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书的成语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形容古书的成语有哪些?,第1张

文山书海 [ wén shān shū hǎi ]

释义:指文献量十分巨大,浩瀚无边。

汗牛充栋 [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释义:栋: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浩如烟海 [ hào rú yān hǎi ]

释义: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坐拥百城 [ zuò yōng bǎi chéng ]

释义: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 比喻藏书极丰富。

精妙绝伦 [ jīng miào jué lún ]

释义:精:精巧。 绝伦:无与伦比。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穷经皓首的意思:形容勤勉好学,至老不倦。

皓首穷经(拼音:hào shǒu qióng jīng)

成语解释皓:白;首:头发;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

成语出处唐 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诗:“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成语繁体皓首穷经

成语简拼hsqj

成语注音ㄏㄠˋ ㄕㄡˇ ㄑㄩㄥˊ ㄐㄧㄥ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正音经,不能读作“jìnɡ”;皓,不能读作“ɡāo”。

成语辨形皓,不能写作“浩”;经,不能写作“径”。

成语例句王教授年届九十,还在孜孜不倦地整理《古文尚书》,皓首穷经,为青年学者之楷模。

近义词学而不厌、白首穷经、老当益壮

英语翻译continue to study even in old age

词典附录

修订本

参考资料:

年老而仍持续地钻研经书。如:这位学者皓首穷经,博学通览,可谓是位国学大师 了。亦作白首穷经。讽刺人虽一辈子努力读书,却没把书读通。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夫小人之儒 ,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关于古书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八索九丘:古书名。

掉书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掉文袋: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显示自己的学识渊博。

古香古色: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古雅的色调、意趣。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

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含贬义。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麇骇雉伏:形容惊怕躲藏。麇,古书上指獐子。

枯竹空言:竹:竹简。干枯的竹简和空洞的言论。指毫无实用价值的古书和空泛的议论。

三四调狙:狙:古书里指一种猴子。指诈术欺人,实质不变。

三写成乌: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写易字: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牙签锦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同“牙签玉轴”。

牙签犀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形容书籍之精美。同“牙签玉轴”。

牙签玉轴:卷型古书的标签和卷轴。借指书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书籍之精美。

钻研故纸:故纸:指文籍,古书。讽刺脱离实际,一味读古书的人。

注字组词两个字的词语

鼻注 神注 指注 注泻 汉注 重注 平注 浅注 向注 篆注 一注 灌注 合注 偏注 注録 委注 注文 参注 夹注 注口 批注 注溜 记注 移注 宸注 攻注 丰注 津注 营注 注同 诖注 冲注 子注 回注 悬注 引注 标注 肩注 注解 签注 注脚 陆注 注目 注雨 肌注 中注 连注 注音 眺注 存注 汇注 注入 仪注 三注 注拟 出注 注泄 关注 注望 注然 瓷注 详注 泄注 铨注 水注 咨注 宠注 澹注 剡注 传注 注语 添注 浇注 译注 横注 衍注 注头 升注 鸟注 注想 差注 选注 注诚 渊注 解注 写注 归注 御注 目注 题注 勾注 遗注 顶注 锦注 集注 贯注 评注 疏注 注碗 金注 郦注 注消 拟注 注定 注销 泻注 翘注 押注 滴注 籍注 凝注 注述 注心 注病 注意 注子 注眸 简注 潜注 注措 注坡 注慕 单注 七注 句注 注兴 注神 注灸 赌注 滂注 注选 备注 瓦注 注重 诠注 私注 负注 侧注 奔注 顺注 投注 跗注 销注 注明 喷注 注色 转注 匀注 训注 除注 注存 诈注 补注 尸注 绮注 自注 睨注 沿注 注家 专注 四注 车注 下注 注挹 注疏 谱注 对注 注连 注委 流注 阴注 孤注 涓注 日注 注训 小注 附注 注本 注吾 注册

注字组词带有解释的二字词语

注定:(某种客观规律或所谓命运)预先决定:命中~|~灭亡。

注码:1赌注的数目。码,筹码。

注明:1记载清楚。

注喙:1谓把喙支在地上不动。注,通"柱"。支撑。

注画:1在注官文书上画押。谓授予官职。

注灸:1谓艾炷。注,通"炷"。

注记:在地图图面上起着说明作用的文字或数字。如国名、山名、河名、城市名和山峰

注错:1亦作"注措"。2措置,安排处置。

注名:1谓记名于名册。

注溜:1倾泻的水流。

注籍:1记录之簿册。2指登记入册。3古代朝臣受弹劾,情节较重者,在家听候

注官:1铨叙官职。

注存:1关注问候。旧时书信用语。

注代:1古代前后任官吏替换时登记备案,谓之"注代"。

注解:(1)用文字来解释字句:~古籍。(2)解释字句的文字:凡是书内难懂的字

注耳:1倾耳。

注溉:1灌溉。

注措:1见"注错"。

注傅:1涂搽。

注睇:1凝眸斜视。

注家:1注解古籍的人。

注録:1记载,登录。

注口:1指妇女涂了口脂的嘴。

注脚:注解②。

注集:1流泻汇集。

注连:1连属,接连不断。

注诚:1诚心归附。

注字组词三个字词语

注射器、 注意力、 整注儿、

弄盌注、 注射剂、 仄注冠、

关注度、 起居注、 专注力、

记注官

注字组词四个字的词语

依经傍注 全神灌注 引人注目 注玄尚白 大雨如注

秤斤注两 全神贯注 孤注一掷 挹彼注兹 令人注目

命里注定 悬河注水 稳吃三注 挹彼注此 血流如注

全神关注 悬河注火 惹人注目 挹盈注虚 倾耳注目

命中注定 目注心营 目注心凝 前生注定 酌盈注虚

称斤注两

注字组词四字成语带有解释

全神灌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同“全神贯注”。

注玄尚白:指白纸黑字的文字记载。

稳吃三注: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引人注目: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雨泽下注:[raindrop]雨水往下流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挹彼注兹:挹:舀,汲取;彼:那个;注:灌;兹:这个。把液体从一个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个容器。引伸为以有余来弥补不足。

命中注定: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悬河注火:指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大雨如注: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称斤注两:形容只注重小节而没有气势。

酌盈注虚:指以有余调剂不足。

令人注目:注目: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指引起别人的重视。

命里注定: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血流如注:注:灌注。血流得象射出来的那样。形容血流得又多又急。

目注心营:指竭尽心力以赴。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应答如注:对答象流水一样。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辞赋注评:

依经傍注:依照经典及其注释。指说话有根有据。

秤斤注两: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

挹彼注此:指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亦比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同“挹彼注兹”。

潜心贯注:

暴雨如注:

悬河注水: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惹人注目: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

目注心凝:犹言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神关注:指一心注意。

倾耳注目: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心神专注: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挹盈注虚:指取有余以补不足。

注萤沃雪:注萤:用水浇萤火;沃雪:用沸水浇雪。比喻事情很容易办成。

大于四个字的注字组词成语

没有

注字的拼音和汉字解释

zhù

灌进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注视。注目。注意。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注解。注释。注音。夹注。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记载,登记:注册。注销。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下注。赌注。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一注钱。

笔画数:8;

部首:氵;

注字组词组成的好听的男孩女孩名字

没有

璇玑玉衡,成语,拼音:xuán jī yù héng ,出自中国古籍《尚书·舜典》,原文是“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由于记载简略,含意难以理解,从汉代起就产生两种不同看法:一主星象说,一主仪器说。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璇玑玉衡 类别 :成语 拼音 :xuán jī yù héng 出处 :尚书·舜典 收录介绍,两种见解,星象说,仪器说, 收录介绍 璇玑玉衡亦作“璿玑玉衡”。亦作“琁机玉衡”。古代玉饰的观测天象的仪器。《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璿,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孔颖达 疏:“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汉 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后汉书·安帝纪》:“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据琁机玉衡,以齐七政。” 清 王韬 《变法上》:“铜龙沙漏,璇玑玉衡, 中国 已有之于 唐 虞 之世。”一说为北斗七星。一至四星名魁、为璇玑;五至七星名杓,为玉衡。参阅《史记·天官书》、《晋书·天文志上》。 两种见解 出自中国古籍《尚书·舜典》,由于记载简略﹐含意难以理解﹐从汉代起就产生两种不同看法﹕一主星象说﹐一主仪器说。 星象说 司马迁主张璇玑玉衡就是北斗七星﹐《史记·天官书》上说:“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纬书《春秋运斗枢》更把北斗七星的名称与璇玑玉衡联系起来:“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玑﹐第四权﹐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柄)﹐合为斗。居阴布阳﹐故称北斗。”《晋书·天文志》则三星为玉衡。”与司马迁的主张略有不同。此外﹐又有北极(北辰)说﹐例如伏胜在《尚书大传》中写道:“璇者﹐还也﹐玑者几也﹐微也﹐其变几微而行动者大﹐谓之璇玑﹐是故璇玑谓之北极。”《说苑》则说:“璇玑谓北辰﹐勺陈枢星也。”《周髀算经》称北辰皆曰璇玑﹐而《星经》又有不同的说法:“璇玑者谓北极星也﹐玉衡者谓北斗九星也。”以上均主星象说。 仪器说 从汉代起﹐认为璇玑玉衡是仪器的也大有人在﹐孔安国说﹕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可运转”﹐肯定璇玑玉衡为仪器。郑玄说:“运动为玑﹐持正为衡﹐以玉为之﹐视其行度。”这也是指的仪器。更有人主张璇玑玉衡就是浑仪(见浑仪和浑象)﹐马融说:“上天之体不可得知﹐测天之事见于经者﹐惟玑衡一事。玑衡者﹐即今之浑仪也。”三国时王蕃说:“浑仪羲和氏旧器,历代相传谓之玑衡。”而北宋的苏颂认为璇玑玉衡是浑仪中的四游仪

1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2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

人们用哪两个四字成语形容古籍的浩繁——博大精深、长篇累牍。

博大精深

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释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用于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博;不能读作“fù”。

辨形博;不能写作“搏”。

近义词博学多才、经天纬地

反义词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3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4 什么是古籍的成语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不胜枚举。

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则不复也”,昵就寡人”,“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

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不以三隅反,“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

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

5 成语来自哪些古籍

成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 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 相反相成 实事求是 诲人不倦 经年累月 千钧一发 缘木求鱼 削足适履 七手八脚 细大不捐 坐井观天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

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

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

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

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

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

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

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

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

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

6 什么是古籍成语

如果要了解什么是古籍成语,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古籍,古籍在里是怎样解释的: 关于古籍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一、一般认为,凡是线装都是古籍; 其次,凡是用文言文写作的书都是古籍; 第三,凡是古代人写的书都是古籍; 第四,以成书年代为标准来确定古籍。

古籍成语就是出自古籍,例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

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

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希望可以帮到你吧,O(∩_∩)O~。

7 表示学习认真的四字成语

精益求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书声琅琅 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耳闻则诵 古为今用 囫囵吞枣 开卷有益 名落孙山 取长补短 取精用弘 然荻读书 融会贯通 入主出奴 三余读书 生吞活剥 书声琅琅 熟能生巧 似懂非懂 万世师表 文行出处 不耻下问,勤学苦练,勤能补拙, 将勤补拙,笃学不倦,笃实好学, 笃信好学,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 笃学好古, 顿学累功,闭户读书, 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 据鞍读书,折节读书,囊萤照书, 废寝忘食 顿学累功 闭户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刺股读书 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 笃实好学 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学以致用 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8 求一个积极向上的组名,四字成语

壮志凌云,坚定不移,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坚毅顽强,斗志昂扬,朝气蓬勃,力争上游,锲而不舍,至死不懈,坚忍不拔,宝剑锋从磨砺出 锲而不舍;英勇无畏;持之以恒;大智大勇;奋不顾身;铁杵成针;水滴石穿一日千里 标新立异 革故鼎新 继往开来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洗心革面 自强不息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推陈出新 万象更新 不甘示弱 百折不挠 追根问底 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改天换地 积极进取 继往开来 力争上游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毛遂自荐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不甘后人 不屈不挠 戴月披星 滴水穿石 发奋图强 发愤忘食 革放鼎新 坚持不懈 苦心孤诣 一往无前 人定胜天 不知寝食成语词条:马到功成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语释疑: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成语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成语示例: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间,果能运筹制胜,,各省抚臣岂易于为力?明·卢象升《剿荡衍期听候处分并陈贼势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词条:马到功成) 成语词条:功成名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语释疑: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成语示例:你则说做官的~,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词条:功成名就) 成语词条:旗开得胜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示例: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旗开得胜) 成语词条:指日成功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zhǐ rì chéng gōng 成语释疑:指不久即可成功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语词条:一蹴而就 (浏览数:15472) 成语发音:yī cù ér jiù 成语释疑: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成语示例: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其中~代表本词条:一蹴而就)翱翔天际,大展鸿图,前程似锦、光明无限步步高升,财源广进。

9 书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书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书声琅琅、书香世家、书香门第、书画卯酉、书生之见、书记翩翩、书富五车、书功竹帛、书通二酉、书剑飘零、书缺简脱、书声朗朗、书缺有间、书空咄咄、书香铜臭、书囊无底、书符咒水 书(汉字) 书,(Book,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

~刊。~稿。

~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

~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

~简。~函; 3 文件:证~。

说明~。聘~; 4 写字或写的字:~法。

~写。~桌。

~案。~画; 5 写文章:大~特~。

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文名 书 外文名 book 拼 音 shū 注 音 ㄕㄨ 部 首 横折 总笔画 4 五 笔 NNHY 仓 颉 IDS 简体字笔顺 横折、横折钩、竖、点。 繁体字笔顺 横折横横竖竖横折横横 繁体字 书 词语解释 书动词 例:书,箸也。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的行草”沈艳松 例: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例:作书。

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后世以墨写于纸。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例: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例: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疏 例: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例:众言同,于是乎书。

——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例: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

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 简体写法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索隐 例:饱读节寰公(袁可立)所藏经史,而尤好金箱玉版之书。――明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 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名词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 中国书法 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

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

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例: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唐·杜甫《石壕吏》 例: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资治通鉴》 例:差徭驿递最繁苛,公(袁可立)贻书郡守。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又如:书介(传达书信的使人);书尾(书信、信函的末尾);书呈(亦作“书程”。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亦指书信);书题(指书信);书缄(书信) 例: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乐府诗集·木兰诗》 例:桓公病益增,管仲忧之。悬书于门:“如有能言公所见之鬼者,当赠以封邑三分之一。”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例:公(袁可立)司理吴中,执简柱下,上书忤当路,削籍二十六载。——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例: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书禀(文书);书文(文书);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 网络书法:“书” 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

  哀毁骨立: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例句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本就体弱多病的老王哀毁骨立。

  白虹贯日:bái hóng guàn rì

  成语解释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祥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后引义为有较大变革发生之前上天所降示的吉凶之征兆。形容异常的现象。

  成语出处《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例句战争之前,将军观测天象,只见白虹贯日,凶吉难测。

  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é

  成语解释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字词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例句暴虎冯河之人,历来难成大器。

  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

  成语解释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字词解释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成语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疏: “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后因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辛。

  例句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先辈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得来的。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

  成语解释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比喻说话作文简洁流畅。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例句最近读到张恨水两篇散文《竹与鸡》和《虫声》,短小精悍,不蔓不枝,然却刻画细腻,清新有趣,真是散文中的杰作!

  

  党同伐异:dǎng tóng fá yì

  成语解释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字词解释解释:党:偏袒。伐:讨伐,攻击。

  成语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例句正人君子应该讲求公理正义,不可党同伐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