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怎么学才能学好秘诀
地理怎么学才能学好秘诀如下:
一、学会概括:
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例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二、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做成思维导图,会让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掌握。
三、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四、抓重点概念: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和要点,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
五、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六 、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七、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
地理学的重要性
1、地理学是唯一一个关注于了解不同地区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为什么不同和怎样不同的学科。
2、对地理学和地理学论题的广泛关注,对于了解每日新闻报道中的国家与国际问题非常重要。
3、由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如此广泛,因此有极为多样的就业机会等待着投身该学科大学教育的人们。
地理这门学科,文理兼备,需要背诵的东西少,可以给其他可闷的学习腾出些许时间。学霸们往往集中在物化生组合,所以,地理在赋分上有一定的优势。
《山海經》為最古老全球地理書 呂應鐘教授 1979 年起,因研究中國古書中的UFO記錄所需,曾購買並嬝炊ㄓ祩 v、神話、考古等類書籍,對上古史及神話產生濃厚興趣,於是投入很多時間專研古書,一股莫名的「尋史情懷」油然而生。其中以《山海經》一書給我很大的疑問,因為學界都認為山海經是神話,可是,我深入研究後發現真相並非如此,因為《山海經》自殷商至戰國成書以來,以至於明朝胡應麟之前,都被視為「實用地理書」,胡氏以一己之見視其為古今語怪之書,後人便以神話大全看待《山海經》,我認為此為後世學界的大謬,至今也是如此。 不久又讀到衛聚賢教授所著《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激起還原「世界上古地史」的雄心大志,但自己並非學歷史出身者,此念頭實在不自量力。1986 年,我認真的研究,並依書中記載自繪地圖,畫出了超過古代中國版圖的山海經地圖,當時直覺就認定《山海經》不僅是最古老之中國地理書,亦是最古老全球地理書,因為其描述內容廣至全球。 我深深認為該書不僅描述美洲、亞洲、歐洲三洲之山脈、河流 (流向)、礦物、動物、植物,更描述上古風俗民情以及信仰崇拜,並不是現代學者通認的「神話」而已。結果,我在文獻中得知美國易經考古學會曾於 70 年代,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台灣等地展出 1972 年在亞利桑那州出土的釵h零碎陶片,其中一件已有 7000 年歷史的古印第安人彩,其上刻劃有易經文字。美籍華裔考古學家洪天水經過數十年考證,加上在聖地牙哥又出土破片,發現有 9 個符號與中國半坡文化使用的表意符號完全相同,經過比對 113 個標本,又將符號表意內容與中國古籍和易經印證,發現這些彩應是中國人自上古半坡氏族移居美洲的一個明證。 再加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考古學教授塔那,根據對 9000 名哥倫布以前美洲印第安人、阿留申人和愛斯基摩人牙齒及骨骼的檢查,作出美洲先民於2萬年前來自中國北方的結論,他認為來自中國的移民可能分三批,一批是經由白令海峽陸橋的南緣移來,美國西北部的那狄恩印第安人則經由陸橋北緣從西伯利亞大叢林來到美洲,另一批為遠洋渡海而來。 地球科學已證實白令海峽原本是連接亞洲和美洲大陸,此陸橋因 14000 年前巨大的冰河溶解,海平面上升而淹沒。而 10 年前,一些歐美學者經過考證認為,約在 3000 年前,即殷商末年,一批中國人就已來到墨西哥,由於在秘魯出土的一尊奇特女神銅像,雙手提著銅牌,其上鑄有「武當山」三個南北朝時的漢字;在墨西哥又發現一方「大齊田人之墓」的墓碑,考證為戰國或秦末從山東半島橫渡大洋來到美洲的田齊人埋骨遺跡。 美國聖地牙哥大學莫里亞蒂博士針對在加州海岸外發現的古石錨及11塊大石塊做研究,認為是早期中國人橫渡太平洋的證據,因為對照古文物和實物,以及美國科學機構鑑定,認定此石錨岩質「不存在於北美洲太平洋岩岸,而同南中國海岸地區所產灰岩一樣」,應為 5 只石錨及其附具。 有了這些美國學界的考古發現,提高了我對人類上古活動研究的興趣,也更加認定《山海經》是世界地理書,十多年來一直無法忘懷此觀念。近年研讀上古史,知中國人海上航行,始自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大陸東海之濱已有7000年前的船槳出土,證明了此點的可能性。 而考古學上已知殷商時代已使用青銅器具,且有能力將獨木舟改良為穩定性強、載量大的木板船。研讀古書知武王伐紂時,數千兵馬僅用47隻船,一日之間橫渡黃河孟津。《史記˙周本紀》中的記載已反映了武王所乘船隻之大、船行之速、吃水之深的盛況。 因此,個人思考「殷人東渡」可能選擇當時最合理的沿海島東航的「阿留申群島」航線,因為此海路不僅比陸路 (白令海峽陸橋) 方便,且殷人素習航海,當時已知用風帆為動力,更有掌握航向的舵槳,且我研究古代天文學,知殷人天文學已能測得新星,也有早期天文導航術,更由美洲沉錨判斷,殷商時已有能載百人以上的大船,此類種種均使我堅信我想法的正確性。 但為何殷人要遠洋東渡?因為在周武王伐紂之前,商紂王曾把大軍留駐於被征服的「人方」(今山東省),商朝滅亡時,大批殷人逃向海外,也就成為很正常之事。而且由山東半島出航,東渡日本,沿日本列島之東向北,過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再沿亞洲美洲連接處的白令海峽陸橋,過阿拉斯加前行,南下美洲西岸的加拿大、美國,駛抵墨西哥,再下到南美洲秘魯。 此路線沿途有陸地島嶼,有魚、禽、果可供食用,又有黑潮暖流,常年順風順水,木船航行毫無困難。後世航海學者及造船學者也多次以木船實驗,證實此點。因此,個人對上古殷人移民美洲之事件極感興趣。 1981 年讀到鄭德坤教授之《中國歷史地理論文集》,知東漢明帝時王景治水,明帝賜以《山海經》等書,可見當時看《山海經》為實用地理書,而自《漢書》至《舊唐書》之間近900年,觀念沒改變,甚至到明朝亦是如此。然而到胡應麟《少室山房筆錄》以其個人所見認為《山海經》為古今語怪之書,將傳統數千年視《山海經》為地理書之觀念開始扭曲,至清代修《四庫全書》,將《山海經》放在「子部小說家類」,從此《山海經》就被後世之人視為神怪 (神話) 書。 我覺得很奇怪,一部流傳數千年的地理書,在明朝被一位學者以一己之見扭曲為神怪書,後世學者不僅不去還原《山海經》的原貌,進行地理志的研究,當今若干學者竟附從沿襲扭曲觀點,大作山海經神話及神怪文章,何能稱為史實研究? 有此種「義憤」思想,再加上殷人出洋的考古發現,使我在10年前結合此二種思維,便深入研究《山海經》,並一一依經文畫出上古地圖,用現代精密地圖對照,總歸言之,〈東山經〉談的是自阿拉斯加、加拿大、北美到南美洲的西岸地理;〈南山經〉為亞洲中南半島地理;〈海外南經〉及〈海內南經〉已描述到中東的紅海;〈大荒南經〉描述到孟加拉灣;〈西山經〉描述華北地理;〈海外西經〉及〈海內西經〉描述中亞地理;〈大荒西經〉描述遠及地中海。 因此研究《山海經》可以知曉上古時代的全球地理、航海技術、風土民情等,若和現代地理做比較,正符合目前「地球村」觀念之推展,以古鑑今,值得當今世人深思。
地理五诀:穴要有护卫,不可犯吹胎。李双林
第一个图,边活边死。就是站在穴场,看这个穴,如果一边是圆形的,一边是山,这种穴不是好穴。看这个图,左边是青龙山,右边是一个圆包,圆包相当于一个肿瘤一样。这个山的形态不是很好。如果右手边白虎山一个圆形,呈现的是鼓,金钟,反而为吉;它呈现的形状一定是很死的,看起来很不好看,或寸草不生,或山上很破碎,就是青龙山比较长,白虎山出现了问题,龙虎山不对称,称为边活边死、就是一边是活的,生龙;一边是死的,死虎,生龙死虎,肯定不行。这样的风水如果用了,就会导致后代遭受饥饿贫寒,主贫困,不富贵,不是好的风水。
第二个图,龙衔虎。就是青龙山突然间高起,看上去就像叼着老虎一样,这样的穴是大凶的。就是青龙过高,白虎过于瘦弱,导致龙伤害了虎,这种风水也不太好;包括虎衔龙也是一样的。不管是龙去伤害老虎,还是虎去伤害龙都不可以。左边去伤害右边或右边去伤害左边,都不是好的风水。看风水不能死搬硬套,一定要活学活用,要正确理解它的含义,这样在分析的时候才不会陷入死胡同。
第三个图是仰瓦。这个风水这个图,后面是凹进去的,前面也是凹进去的。穴山比较瘦弱,比较单薄;穴山的后面是凹进去的,不雄厚,没有来龙作为支撑。瓦片它是仰过去的,也代表不结穴,不聚气,这种风水不能使人富贵,反而招来贫寒,也不是好的风水。这一点看出,来龙一定要雄厚,来龙不雄厚,这个地方很难出富贵之人。
如果一个村庄的住房,大部分靠的是一个山,但这个山比较单薄,比较瘦弱,没有来龙作为支撑,这个村庄也不会富贵,很难富贵。
第四个图是绷面。这种穴表面上看过去生了很多脉线,一团真气已经消失了。就是从远方看过去,这个穴山是一杠一杠的,不平坦不圆润,就像打皱,皱起来了一样;就像把一块纸巾,把它揉在一起再松开这种感觉。如果葬下去了,会导致家人哭涕声不断。
第五个叫吹胎,就是胎息一定要有两肩作为依靠。胎息就是结穴的这个点。如果选的这个点脱离了龙虎山,周围没有任何的保护,没有任何的依靠。就会受到八风的吹袭,就会代表人丁衰败,家中也会出现疾病残疾之人,非常可怜,也不是好的风水。
第六个图为破头。破头就是风水看上去青龙和白虎都非常好,很均匀,龙没有伤虎,虎也没有伤龙,而且特别的有情,没有无情于我,但穴山的顶部破掉了。比如人为的情况把它挖掉了,或滑坡断掉了,看上去顶部不完整,不圆润,尖尖角角的或一半没了。这种情况都不是好的风水,在会导致人短寿,秃头,增加烦恼。
以上二十四凶穴图,虽来龙秀丽,砂水明净,而穴场要紧处已犯破败,不可扦下。在看穴的时候不能光看来龙,来龙虽很秀丽,砂水看起来很漂亮,但穴的位置已遭到破坏,这样的风水也不可以用。
一般看阴宅风水,要点穴,首先要把这个穴找出来:要站在案山观穴山,站在穴山观案山,站在青龙山观白虎山,白虎山观青龙山,从四个角度去看这个地方。看风水注重一个看字,而不在一个算字。现在有些人到了一个地方完全依赖卦,到了一个地方就打一个卦,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如果靠这个来看风水就有问题了,卦不一定是对的。风水属于形而向上面的东西,要用肉眼去观察,注重在看这个字上面,要通过外形去观察内气,不可过于迷信于卦,现在有很多人在这样做,这种做法可以参考。有的时候我去看风水,也会用奇门遁甲来预测一下,但不能完全依赖于卦。把穴定好后,观察穴山,青龙山白虎山案山,有没有破碎,如果有破碎的风水是不完善的,是不完整的,是有缺陷的,是会出现亏房的。
比如青龙山出现问题,长子肯定有问题;白虎山出现问题,老三肯定有问题;案山出现问题,老二肯定有问题。如果左右不对称,代表家中男女比例失衡,要么男多女少,要么女多男少;或男人有出息,女人没出息,女人有出息,男人没出息,家里很不平衡。现在大多数都是这样的风水,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不平衡的,平衡的家庭一家几兄弟都很好,是很少的。重点去看龙穴砂水是否有情。如果站在穴场,发现有一个地方无情于我,都有问题。
白虎山跑,白虎山无情;青龙山跑了,青龙山无情;青龙山白虎山都跑了,都无情;青龙山有情,白虎山无情,定向的时候要偏向于青龙山,要避开白虎山。点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如果白虎山有情,青龙山无情,要偏向于白虎山,而要避开青龙山。一定要避开不利的东西,去迎接有利的东西,这都是技法技巧。现在很多人点穴,到了山上就懵了,理论知识不扎实,心里不知道该怎么去看,到了一个地方慌了神。
比如去看一个地方,至少知道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能凭感觉,凭感觉肯定是错的。现在很多风水先生其实有问题的,一问他,他说不知道,但是我能看,没有这种先生。口才好与不好取决于肚中有没有料,其实也不需要口才,只是把知道的说出来就可以,比如要从水口看,从案山看,总有个理;就像做数学题,能算,也能口头讲,这个公式怎么用怎么用。就像很多老师,我接触过很多老师,平时话很少,口才也不是很好,但一讲课,口才就好的不得了;专业知识范围之内,随便你问,都能答,而且越说越有劲。就像很多理工生,平时问他,他不想回答,但让他给你讲一讲软件,讲一讲程序,这个话多得不得了。接触过很多程序员,只要聊软件,聊这个市场就非常专业,说出很多专业的名词。风水行业也是一样的,先要做到心中有数,先要知道如何去看。到了一个地方,第一步看什么,第二步看什么,第三步看什么,然后再做什么,有个流程,不能反过来做,反过来肯定是错的。就像很多先生还没到一个地方,向已经定好了,肯定是错的。定向不可以在家里面掐指一算,向就出来了。向是龙穴砂水的产物,龙穴砂水都在为向服务。连龙穴砂水都没有了解,定不了向。
之前讲的凶穴图非常有道理。不要光听了就算了,还要再去复习一下,认真去看一看,这是精华,这是作者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地理五诀这本书为什么要给大家讲一讲,里面有很多峦头上面,其他书上学不到的东西。理气方面的东西另当别论。只是峦头的东西都是好的。之前讲的峦头无假,理气无真,峦头没有争议的,这门风水是统一的,天下风水都是统一的,而争议仅仅是理气;但理气是为峦头服务的,只要是一个合格的风水师,做出来的风水都不会被别人过于的指点。
大家看到后都觉得这个地方还是不错,做的挺好。即便用的方法不一样,也不会被别人过于的批评,因为注重峦头。
案例:村子修了个房子,这个房子是横着修的,有一个高山,这个高山是在现在房子的右侧,左边是空的,后面是一条路,这个路比房子还高,有一个山脊,比房子还高。这个房子当时修了过后非常不顺,非常的不顺,男主人房子修起过后就得病了,鼻癌去世的,50多岁。现在他儿子又多病,也才50多岁;有一个神婆说的,活不过60岁,很严重。这个房子从外环境来看就有问题,第一个它背了一个山脊,而且后面是一条路,路比房子还高,从它房子上面压过去的。
第二个,左右过于不平衡。房子靠的是路,右边的白虎山过高了,向山是向在,前面是一个案山,也是一个山脊,山脊是右边高左边低,逐渐的走下坡路,正好朝向最末端的这个位置,这就走下坡路。房子从修建起家里面一直不顺,赚钱都是小事,关键是灾难不断,男主人和女主人寿命都不长,最后重新建房。在我的建议之下,背靠了这座高山;左边就以这条路作为青龙山,右边以下坡的这条路作为白虎山,改了一个向,就符合峦头,再通过理气作为调理,现在不错。做风水不能完全顾及24山,一定要考虑到峦头。如果不符合峦头,做什么向都没用,风水当中有句话叫峦头为体,理气为用,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学习峦头的时候,要更多花费一些功夫的,不能在理气上花费太多功夫;理气不复杂,一两节课能讲完;但是峦头很复杂,它需要一定的天份,也需要师傅在旁边进行指导,到底要怎么去看,才能准确判断出这个地方风水的吉凶,一点点去验证,不要着急,有些人看或者很着急;看到一个地方,今天来看把它记在本子上,明天再来看一看,最后才确定。不要今天看了,一两分钟之内马上就要下结论。现在有的客人也很着急,着急是看不好的。着急是容易出错的,就像给大家算八字,都不喜欢我在旁边,别人坐在这里等,都喜欢明天再来吧,晚上给你写好,一个人慢慢的分析,这样分析的庚更好。当面还没有私下分析的好,要马上得到结论,分析的时候很多地方考虑不到。古人看风水是看很多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现在最多一个小时,搞定,回家。
对于一些普通风水,的确也不需要多长时间,几分钟就能搞定,如果遇到一块好风水,一定要好生审查,反复去看。看的就是峦头,峦头风水一定要好好学。一个不懂峦头风水的风水师,不是一个好的风水师。如果只会罗盘,只会看方位,只会推算九星,都不能把它称为风水师,叫风水爱好者。风水先生的看家本领是在峦头之上,是在这上面,这才是他的技术。
在这里再给大家说一个在公众号上面有个网友留言,问有没有望气之法?这个是有的,望气是有的,有两种看法。第一个就是看早上天要亮的时候和傍晚的时候,去观察这个地方,看气、雾,主要是雾,有没有与众不同。特别是冬季冒热气的地方,一般地气比较好;第二种就有点迷信,就是修炼天眼,很玄乎,听一下就可以了。所谓望气就是去选择凌晨或傍晚的时候去看一个地方,看这个地方结的雾,形状,以及这个地方的云,以及这个地方一些气场;看的时候一般是眯着眼睛,就是眼睛半睁半闭的状态去看,可能会发现一些不一样,比如有一些光团,有一些不一样的光点,不一样的颜色,找出不一样的这个地方,往往就是穴的位置。需要一定的经验,也需要一定的耐性,不是一天就能看出来。我曾经试过,的确有点不一样,平时没怎么用过。可以去试,没有什么秘诀。这个叫望气。风水当中还有一个叫鬼灵经,这一本书讲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通过鸟儿通过动物通过植物来验证这个地方是不是穴,也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地方。学习风水要博览群书,书看多了,方法也就多了,验穴的技术手段多,看得更准。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当时丰富的天文学记载资料
汉朝古墓里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彗星图
西汉的《周髀算经》,算天地结构、太阳视轨道大小、周天里数、北极璇玑的方法
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详细的地理学资料 介绍国内地理资源,地理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的书籍
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天文历法 回归年的精密计算为世界第一
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游记》,除了很详细的地理知识外,还包含各地的风土人情
清朝魏源的《海国图志》,近代史中国认识世界的著作 全方位介绍各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状况。
此外,《二十四史》中有十几卷介绍天文地理的著作。
风水类书籍目录:
《相法指南秘要》《手抄本江西地理秘决》,《沈氏玄空学》《水真崇》(梁贵博)《三僚杨公祠秘决水法手抄本》《三僚杨公祠秘诀水法手抄本》《九天玄女青海角经》《金马玉堂宝鉴》,风水类旧日书《绘图阳宅十集成》《二十四入宅择日》《地理五诀》《地理四秘全书》《地理金》《地理大全》《形势大照图史公水法》《紫微星缺四卷全》清代抄本《诸星起例》《重镌官板阳宅大全》
这些风水资料在中右下角处都可以找到,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正宗天心正运》《正宗三合二十四至宝全书》《正三元杨公祖师心法》《张九仪增释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张九仪仪度六王择日要决》《宅运吉断》《宅大成》《宅经葬书葬经》《释地理水海》《增订阳宅井明》《泽被生民》,《葬经翼》《葬法百验新书》《运气总论》《运气易览》《于鸡仪水秘密决》《阴宅风水经》《阴阳秘决手抄本》,《六掌秘本》《杨救贫-七十二局批注《杨公祖师心法》,《杨公真传龙脉经》《杨公造葬地理秘决》《杨公造命地学秘决》
《杨公逸民加补五章歌》,《杨公玄空风水活法》《杨公先师救妙全集》,《杨公十八忌玄空经房煞》《杨公三元造葬秘笈》《杨公妙传实用秘决》《杨公秘传阴阳二宅开门放水经》《杨公进神水法148局详解》《杨公呼龙点六秘决》下集《杨公呼龙点穴秘决》上集《杨公二十四龙运吉》《杨公地理辞典》
阳宅风水书籍
《阳宅要决》《阳宅形煞真传》《阳宅统楷》《阳宅十书》《阳宅大成》《阳宅/八门九宫图》《严陵张九仪增释地理琢玉斧峦》严陵张九仪增释地理琢玉斧》《寻龙点穴家传手抄秘本》《玄微二十四定局》《玄空真解刘湘樵著古本《玄空真解》《玄空河洛先天心法秘决》《玄空大卦挨星密旨全书》《玄空大卦挨星密旨全书》
《形气得一全书》《形峦神断书》《形家五要正编》《星斗秘传-看穿石》《新镌徐氏家罗经顶门针》《谢氏地理真传》《谢氏地理真传》《消砂经》,《五要奇书》,《吴驾葬坟略考》《王公阳宅神断》《王公断宅》,《万栢-形家五要正编》,《天心正运手抄本》《天井放水要诀》
《天机贯旨地理秘诀红经》(天地三才发秘》《谈氏三元地理大玄空》《四十八局图说》《四大局》《水书字典》《水法藏》《水法藏》《手抄三合秘籍》《水秘密决》,《三元地理水气远挨星图决》《三合风水》《三合派地理青经》《三合兴国手抄本》《日景罗经》,《子须知》手抄本《清刻本阳宅精粹》,《青经》《青宝照天玉决》,《落星手抄星宿推《常星》,《遁大全》,《钦天监新选地理辩论》《乾坤整度》《平阳地理玉函经》,《明代风水堪舆峦头派理论合集3册》《民间真地理黄金抄本》,《民间三合总结》《民间风水手抄本》《秘传造葬制煞作法》《秘传阳宅望门断》《秘抄本地理》,《秘抄本地理佚名撰》《秘本阳宅望门断》《密抄本地理》《峦头指迷8卷》《楼宇宝鉴》《龙缠度真本》
《六十四卦理气抄本》,《伯温白猿风水雨面》《刘化庆杨公风水符咒》,《刘国师地理真传》《刘公五星正变与歇砂图注》《择录先贤地理要诀》《廖家厚地理砂水》《廖公秘传拨砂经》《历代地理指学图》《理气正宗》《李三庆手抄地理秘本》《理气心印传》《赖公廿四水得失章》《赖布衣葬坟略考》《堪舆完孝录》《堪奥一览》,《堪奥图》《堪奥说原》《九星吊替及论廿四龙》《精刻编集阳宅真传秘决》(2)《精刻编集阳宅真传秘决》
(1)
《荆楚派玄空决》《锦绣经地理直指例》《锦秀经地理直指例》,一《金志安金氏地学粹编卷》中《金志安金氏地学粹编卷》下水类古籍《金志安金氏地学粹编卷》上《金书秘奥钞本》
《金氏地学粹编卷》《蒋徒传天玉经补注》《需大鸡真传阳宅天地卷合订本》《蒋大鸡阳宅要决图说》风水类古《蒋大鸡三元奥秘手抄本》《蒋大鸿归厚录》
2《蒋大鸿归厚录》1《蒋大鸿刘湘樵玄空真解》3蒋大鸡刘湘樵-玄空真解》2蒋大鸿刘湘樵-玄空真解》1,《蒋大鸿相地指述》l《蒋大鸡归厚录杜薇之藏本》下《大鸿归厚录杜薇之藏本》上
《家传天星秘本》《家传三元三合风水抄本》,《家传挨星秘本+三元玄空秘本《夹竹梅花》《纪理未学》,《纪理末学》《皇极经世书解》,《黄一凤玄髓经注解》,《黄一凤日子格》,《红经精解》,《红经精解》《洪武大定地理禁书》,《黑经》,《振龙经真义》,《韩古本地理五诀》《古三坟书》,《古本罗经适解》,《鲦州祖传黄妙应至宝二十四各向水》,《甘时望天星秘窍》《风水堪奥经典天玉经解》《分金论》,
《二十四头化作四十八局用法》,《二十四水法贵格》,《二十四精论诀》《萤绳遇水法炼金》一《东国地理秘决》《点穴家传手抄秘本》《地舆厘度》《地学铁骨秘》《地学精华》《地理龙峡砂穴气脉》《地理左沟家传》《地理字字金抄本》《地理字字金》抄本地理直指原真大全》,《地理正宗乾》,《地理正宗坤》《地理正经》《地理葬法金不换》《地理元空法鉴》《地理阴阳决》《地理要览》,《地理演会》《地理心法秘要阳宅演局》《地理新法明论》,《地理五诀古籍版》《地理五诀辨正》四卷《地理统一全书》,《地理铁案》《地理四真全书》,《地理水法全成》《地理枢要》《地理三字经峦头篇》
风水类籍
《地理三字经拔砂筒》《地理三合秘书》,《地理全书洞林照胆经》,《地理全书》《地理全书《地理青影玉尺度金针集》《地理铅弹子砂水要决》,《地理妙决》,《地理妙法精决》,《地理秘录》《地理秘本》《地理理气吉断决》《地理津梁入门断》(又名理气津梁《地理津梁入门断》《地理金不换》《地理家传阴阳经》,《地理家宝手抄本》,《地理或问》,《地理归宗》《地理归要》,《地理大全青乌集》
风水古籍《地理大全》《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地理不求》《地理冰海》《地理辨正得一说》,《地理辨正参解》《地理便览》陈希夷《龙图序注解玄空秘指浅注》《抄本二十四立向线法大全》,《插泥剑地理玉钥匙》,《参两正义》,《卜居秘髓图解》,《宝颜堂秘笈》《白猿图说》《八宅周书》,《八宅派三元通天照水经》,《八宅明镜》《八宅风水秘传》《安龙拐阳经书》,《安居金镜八卷》,《挨星晨解一夜仙》,《挨星秘本+三元玄空秘本》,《器伯温白猿水雨固》,《64卦理气抄本》,《名墓点穴立向秘决图说》
清代著名考据大家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
唐
括地志
李泰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影印本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
唐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中华书局198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下册)
唐
郡国志
阙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唐
十道四蕃志
阙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唐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阙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
唐
贞元十道录
阙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仅存16行
宋
九域志
王存
《宋本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2004年影印本
《元丰九域志》,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元丰九域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新定九域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宋
太平寰宇记
乐史
中华书局2008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补全本(全9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9-470册(有阙文)
《太平寰宇记补阙》六卷,《续修四库全书》第585册
宋
舆地广记
欧阳忞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上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宋
舆地纪胜
王象之
道光29年文选楼本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道光文选楼本(上中下册)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影印道光文选楼本(全8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583册
宋
方舆胜览
祝穆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中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元
元一统志
孛兰肸
金毓黻辑《辽海丛书》本,1936年
《辽海丛书》本,辽沈书社1985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上海书店版《丛书集成续编》第47册
新文丰版《丛书集成续编》第226册
赵万里增辑本,中华书局1966年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元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刘应李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明
寰宇通衢
官修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明
寰宇通志
陈循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明
大明一统志
李贤
《天下一统志》,万历间万寿堂刻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473册
台湾文海1965年影印本
三秦1990年影印天顺五年司礼监本
明
大明一统名胜志
曹学佺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170册
明
皇明一统纪要
顾充
早稻田大学藏万历元年原版
明
皇舆考
张天复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7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明
广舆记
陆应阳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73册
明
方舆胜略
程百二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1册
明
广志绎
王士性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1册
明
郡县释名
郭子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167册
明
目营小辑
陆化熙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册
明
寰宇分合志
徐枢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册
清
康熙大清一统志
蒋廷锡等
有电子版
清
乾隆大清一统志
和珅等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4-483册
清
嘉庆大清一统志
穆彰阿等
《四部丛刊续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98-612册
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
上海古籍2008年影印本
清
肇域志
顾炎武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上海古籍2004年
清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四部丛刊三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595册
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清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
《续修四库全书》第595-597册
中华书局2005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全12册)
清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
洪亮吉
光绪5年授经堂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613-624册
清
方舆考证
许鸿磐
民国华鉴阁本
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线装本
清
新斠注地理志集释
钱坫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清
历代地理沿革图
马徵麟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本文2023-08-07 23:22: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