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翳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退翳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准绳·类方》卷七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龙木伦》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眼科全书》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5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同寿录》卷二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8 《回春》卷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86 用药禁忌 87 附注 9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六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退翳丸 退翳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tuì yì wán

2 《准绳·类方》卷七 21 方名

退翳丸

22 组成

蝉退5钱,白菊花5钱,夜明砂5钱,车前子5钱,连翘5钱,黄连1两,蛇退1条(炒)。

23 主治

一切翳膜。

2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薄荷汤送下。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米泔煮猪肝为丸,如梧桐子大。

3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龙木伦》 31 方名

退翳丸

32 组成

黑参1两,防风1两,细辛半两,石决明半两,车前子半两,桔梗1两半,黄芩1两半。

33 主治

小儿眼疳外障。

3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眼科全书》卷三 41 方名

退翳丸

42 组成

青葙子1两,蒺藜1两,木贼草1两,谷精草1两,草决明1两,蝉退1两,密蒙花1两,牛蒡子1两,防风1两,归尾1两,龙胆草1两,赤芍1两,夏枯草7钱,陈皮7钱,夜明砂5钱,犀角2钱,石决明1两。

43 功效

退翳。

44 主治

冰翳内障。由肝脏积热,久久成内障,其翳如冰,瞳仁渐大。

45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酒送下,不拘时候。

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三 51 方名

退翳丸

52 组成

白芷1两,细辛1两,五味子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牡蛎2两,茺蔚子2两。

53 主治

混睛外障。因毒风在肝,积血睑眦之间,初患之时,先疼后痒,碜涩泪出,怕日羞明,白睛先赤,发歇无定,渐渐眼内赤脉横立遮睛,如隔纱看物,难以辨明。

5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米饮汤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同寿录》卷二 61 方名

退翳丸

62 组成

防风2两,胆草2两,赤芍2两,连翘2两,木贼2两,枳壳2两,山栀3两,黄芩3两,川芎1两5钱,蔓荆2两,草决3两,石决2两(另研),谷精3两,槟榔2两,黄柏1两5钱,甘菊2两,生地4两,当归2两,柴胡1两5钱,黄连1两,蝉退1两5钱,羌活1两5钱。

63 主治

打伤眼睛。

6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菊花汤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为丸。

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71 方名

退翳丸

72 组成

当归32两,香附32两,防风32两,草决明32两,蝉蜕8两,玄参64两,青皮16两,连翘32两,菊花64两,蛇蜕8两,白芷32两,川芎20两,枳壳64两,密蒙花16两,柴胡32两,薄荷16两,黄芩32两,郁金16两,蒺藜64两(炒),木贼草64两,赤芍32两,橘皮32两,谷精草8两。

73 功效

消障退翳,散风明目。

74 主治

火眼外障,血翳贯睛,视物不清,羞明涩痛。

75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7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泛小丸,滑石为衣,闯亮。

8 《回春》卷五 81 方名

退翳丸

82 组成

当归1两,川芎1两,白蒺藜1两,地骨皮、川椒(去子)7钱,菊花1两,羌活1两,密蒙花1两,蔓荆子1两,荆芥1两,薄荷3钱,蛇退3钱,瓜蒌根3钱,楮实子3钱,黄连3钱,甘草3钱,木贼2两(童便浸1宿)。

83 主治

眼疾,诸般翳障,昏暗。

8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食后服,每日2次。有翳者,米泔水送下;睛暗,当归汤送下;气障者,木香汤送下;妇人血晕,当归薄荷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86 用药禁忌

忌荤腥、面食等物。

87 附注

方中地骨皮用量原缺。

9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六 91 方名

退翳丸

92 组成

黑参1两,防风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石决明1两,细辛1两,黄芩1两,桔梗1两,车前子1两。

93 主治

小儿疳眼外障。

94 退翳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退翳丸 《普济方》:[卷七十九眼目门]内障眼

膜。熨烙除去根本。然后宜服凉肝散。点七宝膏。服退翳丸。立效。歌曰。白睛先赤作根基。痛痒风吹泪出眵。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八·脾脏部(下)疳]眼疳

不宜烧灸头面,恐损眼也,切忌点药,宜服杀疳散、退翳丸。《圣惠》论∶夫肝开窍于目,目者肝之候,若小儿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五]眼疳第四

不宜烧灸头面,恐损眼也。切忌点药,宜服杀疳散、退翳丸(方并见本门。)《圣惠》论肝开窍于目,目者肝之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六]七十一·小儿疳眼外障

不宜烧炙头面。恐损眼目。尤忌点药。宜服杀疳散、退翳丸立效。诗曰∶小儿疳眼自何来脑热肝风起祸灾或固泻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三]二十六·混睛外障

目录 1 拼音 2 《医统》卷二十六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升麻二陈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升麻二陈汤 1 拼音

shēng má èr chén tāng

2 《医统》卷二十六 21 组成

陈皮(去白)1钱,抚芎1钱,茯苓1钱,半夏1钱半,升麻5分,防风5分,甘草5分,柴胡5分。

22 功效

润大便,利小便。

23 主治

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二便不利。

24 升麻二陈汤的用法用量

水盏半,加生姜3片,煎1盏,温服。

古籍中的升麻二陈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六郁证门]药方

。)升阳散火汤治热郁。(方见火门。)(丹溪)升麻二陈汤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二便不利。此药能使大便

《医方集宜》:[卷之五小便不通门]治法

通一血虚宜用四物汤加通草车前子茯苓一痰闭宜用二陈汤加升麻木通滑石一湿热便秘宜用海金沙散木通汤郁金黄连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二奇病续抄] 肿大

一人茎头肿大如升,光如鱼泡,以二陈汤加升麻、青黛、牡蛎,水煎服,二剂愈。《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

《仁术便览》:[卷三白浊]燥湿固元养精汤

)乌药(一钱)竹叶十片灯心十茎一方治白浊。以二陈汤加升麻、柴胡、苍术、白术。赤浊加白芍药。因胃中不清

《丹溪手镜》:[卷之中]麻木(十二)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加减导赤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5 各家论述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导赤泻白散 1 拼音

jiā jiǎn dǎo chì xiè bái sǎn

2 处方

生地9g,木通6g,瞿麦6g,桑皮9g,桔梗6g,酒黄芩9g,赤芍9g,归尾6g,蝉蜕3g。

3 功能主治

心肺火盛,胬肉攀睛。胬肉肥厚,色赤,头嫩白而尖厚,壅塞刺痛,结眵粘稠者。

4 加减导赤泻白散的用法用量

若胬肉黄厚者,加薏苡仁9g以除脾经湿热;若胬肉赤紫者,加郁金6g以解心中郁火。

5 各家论述

方中生地,木通、瞿麦清心泻火,木通且能导湿热下行兼通血脉,瞿麦又能利小肠,导湿热更兼破瘀退翳;桑皮泻肺利水,能除白睛之赤肿;桔梗宣肺散结,能祛肺中之滞气;酒黄芩除上、中二焦之湿热;赤芍活血凉血以退赤;归尾活血通络以引血下行;蝉蜕轻浮宣散以退翳。

6 摘录

《张皆春眼科证治》

古籍中的加减导赤泻白散 《婴童百问》:[卷之一]肝脏第八问

可丸即丸,入稠糊丸如小豆大,二岁二十丸,米汤下,加减与之,当下青脓为效。一方治无辜疳疾,肚大,或时泻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

寒以护其外,调饮食以养其内,俱生犀散,或四君子汤加减。食积痰热湿火盛,因饮食得者,腹有积痞,面色淡黄

《血证论》:[卷六]口舌

门冬金银花灯心车前子栀子治之。喉腥是肺火痰滞。泻白散。合甘桔汤。再加射干马兜铃黄芩杏仁川贝母天冬麦

《景岳全书》:[卷之十五性集·杂证谟寒热]论诸热证治(共四条)

。肺经微热者,宜加减一阴煎、《正传》麦门冬汤、泻白散之类主之;其热甚者,宜黄芩清肺饮、黄芩知母汤之

《儿科醒》:治疹论第十二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栀子仁汤处方栀子仁、赤芍药、大青、知母、升麻、杏仁,各一钱。黄芩(一钱半),石膏(二钱半),柴胡(二钱),甘草(半钱)。功能主治治发斑烦躁,面赤咽痛,潮热。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豆豉五十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圣济总录》卷三十二:栀子仁汤处方栀子仁75克芎藭15克酸枣仁(炒)30克陈橘皮(去白,炒)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15克豉(炒)75克制法上七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虚烦不得眠睡,呕逆。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卫生总微》卷七方名栀子仁汤组成栀子仁21个,豉2合,薤白1握(切)。主治小儿伤寒热毒攻于肠胃,下赤汁,或如烂肉鸭肝,壮热腹痛。用法用量上以水2大盏,同煎至1盏,去滓,量大小分作数服,不拘时候。《明医杂着》卷六方名栀子仁汤别名栀仁汤组成郁金、枳壳(麸炒)、升麻、山栀仁(炒)各等分。主治时毒肿痛,大便秘结;热燥而咳者。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附注栀仁汤(《医钞类编》卷六)。《外科精义》卷下引《普济生灵方》方名栀子仁汤别名六味栀子仁汤、栀子仁散组成郁金1两,枳壳(去瓤)1两,升麻1两,栀子仁1两,牛蒡子1两,大黄1两。主治时气头面赤肿。用法用量每服3钱,蜜水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附注六味栀子仁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栀子仁散(《杏苑》卷八)。《圣济总录》卷一八四方名栀子仁汤组成栀子仁21个,甘草(炙令赤色,锉)2两,人参2两,黄连(去须)2两。主治乳石发,下痢。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早晨、日午、晚后食前各1次。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一八三方名栀子仁汤组成栀子仁10个,黄芩(去黑心)3两,大黄(锉炒)3两,豉2合。主治乳石发,体热烦闷,口中

详见百科词条:栀子仁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14:29 共15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