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碑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4收藏

如何鉴定碑拓?,第1张

·第十四章 中国瓷器古董拍卖·第三节 中国古籍及手稿拍卖

作者:祝君波 文章来源:精拍网特稿 点击数:321 更新时间:2006-12-8 12:44:09

古旧书的拍卖在海外市场起步更早。据资料显示,著名的克里斯蒂、苏富比拍卖公司其创始人克里斯蒂先生、苏富比先生在200多年前都是经营旧书的书商,后由书商引进了现代拍卖方式,创办了著名的拍卖行。时至今日,伦敦还时常举办古旧书的专场拍卖会。1788年伦敦苏富比就曾拍卖一本第二版的《***宣言》,以22万英镑成交。

在我国,旧书的交易古已有之。建国以后各地更保留古籍书店,专营古版书尤其是珍稀版本图书,并以北京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和上海福州路的古籍书店最为有名。1993年起,北京率先创办中国古籍版本拍卖会,10年来形成了如下特征:

1 形成了以嘉德、瀚海、中国书店三家拍卖行为主的北京中心市场;上海由朵云轩、国际拍卖、嘉泰等公司为主形成南方中心市场,但声势和级别次于北京。

2 在90年代,古籍版本的拍卖一直作为书画的陪衬,拍卖叫好不叫座,成交额不高。一家拍卖公司的总成绩往往在200-300万元,每件拍品大致在万元左右。进入新世纪,古籍拍卖成绩总额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场拍到上千万元的也曾呈现。

3 以往单件拍品成交在二三十万元的已很罕见,目前则出现了几百万、甚至近千万元的价位。

4 古籍拍卖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初期以中国古书为主,近年来手稿、信札占的比重大为提高,古籍拍卖的三大板块:古书、碑刻和手迹各显秋色,趋于成熟。

5 拍卖使古籍的文化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不仅书商们热衷于此,而且国家收藏单位和投资家也开始介入。

一 中国古籍版本各门类的价格表现

以上三张价位表显示,北京市场以及上海市场2002年拍卖中受人们欢迎的30件高价位古籍其门类分别为:古书类11种,占30种的366%,合计147万元,占总成交价1188万元的1237%;碑刻类8种,占30种的243%,合计4048万元,占总价的34%;手迹类11件,占36 6%,合计10005万元,占总价的8442%。具体可作如下分析:

1 古籍版本的价格举例

在90年代中期,古籍版本曾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价格。1995年秋,北京嘉德拍卖宋代嘉泰年间的刻本《文苑英华》一册,成交价为143万元;1996年秋另一宋刻本《徐状元补注蒙求三卷》3册,成交价50万元人民币;明天顺六年刻《欧阳文忠公集》4册,成交25万元;而清康熙49年张士俊刻《郭忠恕撰·佩隽》4册,则成交30万元。另一套由康生钤印并收藏过的明万历年刻本《资治通鉴》294卷,成交187万元。2001年瀚海拍卖宋版《春秋经传》1册,成交159万元,破了古书拍卖最高价。

南方市场价位比北京来得低,以朵云轩为例,1996年拍出宋刻本《朱文介校昌黎先生集》1册15万元,宋刻《资治通鉴》2册24万元,元刻本《集千家诗批点杜工部诗集》2册12万元。而民国时期印制的书刊在上海大受欢迎。如石印本《点石斋画报》成交418万元,1925/1926年印的《上海画报》一册成交242万元,《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连箱)成交5万元。

进入新世纪,古旧书的拍卖价格平稳,以下三表中显示北京市场《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成交275万元,上海《支那南画大成》(22册)成交737万元,明刻本《唐柳先生集》319万元。另外,2002年嘉德拍出《绘像三国志》一部506万元。

2 碑刻类古籍的价格举例

在我国,碑刻比木版刻书起步早得多。从秦汉至明清,刻石和从石上拓下拓片,一直兴盛不衰。碑刻的历史价值比较高,与之相类似,印谱、墨谱、砚谱以及竹刻等作品,一般其纸谱也归在碑刻类中。

印谱方面举例:

朵云轩96年秋拍出《伏庐考藏玺印》(11册)286万元,《吴大徵十六金符斋印存》33万元,高络园《乐只室印谱》44万元,吴云辑《二百兰亭铜印》成交33万元,《丁丑劫余印存》(一函12册)11万元,嘉德99年秋拍出丁敬等《七家印谱》(4册)85万元。

碑帖类中嘉德曾有好成绩:

1996年宋克《急就章》23万元,1995年春明初拓《苏轼仙游潭碑记》12开1册18万元,1996年秋宋克《宋仲温书唐张怀权用笔十法》1册15万元。上海朵云轩95年秋《明拓礼器碑》成交88万元,《三希堂法帖拓片》25万元,《汉晋塔砖区文拓片》28万元。

嘉德拍出过吴有《方氏墨谱三卷》715万元,瀚海《清御制耕织图诗》11万元,朵云轩民国初拓《吴昌硕印谱》198万元。

3 手迹类古籍的价格举例

在古籍拍卖中真正说得上一枝独秀的其实是书法手迹,包括抄本、手稿和信札,带动了整个拍卖的高价位和收藏热。

90年代中期比较突出的有:嘉德94秋《王时敏陈洪绶等39开书札》一册,成交32万元,96春《孙中山委任邓演达等7人委任状一册》成交32万元, 95春《曾国藩、左宗棠等名人书札一册》15万元,《抗日文艺协会会员信札》由朵云轩以88万元拍出,内有茅盾、郭沫若、巴金、田汉等的手迹。近年比较突出的还有2001年中贸圣佳郑板桥遗墨《五经手牍》(残卷8册)成交550万元,2002年秋嘉德以990万元拍出《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与此同时,海外1996年佳士得以55万美元合479万港币拍出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手札,2002年4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887万港币拍出宋代张即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5计104页,创下海外手迹拍卖的最高纪录。

二 古籍版本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投资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投资意识大为增强,收藏投资的品级大为提高。前些年,国内许多人参与邮票的收藏和投资,现在这一波热潮已经消退,代之而起的是原作书画、瓷器、古玩、家具以及古籍版本。而古籍版本因其品级高、存量少、文化含量大等特点,吸引了一部分高层次收藏家、投资家和专业团体的介入,短短10年,走过了过去几十年经历的道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拍卖方式已取代了古籍书店门售交易的方式,精品越来越集中到拍卖会;二是价位已有了数倍、十数倍和几十倍的上涨。以前明版书以千元论价,现在均以万元论价,宋版本都涨到了十余万元一册的地步,甚至有一些上百万元的高价位;三是北京、上海成了古籍版本的交易中心;四是一批稳定的收藏家已经出现,市场要素更为完备。

古籍版本拍卖交易的升温其大背景是:我国成功加入了WTO,民营经济高速增长,日元大幅度贬值(传统上日本是中国古籍版本的主要市场),欧美经济受911打击呈现颓势,东南亚金融危机阴影未散,国内股市及邮币卡市场下跌不止,全球低利率浪潮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中国艺术品投资平添巨大买盘,场外资金大举入注,海外古籍也回流中国,艺术品的财富象征和价值凸现,这一切都为古籍版本在中国形成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而从古籍版本这一收藏门类自身的特征分析,也有如下内在的品质和价值,引发了人们的收藏和投资热情。

1 古书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古籍善本的收藏历经宋元,到明清两代达到顶峰。而清末、民国的社会动荡,使一大批珍贵古籍或支离破碎,或毁于战火。10年动乱以扫“四旧”为由,给古籍善本的保存以毁灭性打击。因此其价值在如下几个方面呈现出来:

(1)古籍版本存量有限,因自然损坏(如水灾、火灾、虫蛀)和人为破坏,宋元明清的刻本原来就留存不多,建国以来的文物政策,又使大量古籍版本收归国有,可在市场流通的部分、尤其是宋版本、元版本和明版本,更是奇货可居。

(2)不可再生。古籍版本与中国书画市场不同,在书画方面,老的书画家谢世,新一代的艺术大师还会涌现,相对而言书画艺术品的货源总是能得到补充,而古籍版本则早已退出了实用领域,完全不可再生。

(3)伪作少,鉴定相对容易。书画、古玩今人还在大量制伪、售伪,而且借助现代复制技术使原作达到了乱真的地步,给鉴定和投资带来很大麻烦。古籍版本的断代虽然也有含混不清之处,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今人再建刻书坊来制作伪作的,真伪鉴定的范围比较小,容易把握。

(4)学术性强,欣赏性弱。古书在当时是实用工具,书写和刻工均比较规范,个性不鲜明,主要是学术性强,历史价值高,它可以反映当时的文字、典籍、社会和研究水准,但不如艺术品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因此收藏古书比较枯燥,收藏者要有品位、有耐心和文史修养。古书欣赏主要着眼于古书的制作,包括印刷、纸质、制墨以及后世藏家的题跋、钤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水平,蕴含着不少文化信息,是考察古代科技和工艺水平的重要实证。

(5)鉴定的方法。根据经验,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根据古书版本的形式特征来鉴定。就是从字体、版式、刀法、纸墨、装帧等外观因素的时代、地域特色来由一般推演个别。这种方法叫“目鉴法”。

二是根据版本中有关文字记载来鉴定,或直接从序跋、碑记、扉页、书口去发现,或由刻工姓名、题讳字、书名冠词、卷端题名及地名、官制等去作间接考订。

三是参考其他文献提供的研究成果和线索来鉴定。即从后人藏书题记、读书札记、著录提要去获取信息和启示。后两种方法又合称为“理攻法”或“考订法”。

(6)投资古书,要有长远计划,因为回报稳定而周期长,学习的过程比较枯燥,并且卖出也不如书画艺术品便捷,所以投资者要三思而行。

(7)收藏古书,不玩赏到明清版本毫无价值,这也说明进入这一行业的资金门槛高了起来。现在明版本价格不菲,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资金后备。

2 碑刻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中国碑刻大致包括三大类:

一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并用纸、用墨拓下来的拓片;二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并用纸、用墨拓下来的拓片;三是原拓印谱,包括印面和边款两部分,打印在薄纸上。

和西方的木刻艺术相仿,拓片就是最接近原物文字的资料。概括起来中国碑刻有如下特点:

(1)书法类。中国的书法以碑刻和墨迹两种形式留存下来,其中早期的书法(以秦汉、两晋为代表)大都从碑刻这条线保存和流传下来,风格多样,刀法沉稳,极为珍贵。收藏碑拓是欣赏书法的重要方面。而篆刻更是书法美的直接表现形式,加上刀功产生的金石味,历来艺术地位很高。原拓印谱直接取之于原石,如同真迹。

(2)是研究文字起源和演变的重要资料。中国文字由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一直到楷书的演变,大致在石刻上凝固下来。收集碑刻拓片,是研究文字的一把钥匙。

(3)是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古代碑刻以及传存的拓片,真实可信,有的记皇室要事,有的记战事、农耕、礼仪,涉及政治、军事、社会等各方面,甚至是考订疆界划分的重要根据。有的碑佚,全靠拓片为证。所以收藏碑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4)碑拓片的时间先后,是研究其收藏价值的重要界限。比如汉碑已有2000年的历史,同一块碑在各代都有拓片留下来,根据“纸寿千年”的说法,宋代的拓片(拓本)最为珍贵,依次为元、明、清各代。有些碑现在还保存着,也可以再拓下拓片,但价值与宋元明清的不可同日而语。因为一般早的,字数多,字形完整、字口清晰,后者拓下的由于碑面文字有损坏,往往缺字少划,或者字迹模糊。由于碑刻品种极多,收藏家要花很多时日在研究早晚的区别上,以便对物件进行断代。此外,中国很多古碑后世湮没了,其中部分到了明清又被发掘出来,明代或清代发掘后的第一批拓本就是初拓本,也十分珍贵。

(5)存量的多少,也是研究收藏价值高低的标准。目前市场中价格不菲的,大都是宋、元、明的拓本。所以当时所拓数量不少,但历经几百年的变迁,留存下来的并不多,有的成了孤本,有的则为善本(仅存几件)。这也是收藏者要费心思去考订的。好在古人在碑帖考订上著作颇多,可以借鉴。

(6)除了将碑拓与碑拓互相比较并优选以外,研究碑帖的收藏记录也很重要。前面提到朵云轩拍出的《明拓片器碑》成交88万元,只因上面有大学者(光绪帝的老师)翁同的题跋、钤印,翁说此系明拓本,所以弥足珍贵。

(7)投资碑帖包括印谱也有风险,主要是真伪之争。市场中有人称其为“墨老虎”,是说拓片、拓本中的伪作也令人望而生畏。但碑拓印谱的好处是存量有限,不再增加,时下又有电脑技术发明,笔者以为借助新技术、照片技术与传统方法的结合,比较和鉴别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

(8)与书画相比,近10年碑拓价格的增长幅度不大,还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与日本市场相比,中国的价格也比较低。以明清珍稀印谱为例,日本大都在250万-500万日元之间。

3 手迹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从严格意义上说,手迹是原作,不是古书。但由于近年中国各大拍卖公司都将手稿、信札从书画类归到古籍版本类,也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近年拍卖最为轰动的成绩是2002年秋季中国嘉德拍出的1603号《钱镜塘明代名人尺牍》,成交价990万元,由上海博物馆竞得。

以此册为例剖析手迹的价值,可以看到如下特点:

1 史料价值。该品收集明代永乐至崇祯时期的名人407人的手书信件,是研究明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2 从书法角度看,400多人的书法手迹风格多样化,书写自然,殊为难得。一般书信与书法作品不同,写信时的书法更流畅、自然、率直,书法价值很高。

3 内含孤本、珍品。册中的名人有的在史书上有记载,但无实物佐证,有的在博物馆里也未发现。这次的拍品填补了空白。

4 由部分大收藏家精心收藏,可以说是流传有绪,真实可靠。

5 品相完好,玩赏价值高。

在海外艺术品市场,手迹一向被人看重,比如林肯的一封信曾被拍到20余万美元的价格,达·芬奇的科学手稿被拍到3080万美元的高价,其相通之处也在于名人手迹的历史价值和人格魅力,是众多收藏家争抢的宝物。中国信札价位越拍越高,在于它的独特性:

①中国古代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是艺术的同源工具。今天书写经历了软笔(毛笔)、硬笔(钢笔、原珠笔)阶段,进入了电脑时代,毛笔写信已不多见,所以历史上的信件墨迹就格外珍贵。

②因为电讯业的发展,书信逐步式微,历史上的书信成为稀缺品。

③书信的文风、文笔、书法更为独特,对收藏者来说意趣无穷,对投资行为来说也是物有所值。

参考资料:

http://wwwjingpcom/collection/showarticleasparticleid=6183

  古今藏书,大都在书上施以印章。这些印章,勾勒了一部书的流传轨迹,是我们鉴定一书的价值,特别是其文物价值的绝好依据。

 钤在古籍上的印章,就其类型而言,大体可区分为四类,这就是:①名章,②鉴赏章,③训诫章,④闲章。

 名章是钤在古籍上的最重要的印章,因为它表示古籍的归属。

 凡是官方藏书机构,如清代的文渊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乃至近现代各类图书馆的藏书印章,均称作公章;属于个人姓名、表字、楼阁、斋堂的,则称作私章。

 明代钤在古籍上的私人印章大都比较简单,如著名藏书家毛晋,即多用“毛晋”、“毛氏子晋”、“毛晋之印”、“毛晋私印”、“汲古主人”、“汲古阁”、“东吴毛氏图书”等,有时亦单用“毛”或“晋”两个单字连钤。另一著名藏书

 家黄虞稷,也多用“黄虞稷印”、“俞邰”这一名一字的印章。

 清代藏书家则多将郡望、姓名、表字合刻在一起,如季振宜,其一章云:“季振宜字诜今号沧韦”,共九个字。徐乾学的一印章为“昆山徐乾学健庵藏书”,亦九个字。而查慎行的一印章则是:“海宁查慎行字夏仲又曰悔馀”,共十二个字。近现代藏书家也有类似的印章,如著名学者郑振铎的藏书章即是:“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此章由著名学者魏建功先生书写制印、全印皆用通行的简化汉字,这在一般藏书印中是不多见的,它体现了作为语言学家的魏建功先生对推行简化汉字的不遗余力。名章还有单刻官衔的,如季振宜就有“御史之章”。但这种印章必须与其它名章一起作用,人们才能知道这究竟指的谁人,否则,就几乎失去了意义。如《天琳琅书目》卷七的《六经图》,仅钤有“汉阳太守印”。这就很难考定究属谁人了。值得提及的是,名章中还有一种寓名章,即不直接写出名字,而读印章的文字,却能悟出其名。如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就有一枚“功在禹下”的印章。大禹的儿子是启,故“禹下”自然是寓“启”字,而“功”又在其下,这不就是启功先生的大名吗

 名章之外,古籍上常见的是鉴赏章。如“项墨林鉴赏章”、“莫云卿赏识”、“谨上斋鉴赏章”等,都是直云“鉴赏”或“赏识”,一望而知。有些印章不刻“鉴赏”,如“毛晋秘箧”、“毛晋秘玩”、“晋宝”之类,也应属鉴赏章,表示对被赏古籍的珍视。有些鉴赏章直舒鉴赏结果,如“墨妙笔精”、“天葩云锦”、“稀世之珍”、“善本”、“宋本”、“元本”、“甲”

 等印章,都属此类。

 古籍上的训诫章,对于官书来说,所刻是对读书者的某些必须遵守的规定。如《天禄琳琅书目》卷一著录的《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原是鄂州州学的官书,上有训诫章云:“鄂泮官书,带去准盗!”意即带着书离开将和盗贼一样看待,其规定可说极为严厉。而对于私书来说,则主要是对后世子孙永保其书的期望,这类印章大都不外是“子孙永保”、“鬻及借人为不孝”之类。

 也有文字较多的训诫章,如《天禄琳琅书目》卷四著录的《宋张时举弟子职等五书》。上有一训诫章,共七行,每行八字,共五十六字:赵文敏公书卷末云:五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何如!

 后人不读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

 苟归他室当念斯言,取非其有无宁舍旃。

 古籍的印章,常见的还有一种闲章。所谓闲章,即这种印章只是抒发一下个人心迹,而对图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如《天禄琳琅书目》卷一著录的《春秋经传集解》,即有一闲章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再如同书卷九著录的《新编古今事文类聚》,上有一闲章为:“对此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这种印章,就其寓意来说,亦难说不闲雅,但钤在书上,毕竟可有可无,没有实在的意义。近人叶德辉在其所著《藏书十约》中说:“余见宋元人收藏书籍、碑帖、字画、多止钤用姓名,或二字别号,或三字斋名,此正法也。明季山人墨客,始用闲章,浸*至于士大夫,相习而不知其俗……”足见在书上加盖闲章并不受人欢迎,甚至以为这是件粗俗之事。

 古籍上的印章,尤其是名人印章,可大大提高该书的身价,因而,常有伪造,

 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

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碑帖名单

国家级珍贵碑帖

00515 萧敷及敬太妃墓志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博物馆

00516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唐)李百药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五年

(631)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17 魏元丕碑 东汉光和四年(181)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8 范式碑 三国魏青龙三年(23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9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0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21 皇甫诞碑 (唐)于志宁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十七年(643)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2 李思训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唐开元八年(720)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23 大智禅师碑 (唐)杜昱撰文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刻石 宋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0524 李秀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郭卓然摹勒并题 □慈敏 张昂等

镌 唐天宝元年(74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0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1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元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2 瘗鹤铭 (南朝梁)华阳真逸撰文 上皇山樵书 南朝梁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73 龙藏寺碑 (隋)张公礼撰文 隋开皇六年(586)刻石 元拓本 沈

树镛跋 上海图书馆

00574 昭仁寺碑 (唐)朱子奢撰文 唐贞观四年(630)刻石 宋拓本 北

京大学图书馆

00575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6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7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578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

00579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南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

物馆

00580 郎官石柱记 (唐)陈九言撰文 张旭书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

刻石 宋拓本 王世贞跋 上海博物馆

00581 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撰文并书 李旦篆额 唐天宝十一年

(75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82 滑台新驿记 (唐)李勉撰文 李阳冰篆书 唐大历九年(77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583 神策军碑 (唐)崔铉撰文 柳公权正书 唐会昌三年(843)刻石 宋

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584 许真人井铭 (五代)徐铉撰文并书 十国南唐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585 水头镬铭 (宋)黄庭坚撰文并书 邢肃刊 北宋元佑二年(1087)

刻石 宋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0696 (开皇本)兰亭序 (晋)王羲之撰文并行书 隋开皇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697 争座位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行书 唐广德二年(764)刻石 宋

拓本 何绍基跋 上海图书馆

00698 十七帖 (晋)王羲之草书 唐大历元年(766)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699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00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博物馆

00701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王

淮等跋 上海博物馆

存四卷(四、六至八)

00702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03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704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5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6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三卷(二、四、五)

00707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五卷(二、四、六、八、十)

00708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王

世贞跋 南京大学图书馆

存一卷(六)

00709 汝帖十二卷 (宋)王寀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0 兰亭续帖上下册 北宋政和初年刻石 宋拓本 上海博物馆

00711 慈恩寺雁塔唐贤题名帖 北宋宣和二年(1120)刻石 宋拓本 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2 鼎帖 (宋)张斛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图书馆

00713 绍兴米帖 (宋)米芾书 赵构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南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14 历代钟鼎款识法帖 (宋)薛尚功辑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5 西楼苏帖 (宋)苏轼书 汪应辰辑刻 南宋乾道四年(1168)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716 松桂堂法帖 (南宋)米巨容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17 甲秀堂帖 (宋)庐山陈氏辑 李氏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8 忠义堂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书 南宋嘉定八年(1215)刻石 宋

拓本 浙江省博物馆

00719 群玉堂帖 (宋)向若水摹 韩侂胄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20 英光堂帖 (宋)米芾书 岳珂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21 郁孤台法帖 (宋)聂子述辑 南宋绍定元年(1228)刻石 宋拓

本 上海图书馆

00722 凤墅帖 (宋)曾宏父辑 张节摹勒 欧阳信明 欧阳庚等刻 南宋

淳佑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十二卷

00723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4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5 宝晋斋法帖十卷 (宋)曹之格辑 南宋咸淳五年(1269)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640 崔敬邕墓志 北魏熙平二年(517)刻石 清出土初拓本 蒋祖诒跋

上海图书馆

01641 曹辅墓志 (宋)杨时撰文 陈渊书 囗经篆盖 翁文模镌 南宋建

炎二年(1128)刻石 明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642 孔宙碑 东汉延熹七年(164)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154

01643 张迁碑 东汉中平三年(186)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644 赵清献公碑 (宋)苏轼撰文并书 北宋元佑四年(1089)刻石 明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707 集古印谱二卷 (明)顾从德辑 明隆庆钤印本 开封市图书馆

01708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泰州市图书馆

01709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0 杨氏集古印章四卷 (明)杨元祥辑 明万历十五年(1587)钤印

本 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

01711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

钤印本 安徽省图书馆

01712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刻朱墨套印本 湖南

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3 罗氏古今印薮不分卷 (明)罗龙文辑 明钤印本 安徽省博物馆

01714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5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6 泰山刻石 传(秦)李斯篆书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刻石 明

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717 乙瑛碑 东汉永兴元年(153)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8 伊阙佛龛碑 (唐)岑文本撰文 褚遂良正书 唐贞观十五年(641)

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719 天一池碑 (元)揭傒斯撰文并书 元至正七年(1347)刻石 明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1837 乐善堂法帖 (元)赵孟頫书并绘 顾信摹勒 吴世昌 茅绍之镌

元延佑五年(1318)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838 真赏斋帖 (明)华夏辑 章文镌 明嘉靖元年(1522)刻石 明拓

火前本 故宫博物院

01841 甘氏印集四卷 (明)甘暘篆刻 明万历刻钤印本 南京图书馆

01842 方元长印谱五卷 (明)方逢吉篆刻 朱统■辑 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钤印本 湖北省图书馆

01843 郑弘佑印谱一卷 (明)郑基相篆刻 明崇祯六年(1633)刻钤印

本 安徽省图书馆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

  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碑帖名单

  国家级珍贵碑帖

  00515 萧敷及敬太妃墓志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博物馆

  00516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唐)李百药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五年

  (631)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17 魏元丕碑 东汉光和四年(181)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8 范式碑 三国魏青龙三年(23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9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0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21 皇甫诞碑 (唐)于志宁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十七年(643)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2 李思训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唐开元八年(720)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23 大智禅师碑 (唐)杜昱撰文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刻石 宋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0524 李秀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郭卓然摹勒并题 □慈敏 张昂等

  镌 唐天宝元年(74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0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1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元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2 瘗鹤铭 (南朝梁)华阳真逸撰文 上皇山樵书 南朝梁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73 龙藏寺碑 (隋)张公礼撰文 隋开皇六年(586)刻石 元拓本 沈

  树镛跋 上海图书馆

  00574 昭仁寺碑 (唐)朱子奢撰文 唐贞观四年(630)刻石 宋拓本 北

  京大学图书馆

  00575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6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7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578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

  00579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南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

  物馆

  00580 郎官石柱记 (唐)陈九言撰文 张旭书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

  刻石 宋拓本 王世贞跋 上海博物馆

  00581 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撰文并书 李旦篆额 唐天宝十一年

  (75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82 滑台新驿记 (唐)李勉撰文 李阳冰篆书 唐大历九年(77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583 神策军碑 (唐)崔铉撰文 柳公权正书 唐会昌三年(843)刻石 宋

  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584 许真人井铭 (五代)徐铉撰文并书 十国南唐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585 水头镬铭 (宋)黄庭坚撰文并书 邢肃刊 北宋元佑二年(1087)

  刻石 宋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0696 (开皇本)兰亭序 (晋)王羲之撰文并行书 隋开皇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697 争座位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行书 唐广德二年(764)刻石 宋

  拓本 何绍基跋 上海图书馆

  00698 十七帖 (晋)王羲之草书 唐大历元年(766)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699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00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博物馆

  00701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王

  淮等跋 上海博物馆

  存四卷(四、六至八)

  00702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03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704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5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6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三卷(二、四、五)

  00707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五卷(二、四、六、八、十)

  00708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王

  世贞跋 南京大学图书馆

  存一卷(六)

  00709 汝帖十二卷 (宋)王寀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0 兰亭续帖上下册 北宋政和初年刻石 宋拓本 上海博物馆

  00711 慈恩寺雁塔唐贤题名帖 北宋宣和二年(1120)刻石 宋拓本 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2 鼎帖 (宋)张斛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图书馆

  00713 绍兴米帖 (宋)米芾书 赵构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南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14 历代钟鼎款识法帖 (宋)薛尚功辑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5 西楼苏帖 (宋)苏轼书 汪应辰辑刻 南宋乾道四年(1168)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716 松桂堂法帖 (南宋)米巨容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17 甲秀堂帖 (宋)庐山陈氏辑 李氏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8 忠义堂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书 南宋嘉定八年(1215)刻石 宋

  拓本 浙江省博物馆

  00719 群玉堂帖 (宋)向若水摹 韩侂胄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20 英光堂帖 (宋)米芾书 岳珂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21 郁孤台法帖 (宋)聂子述辑 南宋绍定元年(1228)刻石 宋拓

  本 上海图书馆

  00722 凤墅帖 (宋)曾宏父辑 张节摹勒 欧阳信明 欧阳庚等刻 南宋

  淳佑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十二卷

  00723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4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5 宝晋斋法帖十卷 (宋)曹之格辑 南宋咸淳五年(1269)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640 崔敬邕墓志 北魏熙平二年(517)刻石 清出土初拓本 蒋祖诒跋

  上海图书馆

  01641 曹辅墓志 (宋)杨时撰文 陈渊书 囗经篆盖 翁文模镌 南宋建

  炎二年(1128)刻石 明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642 孔宙碑 东汉延熹七年(164)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154

  01643 张迁碑 东汉中平三年(186)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644 赵清献公碑 (宋)苏轼撰文并书 北宋元佑四年(1089)刻石 明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707 集古印谱二卷 (明)顾从德辑 明隆庆钤印本 开封市图书馆

  01708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泰州市图书馆

  01709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0 杨氏集古印章四卷 (明)杨元祥辑 明万历十五年(1587)钤印

  本 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

  01711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

  钤印本 安徽省图书馆

  01712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刻朱墨套印本 湖南

  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3 罗氏古今印薮不分卷 (明)罗龙文辑 明钤印本 安徽省博物馆

  01714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5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6 泰山刻石 传(秦)李斯篆书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刻石 明

  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717 乙瑛碑 东汉永兴元年(153)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8 伊阙佛龛碑 (唐)岑文本撰文 褚遂良正书 唐贞观十五年(641)

  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719 天一池碑 (元)揭傒斯撰文并书 元至正七年(1347)刻石 明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1837 乐善堂法帖 (元)赵孟頫书并绘 顾信摹勒 吴世昌 茅绍之镌

  元延佑五年(1318)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838 真赏斋帖 (明)华夏辑 章文镌 明嘉靖元年(1522)刻石 明拓

  火前本 故宫博物院

  01841 甘氏印集四卷 (明)甘暘篆刻 明万历刻钤印本 南京图书馆

  01842 方元长印谱五卷 (明)方逢吉篆刻 朱统■辑 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钤印本 湖北省图书馆

  01843 郑弘佑印谱一卷 (明)郑基相篆刻 明崇祯六年(1633)刻钤印

  本 安徽省图书馆

卖行受托拍卖文物艺术品,委托方按规定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的,拍卖行可以自己名义就代为收取的货物价款向购买方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对应的货物价款不计入拍卖行的增值税应税收入。拍卖行应将以下纸质或电子证明材料留存备查:拍卖物品的信息、委托拍卖合同、拍卖成交确认书、买卖双方身份证明、价款代收转付凭证、扣缴委托方个人所得税相关资料。文物艺术品,包括书画、陶瓷器、玉石器、金属器、漆器、竹木牙雕、佛教用具、古典家具、紫砂茗具、文房清供、古籍碑帖、邮品钱币、珠宝等收藏品。

1、北京古玩市场叫什么名2、北京古玩城如何3、北京古董交易市场在哪里?4、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古玩市场?北京古玩市场叫什么名

北京古玩市场叫琉璃厂文化街、潘家园旧货市场、天雅古玩城。

1、琉璃厂文化街

琉璃厂文化街在西城区和平门外,辽时为“海王村”。元明时曾设琉璃窑厂,因有“琉璃厂”之称。清初古董商开始在此经营,乾隆时(1736-1795已成为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建国后这里更富有文化街的特色。

2、潘家园旧货市场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一个经营范围极广的市场,占地四万八千五百平方米。位于北京三环路的东南角,是全中国最大的旧货市场,店铺商户和大棚全年开放,文物书画、文房四宝、瓷器及木器家具等,共有三千多个摊位。

3、天雅古玩城

天雅古玩城打造中国最具文化氛围的高端古玩市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天雅古玩城总建筑面积45000平米,1309块刻有甲骨文象形文字的铜板镶嵌在外立面。玻璃雕刻工艺制成的《清明上河图》画卷在楼体上延绵展开,并用青铜器编钟、爵,历代瓷器嵌入楼体,可观、可感、可触,具有标新立异的商业创意,也体现出建筑设计的文化韵味。

北京古玩城如何

北京古玩城,是全国首家文物监管旧货市场,坐落于京城东南,始建于1989年9月,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600余家文物公司、古玩经销商驻场经营,其中包括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丹麦等外国古玩经销商50余家。

北京古玩城常年举办各种古玩艺术精品的拍卖和古玩艺术品知识讲座等活动,并于每年年初、5月、10月定期举办“北京民俗文化节”、“拍卖周”和“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

北京古玩城周边环境优越。北邻劲松东口商业区,西邻华威商业大厦,南邻京瑞大厦,东临三环路和京津塘高速公路,向北可直达首都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北京古董交易市场在哪里?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路与华威路交叉路口往东南约100米(潘家园旧货市场。

北京古玩城,是全国首家文物监管旧货市场,坐落于京城东南,始建于1989年9月,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影响力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中国人气最旺的古旧物品市场,影响力巨大。市场坐店商铺全年365天开市,地摊每周末开市,周末开市日客流量达六、七万人,其中外宾近万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游客在这里交融。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美国众议院议长哈斯德、希腊总理希米蒂斯、罗马尼亚总理纳斯塔塞、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泰国公主诗琳通等数十位外国政要曾来这里游览购物。“登长城、吃烤鸭、游故宫、逛潘家园”已成为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重要项目。

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古玩市场?

1、潘家园旧货市场

潘家园旧货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南路,占地485万平方米,它是中国最大的旧货市场。市场分为地摊区、古建房区、古典家具区、现代收藏区、石雕石刻区、餐饮服务区等六个经营区。

主要经营各种旧货、工艺品及古玩,这里是品类最多的收藏品市场。每天清晨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这里购买各自喜欢的物件。

2、北京古玩城

北京古玩城,是全国首家文物监管旧货市场,坐落于京城东南,始建于1989年9月,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总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有600余家文物公司、古玩经销商驻场经营,其中包括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日本、韩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丹麦等外国古玩经销商50余家。

3、天雅古玩城

天雅古玩城设计的街市模式提升了整个中国古玩行业的品味,更创造了恒久的商业传奇。目前天雅古玩城资深古玩经营商家670余户,主要经营翡翠、白玉、奇石、古玩杂项、瓷器、书画、牙雕、佛像、海外文物等上千个种类。

一、二层经营白玉、翡翠、宝石,三层是半宝石、古玩杂项经营区,四到六层主要经营古玩杂项,七层是书画、古玩杂项经营区,八层汇聚海外回流文物。

“孤岛”时期的上海,曾发生过一场场国宝保卫战。在外族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危难时刻,那些富有爱国之心、民族之情的收藏家,为了国月山寺雪景家之遗珍、民族之瑰宝、先祖之孙的妻子见孙多日没有回家,自己和孩子饿得不行,只好带着孩子起找吃的。文物不赵叹了口气,说:"我都赌得妻儿老小吃不起饭了,哪敢收留你啊!"流入敌寇之手或免于战火摧毁,竭尽全力,不畏艰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将大批国宝珍品运入租界内的“孤岛”,从而为这一时期的海派收藏留下浓墨重彩。

过云楼的书画古籍

“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此两句民谚显示了过云楼收藏的历史渊源与藏界之尊。建筑典雅、"玄冥"玄指黑色。冥指幽暗。冬季是季中黑暗最多的季节所以做冬官官名景色旖旎的过云楼,就坐落在千年古城姑苏阊门内的铁瓶巷内,意取苏东坡名言:“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

过云楼的收藏虽被尊为“江南第一家”,但与之相随的,亦有窥视的阴谋与掠夺的凶险。汉学在日本是一门显学。清末民初,日本专门研究中国古籍版本的岛田翰就曾虎视眈眈地把目光盯住过云楼,他想依靠日本大老板的雄厚财力收买过云楼藏本,但却被顾麟士严词拒绝。此后更为严峻的考验是在抗战期间。此时,虽然顾麟士已过世,他的儿子顾则扬却依然秉承遗训,护卫家藏。1937年8月16日,日军空袭的一颗炸弹落进其院子,所幸藏宝之处未受影响。为了避免再遭不测,顾则扬与其妻沈同樾将家藏的历代书画名作及古籍碑帖等,连夜先雇船紧急转移至光福山区,暂作隐藏。然后顾则扬只身赶赴上海姑母顾延处商量保护家藏之事,遂定于1938年初秘密运抵上海“孤岛”。谁知运输途中险象环生,车至常熟城外时,迎面走来一队日本兵将车拦下,顾则扬的一位朋友急中生智,将日军引开,方才躲过一劫。当满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认真读书学习有多么重要,用错别字处事行事,会出现多么难以想像的问题。载着过云楼珍宝的文物悄然驰进“孤岛”时,焦急地等待在那里的姑母早已涕泪交加。从此,顾则扬一家生活在上海,一直守护着祖传之宝。哪怕经济上再拮据,他们都咬紧牙关,始终未卖一件过云楼藏品。

铁琴铜剑楼的藏书

“种十亩苍松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莫若修身。”这是一代藏书大家瞿启甲于1937年正月所书的一副对联,反映了他的道德人品和修身境界。

瞿启甲是薛知府惊喜不已,忙问鬼盅的来历。位学者型的藏书家,他对家藏之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刊刻了24卷本的《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其中宋刻173种,金刻4种,元刻184种,明刻275种,抄本490种,校本61种,其他7种。而且这些藏本均品相精良,保存完好。

瞿氏铁琴铜剑楼拥有如此丰富、珍稀的藏本,自然处在社会的风口浪尖,而瞿启甲肩上的保护使命,更是任重道远而危困难测。抗战开始后,日军对古城常熟狂轰滥炸,瞿氏老宅大部分被毁。1938年11月12日,上海又被日军占领。此时已66岁的瞿启甲心急如焚,一夜之间须发全白。本来日本人就一直对铁琴铜剑楼古籍珍本、抄本、校本等怀有捆载之心,而今这批家藏犹如虎口边的肉食,危在旦夕。瞿启甲感到作为铁琴铜剑楼的传人,就是拼死也要把家藏祖传之宝保护好,这也是抗日救亡的神圣职责。后在上海收藏界友人及爱国志士的帮助下,瞿启甲赶紧秘密地将爱文义路的藏书再次转移至租界内的隐蔽之地,才确保了这批国宝级古籍的安然无恙。随后,瞿启甲不顾自己年迈体弱,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并自书《正气歌》于客堂中。武汉失守后,他痛哭流涕,终于忧愤成疾,于1939年12月在“孤岛”内怀着国仇家恨逝世。临终前遗训:“书若分散,不能守,则归公。”

石湖草堂的碑帖

“石湖草堂”以收藏高古珍稀的碑帖驰名藏界,称誉"好极了!"王子说:"看我的运气吧!或许我找得到姑娘,或许我死在那里。"海内外。其主人就是出身于姑苏拓裱刻碑世家的孙伯渊。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这天,王文才准备远走异乡,寻找他梦里的姑娘。告别父母后,他骑上白马就快马加鞭离开了王家庄。经过几番爬山涉水后,来到了洒水镇,他在镇上逗留了几天,发现他梦中的姑娘就在这个镇上。而且姑娘家和他们家门当户对,都是富贵人家。于是,他马上打道回府,请王媒婆前去说媒,这说就成了。上海,整个江浙地区陷于危巢之中。身在苏州的孙伯渊深为他所收藏的历代碑帖所担忧,敌寇无情,炮火肆虐,这些文物可是民族的遗珍。而此时,上海“孤岛”内的友人徐森玉、刘海粟也希望他能到租界内来避难。于是,他冒着危险来到上海,在友人吴湖帆等的帮助下,在法租界终于找到了一处较为安全的房屋。然后再潜回苏州,将家藏的碑帖等文物伪装成杂货,分批分期通过水陆两路将几千件藏品运到上海。其后,他也定居于沪上,与所藏碑帖朝夕相守。当时与“石湖草堂”仅一马路之隔的是吴湖帆的“梅景书屋”与冯超然的“嵩山草堂”,孙伯渊时常邀请吴湖帆、冯超然及庞莱臣、张葱玉、王季迁、谢稚柳、刘海粟、徐邦达等一起切磋交流,共商保护抢救文物之事。

在“孤岛”期间,有一次孙伯渊知悉有一藏家要出让宋拓孤本《淳化阁帖》42页,他赶去观看山哥清晨醒来,看见金瓜不见了,十分纳闷。他猜想:这准是老财迷偷走了,当时就要去找老财迷拼命。可是,他刚要抬步,眼前亮,睡梦里见到的那个美丽的绿衣少女,手里还是托着那粒金色的瓜种,站在他的面前。她笑着向他摆手:"好山哥,不用去了。老财迷早被封死在山肚里了。",果然是难得一见的国宝级绝品个变成"乞丐",个变成"火神娘",这副模样怎么行大礼?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诡异之事惊得不知所措,马娴雅跺脚:"这亲我不结了,真成了亲我只怕活不过今夜。",全帖蝴蝶装裱工,六层“澄心堂纸”,泛出珍贵的银锭纹,布满粉霜,此霜需经千年而滋生,视为“仙迹”。但索价惊人,黄金数十两。在这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出如此巨资购买是要郑重考虑的。但为了抢救国宝,呵护"他他这是要夺我家业?"遗珍,他决然倾其所有将其收藏。在孙伯渊的藏品中,还有一件国宝级的孤品,即是“北宋罗汉会斋牒”。日本人对此早就垂涎,于是派人先是威胁逼迫他交出,遭拒后,日本人又以巨额重金利诱其出让,孙伯渊依然不为所动。其浩然之民族正气,为藏界所推崇。

《平复帖》及七箱珍宝

“孤岛葬地:陕西省延安府黄陵县桥山”期间,为了保护国宝曾上演了不少惊心动魄而可歌可泣的悲壮之剧。如大收藏家张伯驹在抗战期间,担任盐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将自己大部分收藏精品藏于租界内的外国银行。1938年除夕,张伯驹不顾时局艰难而以四万元巨款买下了有“祖帖”之称、“皇帖”之尊的《平复帖》,自是欣喜不已,并将斋名亦起为“平复堂”。日本人也早就窥视着此“天下第一帖”,遂请古董商出面商谈,愿出30万大洋购此《平复帖》。张伯驹则掷地有声地正告:吾此中 宝,岂能流出国门!后一奸商白胡须老者说他千年前就在尧帝那里当过官嗯!此人定不同凡响!蓝采和拉着铁拐李,循着小毛驴的脚印,路追去。没追几里地,只见白胡须老者正在棵大槐树下等着他们呢。蓝采和毕恭毕敬请教老者尊姓大名。勾结“七十六”汪伪特务,在1941年春绑架了张伯驹,开出的赎金是200根大金条。如此天价,意在逼张家出卖镇斋之宝《平复帖》。张伯驹宁死不从,并绝食 。后绑匪让张伯驹的太太潘素去和张见一面,当潘素见到自己的丈夫时,已是惨不忍睹。但张伯驹却对潘素郑重交代:“你怎么样救我都不要紧,甚至救不了我,都不要紧,但我们收藏的那些精品,你必须给我保护好!……你别为了赎我而卖,那样我宁死也不出去!”其铁骨铮铮,令潘素泪如雨下。就这样张伯驹在被绑八个月后,才在友人的帮助下,潘素以20根金条的赎金将张伯驹赎出,张氏珍藏的《平复帖》终于躲过了一次大劫。

又如叶恭绰不仅是书画名家、社会活动家,亦是大收藏皇帝是金口玉言,说出来的话哪里还肯更改?皇帝骂道:" !还敢抵赖!"家,藏有西周著名的毛公鼎,晋王羲之《曹娥碑》、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及明唐寅的《楝亭夜话图》等。上海沦陷后,叶恭绰赴港避难,临行前,他将七大箱稀世珍宝秘密寄存于“孤岛”内的英商美艺公司仓库,毛公鼎亦在其中。后因走漏了风声,日本宪兵强行来他家查抄,因没有搜到而抓了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去坐牢,逼其交出毛公鼎。叶恭绰急电上海嘱托:毛公鼎不得变卖,不得典押,决不能流出国土。后经各种社会关系的周旋,方才营救出他的侄子,国之重器毛公鼎才未落入敌手。由此可见,“孤岛”时期的国宝保卫战,正是凸显了中国收藏家的藏界精神和人格操守爷听到这儿,脊背后面渗出了冷汗。他回到了家里,几天都在自言自语:人千万不能为钱昧着良心,人命才是最重要的啊!,这无疑是应当载入史册的。

选自《新民晚报》

保卫战国宝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