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介绍的养生方式有哪些,并阐述理由和具体做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黄帝内经中介绍的养生方式有哪些,并阐述理由和具体做法,第1张

黄帝内经很多养生方法

介绍第五章的四时养生:

第一节 万物荥生之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养心在乐

春季养生,养身在动

春季养生,养肝在睡

养生,当心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二节 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

夏季养生,气壮需先理直

夏季养生,边疏泄边避暑

第三节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

秋季养生,从“心”开始

秋季养生,先灭燥气之火

秋季养生,需冻更需动

第四节 去寒就温之冬季养藏

冬季养生,去寒就温做足疗

冬季养生,闭藏进补进行时

老年人在炎热的夏季,人体阳气旺盛,阴气不足,是中风、肠道疾病、中暑的高发季节因此老年人夏季养生非常重要,现在就介绍下老年人夏季养生小常识,让老年人健康地度过这个夏季。

夏季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季节,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观点,夏季与五赃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所以夏季要重视养心,养阳为夏季养生的关键。

老年人夏季养生小常识之按摩保健

夏季在人体主心、脾,故心、脾气自然旺于冬季,而热、湿邪最宜伤及心脾两赃,使心、小肠、脾、胃的功能失职,故夏季的按摩养生应以心、小肠、脾、胃经上的穴位为主。可选用阴郄、丰隆、三阴交、梁丘、足三里、后溪,肾俞,命门,关元,百会,劳宫,合谷,天枢,上巨虚,膈俞、脾俞等穴进行按摩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以及 养生 保健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 养生 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其中对 养生 学的论述尤为独特细致。它将 养生 的高手分为四种,即真人 养生 、至人 养生 、圣人 养生 、贤人 养生 。因为圣人贤人离我们很近,但真人至人却离我们很远。所以 ,要明白真正的 养生 高手,究竟是如何 养生 的,就要搞懂真人和至人这两大类型人的 养生 ,那么他们是如何 养生 的?

1真人 养生 秘诀

《黄帝内经》指出,“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什么意思呢?

就是真人这种会 养生 的人, 他们能够把握住天地阴阳的变化,能够掌握阴阳消长的规律,能够吸收大自然的至精至纯的精气,能 够“众人皆醉我独醒”,精神内守,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身体与精神协调统一,所以他们的寿命能够很长很长。

从《黄帝内经》的这段话不难看出,真人 养生 的秘诀无外乎四点。

一是提掣天地,能够驾驭宇宙运动的变化节律;

二是把握阴阳,能够掌握人与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

三是呼吸精气,也就是要善于吐纳、导引等呼吸、运动 养生 奥秘;

四是独立守神,能够做到清心寡欲、精神内守、形神合一。 这些上乘的 养生 秘诀,我们现代的人能做不到吗?

2至人 养生 秘诀

《黄帝内经》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意思就是至人这种会 养生 的人,他们有淳厚的道德品质, 并且能够全面掌握 养生 的秘诀和技术,能够调和天地阴阳和四时气候的变化,可以避开世俗的纷争,真正意义上做到聚精会神,可以 自由自在的神游在天地之间,视野和见闻都能广集四面八方之外,到老都能身体强壮,而且容颜不衰。

从《黄帝内经》的这段话,可以看出,至人 养生 的秘诀主要有三点。

一是淳德全道、德全不危,懂得待人接物之礼、洞察世态人情之道,精通修身养性之德,并身体力行之,这样便可免受内外邪气的侵害;

二是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配合人与自然的阴阳变化,顺应四时气候的节律演变;

三是移世离俗、积精全神,身居世俗之内,心超世俗之外,可以耳听八方,眼观六面。

以上两大类型,是《黄帝内经》中最为上乘的 养生 秘诀,只不过很多人看到这两套 养生 秘诀,都会发出感叹!但是我们可以以此为榜样,以此为梦想,即便最后达不到,离她越近岂不是越好!即便是了解此类知识,把它作为中华文化传承颂扬,意义岂不更大!

本节通过“上古之人”和“今时之人”对养生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后果的对比,强调养生的意义,告诫人们想得到身体健康和益寿延年,必须保持生活的正常规律,养精保神,否则必致早衰。

总的来说,环境虽然重要,但懂得养生更加重要,包括食饮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要太劳累、房事适度、管控嗜欲等。

本文出自《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天师:对臣子岐伯的尊称。《内经》一书,乃黄帝与岐伯、鬼臾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六臣,平素讲求而成。六臣之中,惟岐伯之功独多,而爵位隆重,故尊称之为天师。

[2]时世:时代。

[3]将人失之耶:原作“人将失之耶”,据《千金》卷二十七第一改,与后文“将天数然也”句式相同。将,选择连词,亦或之意。

[1]其知道者: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调整自我,采用正确的养生方法。法,取法,效法。阴阳,此指天地变化的规律。和,调和。术数,此指养生的正确方法。

[3]不妄作劳:不过度操劳以及房劳。妄,乱也。劳,此指过度的劳累和房事。

[4]形与神俱:形神俱望,则整个生命力得以旺盛。俱,偕同之意。

[5]天年:人的自然寿命,大约120岁。后面百岁只是概数,并非绝对,比如孙思邈据考约141岁。

[1]以酒为浆:指过度饮酒。浆,酢浆也——《说文》,一种古代的饮料。

[2]以妄为常:不良生活习惯习以为常。

[3]醉以入房:酒色并行。

[4]好:原作“耗”,“好”与上文“欲”字相对,故改之。

[5]以欲……散其真: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因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乎此。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6]持满:保持精气的充满,即不乱耗精气。

[7]不时御神:不善于统御精神,即乱耗神气,比如思虑过多、自制力差易受诱惑、无法控制情绪等。时,善于、擅长。

[8]务快其心,逆于生乐:只图一时之快,违背生命常乐。

此句为王冰取于《史记》,但改“聪明”为“登天”,以承接下句“乃问于天师曰”,而非古经之文,而且也啥用处,故删除。

上古时代的黄帝,一生下来就聪慧无比,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擅长言辞,幼年时就具备很强的领悟能力,长大后,笃实敏捷,成年时,登上了天子的宝座。

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们,都能看过百岁而动作却毫不衰弱;现在的人,年龄刚达到或超过五十岁,动作就显得衰老而没有力气了,这是时代的不同所致,还是现在的人们不懂养生所致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会养生的能够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并加以适应、调和,以使之趋于平衡。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过度操劳,也不过度纵欲,所以他们的形体和神气都很旺盛,相互协调统一,便能够活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期限,超过一百岁才辞世。

现在的人就不同了,他们把酒当成水般豪饮而没有节制,把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当成正常的,醉酒后行房事,过分放纵情欲,使阴精衰绝,真气耗损,不懂得保持精气强盛,不善于调养精神,为图内心快活,而违背生活规律来取乐,因此到五十岁就开始衰老了。

古时候真正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在教诲普通人时,一定会说到要及时躲避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保持内心的平静,排除一切杂念,使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泻,如此病患就不会发生。

所以说,人们可以心志清净安闲,少私寡欲,心情平和而不忧虑,形体辛劳而不倦怠,使体内的真气和顺,每个人顺着自己的心思,都能达到满意。

人们吃任何食物都感觉甜美,穿着任何服饰都感到舒服,喜欢自己的风俗习惯,不论社会地位高或低,都互不艳羡嫉妒,这些人可以说质朴而不浮华。

所以,一切不正当的嗜欲都不能干扰他们的视听,一切乖谬不正的事都不能迷惑他们的心性。不论是智者、贤者,还是愚者、卑下者,都不会因为外物而费心忧虑,这合于养生之道。他们之所以能年过百旬,动作还不显衰老,就是因为领悟和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身体不被内邪外邪所侵犯。

黄帝说:人年老之后就无法再生育,这是精力枯竭所致,还是因受限于自然规律所致?

岐伯说:女子七岁时,肾气就开始旺盛,牙齿更换,头发生长旺盛;到十四岁时,能促进生殖机能的物质天葵开始成熟,任脉顺畅,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因而具有了生育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平和充盈,智齿长出,牙齿长齐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劲,头发的生长也达到最旺盛的时段,这时身体最健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的气血逐渐衰竭,面容开始枯槁,头发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竭,面容完全枯槁,头发逐渐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衰弱,冲脉的气血也虚弱了,天葵干枯,月经断绝,因此形体衰弱,丧失生育能力。

男子八岁时,肾气充实,头发开始浓密,也已更换牙齿;十六岁时,肾气开始旺盛起来,天葵开始成熟,精气充盈,两性相交,就可以生儿育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平和充盈,筋骨强劲,智齿长出,牙齿长齐;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强健,肌肉也饱满壮实;四十岁时,肾气衰弱,开始掉发,牙齿也开始衰落;四十八岁时,人体上部阳明经气渐渐衰绝,面部枯槁,两鬓开始变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脉迟滞,天葵干枯,精气减少,肾脏衰弱,精神形体均衰老;六十四岁时,牙齿和头发都已脱落。

肾脏具有调节水液的功能,禀受并储藏其他脏腑的精气,因此五脏功能旺盛,肾脏才能有精气排泄。男子年老后,五脏的功能都会衰退,筋骨衰疲无力,天葵枯竭,所以会头发苍白,身体沉重,脚步不稳,也无法生儿育女了。

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经很老了,却仍然能生育儿女,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天赋的精力强于常人,气血经脉畅通,肾气有余。这样的人虽然可以生育,但是就通常而言,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时,精气就干枯了。

黄帝说:通晓养生之道的人,年龄达到一百岁左右时,还可以生育吗?

岐伯说:通晓养生之道的人,能预防衰老并保持形体,所以尽管年事已高,也仍然可以生育。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被称为真人的人,他们洞悉自然界的规律,掌握着天地阴阳变化的机理,能吐故纳新以调摄精气,超然独处以保持精神内守,使筋骨肌肉跟精神达到完好的统一,因此能与天地同寿,永无终结,这是他修身养性的结果。

中古时代,有被称为至人的人,他们道德敦厚,通晓养生之道,能顺应阴阳四时变化,远离世俗纷扰,养精蓄锐,悠游于广大的天地中,视听直达八方之外。用这种方法增益寿命、强身健体,此类人也可列入真人之列。

其次有被称为圣人的人,他们能在天地之中安适地生活,遵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好和欲望适应世俗社会,没有愤怒埋怨的情绪,行为不背离世俗的一般要求,穿只有普通纹彩的衣服,行为举止也不受世俗牵制,外不使形体因为事务而疲劳,内不使思想上背负过重的负担,力求安逸、快乐,以安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们的形体不容易衰疲,精神不容易耗损,寿命也能达到一百岁左右。

其次还有被称为贤人的人,他们以天地的变化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追随上古真人,力求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做的人也能延长寿命,但有一定的限度。

第三章 认清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辨清体质好养生

  ◎第一节 《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最早涉及体质养生

  体质受先天、后天因素共同制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体质影响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体质易患不同的疾病

  判断体质,从辨别阴阳开始

  男性疾病无一不和体质有关

  体形普遍看好体质明显下降

  体质养生必须注重生活调摄

  摩腹、捏脊,就可以有效增强体质

  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第二节 平和体质: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

  顺四时,调五味,平和体质这样养护

  戒烟少酒,别让烟酒毁了你的好体质

  平和体质来自平和的生活环境

  心平气和——平和体质的养心之道

  平和体质的最佳运动方式——太极拳

  鳗鱼是壮阳补肾的“鱼类软黄金”

  男人的“肾之果”——板栗

  杏仁补肺、润肠又养颜

  民间常用的健脑益智方

  糯米饭——御寒暖胃佳品

  每天一袋奶,喝得科学便能老而不衰

  人参杀人无过——补品的正确吃法

  ◎第三节 药食同源治百病——最常用的食疗方

  本草动口不动手,轻松战胜糖尿病

  多吃防癌食物,远离癌症

  性冷淡不用慌,食疗秘方帮你忙

  肺病食茼蒿,润肺消痰避浊秽

  应对肾病,从吃开始

  吃掉这个万病之首——感冒

  胃溃疡,可用蜂蜜来调治

  赶走体内毒素,告别便秘烦恼

  肠炎是个慢性症,运用食疗最合适

  咳嗽了,吃吃枇杷就管用

  学会妙用姜,日常保健康

  ◎第四节 饮食不当,会致病减寿——《黄帝内经》论食忌

  病从口入,80%以上的病都是吃出来的

  食品安全问题——最大的健康杀手

  如何避免“问题菜”对人体的伤害

  精细食物别多吃——富贵病就是吃得太精细

  “方便食品”损害健康到底有多方便

  油炸食品,健康免疫的仇人

  不良饮食习惯伤身亦伤神

  忌口——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女性经期过程中的饮食宜忌

  避开饮茶十忌,才能喝出健康

  坐飞机前要注意的饮食三忌

  根据个人体质,掌握饮食宜忌

(1)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也很重要。《内经》中已把“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提出能否抗衰老的关键是实行正确的养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敌。但《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养生之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补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从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2)养生学、康复学的原则和方法

《黄帝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康复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人们的预防保健和康复实践。现分述如下:

①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都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②保阳气,益阴精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③顺应自然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④调摄精神

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御”、“收”、“适”、“和”,都有主动的含义。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培养意志是为了加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⑤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这里主要包括睡眠、劳作、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素问·上古天真论》),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生气不竭”。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平旦、日中、日西将暮三时劳作歇息之分。现代生物学也认为,人体存在许多生命节律,控制着机体的生理活动。《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就是要人们顺从这些生命节律,安排起居作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生命力长久不衰。

(3)关于发育、衰老与长寿的论述

“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这说明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限度,是指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传统医学称之为“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春秋皆度百岁”的记载。唐,王冰注曰:“度百岁,谓至一百二十岁也。”《灵枢·天年》则重点讨论了关于天年的问题,提出“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得终。”并对人体自出生以后,从幼年、健壮、衰老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10~100岁)生理上、体态行动上和性情变化上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人生的一般寿命应当有百岁,到百岁以后才是自然趋向衰老的最终阶段。《黄帝内经》认为造成早衰的主要原因是起居无节,精神失于调摄,缺少锻炼,不注意养生防病;指出养生长寿的要旨在于顺应天时,形神兼养,保全精气,这些精辟的论述,包含着十分科学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健康长寿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