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的作品目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的作品目录,第1张

破格救心汤救治心衰实录

肺心病急性感染

风心病合并冠心病

肺结核合并肺心病(戴阳危证)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医案二则

中风七则

一、中风闭症(脑溢血)

二、中风脱症

三、中风偏瘫(脑血栓形成)

四、卒中前兆

五、面瘫误治坏病

六、顽麻怪症

七、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结核性胸膜炎重症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

真热假寒、大实有赢状

三消重症

虚寒型糖尿病

糖尿病火不生土

重症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胆囊炎——兼探无苔舌主病之机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同病异治——兼探仲景运用毒剧中药乌头附子的经验

小儿重危急症医案

一、高热惊风危症

二、无热惊风成痿

三、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症

四、小儿暴发型脑炎

五、疹毒内陷

六、小儿痄腮,过用苦寒冰结

七、小儿暴喘

八、小儿半声咳嗽

九、婴儿黄疸

十、婴儿幽门梗阻

十一、丁奚疳重症

十二、小儿遗尿二则

十三、小儿湿疹二则

十四、小儿舞蹈病

……

妇科重危急症、疑难病医案

外科急腹症医案十则

危重痢疾六则

泌尿系统疾患七则

肝病五则

发热待诊

直中少阴

阴盛格阳

目疾八则

耳病四则

鼻病五则

口舌齿咽喉病十四则

肺结核临症得失录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

肿瘤临证初探

温氏奔豚汤治验录

培元固本散治者诸虚百损

恢复促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难题

孕期吃鹅蛋是否有功效的问题,属于孕妇群体中,最为绕神的三大问题之一。另两大问题可以翻翻大河前面的回答。

一直以来,江湖中“鹅蛋有效“和“鹅蛋无用”的两种说法,说有用的那就是立竿见影、效用如神。说无效的反怼愚昧无知、嗤之以鼻。

其实,两方无须争议,听过瞎子摸象吗?角度不同,认识就不同。在大河看来,其实这就是中医和西医之争的一个缩影而已。有啥奇怪的哪?

你要问大河的观点,大河是赞成传统中医的说法。那就是,孕后期吃鹅蛋对于清除黄疸(中医认为黄疸是胎毒的一种)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大河认为,鹅蛋和胎毒的关系,就是中医食疗的理论范畴。做为中国人,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充满智慧的食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在座的每一个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种感应,现代名词叫什么来着,基因!

中医认为,药物和食物都是具有四性五味、寒热温凉,《本草纲目》说:“卵白,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其气浑,其性温;卵则兼黄白则用之,其性平。鸭子和鹅都是水边活动的家禽,鸭蛋和鹅蛋都是微寒的。

三、胎毒是什么

胎毒是中医的概念,不同于现代医学的“黄疸”。西医没这个概念,西医叫做过敏、湿疹、黄疸……

中医儿科古籍《幼幼集成》记载,“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

那么,胎毒怎么来的?当然是从母体带来的。如果孕妇过量的食用辛辣、煎炸、油腻食物,或孕期大鱼大肉、营养过剩,体内就会积聚热毒,就会传入胎儿体内,出生后胎儿表现出来的湿疮、痈疖、鹅口、胎热、胎寒、胎搐、胎黄都是胎毒。

四、怎么去除胎毒

两个途径,一个是从母体入手,一个是从胎儿入手。

从母体入手,就是本文的主角——鹅蛋啦,大河认为,鸭蛋也行。

大河说了这么多,想必聪明的你,已经知道了答案。寒性的鹅蛋,可以减少孕妇体内的热毒,减少宝宝胎毒的发生。

其实新生儿黄疸是个十分正常的现象,一般也不会给宝宝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只要护理得当,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自愈的。除非黄疸值特别高的话,需要找医生帮忙治疗,而且基本上黄疸都可以治好,所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掌握一些关于黄疸的基本知识,就能轻松面对了。

黄疸是因为体内的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内的胆红素浓度偏高造成的。知道了这个原因,就好办了,只要帮助宝宝把体内的胆红素尽快代谢出去就好了。 所以,降黄疸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宝宝多吃多排,把体内的胆红素快点排出体外就没事了。那那么小的宝宝,想让他多吃也吃不了什么啊,唯一能吃的就是母乳或者配方奶。这就够了,就是让宝宝多吃母乳或配方奶就行,而且最好是多吃母乳,一是母乳才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再好的配方奶也比不上母乳的营养价值高,二是母乳中有轻泄因子,可以帮助宝宝更快的排泄,更利于身体健康。

不过会有很多宝妈听到别人说,黄疸是母乳引起的,宝宝有黄疸了就不要吃母乳。这些确实吓到了不少宝妈,真的不敢给宝宝吃母乳了。其实只要不是母乳性黄疸的宝宝都是可以正常吃母乳的,不需要给宝宝断奶,而且即便是母乳性黄疸,只要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给宝宝喂母乳,也是可以的。所以,千万别被那些不靠谱的谣言误导了,给宝宝断了母乳,放着最好的食物不用,偏去给宝宝喂奶粉,真是太傻了。

人们容易患消渴病,怎样诊断呢?

五脏都柔弱的人,容易患消渴病。五脏都柔弱的人,心性一定刚强,刚强多怒,柔弱的五脏就容易受伤。这类人,皮肤薄,两目凹陷、目光坚定,眉毛上扬而长直;他们心性刚强,容易发怒,发怒则引气上逆,蓄积在胸中。

血气上逆蓄积,肚子就会胀气。血脉流动不顺畅,会转为热气,热气过盛就会消渴。

面色微黄,牙垢黄,指甲表面发黄,就是黄疸。病人能够安稳地躺着休息,小便黄赤,脉小而涩,就不嗜食。

有一种病会导致口有甜味,病名叫什么,怎么会得这种病?

这是因为五脏之气(寒、暑、燥、湿、风)外溢,名叫脾瘅。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入口,收藏在胃,脾负责运行精气,津液停留在脾,所以会令人口中生甜味。这是肥腴鲜美的食物所引起的。病人一定吃过不少鲜美、甘甜、肥腴的食物。

肥令人产生内热,甘令人脘腹胀满(饮食停滞),所以脾胃滞气上溢,转化为消渴。要用佩兰等辛香燥湿之品来治疗,以祛除陈腐秽浊之气。凡是消渴、猝然倒仆、半身不遂、气逆胀满、肥胖症,都是长期饮食肥甘厚味食物所致。胸膈阻塞,食物不能下咽,上气和下气不能相通,是忧思引起的病。

消渴脉实而大,即使生病的时间已长,还可以治疗;如果脉悬绝(虚悬若无)、小坚(细而实),生病的时间已长,就不能治疗了。

内热消中(善肌多食,形体消瘦,或见小便甜),不可以食用肥美细粮、有香气的植物和丹石类药物(丹石之品,经火煅入药,性温热)。因为丹石类药物会发痈疽毒疮(千金要方:消渴之后,即作痈疽皆由石热),有香气的植物会让人狂躁不安。

内热消中的病人,都是富贵之人。现在禁止他们食用肥美细粮,是不合他们的心意;又禁止他们服用有香气的植物和丹石类药物,是因为这些药物不能治愈他们的病。

有香气的植物气味鲜美,丹石类药物气味猛烈,两者的气急、疾、坚、劲,不属于缓心和人之品,因此不可以服此二者。体内热气猛烈,用的药气也一样,两者相遇,恐怕会伤害脾脏。脾属土,恶木,服这两种药,到甲乙日会更加严重。

黄疸(腹满不欲食),针刺脊中穴。

黄疸,频繁打哈欠,胁下胀满想吐(身重不能动),脾俞穴为主。

消渴身热,面红目黄,意舍穴为主。

消渴想喝水,承浆穴、腕骨穴为主。

黄疸内热口渴,太冲穴为主。

身黄时有微热,不嗜食,膝内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中封穴为主。

消渴,气喘,气塞喉咽不能说话,手足清,小便黄,大便难,咽喉肿痛,唾液带血,口中热,唾液粘稠如胶,太溪穴为主。

消渴黄疸,足一寒一热,舌纵(舌体伸长吐出口外,回缩困难或不能回缩,流涎不止)烦满,然谷穴为主。

阴气不足,内热消化太快容易饥饿,腹部发热、身体烦躁、说话狂乱,三里穴为主。

消渴,病在足厥阴肝经。厥阴肝经风木之气和少阳经(手少阳经为三焦经、足少阳经为胆经)相火(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互为表里。风木之气要通过脾土疏泄,土太湿脾就失陷,乙木之气的疏泄也因此遭到抑制。风木之气疏泄不通,引动相火,相火就不能好好蛰藏。

手少阳三焦经以相火为主令,从相火而行,足少阳胆经循着相火化气。手少阳三焦经失陷于膀胱,下焦就会淋癃(淋沥余见小便不通);足少阳胆经循相火化气上冲胸膈,上焦就会消渴。由于风火合成邪气,水津血液耗伤,就形成燥渴了。

淋癃是因为肝脾失陷,消渴是因为胆胃气逆。脾气失陷,乙木(阴木)之气不能上升,就会导致淋癃;胃气上逆,甲木(阳木)之气不能下降,就会导致消渴病。脾气失陷、胃气上逆,二气不能相交,上焦得消渴,下焦得淋癃。

单单脾气失陷,只会得淋癃而不会得消渴;单单胃气上逆,只会得消渴而不会得淋癃。有淋病而没有消渴,是因为水液潜藏过多,导致木气不能疏泄;有消渴而没有淋癃,是因为木气疏泄太过,导致水液潜藏过少。

木气不能疏泄,肝气过盛就会生热,导致膀胱热涩,所以小便不通;水液不能潜藏于脾,肾阳外泄会生出寒气,导致肾脏充满寒滑之气,水液就难以止住。

肝木由肾水生发而生心火,火的热气,由木的温气化成;木的温气,由水的阳根生发。水主蛰藏,木主疏泄。木气太虚(生火不足),会导致火气被水气压制,因此疏泄不能通畅,得小便刺痛之病;木气太旺(生旺火),会导致水气被火气泄耗,因此水火的潜藏失调,得小便不尽之病。

《素问·气厥论》:热气从肺转移到心脏(心属阳火,需水调和阴阳;肺属阴金,需火调和阴阳。故心喜寒而肺喜热),肺就得消渴。肺消渴,口渴不欲饮,喝一斗水,排出二斗小便,喝水少而小便多,不能治疗。这是因为上焦和下焦都寒。上焦寒,喝水少(口渴不欲饮);下焦寒,尿多。喝水少小便多,是因为精液和尿液参半一起排出来,因此一定会死。

《金匮要略》:男人消渴,小便反而会多,喝一斗水,小便也排出一斗。这是下焦寒上焦热,下焦寒就会尿多,上焦热就会想喝水。口渴欲饮,喝水少但小便多,是因为排出的尿液多而精液少,还可以治疗。口渴想喝水,又小便不利,是因为兼有消渴和淋癃。

肾气丸:地黄二两八钱、山萸一两四钱、山药一两四钱、丹皮一两、茯苓一两、泽泻一两、桂枝三钱五分、附子三钱五分。炼蜜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要是没有感觉,就逐渐加量。

《金匮要略》:消渴,饮一斗水,排一斗小便,上焦遭燥热所伤,下焦受寒湿侵扰,燥热在肝经和肺经,寒湿藏于脾肾。肾气丸,茯苓、泽泻,泻湿燥土,地黄、丹皮、桂枝,清风疏木,附子温肾水之寒,山药、山萸,是收敛肾精,治疗消渴的神方。

肝主疏泄,木气越旺盛越要疏泄。疏泄不通畅,就会小便不利:疏泄过多失去潜藏,水液就不能止住。肾气丸能缩小便之太过,亦利小便之不通。《金匮要略》:“小便一斗者主之,小便不利者亦主之”,因为它能泻湿而燥土,清风而疏木。

猪苓汤:猪苓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滑石三钱,研,阿胶三钱。煎大半杯,入阿胶,消化,温服。治上焦消渴兼下焦淋癃。

上焦消渴兼下焦淋癃,脾土过湿,木气过盛,继而滋生风燥。猪、茯、滑、泽,泻湿燥土,阿胶滋木清风,是解渴通淋之良法。若木气过盛不能疏泄,宜加桂枝,使木气通达。若消渴淋癃同时发作导致发热脉浮,是因为土湿木盛又感风邪,应当以五苓散发汗。

桂附苓乌汤: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桂枝三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龙骨三钱(煅、研)、牡蛎三钱(煅、研)、首乌三钱(蒸),煎大半杯,温服。治饮一溲二(饮一斗水,排二斗小便)。

《素问》:饮一溲二,肾水寒脾土湿,木气疏泄,宜苓、泽,泻湿燥土,姜、附,暖水温中,桂枝、首乌,达木荣肝,龙骨、牡蛎,敛精摄溺。病之初起,可以救药,久则不治。

消渴,是因为患者心肺气虚,又常吃生冷食物,冷坏了肺气;又或者因色欲过度,严重地损伤了肾阴,导致肾水不足,不能上升以滋润心肺。肾脉贯通咽喉,是舌头的根本,如果肾水枯涸,不能往上滋润口舌,就会导致患者喝水多而小便少。

有些书中记载的药方,是用清热降火的方法来治疗,损坏了病人的肾元,害人不浅。正确的治法是,春天灸气海穴三百次,秋天灸关元穴二百次,每日服延寿丹十粒,两个月之后,肾气就能恢复。

古代艾灸一柱为一壮,成人一柱一般为莲子大小,儿童幼儿一柱一般为苍耳子大小,灸四肢及身体。灸头面则用麦粒大小。除肚脐外,一般都是直接在皮肤上灸,以出疮为佳。

延寿丹,出自《世补斋医书》卷八。由何首乌、豨莶草、菟丝子、杜仲、牛膝、女贞子、霜桑叶、忍冬藤、生地、桑椹膏、黑芝麻膏、金樱子膏、墨旱莲膏组成。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之功。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无力,四肢酸麻,夜尿频数,须发早白。

如果服用降火药,短期内是有效果的,时间久了,肺气会逐渐受损,肾气会逐渐衰竭,最后会虚劳而死。消渴证,酒色是大忌,生、冷、硬的食物也是大忌。

硬食物:胡萝卜、黄瓜、苹果、梨、莲藕等有硬度的食物。

如果脾气有余,肾气不足,就变成消中病。脾气实有火,所以吃得多消化也快,肾气不足,所以下部没有力气,或者小便浑浊。孙思邈认为这是三焦积热,用清凉药治疗,害人不浅。脾虽然有热,但如果用清凉药泻脾热,不但去不了脾热,反而会伤脾。正确的治法是,先灸关元穴二百次,同时服金液丹一斤就能痊愈。

金液丹,出自 《张氏医通》卷十六。明净硫黄五两,研细水飞入炀成罐内,水调赤石脂末封口,盐泥通身固济候干,三足钉钉于地,将罐放钉上,慢火烧养七昼夜。再加顶火,用炭十斤为度,候冷取出研细。每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温白汤送下,阴极冷甚者服百丸。治阴极发躁,厥冷脉伏,爪甲唇青,水肿脉伏,小便不通,阴结畏寒,大便秘。

消渴虽然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但的来说,是由于损耗津液。因为肾是津液的源泉,脾是津液的根本,源泉和根本亏虚,消渴证就来了。

上消,《素问》称之为鬲消,患者口渴多饮,小便频数。

中消,《素问》称之为中消,患者吃得多,消化能力强,容易饥饿,身体消瘦。

下消,《素问》称之为肺消,患者口渴不欲饮,小便多而浑浊,喝水少,尿量多,后人又称之为肾消。肾消证,意味着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如果患者脉微、涩或细小,身体瘦弱憔悴,小便味甜,是不治之证,主要办法是依靠救津液、壮水火来续命。

案例:

有一个人频频饮水,口渴却止不住。我说“你的病是消渴,是因为脾肺气虚,不是内热啊。他说,前面服了六剂凉药,热虽退了,口渴却止不住,觉得胸胁气痞满而喘。扁鹊说∶“之前的证,只是脾肺受伤,因为凉药又损伤了元气,所以气不能健运,以致津液停在心脏以下了。”急灸关元、气海各三百次,服四神丹,六十天后津液才重新生发。有些书认为这是三焦有大热所致,用凉药泻下,比用刀剑杀人还可怕,一定要谨慎辨证。(津液受伤,不一定是消渴,也有可能是其他杂病,误用寒凉药的人不少,有些医者这样害人,无奈大家还不醒悟。)

四神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雄黄、雌黄、硫黄、朱砂组成。活血实髓,安魂定魄,悦泽颜色,轻身保寿。书中称其可治百病,补五脏,远疫疠,却岚瘴,除尸疰蛊毒,辟鬼魅邪气。

注:此文系笔者按古籍翻译整理,文中针灸之法以及药方皆源于古籍,仅供参考学习。若有需要,务必找专业中医师诊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