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灭两国,是哪两国?她分别害死了谁?请简述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夏姬灭两国,是哪两国?她分别害死了谁?请简述故事,第1张

  夏姬:郑穆公之女夏姬,不仅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也堪称中国古代色伎双全的第一“性感尤物”,后世称她为“一代妖姬”。春秋有好几个国家之亡都与她有关,期间留下诸多风流艳事。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持着青春少女模样。丈夫御叔早亡,夏姬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大夫倾倒,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楚庄王灭陈后掠得夏姬,见其美艳绝伦欲纳入后宫,终为申公巫臣谏阻。将军子反欲得夏姬,亦为巫臣所劝阻。理由无非是“红颜祸水”之说。可笑的是,巫臣自己却设计夺得夏姬叛逃晋国,其家人则为子反等所灭。

  以下是我找到整理的关于夏姬的故事。由这个女人引发的历史很多。

  夏姬是春秋时代的绝色美女,是郑穆公的女儿,大约生于公元前640年或者稍晚一些时候。历史上还没有女人像她那样把“性魅力”发挥到极致,也没有哪个女人如此吸引男人们的历史眼光——,她的事迹在《左传》、《列女传》、《谷梁》等古籍中皆有记载,七次出现于《左传》之中,五次出现于《史记》之中,《诗经》中涉及到她,《国语》中也提到过她,夏姬完全称得上是“情色毒药”、“战争酵母”。凡是沾过她的男人,无一不下场悲惨,非死即逃。夏姬一生所历男人很多,具体数目不详。

  谓予不信,且看跟她有过关系的男子便知,凡是围绕着她石榴裙转的,无一不霉运当头,下场悲惨。不是死于非命,就是祸及家族,更有甚者是亡国灭种。纵使这种悲剧周而复始地发生,而公卿贵戚始终执迷不悟,乐此不疲,都想一亲她的肌肤,赢得她的爱情,可谓死而后已。史书凿凿,她与陈灵公等三个国君都有不正当关系,故称“三代王后”;她先后嫁了七次,又称“七为夫人”;有九个男人死于她的超强的床上采补之术,又称“九为寡妇”。

  难怪历代文人要把红颜比作祸水了,而朴素的民间则有另类说法:“英雄难过美人关”。万法归宗,其意一也:就是美丽的容颜,绝对有超强的倾城倾国的杀伐威力。

  捡点史料,一个女子一生的经历如此复杂离奇,古今中外,大概无人可比,称她为旷世美女,我想当无问题。

  春秋中页(公元前640年左右),有个小国名叫“郑”,国君叫做姬兰(史称郑穆公),膝下有一女,生得既美丽,又妖娆。她的美丽是绝世级别的,她的妖娆也是足以被称颂为“性感女神”。如此一个兼具美丽和风骚的女人,注定了会有一个沧桑的一生。

  这个女人就是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的夏姬(准确的生卒年已不可考,“夏”是从她第一个丈夫的姓,“姬”是她的父姓)。

  屈巫正式和夏姬终成眷属的时候,保守估计夏姬的年龄也应该有五十岁左右了,自从屈巫爱上她以来的十五年时间,二人一直少有机会在一起,难道真爱往往都非得经历一个漫长的分离才算是真爱吗?真是很戏剧化的事情,不过却是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

  也不知人一生能有几个十五年,不过对于屈巫和夏姬来说,对于懂得爱情的人们来说,能和自己相爱的人厮守上一个十五年,便已经是天大的幸福了,哪怕十五年之后被对方抛弃,哪怕十五年之后两人之中任何一人死去,都可以足慰一生了。

  屈巫因为要娶夏姬为妻,无法再回到楚国,于是他转投晋国门下,本来他想的是靠自己的治国之才为他和夏姬的生活谋点稀饭钱,却不料子反妒忌屈巫得到夏姬,于是怂恿楚王把屈巫留在楚国的一家老小统统杀掉,借以泄愤。

  已经到了晋国称臣的屈巫收到消息后,痛苦万分,他怨恨的写了一封信给子反,信文如下:“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而多杀不辜,余必使尔罢於奔命以死。”意思是,即便我有罪,你们也不能乱杀我的家人老小啊,我必会让你们疲于奔命而死,以报此仇。

  正好此时在楚国后方有个原始的部落慢慢跳出了历史舞台,史称吴国。其时吴国相当落后,于是屈巫向晋王献计“联吴制楚”,晋王高兴的采纳了意见。屈巫也改名为巫臣,抛弃了自己楚国的“屈”姓,和吴国订立了盟约之后,又派自己的儿子前去吴国进行军事现代化。

  后来吴国渐渐强大,和晋国一头一尾交相呼应,对楚国连年用兵,搞得楚国鸡飞狗跳。后来晋国利用楚国被吴国消耗了大量国力的时机,和楚国在鄢陵决战,一举击溃楚军,曾经的春秋霸主楚国由此开始走上了没落之路,屈巫搂着美人夏姬打个嘣,偷偷乐。

  巫臣,一个真正痴情的男人,为了和夏姬的爱情,付出了满门老小的代价,不过还好,而且算得上幸运,因夏姬而亡两国,死三任丈夫,自己

  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女人,而从此后再无关于这二人绯闻的历史记录来看,巫臣和夏姬的爱情生活应该是美满和幸福的。这二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比起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任何一出所谓的爱情肥皂剧来说,绝对要晶莹剔透、真实浪漫得多。

我国古代除了“四大美女”,还有“三大艳后”。

四大美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想必很多人不知道,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五大艳后之说。俗话说“红颜祸水”,王的女人才能够称得上艳后,那她们自然更加与众不同。

风流美人:夏姬

夏姬可以称得上春秋第一艳妇,史书上称她是“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经三次被立为王后,七次成为权臣夫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时,楚庄王最早见到夏姬,就被她的美艳所征服,一心想要召其做王后,后来因为有臣子巫臣谏阻只好放弃。大将军子反在见到夏姬之后,也被他的绝世容颜吸引,欲霸为己有,也为巫臣所劝阻。

楚庄王见夏姬如此不凡,便把她赐予臣子襄老。夏姬来到襄老家中不久,襄老战死沙场。而襄老的儿子甘愿背上与庶母**的骂名,依然拜倒在夏姬裙下,足矣见夏姬的美艳程度。

最有意思的是,其实阻拦楚庄王与大将军子反的巫臣早已对夏姬垂涎三尺,后来此人又设计夺得夏姬,叛逃到了晋国,甘愿付出抄家灭族的代价。

绝代佳人:甄氏

甄氏是三国时期的才女佳人,姿貌绝伦、气质过人。被曹操父子三人同时倾慕,最后嫁给了曹丕成了皇后。

《世说新语·惑溺》有载:“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原来,甄氏原本是袁熙的女人。在曹操征服邺城后,第一时间寻找甄氏,没想到被儿子曹丕先行一步。

而曹植也与甄氏有这一段故事,曹植曾写下传世名赋——《感甄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抒发自己对甄氏的爱慕之意。

后来魏明帝将曹植的这首《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大概是觉得原赋名太过直白,难免让世人联想起曹植与甄氏间的这段故事。

五大美女:李祖娥

李祖娥出生于赵郡高门李氏,父亲也是达官贵人,曾放过上党太守。李祖娥天生丽质,才貌双全,被后人成为“第五大美女”。

据说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倾城倾国,被当时丞相高欢看中,嫁给了高欢的次子高洋。李祖娥可以说是迷倒了高家三代帝王。

高洋就是北齐文宣帝,由于高家祖上是鲜卑人,有规矩不能立汉人为后。但高洋力排众议,坚决把李祖娥立为了皇后。

高洋这个人历史上有记载,他生性变态,常常用鞭子抽打宫女嫔妃,但是却没有一次对李祖娥动过粗。

结语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这是中国古典四大美女。那么这三大艳后则更加神秘,与美女相比,艳后们仿佛更有一种无奈与悲情,毕竟做女人难,做王的女人更难。

我觉得养生分几类这样就多了,锻炼身体、保健品等等都是养生,总结的来说对身体有益的都可以说是养生,因为养生就是可以身体更好一点,活的时间长一点。

医家美容主要包括祛斑、美白、润肤、乌发生发、去疮、减肥塑身、香口益齿等。养生则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主要包括食养、药养、针灸、按摩等。医家本草类、方剂类、养生类、针灸类等类目多有涉及美容养生的古籍。常见的有《千金方》《食疗本草》《修龄要指》《养生类纂》等,《本草纲目》也是其中重要一部。

古代养生的典籍,光中医的就有一大堆,这里就不提了。美容的就相对不算多了,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翼方》收集了不少验方;在道教也有一些方法流传,据传自西王母的女丹双修派所介绍的,其丹法分上、中、下三乘,下乘为房中秘术,有《嫖经》等书所载的驻颜留春美容之方;中乘有采阳补阴之青娥术;上乘有双修双成、男女俱仙之诀。其中有玄女,素女,采女所传合阴阳之术;有夏姬调合巽艮养阴驻颜之方;有赵飞燕美容轻身内视之法。

房中术与精神快感的研究,中医远行学派遥遥领先,把原理弄清楚了,其它很多宗教中看似深奥或故弄玄虚的东西,就不再是秘密了。中医性学经典之一《天下至道谈篇》中医远行学派版,《人类延长寿命要论》等论文有阐述。

古代中国美女的容貌,究竟是以什么作标准呢? 中国汉代以前,人们对女性只注重面部形象,到了魏晋,才开始着重于装饰。魏文帝喜欢打扮华丽并将头发挽成蝉翼形的妃子。唐朝是开放社会,容许袒胸露臂,崇尚的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粗壮结实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展现的就是粗壮结实。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柔弱细腻 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内外兼修 这一时期,人们重于装饰,对美貌的欣赏玄学化,审美达到了至今尤不可及的哲学高度,如曹植《洛神赋》。到了南北朝,中国的美女观完成了一轮循环,从崇尚健康自然退化到病态雕饰。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的美尚未取得独立的价值,人们虽然欣赏女性之美,但更强调道德,表现出了以德压美的倾向。也许是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女性的服饰较为古朴,衣服、鞋子和男子无多大的差别,身上没有巾、带等饰物,头上也只是挽一个简单的发髻,没有任何装饰,但这个时期的女子已经知道一白可以遮百丑,开始使用妆粉。古老的粉有米粉和铅粉两种,米粉是以米粒研碎之后加入香料做成的。铅粉是糊状的面脂。汉代以后,铅粉被吸干了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的形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先秦、两汉时期的上衣下裳的服制、粉白黛黑的服装、丰肉微骨的体型,奠定了中国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调。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这一时期,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感”倾向。从魏晋时期开始,女性之美开始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得到欣赏和珍视。荀粲曾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在这种美德独立宣言的鼓舞下,女性开始走向对于美的自觉的追求。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在化妆上,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花木兰从军后回到家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装饰的体现。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这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可得到印证。图中所画的女子,云鬓蓬松,上戴硕大的折枝花朵,并簪上步摇钗,衣着轻薄的花纱外衣,另佩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上有大撮晕缬团花,袒胸露臂。这种性感的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即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这种设计观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学著作《考工记》中就已记载,《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工匠就已意识到,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行为,而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天时乃季节气候条件,地气则指地理条件,材有美为工艺材料的性能条件,而工有巧,则指制作工艺条件。对服装而言,则指服装的着装季节,着装环境,及衣料的质地和剪裁手法,只有这四者和谐统一,才有精妙设计。 《周易》中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肯定了人与自然的交融性,即人不仅是自然产物,人的一切活动从道德修养到功利实践,都必须遵循自然的启示,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而且自然中也透着人的因素。自然本身往往具有社会道德的启迪意义,在这里人与自然间往往不存在绝对隔离的鸿沟,二者互相影响渗透,人与自然遵循统一的法则,天地自然也具有人的社会属性,同时又包含了与人事有关的伦理道德,表现在审美情感上就是偏感性的。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人是形和神的统一,即肉体与精神的统一,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不论道、儒都主张精神与肉体兼并,美与善合壁,而服装正是体现人和物之间的审美和谐和自然表现形式的外化,这种审美情感意识倾向外露于服装也是合乎“自然”之道的,“夫己外饰,盖自然”(《厚道》语)“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体性》语),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放荡不羁的形骸,重神理而遗形骸,所以表现在服装上往往不拘礼法,不论形迹,常常袒胸露脐衣着十分随便。《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尝着袒服而乘鹿车,纵酒放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