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清凉饮简介
《医学探骊集》卷三方名清凉饮组成大熟地4钱,黄芩4钱,栀子3钱,滑石3钱,广陈皮2钱,黄柏3钱,木通3钱,茯苓3钱,甘草1钱。主治伤寒23日,汗出,外感已除,内稍积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各家论述以栀子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黄芩清血中之热,滑石清六腑之热,木通引诸热从小便出,熟地滋阴,陈皮、茯苓、甘草能升清降浊,通达胃气。热郁去则脉象安,内外和而饮食进,人虽稍弱,可保万全矣。《普济方》卷三六八方名清凉饮组成地骨皮3钱,人参3钱,茯苓3钱,黄芩半两,干葛半两,石膏半两,知母3钱,甘草3钱。主治婴孩伤寒。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钱,白竹丝、枣子同煎,温服。《简明医彀》卷二方名清凉饮组成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甘草。主治恶寒而脉洪数,兼目痛口渴,心烦便秘属热者。用法用量上加灯心,水煎服。加减夏月外穿棉衣,脉洪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加大黄、芒消。《嵩崖尊生》卷十一方名清凉饮组成羌活1钱,柴胡1钱,黄耆1钱,甘草(冬用梢)1钱,酒芩1钱,酒知1钱,炙草1钱,生地5分,防风(梢)5分,防己5分,桃仁5个,杏仁5个,当归6分,红花少许,升麻(梢)1钱5分,黄柏1钱5分,胆草1钱5分,石膏1钱5分。主治消渴。能食而瘦,口干,自汗,便结,溺数。用法用量以水2酒1煎服。《幼科释谜》卷六方名清凉饮组成柴胡、知母、生地、赤苓、防风梢、甘草梢、当归、黄柏、龙胆草。主治热盛小便赤涩,或膀胱热结。用法用量水煎服。《医学集成》卷三方名清凉饮组成银花2两,当归5钱,公英3钱,花粉3钱,连翘3钱,荆芥2钱,防风2钱,甘草2钱。主治阳证疮势红肿,焮痛异常,六脉洪数。加减便闭,加大黄。《羊毛瘟证论》卷下方名清凉饮组成石膏1两,泽兰叶2钱,蝉蜕壳12枚,白僵蚕3钱,黄耆1钱,黄芩2钱,山栀子2钱,丹皮2钱,大生地黄5钱,当归1钱,甘草1钱,银花3钱,秋石3分,黄酒5钱,黄蜜5钱。主治羊毛温邪。壮
详见百科词条:清凉饮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30:01 共84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广藿香,又称藿香、枝香,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份。原产于亚洲菲律宾等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广东、海南。我国按产地不同分为“石牌广藿香”和“海南广藿香”。老中医廖佐芹教授说,藿香,药性为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主要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症。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本草正义》:“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为捷药。”
《药品化义》::“其气方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
《本草纲目》:“升降诸气,脾胃吐逆为要药。”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中药广藿香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活性,实验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金**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广藿香油对阴道念珠菌、黄曲霉菌、新型隐球菌等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对肠道调节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水提物、去油水提物、挥发油对兔肠道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表面对肠道自发收缩和痉挛收缩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在不同程度增加胃酸分泌,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胰腺分泌淀粉酶的能力。
3、抗病毒作用
研究报道,在广藿香中提取出广藿香油,分离出的相对含量最大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并进行了体外抗病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广藿香油对季节性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等均具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在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的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中医食疗推荐:(藿香)
藿香佩兰茶
原料:茶叶6g,藿香9g,佩兰9g
做法:
1、先把茶叶、藿香、佩兰放入清水中洗净。茶壶也洗一洗。
2、将茶叶、藿香、佩兰放入茶壶内,倒放沸水泡10-20分钟,代茶饮之。
养生 功效:解暑热,止吐泻。
凉拌藿香
原料:藿香250g,盐2g,味精1g,酱油5g,香油5g
做法:
1、先将藿香鲜嫩叶拾去杂物,用清水洗净,沥干水。
2、把藿香直接放入刚煮沸的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放在清水中洗净,挤干水。
3、将藿香叶切成段,放入盘中,加入精盐、味精、酱油、香油拌匀,即可食用。
养生 功效: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
藿香鲫鱼
原料:鲫鱼1条,黄瓜1根,泡姜,泡辣椒,泡青菜少量,大葱,姜,蒜,藿香,豆瓣酱。
做法:
1、鲫鱼两面都开小刀口,用盐和料酒腌制15分钟;黄瓜切丁,泡姜,泡辣椒,泡青菜,大葱,姜,蒜切好放盘准备,藿香切碎;
2、把腌好的鱼放入油锅内煎下,煎至两面都变色后捞起;
3、锅内加入适量的油,加入豆瓣,将准备好的调料倒入锅内一起炒至闻到泡菜香味;
4、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将煎好的鱼放入锅中,煮3-4分钟;
5、待鱼煮熟后即可将鱼起锅,放入盘中。
养生 功效:消暑祛湿理气。该菜品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高,是夏季开胃菜。
藿香饼
原料:藿香叶40g,面粉200g,鸡蛋1个,食盐、油、水等适量。
做法:
1、先将藿香鲜嫩叶拾去杂物,用清水洗净,沥干水;
2、藿香叶切碎与鸡蛋,面粉和食盐放入一个稍大的碗里,缓缓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成面糊;
3、平底锅放少量油,将面糊倒入平底锅烙饼,当面饼中间开始网上鼓,晃动平底锅时面饼与平底锅分离,此时将面饼翻面继续烙2min左右;
4、出锅,将烙好的饼切好,摆盘即可。
养生 功效:消暑祛湿,芳香化浊。
藿香蚕豆
原料:藿香20g,蚕豆30g,食盐、油等适量。
做法:
1、蚕豆先在锅里煮熟,捞起沥干水分,藿香洗净切成1寸长。
2、锅里放油至油温8成热,放入煮熟的蚕豆,翻炒至蚕豆无水分外壳开始微微变硬的时候,下藿香,翻炒几下,放入盐炒匀起锅。
养生 功效:清暑,止呕。
湛江市广东出了名的海鲜之都,湛江的海鲜很便宜,有名的皮皮虾在湛江才5块钱一斤,拿椒盐直接煮了吃,不要太享受了。来来跟着小编一起去看下湛江都有些什么好吃的海鲜。
湛江人说“鲜”时,瑟瑟的一阵吸吮声,引得鼻翼收缩,嘴巴撅起,整个脸都高兴得皱起来了。这时候的湛江人,面前恐怕就放着一碗生_热辣的“海仔鱼”汤。乳白稠滑的汁液里浸着各种小鱼,也伴有小虾小蟹,怕腥的人别说闻到,看一眼就会受不了;嗜鲜的人,却像猫捉老鼠饥不可耐,会期待着一碗白饭,一边扒饭,一边就觉得那别人口中的鱼味,到了自己嘴里,却都是鲜的。这种复杂的味觉感受,就好像人与人之间扑朔迷离的感情一样,说不清道不明,而吃鲜、嗜鲜的饮食传统,却源远流长。
7000年前已食海鲜
海鲜,古称“海错”,意谓海中产物,错杂非一。追溯海鲜风味菜品的源头,虽无确切的文字依据,但根据1982年考古学家的考证,遂溪县江洪镇鲤鱼墩古遗址出土文物中发现的食用过和未食用过的白螺、海月(窗贝)、瓦楞子(蚶)等8种贝类及食用过的鱼骨,证实距今7000年前雷州半岛上的人已懂得采拾贝类以供食用,应是国内最早食用海鲜的人群之一。秦汉时期,湛江人已开始使用舟辑等渔具捕鱼,公元前112年已普遍懂得在岸边打蚝和潜水采蚝。
翻开烹饪古籍资料,发现有关海鲜的记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饮食养生,二是烹饪技巧,三是海鲜菜品。尤以海鲜菜品的记载最为丰富。据史料查实,传统海鲜饮食烹制、调味方法、用料组合以及对火候的把握,都已自成一体。
当天捕获的才新鲜
海鲜,多指海味,中国就有“山珍海味”之说。狭义上,分为活海鲜、冷冻海鲜和干海鲜。
但,湛江人不这样看,而是很自豪地、纯趣以口感来划分:当天从海里捕获上来的,未经过水池放养过的,带有一点海水腥味的海产食物才能称为“海鲜”;经过水池输氧、冷冻储藏的海产食物,虽新鲜,但不能叫海鲜,只能称为“海产品”;经过干燥脱水处理、或长途运输的海产食物,则称为“海味”,意即有海产品的味道而已。
然而,市场上销售的海鱼,多数是养殖的。养殖海鱼在国内发生,国外也盛行,一般是在海中建一个鱼栏,圈养大的鱼,当然味道、口感比野生的逊色许多。
眼到、嘴到,还要心到
湛江被冠以“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称号,不少人就问:何为“海鲜美食”。
海鲜,是指海洋中生猛鲜活的动物性(或植物性)食材,包括鱼、虾、蟹、贝、龟和海草、海带等。
美食,就是美味的食物,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街边小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称之为美食,需要经过品尝才能体会。“品”字三个口,每次品味都要眼到、嘴到,还要心到。
海鲜美食,首先看到的海域生态环境良好,出产海鲜品质上乘;其次吃到的海鲜追求味鲜,选料重视生猛鲜活;第三,在慢吞细嚼中,要体会到厨师的用心良苦,运用独特的烹饪技法传承海鲜饮食文化,还体现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吃原产地的海鲜就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你吃的时候不会吐出一口的砂质,鲜嫩的海底长出来的海鲜都会是肥美,砂粒都是海盐的味道,在内陆生活的小编还真是没有尝过那种滋溜的海鲜味,真是羡慕哪些湛江人。
1、立春。
牛肉,香菜,菠菜,鸡肝。
民间习俗:打春即“打牛”,即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相传bai是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除了打春,这一天还有咬春的习俗,即吃春饼、春盘、咬萝卜等。
2、雨水。
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3、惊蛰。
豌豆,黑米,海蜇,荸荠。
民间习俗:祭白虎化解是非就是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4、春分。
红枣,淮山,银耳。
民间习俗:这一天民间会有竖蛋、送春牛图、粘雀嘴、春祭等活动。
5、清明节
荠菜,燕麦,茼蒿。
民间习俗:民间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6、谷雨。
土茯苓,豆芽。
民间习俗:禁杀五毒农民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7、立夏。
木瓜,鸭肉,山楂。
民间习俗: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8、小满。
樱桃,黄花菜。
民间习俗:江南一带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因此人们会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
9、芒种。
茄子,冬瓜。
民间习俗: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皖南地区会有安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10、夏至。
绿豆,苦瓜。
民间习俗: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
11、小暑。
丝瓜,黄鳝。
民间习俗:有民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伏天。因此,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12、大暑。
生姜,莴笋,猕猴桃。
民间习俗:广东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13、立秋。
柠檬,芝麻。
民间习俗:立秋的主要习俗有:立秋节、摸秋、秋忙会、贴秋膘等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14、处暑。
海蜇、银耳、百合。
民间习俗: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往往人们会聚在河湖边放河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南方民间会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15、白露。
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
核桃、木耳、蜂蜜。
16、秋分。
银耳、芝麻、核桃、糯米
民间习俗:煮汤圆吃的习俗吃一种叫做“野苋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秋碧蒿”。
17、寒露。
豆类、海带、紫菜。
民间习俗:因此时包括重阳节,故有登高活动。同时,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18、霜降。
白果、栗子、花生。
民间习俗:吃柿子。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子(鼻涕)。”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19、立冬。
豆浆、蛋类、核桃、杏仁。
民间习俗:在古代社会,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民间会有吃饺子的习俗,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20、小雪。
牛肉、白菜、栗子。
民间习俗:腌腊肉;吃糍粑(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
21、大雪。
鲫鱼、海参、核桃。
民间习俗: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而老南京则有句俗语叫“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
22、冬至。
猕猴桃、甘蔗、柚子。
民间习俗:馄饨面,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吃狗肉、羊肉;吃饺子。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南方在这一天人们讲究吃红豆糯米饭。
23、小寒。
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民间习俗:南京讲究吃菜饭;广东吃糯米饭。
24、大寒。
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枣、桂圆。
美味的“腊八粥”。
本文2023-08-07 21:11: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