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器
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的工艺品之一。英国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说:"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据考证,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辽宁省查海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块。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玉珠、玉管和玉块等。玉器的起源,应该说比这还早,不过,当时的人并不懂得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选用那些坚硬和精美的石块磨制成武器或工具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中之美--玉石,经过耐心琢磨,使玉石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同时是实用品。
中国古时把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仪的标志。黄帝曾以玉分赐部落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标志。之后,商周期间,玉为礼天把地之礼器。周代重玉之风极盛,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铜器。春秋战国祟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到了西汉,玉器被说成"辟邪厌胜"之物。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初期,玉器已被当作观赏为主的艺术品了。中国从古墓出土的殉葬品中,发现了许多玉制的装饰品和礼仪用具。如今,在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中,常见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炉、玉薰、玉鼎、玉杯、玉爵、玉盂等。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世代留下的玉器多如繁星,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世珍品就有2万多件。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了大型玉器。现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一只大玉瓮--渎山大玉海,好似一只大浴缸,乃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时的盛洒器,可盛酒3000多公升。玉瓮重达3吨半,最大周围长493厘米,高70厘米,瓮膛深55厘米。玉瓮呈椭圆形,四周刻有云涛、蚊龙、海马等,造型精美,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
北京故宫珍宝馆内陈列着一件十八世纪清朝乾隆时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它是以宋人所画的《大禹治水图》为蓝本雕琢而成的,这座玉雕高达24米,宽约l米,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奋战洪水时的情景。据史料记载,这块大玉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地区,重达5吨多,经三年时间,行程4000多公里才运到北京的。后又经多年才雕琢成这件希世国宝。
中国有四大名玉,即新疆白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和湖北绿石。尤其是硬玉中的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美誉。翡翠极为珍贵,从前多为帝王或豪富所占有。俗语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或谓玉石"价值连城"。据说秦昭王曾以15座城去换一块珍贵的和氏壁。玉石如此珍贵原因何在呢
其一,稀少。物以稀为贵。玉石的形成要在地壳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玛瑙、青金等更加难得。中国古代采玉人骑着耗牛,翻山越岭到山上找玉,靠着牲口的四蹄,把露头或半露头的玉石踏采出来。有的玉石顺山水、冰川冲到下游,途中便被人捞走了。据记载,古时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棵体入水捞取。相传古人认为玉为阳精,须用阴气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否则难以得到美玉。后来,玉石越来越少,才开始凿山开矿,攻山采玉。采到一块好玉是极不容易的。
其二,坚硬。玉石大致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质地细密坚韧,硬度相当大。如果把金刚石硬度定为10度,那么最硬的玉石如翡翠则能达到8度、9度。一般来说,硬度在6度以上的称为硬玉。只有金刚砂和金刚钻粉工具才能磨制硬玉,多硬的钢刀之类都是无济于事的,硬玉被琢磨成为玉器,呈半透明,柔润光洁,晶莹美丽,内眼便分辨不出矿物的颗粒了。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为软玉。软玉质地较软,韧性较好,一般都能用刀刻划,价值就较为低廉了。
其三,色彩美丽。相传,在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玉石具有丰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红如鸡血、绿如碧海……常见的有白钻石、绿宝石、蓝宝石和变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环等玉器,不退色、不变质、坚固耐用,是高级装饰品。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几种颜色,称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质地不纯,但一经匠心巧琢,变瑕疵为美点,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虫或树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中国民间说"玉不琢,不成器"。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质来琢磨玉石,很费功夫。后来才用铁、铜作圆盘,借用金刚砂或金刚钻粉的介质,便加快了玉器的雕琢。目前中国各地均有玉雕厂。玉雕由过去的人工操作逐渐走向半机械和电气化,生产率提高了,但天然玉料却越来越少,所以玉器价格仍然是昂贵的。
一、玉雕艺术与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人类对天然宝玉石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则整个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啻之西方国家共认为并赞誉:中国是世界“东方宝玉石之乡”,又称中国的玉雕精湛艺术,是西方国家难以媲美的“东方艺术”。
翻开中国宝玉石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绚丽多彩、万姿千态的玉雕艺术,成为画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讴歌的主旋律。
自夏代始,玉器雕刻艺术象花园中的花朵,绽开了初放蓓蕾。夏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建立时期,也是从石器时代向铜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夏代的宝玉石业既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传统,同时又向前开拓和发展,亦重配饰、亦重实用,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继之商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社会上已形成独立的宝玉石业。包括首饰业、玉雕业、石雕业,这是中国文明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尤其石雕工艺及玉器雕刻工艺,经历了一次工具改革。从艺术视觉而论,殷商石器雕刻、玉器雕刻,已形成比较完美的工艺品。她具有生动的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美学特点。
商灭周兴之后,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和鼎盛时期,在宝玉石雕刻艺术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雕刻制作各种佩饰品以美化人身,成为西周时期宝玉石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
春秋战国两个时代,中国的宝玉石专家和学者们,称其为“两个极有历史特色的不同时期”。在宝玉石雕刻艺术的生产方面,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这两个时期,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下篱巴人,开始在制玉、赏玉、玩玉、佩玉方面形成了浓厚的世风和热潮。当代的帝王将相,因为爱玉、崇玉,便对玉进行垄断性的霸占。为了限制人们对玉的佩饰,规定了严格的律法。随着世风的演化,并将“玉”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宝玉石成为了“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玉器雕刻制品在中国宝玉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地位,加工工艺技术和艺术的审美升华,揭开了宝玉石业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为后世宝玉石业的发展和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和牢固的基础。
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继汉、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代历朝在宝玉石方面,均先后继承了前代的余业,并力图有所创新。伴随着各个朝代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发展,玉器的雕刻制作工艺越来越考究,工艺水平越来越提高,花色品种越来越多样化:玉器佩饰及日常应用越来越制度化、严肃化、艺术化、商品化。玉器雕刻便成为东方艺术典型的代表和象征。
玉的种类太多,鉴别方法各不一样。现在的国内市场相对翡翠饰品出售的较多,翡翠也是一种硬玉,我就针对翡翠和您简略的说说。
听声音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玉的成色,"玉不琢,不成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这些古语说的道理都是好的材料仅仅是制作玉器的基础,它的价值是要以人工设计雕琢后才能最终体现的。玉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玉器档次的重要因素,好的玉器应该在用好的玉料的前提下,构图精美和谐,工艺精雕细刻,抚之有温润脂滑之感。另外,玉作的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造型的独到,往往又能左右玉器的价值。
玉(Jade)这个名称本身与医学有关,源自西班牙语。玉石中含有硒、锌、铜、钴、锰等许多微量元素,佩戴在身上,与人体长期接触,这些有益元素逐步会被人体吸收,使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得到补充,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另外,玉石还具有稳定情绪、增强人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功效。
中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在《尚书》、《山海经》、《禹贡》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就以玉分赐给部族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象征。许多帝王的"传国玉玺"也都是用玉刻制的。历史上"和氏璧"的故事,就是和国古代崇玉精神的文化体现。
玉器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深远,有人还将中国历史上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专门划分出一个玉器时代,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在数千的文明史中,一种物质文化能漫延千年,至今没有中断的,除了陶瓷,恐怕就是玉器了。
中国玉石的产地和品种很多,新疆有"和田玉"、"伊犁玉""美酒玉",广东有"信宜玉"(又称"南玉"),辽宁有"岫岩玉",山东有"山东玉",陕西有"玉川玉",河南有"密玉"等
在我国最优质的玉应属新疆和田的"羊脂玉",它的颜色洁白,质地细腻,结构致密,坚而不脆。中国民间认为佩戴玉器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达到健身效果,还有"如意、长寿、平安、吉祥"之寓意。
翡翠因华贵深沉稳重的品格,以其无以替代的优势,赢得了玉石之王的美称。它的优劣应从颜色、透明度、形状和杂质这四方面来看。
颜色----颜色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环节,颜色要浓艳并且均匀,必须色正。
透明度----好的翡翠透明度好,质地细润,翠绿和深绿均具有透明感,如清澈的泉水,并赋有光泽,水份好。
形状----翡翠的形状、大小、厚度应适宜,磨工粗细均匀。
杂质----质地是否干净,是否含有杂质决定了翡翠的优劣,翡翠中应无黑点、斑点、无裂纹、无花痕。
牙璋
是一种有刃的器物,器身上端有刃,下端呈长方形,底部两侧有突出的鉏牙。牙璋是一种礼器。考古中发现,它可能起源于黄河中下游一带。
鸡心佩
玉猎龙
呈椭圆形,或有长短肥瘦之分。上部有中间高、两边低的三个峰尖,呈山形,下底圆弧,正中有一大圆孔,孔径与这种佩饰主要流行于汉代,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鸡心佩是时代较早且有代表性的作品,其造型简洁明快。
玉猎龙
河南洛阳中州路出土。战国。由玉髓环二、玉环一、石夔龙一、绿松石五和紫晶珠三组成串饰,佩戴于墓主人的胸部。其组合方式是:最上一件较大的玉髓环,器表光洁明亮,截面呈六棱形;中间分为两行,一行是一颗钻孔的小绿松石珠,两颗钻孔的小紫晶珠,下面是雕琢有勾云纹的玉璧,再下有两颗钻孔的绿松石与最下方的石夔龙背部小孔相连接;另一行是钻孔的小绿松石和紫晶珠各一,其下是一件小玉髓环,此环琢制规整,光洁明亮,截面呈七棱形,其下有一件钻孔的紫晶珠和一件绿松石珠,下面连接石夔龙背的穿孔。夔龙回首,曲身,尾略向上卷翘,器表雕阴刻的轮廓线和虺纹。夔龙背上方钻一孔,可与上述各种饰物串连成一套完整的组玉佩,而石夔龙垂于全佩下方。《诗、有女同车》云:“将翔将翔,佩玉琼琚”,即是描写这种佩饰之美。
太不好找了 先帮你找这些 我有事情先走了 回来帮你
石室凿成霞绚烂,田珉流出玉珑玲。
美石广搜罗,九峰芙蓉采。
玉王称翡翠,含耀尚流英。
,
神话,在中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中,记述了玉的神话,说:“密山之上,丹水出焉,其中多玉膏,其源沸汤,黄帝是食。玉膏之所出,玉色乃清,五味乃馨,坚栗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这是说,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食品玉膏生成的。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距今2200多年前就向往着:“:“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民
赏玉雅句集
赏玩石头,古来有之。
石具内涵的意境美和色彩美,其晶莹明亮的纹、色、光影、聚天地之灵气、化
日月之光华,孕万物之丰采,使人产生极高的审美情趣。
人爱自然,故爱雅石,其迷人处,在一经接触,其乐无穷。
检石头,把身修,游山玩水乐悠悠。
赏石容天地,方寸藏古今。
与爱石产生心灵契合,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愉快之美。
石,乃云之根,地之骨,原成于自然,没有人为匠气。
红珊瑚,自古以来列为中国八宝之一,它代表吉祥与富贵。
石,得山川灵气,集天地大观。
观赏也好,把玩也罢,在生活空间里,有了石头,也就多了一份美感与灵性赏
石,得自然之妙。
石破天惊逗秋雨,独留巧思传人间。
赏石归来,两袖香。
石以扑拙雅逸为美。
雅石,无言无语,有情有笑,任君赏玩,乐趣无穷。
宁可食无肉,不可身无玉。
“君子比德于玉”,
孔子的玉十德之说:“温润而泽,仁也;缜密而栗,知也;廉而不划,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玉成为仁、智、义、礼、忠、信、德、道等社会道德的象征。
佩带玉石可养生
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据传,朝朝代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祖国古籍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各流派的气功大师一致认为,人身有“精、气、神”三宝,“气”的使用尤为突出,而玉石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
古代玉名:
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明清圆雕件及玉牌子常用此图案。
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3二龙戏珠:两条云龙、一颗火珠。《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宋代至清代均有出现,圆雕、玉牌均有。
4流云百福:云纹、蝙蝠。见于玉牌子上,清代晚期鼻烟壶上亦见。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福,即百福不断之意。
5鱼龙变化: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一龙首鱼身,一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古代传说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有圆雕动物,有玉牌子,明清常见。
6福寿齐眉:蝙蝠、寿桃、荸荠和梅花。多见于玉牌子上。
7松鹤延年:鹤和松树。《字说》:“松百木之长。”《札记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象征长寿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8喜上眉梢: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古人以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见于清代花插及玉牌子上。又,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有清代圆雕件及玉牌子。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蛛”。多用于玉牌子上。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见于明清圆雕。两獾相嬉,叫“欢喜图”,明清圆雕;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之为“喜相逢”;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圆雕玉人多用。
9马上封侯:一马上有一蜂一猴。以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桂印、挂印封侯。多见于圆雕玉马及带钩,明清常见。
10喜报三元: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试之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升腾的图案。此外还有 “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见于明清玉嵌饰及玉牌子。
没有对玉的知晓,就不可能有对中华文明的真正了解;解开世界文化发展之谜的金钥匙就是和阗玉。\x0d\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x0d\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根据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x0d\角闪石亦称软玉,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角闪石的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美,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辉石类则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辉石类(硬玉,如翡翠)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x0d\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软玉,如和阗玉)制品。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这是矿物学上的玉。\x0d\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真玉(角闪石)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因此,在鉴赏古玉时,我们不能只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甄别优劣,还必须要有历史眼光。\x0d\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极广,蕴量丰富。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两百余处。经过数千年的开采利用,有的玉矿已枯竭,但一些著名玉矿至今仍在大量开采,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尽的原料。中国最著名的产玉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蕴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昂,是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来源,历代皇室都爱用和田玉碾器。除和田玉外,甘肃的酒泉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和密县玉,辽宁的岫岩玉等,也是中国玉器的常用原料。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x0d\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在铁器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x0d\好的玉器,钟林先生归纳为四要素:材质、造型、工艺、主题,这四要素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而包蕴了人的精神: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必须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x0d\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雕琢美和主题内容,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千姿百态,竞相争艳。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x0d\七千年前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当时琢玉已从制石行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x0d\玉礼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用玉敛葬,是祈求永生的手段。\x0d\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x0d\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x0d\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x0d\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传说逐步变为现实,夏代文化正在不断揭示出来。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商代是我国第一个有书写文字的奴隶制国家。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x0d\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使用和田玉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彝(yi夷)器的碧玉簋(gui鬼)、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和最为成功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而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x0d\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x0d\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它可与当时地中海流域的希腊、罗马石雕艺术相媲美。\x0d\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x0d\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x0d\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是标准的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x0d\为适应统治者喜爱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郭宝钧《古玉新诠》)是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论概括。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x0d\中国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2500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x0d\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作工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更是说到:\x0d\“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启迪着雕刻家、诗人、画家的无限灵感。”二、和阗玉相关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山料又名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的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常不如籽玉。山流水是指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籽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籽玉一般质量较好。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才,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x0d\特等的羊脂白玉籽玉就是,仅出产在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以前每年可产羊脂玉毛料数百公斤,近年虽引入大型机械采挖,但仅年产数百公斤,已濒临绝产。因为羊脂白玉首先是经过风化、搬运再历经千百年的水流冲刷,糟粕杂质被荡涤,内核精华被凝聚,实际上保留下来的是非常精华的东西所以它在颜色上就白如羊脂在光泽上就像月亮一样皎洁,而且结构成分都非常的纯净。\x0d\现在我国并无白玉的质量分级标准(因为玉的成分、白度和结构细腻程度可以测量,而油润度和温润度都没有量化指标可以界定),所以造成市场的混luan,有些人就乘机混水mo鱼。\x0d\‘羊脂玉’只是旧时对新疆和阗优质白玉的一种称呼(晶莹油润,质若凝脂)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和阗软白玉中的较高等级!无论什么料种只要够白就称为羊脂白玉,这是不负责任的。按现今的等级区分(以透闪石为主要生成物质的和阗籽料)其密度,色度,油润度,纯净度均达到一级的才可以称为‘羊脂’白玉。此外,羊脂级白玉可不是特别特别白的,而是略微有一点隐隐发黄!羊脂白玉子玉属玉中极品,时价20几w一公斤,远胜黄金,佩带价值也远胜钻石!中国古籍中称和阗玉的出产地昆仑山为"群玉之山"、"万山之祖"。\x0d\《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之说。新疆和阗玉有7000余年的开发利用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昆仑山的先民就发现了和阗玉,制成生产用具及装饰物品。自殷商时代起,和阗玉大举东进,成为宫庭权贵用玉主体,统治者视其为宝物,商代已形成规模开发,秦代以后成为中国玉雕业的主要玉材,并逐渐成为伴随中国历史进程的皇室玉。历朝历代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们均以和阗玉为尊、为正宗。\x0d\1、和阗玉——玉材中的精英。2、加工性能良好。\x0d\和阗玉的加工主要根据玉质和玉色等进行精心设计,一般分为选料、设计、琢磨、抛光四个阶段。由于和阗玉所独有的质地特性,尤其是其韧性大的特点,使其在制作产品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施以细工工艺,使其形准,规矩、利落、流畅。因而,和阗玉加工性能良好,和阗玉的细部精加工是精美玉器的一个重要标志,用和阗玉制作薄胎,更能反映出玉器的天地造化之美。3、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x0d\在宝玉石界,和阗玉被公认为世界软玉之首,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数量众多的艺术珍品。殷商的玉饰,周朝的礼器、秦朝的玉玺、汉朝的玉衣,唐代的玉莲花、宋朝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明朝的子冈牌、清代大禹治水图山子这些稀世珍宝,无一不是大量采用和阗玉雕琢的艺术珍品,闪耀着动人的光芒。用和阗玉琢制的中国玉器被誉为"东方艺术",因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被视为最为耀眼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x0d\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和阗玉的输出,早在6000多年前便形成一条"玉石之路",而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仅有1600多年历史,作为这两条文化通衢上的重要驿站--玉门关,究其命名本源应是因和阗玉的缘故而命名的。\x0d\"玉石之路"的文化、z治、经济和历史意义远远胜于所谓的"丝绸之路","玉石之路"的重要载体和阗玉比所谓"丝绸之路"上的载体丝绸更为重要,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商品和文化媒介物,跨越着时空及地域的局限,联结着西域与中原、东方古国与西方世界,为中国内部自身、中国和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无法估量的历史和人文贡献。三、和阗玉是中国玉文化精神财富的杰出代表\x0d\1、儒家文化对和阗玉的精神升华和文化创造。\x0d\和阗玉之所以历久不衰,历久弥笃,除了其自身具备其它玉种不具备的物质属性和优势外,还有一个深刻原因,这就是附加于和阗玉之上的文化及精神价值。和阗玉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重要物质载体。由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文化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地位,故而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影响力最为深远和巨大。\x0d\在殷商时期,玉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过程业已初步完成,和阗玉成为道德、习俗、神灵、权力和财富的象征物。在道德方面,儒家学派为进一步宣传他们的学说,需要用一些物质的载体,故而总结了殷商时代开始使用和阗玉的经验,尤其注意到统治阶层喜爱和阗玉的感性经验,用儒家的道德观念去比附于和阗玉物理性质的各种特征,进行从物质到精神、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创造,赋予玉以德行,即所谓玉"十一德"、"五德"之说。\x0d\《礼记》中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此十一德,实乃儒家道德规范的大全。其相对应的是和阗玉的物质属性,如温润而泽、缜密而粟、清越以长等。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认为君子应“比德于玉”,玉佩光洁温润,可谓之“仁”;不易折断,且断后不会割伤肌肤,可谓之“义”;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可谓之“礼”;击其声音清越优美,可谓之“乐”;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可谓之“忠”,人人皆珍之爱之,可谓之“道”,等等,这些美德作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因而佩玉以洁身明志,“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守身如玉”亦是必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玉有五德,"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实际上指的是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韧性五个特性。\x0d\因此,有关玉德的儒家学说,均以和阗玉为依据,并始终以和阗玉为尊,为正宗。和阗玉因此成为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和社会道德的象征物,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同时,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礼仪祭祀之器,成为沟通世俗人间与祖先神灵的法物。在政治方面严格规定从天子到各级官吏的用玉要求,《周礼》中规定,"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圭,男执蒲壁。"这一切,为人们尊玉、崇玉、爱玉、敬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并直接影响到民间的广大基层群众视玉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最高标准,以及美的参照物,这可从成语中窥见一斑,如,锦衣玉食、金玉满堂、琼楼玉宇、亭亭玉立、玉洁冰清等120个与玉有关的成语。\x0d\2、其他文化意识形态对和阗玉文化的影响。\x0d\在中国文明及历史的进程中,长期以来儒、释、道三教并立。除儒教以外,其它两种宗教中的文化因素也加入了玉文化的建设和营造过程中。道教以玉为灵物,视为神药,葛洪《抱朴子仙药篇》中,"玉亦仙药,但难求耳",《玉经》日:"服玉者,寿如玉也",期望"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佛教对玉文化亦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华经》更将玉列为"七宝"之一。从传统玉器中的观音、佛摆件、小而精的挂件、如意等手把件到数量众多的博物馆馆藏珍品,佛教文化和佛教题材成为玉器产品系列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主题。\x0d\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中国佛教文化不但在玉器作品上与和阗玉发生着物质联系,更从历史沿革上与和阗玉的产地和阗地区发生着一定的精神联系。因为在历史上,于阗一度曾是大乘佛教的中心,在中国中原地区传播的佛教,并不是直接从印度传入的,而是通过西域主要是于阗为中介。汉语中"和尚"一词借自于阗语,"沙门"一词则借自龟兹语。由此可见中国佛教文化与和阗玉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渊源的结缘,达成了一种冥冥中天赐的文化姻缘。四、更多有关和阗玉文化的知识\x0d\“玉”字的起源:\x0d\“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x0d\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x0d\“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娲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x0d\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还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万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x0d\形容玉的种类丰富多彩,可谓之“千样玛瑙万样玉”。\x0d\说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谓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
1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3、玉声贵清越,玉色爱纯粹作诗亦如之,要在工夫至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5、玉器七千陈湛露,翠蛾三百舞灵风
6、玉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7、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8、小序见卖玉器者或人欲买疑其是珉不肯成市聊作此诗
9、细观玉轩吟,一生良苦心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10、天公娇子性通灵,风沙磨砺俏玉容冰晶玉肌飘清韵,暴雨洗礼驻彩虹
11、缅思冰雪容,重想金玉玉器可但发其蒙,端能病斯愈
12、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1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清代王世祯的《香祖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古代奇闻: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赵构赐宴群臣,席间偶然见到张俊折扇上系着的玉孩儿扇坠儿,顿时大为惊讶。 宋代执莲童子玉坠 原来宋高宗一眼就认出那玉扇坠儿是自己的贴身旧物,但是在十年前乘船前往四明(今浙江宁波西南)途中,不小心将玉坠掉入了水中。 宋代执莲童子白玉坠 由于这个玉孩儿扇坠是宋高宗的心爱之物,当时就曾命人寻找,却始终找不到,只得作罢。现在突然见到这件旧时心爱之物,宋高宗赵构一时又惊又喜,连忙向张俊询问玉扇坠的来历。 张俊答:「”臣于清河坊铺家买得。”宋高宗命人将开铺卖玉的老板叫来询问,老板说是一个提篮人拿到店里卖掉的。 接着宋高宗再派人找到提篮人,提篮人回答说是:「”于候潮门外陈宅厨娘处买得。” 宋高宗又派人去侯潮门外陈家问做饭的厨娘,结果陈厨娘回答说:「”破黄花鱼腹得之。”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白玉鱼莲纹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白玉坠 事情到这里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当初宋高宗把玉扇坠遗失在水中,结果被水里的黄花鱼给吞进肚子,十年后这条黄花鱼被厨娘宰杀,玉扇坠这才得以重见天日,随后被卖给玉器铺,又被张俊从玉器铺买走,机缘巧合之下又被宋高宗看见,事情就是这么离奇! 宋高宗搞清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认为扇坠失而复得是江山复还之兆,预示着失去的北方故土终将收复。于是龙颜大悦之下重重封赏了寻回玉扇坠相关的一干人等。 清河坊玉器店铺主人和提篮人被封为「”校尉”,封厨娘为「”孺人”,而张俊也获得了重赏(铺家及提篮人补校尉,厨娘封孺人,循王赏赐甚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玉环托花叶带饰 无独有偶,几十年后的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居然又发生了一起类似的离奇事件,失主恰恰还是宋高宗赵构,要不咋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另外赵构这丢三落四的毛病也真是让人捉急。 此时的宋高宗赵构已经光荣退休,并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子赵昚,从此自称太上皇帝,每天处于休闲度假、颐养天年的状态。 宋高宗赵构 淳熙年间,明州(今浙江宁波)一个读书人到临安(今浙江杭州)赴省试,船到曹娥江时遇到一个老渔夫提着一条七八斤重的鲜活大鲤鱼来卖。 由于大鲤鱼非常新鲜肥美,渔夫要价五百钱,这个读书人看那条鱼肉多而鲜嫩很是喜欢,于是买下准备第二天用来招待客人。 但是当时天气稍微有点热了,读书人担心鱼会变腐了,于是就叫仆人把鱼剖开腌了。那仆人把鱼一剖开,却发现鱼肚子里面有一颗小玉印。 玉印 小玉印晶莹洁白,上面刻着两个字,但是谁都认不出是什么字。那读书人也没有见识,想不到这是珍宝,只是出于好奇就随意把它收到箱子里。 后来那读书人到都城一家旅舍里住了很长时间,盘缠不够用了,正好有一个小商贩从门口经过,他就把那小玉印拿出来炫耀,说它值价五千钱,那商贩听后愿意出三千钱,读书人没想到居然有人肯出这么多钱买这个小玉印,十分高兴,就把它卖给了小商贩。 商贩也没见识,没有看出这是一件奇珍异宝,买下小印章后,也只是挂在担子上作装饰。 北宋苏汉臣《货郞图》(局部) 后来小商贩经过德寿宫门时,正好碰上提举张去下班回家,张去在车中看见商贩担子上的小玉印,就叫人拿过来仔细研究,并把小商贩叫到他家,问小商贩是从哪里得到的并问他卖多少钱。 结果商贩开价五千,张去如数付款,并把小玉印挂在腰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古玉佩饰 由于张去是德寿宫提举,有机会接触到太上皇赵构,一天被太上皇宋高宗看见了腰间的小玉印,宋高宗问道:「”汝何以得此?” 张去如实回答(具以闻),宋高宗听了凄然地说道:「”此我故物,京师玉册官镌‘德基’二字,建炎避敌海上,堕水。今四五十年不意复落吾目。” 原来这枚小玉印是宋高宗四五十年之前从北宋京城开封带出来的,上面刻的两个字是「”德基”,这两个字是当时的宫廷玉册官雕刻的,后来宋高宗在建炎已酉年(公元1129年)年间为了躲避金人追击逃亡海上,不慎将玉印坠落水中,从此遗失。 南宋马远《踏歌图》(局部) 玉印时隔多年的失而复得,让宋高宗想起了多年前的「”靖康之耻”和自己早年被金人追击的狼狈往事,所以宋高宗才感慨万千。而这种冥冥之中的机缘巧合也实在太过离奇,甚至这件事因此被历代很多古籍收录。 南宋洪迈编纂的《夷坚志》中就收录有这则奇闻;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中也对此事有所记载。 宋代白玉鱼莲纹巾环 宋代是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从宋代开始,玉器进入了民间,不再是统治阶级贵族的专属,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商品并参与流通,这标志着中国玉器从此正式进入了「”民玉”时代。 由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世俗化”成为宋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正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由于文人阶层地位的提高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宋代玉器可以分成两大主流:一方面,因为金石学的兴起和文人地位的提升,宋代出现了大量仿古玉器及文房四宝等文玩;另一方面,市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世俗装饰、陈设用玉形成了很大的市场。 宋代玉器从此突破了祭祀、礼仪等传统玉器观念,实用玉器(玩物佩坠之类)占据了很大比重。因此宋代玉器中极富生活气息的实用佩坠大量出现,甚至由此促生出了「”玉把件”、「”玉山子”等新兴的玉器形制。所以「”世俗化”成为了宋代玉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青玉鹅形盒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青玉鹅形盒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青玉鹅形盒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青玉鹅形盒(局部) 发生在南宋的这两桩皇帝玉器失而复得的离奇事件,一方面反映了两宋时期社会文化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则体现出玉器在宋代被社会各阶层高度重视的历史现状。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玉器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念中始终占据着的重要历史地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青玉狗 宋代执莲童子玉坠 辽代白玉包金胡人戏狮挂佩 辽代白玉包金胡人戏狮挂佩
本文2023-08-07 20:58: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