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的历史演变过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3收藏

七巧板的历史演变过程?,第1张

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吃饭招呼客人的小桌子。说起“燕几图”的来历,不得不提宋朝一位叫黄伯恩的人。黄伯恩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7张桌子组成的宴几。7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排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

  七巧板的历史也许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 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之证明了勾股定理。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现在的七巧板是经过一段历史演变过程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再演变成七巧图,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在欧洲,大约在1805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有24幅七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在意大利出版的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历史。在这些书的前言中说: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族、平民百姓无不咸宜的消遣游戏,而且它不像其他赌具那样会让您输掉钱 财。

  荷兰作家高罗佩在他的小说中写了一个哑巴男孩用七巧板拼字来补充他的手势。据说法国拿破仑被放逐后就常常玩七巧板来消磨岁月。

  七巧板传往欧洲至今风靡不衰。1978年荷兰人JoosfElffers编写 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种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七巧板中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数目不多,却能拼出很多种图形,如能拼出从0到9的十个数字,或汉语拼音字母,也能拼出几何图形、动物、建筑物等。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竟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谁能想到呢,这种玩具是由一种古代家具演变来的。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31317html

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据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说::宋黄伯思宴几图,以方几七,长段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明严瀓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 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现七巧板系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宴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据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说::宋黄伯思宴几图,以方几七,长段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六十八名。明严瀓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 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现七巧板系由一块正方形切割为五个小勾股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可一人玩,也可多人进行比赛。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古算术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是中国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宋代的宴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

七巧板是由下面七块板组成的,完整图案为一正方形:五块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块小形三角形、一块中形三角形和两块大形三角形)、一块正方形和一块平行四边形。

十九世纪最流行的谜题之一就是七巧板。七巧板的流行大概是由于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明白易懂的缘故。你可以用七巧板随意地拼出你自己设计的图样,但如果你想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图案,那就会遇到真正的挑战。正是七巧板的乐趣所在。

七巧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七巧板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七巧板的历史

今天,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七巧板和七巧图,它在国外被

称为“唐图”(Tangram),意思是中国图(不是唐代发明的图)。

七巧板的历史也许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

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之证明了勾股定理。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

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现在的七巧

板是经过一段历史演变过程的。

清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记载:

“宋黄伯恩燕几图,以方几七,长短相参,衍为二十五体,变为

六十八名。明严瀓蝶几图,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

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制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

余。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

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

这基本说明了渊源,即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

初再演变成七巧图。

“燕几”包括两张4X1的长桌,两张3X1的中桌和三张2X1的短桌。

这七张桌子可以组合成广狭不同、形式多样的实用桌,是为今日组合

桌具之祖。《燕几图》给出76种组合图(陆以湉称六十八名,有误),

作者黄伯思自序署“绍熙甲寅岁十二月”(1194年),即作于南宋时。

但黄伯思是北宋时人,卒于徽宗初年,时间颠倒,有人据此斥为伪记。

《蝶几谱》成书于明万历丁已年(1617年),为戈汕所作。严瀓

曾为此书作序(陆以湉误以为严瀓所作)。戈汕字庄乐,常熟县人。

《常熟县志》记载“戈汕造蝶几且有谱”。“蝶几”是三角形和梯形

的几(图一),计六种十三只。用“蝶几”拼的图形比“燕几”图形

要复杂丰富得多,能组成亭、山、鼎、瓶、蝴蝶等形状,变幻无穷。

实用之余,转为清玩,变桌为板,具体面微,成为“七巧图”的前身。

康熙年间刘献庭在《广阳杂记》中记述他看到的十三只拼板图,所拼

成的图形颇似“蝶几图”,但其记述十三块板“或长方、或半长方、

或锐角、或钝角”则又不似“蝶几”。显然这已是拼板游戏了。

图一:蝶几图

七巧板的发明可能在18世纪初,源于蝶几。将图1中的蝶几样法

取右半部,再切割两刀即成七巧板(图2)。七巧板很快传往日本和

欧洲。在欧洲1805年编的书目中已收有介绍中国七巧板拼图的书。

日本七巧板的分割方式略有不同(图三)它应该是采用蝶几样法的

中心正方形补充分割而成。由于日本在1742年出版了《清少纳言智慧

板》,而我国现能找到的《七巧图合壁》是1803年出版的,所以日本

认为七巧板不是中国传去的。但笔者认为中国七巧板及日本七巧板都

源于“蝶几图”,而且早期七巧板风格和样式也都沿袭“蝶几图”。

图二:中国七巧板

图三:日本七巧板

在欧洲,大约在1805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有24幅七

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

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在意大利出版的书中还介绍了

中国历史。在这些书的前言中说: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族、平

民百姓无不咸宜的消遣游戏,而且它不像其他赌具那样会让您输掉钱

财。

荷兰作家高罗佩在他的小说中写了一个哑巴男孩用七巧板拼字来

补充他的手势。据说法国拿破仑被放逐后就常常玩七巧板来消磨岁月。

七巧板传往欧洲至今风靡不衰。1978年荷兰人JoosfElffers编写

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种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

出版。

七巧板的历史也许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 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之证明了勾股定理。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现在的七巧板是经过一段历史演变过程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再演变成七巧图,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