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铢钱的解释
四铢钱的解释
(1) 中国 古钱币名。亦省称“ 四铢 ”。 汉 币。《史记·平准书》:“至 孝文 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 半两 ’,令民纵得自铸钱。” (2) 中国 古钱币名。亦省称“ 四铢 ”。 南朝 宋 币。《宋书·文帝纪》:“﹝ 元嘉 七年 十月 ﹞戊午,立钱署,铸四铢钱。”《南史·颜竣传》:“ 元嘉 中铸四铢钱……及 孝武 即位,又铸 孝建 四铢。” 参见 “ 半两 ”。
词语分解
四的解释 四 ì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 四方 。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 君子
收。上海元亨利贞拍卖有限公司,主要以中国字画、近现代油画、古籍版本、古代瓷器、精品玉器、古玩杂件、珠宝首饰,古钱币为主,是收购古钱币的。上海元亨利贞拍卖有限公司,是经上海市工商管理局批准成立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总部设立于上海市,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均设有办事处。
1、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的预兆
因勤勉而成功发展,名成利就之吉兆无疑。(但只怕人格、地格为凶数,则易生家庭之杂乱,再加以天地格水火相克,会恐好景不长,必有失败之一天)。中吉
吉凶指数:98(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的宜忌「宜」宜买基金,宜看动漫,宜搭讪。
「忌」忌收心,忌会谈,忌登记结婚。
3、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是什么意思梦见墓地,是渴望重生。
梦见去参观陵园,能得到真正的爱情。
做生意的人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代表秋占有利,始终皆好,进行中注意官司。
本命年的人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意味着勿信一面之言、诸事得人和、可顺利如愿。
怀孕的人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预示生女,冬占生男,慎防动土而动胎气。
恋爱中的人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说明心甘情愿,有诚信相处婚姻可成。
已婚男子梦见书,暗示自己的儿女会成为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人。
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这两天的财务运势亨通,收入方面大有斩获!然而注意跟家人的互动,发生点口角是在所难免,不过要避免吵起架来,沟通要对事情有帮助才好,先彼此退一步,静下心来整理自己的情绪,好好的沟通!
梦见墓地中捡到古书和古钱,按周易五行分析,桃花位在正西方向,财位在西北方向,幸运数字是9,吉祥色彩是紫色,开运食物是汤圆。
梦见钱,表示你心中极其渴望实现的愿望。
本命年的人梦见古书和珠宝,意味着贵人扶助,要有信心,平顺得财利。
梦见捡到许多古钱,按周易五行分析,桃花位在正西方向,财位在西南方向,幸运数字是6,吉祥色彩是紫色,开运食物是鸡汤。
怀孕的人梦见捡到古钱,预示生男,夏占生女。慎防动土或动胎气。
已婚男子梦见书,暗示自己的儿女会成为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人。
梦见古书,弱小者会给你带来心灵的慰藉!今天心思特别敏锐的你,用“眼窝浅,耳根软”六个字来形容就最恰当了,不妨把爱心的能量多多用在照顾弱小者身上吧!看着他们过得好,你心里也甜甜的呢!不过也要小心别人利用你的同情心来做出让你吃亏的事情哦!
梦见古书和珠宝,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橙色,幸运数字是7,桃花位在西北方向,财位在正东方向,开运食物是金针菇。
恋爱中的人梦见捡到许多古钱,说明不要意气用事,个性刚强难于圆融其事。
做生意的人梦见捡到古钱币,代表外缘佳,西南方交易好,得财利。
恋爱中的人梦见捡到了很多古钱,说明互相尊重对方,谦虚有礼,婚姻有望。
恋爱中的人梦见捡到古钱币,说明若能同心相处,婚姻可成。
一、古钱币的渊源与由来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二、先秦货币初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下作简介。
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候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三、历朝纲钱沿革
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
(一)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二)汉“五铢钱”与沿革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戊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暴政而已。
(三)唐朝起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变为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沿革两宋至清,这是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
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四)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另外,历代书法中要数宋朝见著。相传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钱有篆、隶、楷、草四种书体,其中苏东坡手笔的隶书钱文沉着、豪迈,被称“东坡元丰”。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钱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书写的“御书钱”,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炅,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但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别具一功。宋朝书法币见著与皇帝身体力行推崇不无关系,尤其是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呆板,不讲布局结构,谈不到书法艺术了。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
辽、宋、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
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3、明朝由纸币政策转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综上所述,从两宋到明清,纸币产生与流通,白银货币地位日益提高和明清开始确立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晚清机制币体系出现,为中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情况。
以上所列为流通钱币史,钱币界还有众多非流通性货币,如压邪用的压胜钱,祷福避邪的镇墓钱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杰出人物的纪念币之类此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钱币俗称“花钱”,在货币流通上无足轻重,但对民俗研究却可提供珍贵史料。
总之,钱币学是一门学问,结合历史教学活动初涉古钱币知识,对于领悟与解读中国古代历史变幻开拓历史视野有助,愿此文对你有启示和借鉴,供指正。
2001年4月
教案设计参考
一、教学目标与准备
1、教学目的:
古钱币是古代商品经济活动的历史见证与缩影:古钱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瑰宝。由初识古钱币,了解古货币史常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政治与社会风貌的考证与解读。且结合专题性参观考察展开有关拓展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一有益活动。
2、教学重点,难点处理:
以货币史中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流通性法定古钱币沿革为主线,将对古钱币沿革、发展的框架性知识介绍与对具体古钱币的识读相结合。课堂教学可配备图示,幻灯投影,使学生对原较陌生的古钱币知识有较感性与理性认识。
3、教学参观地点:
上海多伦路文化街钱币馆,上海历史博物馆钱币馆。
4、教学参考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图说中国钱币》
二、教学过程:
中国古钱币史简介提纲:
一、先秦货币初探
1、古钱币由来与天然贝的流传
2、战国四大货币经济体系初探:中原三晋地区的布币,北方燕国和东方齐国的刀币,西北方秦国独用圆钱,南方楚国的铸文铜贝“蚁鼻钱”等。
二、封建社会历朝法定钱币沿革
1、秦统一货币与秦汉米两钱方孔圆钱的流行
2、汉武帝定“五铢钱”与沿革至唐朝初期。
3、唐高祖起唐朝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为以文为计十进位制年号,宝文体系钱币。
4、两宋铜铁钱并行与纸币的出现
5、元朝以纸币为主的流通货币因无银本位而致经济动荡。
6、明清以银为主,以钱为铺的货币制度与建立以古代银本位为基础的纸币制度。清朝后期以元为单位的机制币取代银两为单位的银锭与方孔圆钱。
汉代的货币制度是以铜钱为下币,以黄金为上币的。据史料记载,在西汉时期黄金作为流通和支付手段盛行于上流社会,因此流通中的黄金数量巨大,据《汉书》记载,西汉仅皇帝赐金就多达90万斤,合现在225吨。但是到了东汉以后,社会上流通的黄金数量却骤然减少。也就是说,大量的黄金在短短的时期内突然退出流通,神秘消失了。这个未解之谜一直困惑着后来的人们,也引出了关于这些黄金的去向的种种猜测。有的认为汉代的对外贸易有逆差,许多黄金作为支付手段流到了境外;有的说是王莽篡权后曾将国库的大量黄金吞为己有,新政垮台时又将黄金秘藏,不知去向;有的解释说是汉代盛行厚葬,大量黄金渐渐都随葬入土;还有的说是由于西汉末年的政局动荡,战乱不息,富户豪门为备不测,将黄金财宝囤于地下,而后曲终人亡,藏宝失传。仔细分析这些解释可以发现,除了第一个解释外,其余三个解释都认为黄金被埋入了地下。据此,有人甚至进一步提出,这种神秘消失的黄金主要埋藏在河南的洛阳和南阳一带,因为洛阳和南阳均是当时的大城市,富户豪门的云集之地。不过,以上所说毕竟只是推测,迄今为止还没有听到过关于出土汉代大量黄金的报道,所以,这些推测是否属实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又是世界上使用过最多种货币形制的国家。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金属货币的形制上讲,我国的古钱币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也即从原始社会到商周的贝币时期,春秋战国的刀布币时期,从秦代到清代的方孔圆钱时期和清末民国的机制无孔圆币时期。
贝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式,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从我国已出土的情况看,贝币(指海里的齿贝,也叫货贝)在原始社会已经出现,在夏商代已普遍使用了,安阳殷墟的妇好墓就出土了6000多枚货贝。商代中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原有的货贝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便出现了陶贝、石贝,骨贝、玉贝、铅贝、铜贝等人工仿贝。铜贝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金属币,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春秋时期铜贝铸币的流通量越来越大,其制做也更加精美,而且还出现了贴金、包金铜贝。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水平较高的纯金银的仿贝铸币。
刀布币历史始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布币是以农具铲为型的铜质货币,也叫铲币,从出土情况看主要流通在周王朝都城及晋、郑、宋、赵等太行山西麓地区。布币按照形状又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种。空首布是完全按照农具铲的形状制做,平肩平底,柄部还有安装本把的圆洞,最初的空首布大小与农具相同,后来逐渐缩小。平首布是对平首布形状的进一步货币化改造,首部扁平,种类很多,肩和足均有平、尖、圆三种形状,有的首部带圆孔,或首足部带三孔。刀币是由商周时期的工具青铜削演变而来的,所以刀币的柄端均有环,柄上有裂沟,形状上有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弧背刀等,主要流通在东方的齐、燕等地,后来又发展到赵、中山等国与布币并存。圜钱是按照王壁环的形状制做的外为圆形中间有圆孔的铜钱,主要铸行于魏、秦等地。战国后期,秦、齐、燕等国又铸行了圆形方孔的圆钱,并第一次以金属的重量作为钱的单位。蚁鼻钱是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观之鬼头鬼脸,故称鬼脸钱,主要铸行于楚国。除了铜币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少量的银布和金版等金银货币,但流通范围都很小。这一时期货币的另一个特点是币文极其混乱。虽然各种货币身上大都铸有文字,但由于各国的文字不统一,更由于这一时期长达500多年,列国间兴亡成败,战事纷纷,货币政策也极不稳定,因此即使在同一国铸造的同类货币身上,币文的文字以及书写的位置、内容和字数也均不统一,这些混乱造成了后人在货币的年代鉴定上的极大麻烦。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春秋战国以来各地极其混乱的币制也第一次得到了统一。秦代的货币以黄金为上币,以秦国早就使用的铜铸方孔圆钱为下币,铜钱重半两,上铸篆文“半两”二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秦半两”铜币。自秦代开始,中国的货币进入了一个既统一又规范的新纪元,象征天圆地方,被墨客文人称之为“孔方兄”的方孔圆钱作为货币的基本形式被历史统治者固定下来,一直沿用到本世纪初,使用时间长达2000多年,也深刻影响了周边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汉代最有名的铜钱是“五铢钱”,它跟“秦半两”的形状差不多,但钱的正背面均加上了内外廓,使钱文得以保护,重量只有五铢,正面方孔左右是篆文的“五铢”两字,因而得名。从出土的情况看,五铢钱不仅有铜五铢,还有银五铢和金五铢,金五铢钱解放后仅出土二枚,是古钱币中的无价之宝。汉代的“五殊钱”由于铸造精美,标准实用,很受百姓欢迎,所以一直用到了唐初,历经7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行用最久的货币种类。汉代除了五铢钱外,王莽新政时还进行过四次货币改革,前后铸行了从“一刀平五千”到“小泉直一”的大小几十种货币。王莽的货币改革虽是场闹剧,屡改屡败,但却给世人留下了一批铸工精美、文字秀雅的古钱币精品,为钱币收藏者所者睐。从三国到隋,虽然也铸行过更大面值的钱币,但都以五铢钱为基本货币。
唐代废止五铢钱,行用“开元通宝”钱,这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件划时代大事,它标志着以重量记名的货币制的结束和通宝钱制的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形制而在钱文上,“开元通宝”中的“开元”昭示着新纪元的开始,“通宝”表示通行宝货。自此以后,方孔圆钱的钱文就改成了由两字的年号或国号加“通宝”(后还有“元宝”或“重宝”等)共四字组成。这种钱文模式成为后来历朝历代钱币铸造的标准,从唐至民国一直使用了1300年。开元通金钱除了在形状、尺寸上有严格规定外,在重量、成色和字体上也都有统一的标准,重量上规定每个铜钱重十分之一两,十进位的一两十钱制从此开始实施,原来的计量单位“铢”废止;成色上规定铜含量8332%,从而保证了钱币的自身价值;字体上舍弃小篆,改用隶书和楷书。这些都为通宝钱的长久流通提供了保证。
自宋至清的近千年间,虽也出现过纸币、银锭等其他货币形式,但总的说均以通宝钱为基本货币。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跨行钱币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时期。宋代实行铜铁钱币并行制度,在宋代的50多个年号中几乎每个年号都铸有年号钱,钱名除元宝、通宝外还有几十种,再加上币值大小,官铸私铸等,估计版本有上千种。在铸币的数量上仅元丰年间就铸铜钱502万贯,铁钱113万贯,可见数量之巨大。辽、西夏、金时期的货币
本文2023-08-04 00:38: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