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拉肚子推拿哪里 宝宝拉肚子怎么按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婴儿拉肚子推拿哪里 宝宝拉肚子怎么按摩,第1张

1 内伤饮食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奶瓣,不思饮食或伴随呕吐,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推拿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板门。

推拿方法:

揉中脘:用拇指或中指按揉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摩腹:用掌或四指指端摩腹部100-200次。

揉天枢:用两拇指揉脐旁2寸的天枢穴50-1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按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300次,从虎口推向指尖。

揉板门:用拇指揉手掌大鱼际平面100-300次。

2 寒湿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或清水色绿,气味微腥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指纹淡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推拿方法: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揉外劳:用拇指揉掌背上与内劳宫相对的外劳宫穴100-300次。

补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300次,从指尖推向虎口。

推上七节骨:用食指,中指从尾椎骨端向上直推至第4腰椎100-300次。

揉龟尾:用中指指端揉尾骨端100-300次。

3 湿热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时暴注下迫,泻下黄水臭秽或见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尿黄而少,或伴身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推拿方法:

清脾胃:用拇指推拇指指面100-500次,从指根到指尖直推。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元100-300次,从虎口到指尖直推。

退六腑:用食指,中指推前臂尺侧100-300次,从肘直推向腕。

下推七节骨:用食指,中指自第4腰椎向下直推至尾椎骨端100-300次。

揉龟尾:用中指指端揉尾椎骨端100-300次。

4 脾虚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久泻不愈,常反复发作,水谷不化,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奶块,食后即泻,面黄肌瘦,神疲乏力,腹胀食少,舌质淡苔薄,脉沉缓。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和胃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 揉龟尾,捏脊。

推拿方法: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补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元100-300次,从指尖直推至虎口。

摩腹:用掌或四指指端摩腹部100-200次。

揉脐:用食指,中指指端或掌根揉脐部100-300次。

揉龟尾:用中指指端揉尾椎骨端100-300次。

捏脊: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即便,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自尾椎骨端由下而上捏至大椎处,一般捏3-5遍,于第3,第5遍,每捏3下将脊背皮肤提一下。

牙关紧急为症状名。指牙关紧收,口不能开。多由痰气风火壅阻经络所致。见《卫生宝鉴·咽喉口齿门》。《万病回春·中风》:“凡卒中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者,此中风痰也。”《张氏医通》卷一:“阳中者,面色赤,唇焦,牙关紧急,上视强直,掉眩烦渴。……痰气闭塞,牛黄清心丸;痰热闭遏,清心牛黄丸。”《证治要诀》卷一:“破伤风者,因皮肉曾破伤处,风从疮口入,其证项强,牙关紧,状如发痉。”又“中气,因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治疗用苏合香丸灌之。本症可见于中风、痉病、惊厥等疾。参见口噤:口噤为症状名。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的症状。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可因内有积热,外中风邪,痰凝气滞,瘀阻经络所致。《医碥》卷一:“口噤即牙关不开也。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不能活动,以苏合丸或生南星为末擦牙或以郁金、藜芦末搐鼻或针人中颊车。”《张氏医通》卷一:“口噤不能开,肝风乘胃故也。……风邪乘虚人其筋则挛,故令口眼斜,牙关急而口噤也。秦艽升麻汤。”“痰迷心窍,昏愦,口噤不能言,涤痰汤。”本症可见于中风、痉病、惊厥等疾患。

详见百科词条:牙关紧急 [ 最后修订于2015/10/29 15:34:53 共46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小儿咳嗽临床多见,推拿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小儿肺常不足,腠理疏薄,六之邪侵袭肌表,肺失宜肃,气逆痰动发为咳嗽;或脏腑内伤;痰浊内生,阻碍肺司肃降之职,导致咳嗽,即所谓“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咳嗽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及胸膜炎等其他系统疾病。多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引起。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宣肺止咳。风寒咳嗽辅以祛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风热咳嗽佐以疏风解表,清热止咳;内伤咳嗽则宜健脾益肺,化痰止咳。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仰卧位:清肺经300次,全运内八卦30次;按揉天突50次,双指揉乳根和乳旁50次,揉膻中100次或开璇玑各50次;按揉双侧足三里、丰隆,每穴约半分钟。

(2)患儿取俯卧位:双指揉双侧风门100次,揉双侧肺俞200次。从上而下轻摩脊柱5~10遍。

3辨证施治

(1)风寒咳嗽:开天门100次,推坎宫50次,揉太阳100次;拿风池5次,拿肩井10次,拿合谷5次;掐揉二扇门3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天突100次,擦(抹)膻中,以透热为度。

(2)风热咳嗽:开天门50次,推坎宫30次,运太阳50次,运耳后高骨5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推五经50次;分推膻中50次,揉丰隆100次。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内伤嗽血的方剂 2 治疗内伤嗽血的穴位 3 治疗内伤嗽血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内伤嗽血 1 拼音

nèi shāng sòu xuè

2 英文参考

hemoptysis with internal injur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内伤嗽血为病证名[1]。指内伤肺络的咳嗽吐血[1]。见《症因脉治》卷二。多因肺胃积热,痰火上冲,或房劳精竭,肾火刑金,或思虑伤脾,脾火消阴,或郁怒伤肝,肝火怫郁,或用心太过,心火妄动所致[1]。其症身无表邪,咳嗽吐血[1]。肺胃积热,胃火上冲者,治宜清金降火,选用泻白散、清胃汤、化痰丸等方[1]。房劳精竭,肾火刑金者,先用犀角地黄汤,血止后选用归芍天地煎、三才丹等。脾阳不足,土不生金者,加味归脾汤;脾阴不足,土中之火刑金,加味戊己汤[1]。怒动肝火,木火刑金者,柴胡饮子;肝血不足者,加味补肝散[1]。心火妄动者,导赤各半汤;心血不足者,天王补心丹。肾火不足,阳虚不能摄血者,八味肾气丸等方[1]。本证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部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1]。

参见嗽血:嗽血为症状名[2]。见《证治要诀·诸血门》。泛指血由咳嗽而出之症[2]。又称咳血[2]。《症因脉治》卷二:“咳血即嗽血。”有外感、内伤之别[2]。

4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清肺汤处方薏苡仁防己杏仁冬瓜子仁各23克鸡子白皮75克制法上锉为散。功能主治治肺经实热内壅,发热汗出若露,咳嗽气喘,咽中塞如呕状,或唾脓血。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先以苇叶半握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230毫升,入药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时服。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医宗金鉴》卷四十一:清肺汤处方麦冬天冬知母贝母甘草橘红黄芩桑皮功能主治治肺经燥热咳嗽。用法用量水煎服。痰燥而难出,加栝楼子;痰多,加半夏;气喘,加杏仁;胸膈气不快,加枳壳、桔梗;咳久则宜敛,加五味子。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一《伤寒广要》卷十一引《方氏家藏方》方名清肺汤组成陈紫苏6两,陈皮6两,甘草3两,香附子6两,桑白皮3两,杏仁3两,桔梗3两,半夏4两。主治感冒咳嗽。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景岳全书》卷六十三方名清肺汤组成桔梗(去芦)7分,片芩7分,贝母7分,防风(去芦)4分,炙甘草4分,知母7分。主治斑疹咳嗽甚者。用法用量上以水1钟,煎至5分,加苏子(捣碎)5分,再煎温服。《眼科阐微》卷三方名清肺汤组成桑白皮(蜜水泡)3两,地骨皮(去,骨,生甘草水泡)3两,麦冬5两,栀仁2两(炒),川黄连(用红花2钱酒煎,汤泡,炒)8钱,车前子(微炒)8钱,熟大黄2两。主治热在心肺,眼多红丝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早饭后或临卧滚白水送下。红退为度。制备方法上为末,菊花煎汤为丸,如绿豆大。《采艾编翼》卷二方名清肺汤组成桑白皮、雪梨皮、陈米、白茯、陈皮、当归、生地、白芍、黄芩、天冬、栀子、紫菀、阿胶各等分,甘草减半,乌海1个,大枣2枚。主治内伤积热,咳嗽,先见痰后见血。用法用量水煎服。《金鉴》卷四十一方名清肺汤组成麦冬、天冬、知母、贝母、甘草、橘红、黄芩、桑皮。主治肺燥热咳嗽。加减痰燥而难出,加栝楼子;痰多加半夏;喘加杏仁;胸

详见百科词条:清肺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33:19 共240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