柏、白矾共为末,吹患处取效(《濒湖集简方》)。

  3.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本品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故外用清热消肿、生肌敛疮方中均用冰片。治疮疡溃后日久不敛,可配伍牛黄、珍珠、炉甘石等,如八宝丹(《疡医大全》),或与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如生肌散(《经验方》);治水火烫伤,可用本品与银朱、香油制成药膏外用(《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本品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

  此外,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齿痛,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瘜、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

  《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鸢尾香×1

  别名乌园、乌鸢、紫蝴蝶、蓝蝴蝶、老鸦扇、扁竹叶、九把刀、燕子花、扁竹兰、扁竹、蒲扇风、老君扇、扁柄草、铁扁担、交剪七、鲤鱼尾等,生于林缘、水边湿地及向阳坡地。药材基源为为鸢尾科植物鸢尾的叶或全草。

  药性: 辛;苦;凉;有毒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应用

  咽喉肿痛;肝炎;肝肿大;膀胱炎;风湿痛;跌打肿痛;疮疖;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 体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功效分类 消食药;解毒药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

  《名医别录》:疗头眩

  乳香×1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野生或栽培。春夏季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固体,即可采收。可打碎生用,内服多炒用。

  药性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跌打损伤、疮疡痈肿。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治跌打损伤,常配没药、血竭、红花等药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液》);配没药、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可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痈疽、瘰疬、痰核,肿块坚硬不消,可配没药、麝香、雄黄以解毒消痈散结,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治疮疡溃破,久不收口,常配没药研末外用以生肌敛疮,如海浮散(《疮疡经验全书》)。

  2.气滞血瘀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内能宣通脏腑气血,外能透达经络,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珍珠囊》谓其能“定诸经之痛。”治胃脘疼痛,可与没药、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如手拈散(《医学心悟》);若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等药用;治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常配伍当归、丹参、没药等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同用,如蠲痹汤(《医学心悟》)。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本草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治妇人难产,折伤。”“乳香香窜,能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耳。”

  《本草汇言》:“乳香,活血祛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又跌仆斗打,折伤筋骨,又产后气血攻刺,心腹疼痛,恒用此,咸取其香辛走散,散血排脓,通气化滞为专功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