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汉龙古方生发和韩勇生发,不知道是不是有用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听过汉龙古方生发和韩勇生发,不知道是不是有用的?,第1张

1、生发方法用生姜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生姜适量,切片,每次理发后用生姜搽1次。如果脱发已经严重的话,可以每一天使用两次,早晚各一次。

2、鲜侧柏叶,如果在你附近不远就有侧柏叶树那真是太幸运了,使用鲜侧柏叶浸入60%酒精中,7天后滤液,涂搽头部,一日3次。

3、使用黑芝麻与干桑叶:黑芝麻500克,干桑叶60克,放一起碾碎成末,用蜂蜜调和为丸,如杏核大,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续服用。此方法需要经过咨询医生后在使用。

4、多吃蔬菜和水果――妇女容易脱发的因素之一是血液中含有酸性毒素,长期过量食用糖类和脂肪类食物,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丙酮酸、碳酸等酸性物质滞留体内,产生酸毒素。所以要少吃肝类、肉类等食品,因这些食品中的酸性物质容易引起酸毒素过多。蔬菜和水果是碱性食物,能中和酸性毒素,可以适当多吃。

5、补充类粘蛋白和骨胶质――可多吃牛骨汤、排骨汤等,这些成分都比较有营养,其所富含的营养也是头发生长所需要的。

温馨提示:不是完全靠食物就可以生发的,食物在生发的过程中更多的占据着辅助生发的角色。所以,单纯想靠食物就能生发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大家应该找出适合自己的、合理的生发方法,来治疗自己的脱发。

四川成都一男子,自学《伤寒杂病论》,配置特效中药,被罚6000万。

小伙子彭某,一直比较喜欢中医,平常也会买些医书来看,时间一长,就通过自学中医古籍《伤寒论》等书籍,按照医书里面的药方,成功配置出药丸、膏药、中药液等。而制作过程就是在自己的家里,通过自己买的机模等机器设备,制作完成,也没有取得任何药品监管部门的认可。药品制成后,通过网上销售给病患,获利达到130多万元,现场查获的半成品,未销售的货物多达15万之多。

而他制作的药品有:生发丸、温经汤、山药丸、打呼噜丸,多达42种,价格从十几块到几百块不等,他最先通过病友群推销,在一些病友使用过后,效果不错,进而推广给其他人,就这样把生意越做越大,直到开始了自己的专营网店,生意更是好的不得了。

当然刚开始人少,并没有什么影响,随着生意做大做强,正准备再创辉煌的彭某,经人举报,被执法人员盯上,随后采取行动,控制住彭某,并查抄了所有货物。对彭某处罚决定,没收其违法所得130万元,并处罚金3000万元,然而在之后彭某并未交纳付款3000万元,执法部门向法院提起执行,法院在依法审理后,准许强制执行,包括违法所得130万元,罚款3000万元,加处罚款3000万元,共计6130万元。

我认为合理

实话实说刚开始,我也对这个处罚不甚理解,感觉太重了,针对个人的罚款上了千万,估计这辈子都还不完。再说药的疗效挺好,又不是假药,为什么要罚这么多呢?

其实执法部门对他处罚还是有理有据的,首先彭某没有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验许可证,就凭自学敢生产销售药品,属实说太危险,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老中医,都是经过多年的锻炼,从小的专业学习,才能出门行医,而药品又多有毒性,稍有不慎,人命关天。

在《药品管理法中》规定罚款的处罚是要按照违法所得的十五到三十倍来处罚的,而现在定的3000万,是安装20倍处罚得出来的,基本是中等偏下了。再说无论罚多少钱,没有出人命也够万幸了,不然就不是罚款了,还要负刑事责任。相信谁都不想那一幕的发生。

我们国家现在对食品安全很重视,更何况还是药品呢!如果真想发展中医,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好好的学习去考证,国家也为了发展中医,制定了好多利于中医的条款,我们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助力中医发展。

 斑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非瘢痕性脱发,常发生于身体有毛发的部位,局部皮肤正常,无自觉症状。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头发斑秃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头发斑秃治疗方法之古方疗法

 将古方斑秃再生液直接喷洒于头皮患处,每天用药两次,早晚各一次,两瓶为一个疗程。此药物能满足不同斑秃患者的要求。防脱,止脱,生发,护发四效合一。不仅能显著控制脱发,促进头发的新陈代谢循环,增强了头发的生命力,补充了营养,恢复了头发的生长速度,牢固发根,而且能深入毛囊清除油脂,抑制皮肢腺,让头发重新获得成长,还可以采用苗方促发液喷剂外治法使药效得到充分吸收,从而实现止脱生发、固发养发之功效,达到彻底治愈斑秃症的目的。

 头发斑秃治疗方法之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斑秃,在古籍中鲜有记载,直至清代的《医宗金鉴》,始有用局部刺络法治疗的记载。此法现代已发展成皮肤针叩刺,是本病主要穴位刺激法之一。

 现代以针灸法治疗斑秃的临床文章,较早见于1958年,采用秃发局部间隔针刺之法,效果较佳[1]。自60年代起,开始运用皮肤针治疗斑秃,并沿用至今。为提高治疗效果,还从普通的皮肤针改为电梅花针,另外尚加用中药或其他穴位刺激法,如艾灸之类。除此之外,还应用穴位刺血、穴位注射以及激光针等法。采取辨证论治,施以补泻手法。另有国外学者在秃发区边缘及周围针刺,也均有一定效果。近来有些学者提出如能加以心理暗示,则更有助于疗效的提高。通过近30年来上千例的观察,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基本肯定,其有效率在85%以上。

 头发斑秃治疗方法之西医治疗

 1全身用药 内服或注射V-B1,内服溴剂或其他镇静药。皮质激素可用于病变范围广、全秃及普秃的病人,须长期共存口服至头发完全恢复正常。然不宜大量长期共存使用,因停药后头发常又脱落,而激素副作用已很明显。

 2局部治疗 各种疗法的确切效果很难估价。

 (1)激素外用及损害处去炎松混浊液皮内注射,每次02~1ml,加等量05%普鲁卡因溶液,每周1~2次。有人用牛乳在局部做点状注射,方法是用当日牛奶煮沸消毒后做局部皮内点状注射,每点注射01ml,点间隔距离为1~2cm,每次总量不超过2ml,每周1次,10次为一疗程。

 (2)刺激局部引起充血的药物如斑蝥酊、辣椒酊、浓醋酸、强氨水、芥子酊、1%敏尔啶溶液等。中医的梅花针弹刺。

 (3)局部理疗 按摩、紫外线照射、共鸣火花治疗、音频电疗等。

 (4)组织疗法 组织埋藏、羊肠线局部埋藏或胎盘组织液肌注等。

 头发斑秃治疗方法之中药治疗

 有报道首乌生发饮及生发酊有良效者。

 治疗斑秃的偏方1:旱莲草20克(鲜晶量加倍)。用清水将旱莲草洗净,加热蒸20分钟,取出冷后放人75%酒精200毫升内浸泡(冬春浸3日,夏秋浸2日),然后过滤去渣,即成咖啡色酊剂,瓶装备用。使用时先用棉签蘸上药液涂搽患处,待干后用七星针在脱发区上连续轻轻叩打,手法宜均匀,不宜忽快忽慢,忽轻忽重,针尖宜平起子落,不能歪斜,以免划破皮肤,每次叩打至皮肤潮红为度。开始每日涂搽药液3次(早、中、晚),七星针叩打2次,不宜间断。待新生的头发日见增加时,可改为每日搽药2次,叩打1次,直至痊愈。

 治疗斑秃的偏方2:生姜6片,生半夏(研末)15克。先将生姜擦患部1分钟,稍停,再擦1-2分钟,然后用生半夏末调香油涂擦之,连续应用一个时期,直至生出头发为止。

 治疗斑秃的偏方3:何首乌、当归、柏子仁各等分。将药烘干后研细粉,过80-100目筛,加蜜制成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头发斑秃治疗方法之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斑秃主要由血热生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分型诊治如下:

 (一)血热生风型脱发突然,发展迅速。多为年轻体壮者,伴有烦燥不安,或有头皮瘙痒,失眠恶梦,唇红舌赤,脉象弦数。治宜凉血清热,滋阴安神。

 药方:生地15 丹皮12 蝉衣10 当归10 合欢皮12 茯神10 郁金10 柏子仁15 五味子6 侧柏叶15 桑椹子12

 (二)肝肾不足型 表现为头皮焦黄,或兼有花白,毛发成片脱落,伴有面色萎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治宜补肝益肾,滋阴养血。

 药方:熟地18 白芍12 川芎9 山萸肉15 菟丝子15 枸杞子12 天麻8 羌活9 木瓜8 首乌10 女贞子12

 (三)瘀血阻络型 表现为头发秃落,日久不生,伴头皮刺痛,面色晦暗,舌有瘀斑,脉象涩滞。治宜活血化瘀,疏经通络

 药方:桃仁12 红花10 赤芍10 川芎6 生地15 丹参12 夜交藤15 莪术10 当归12 白术18 黄芪24

 皮肤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阳性反应点、风池、百会。

 配穴:太渊、内关、颈部、骶部、腰部。

 阿是穴位置:即脱发区(下同)。

 阳性反应点位置:多位于脊椎两侧,或为触之有条索状、结节状、疱状软性物等阳性反应物,或为压之有酸麻胀之阳性反应。

 (二)治法

 每次阿是穴与风池穴必取。配穴多取颈腰骶部。以阳性反应点为叩刺重点。针具可用普通皮肤针,亦可用电梅花针。如为单头电梅花针,叩刺前,给病人手握铜棒,双头电梅花针则均由术者掌握。启动开关,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频率70~90次/分。叩刺方法电梅花针和普通皮肤针相同。首先密刺脱发区,落针均匀,从脱发区边缘开始呈螺旋状向中心绕刺,然后再从不脱发区向脱发区中心绕刺。接着叩刺风池穴或百会穴,在穴位表面05~1厘米直径内密刺。依据头皮情况选择剌激量,头皮无明显变化者采用中等剌激量叩剌,使局部充血潮红;头皮轻度发红肿胀者,施以轻叩法;头皮苍白者则宜重叩至少量渗血。剌激次数可逐步自初期的20次左右渐增至40~50次左右。其他穴位叩刺同风池穴。背部叩刺方法为:由后颈部直至尾骶部叩打脊椎两侧和脊柱正中,反复叩打数遍。各椎体间横刺3下。全部叩打完毕后,为增强疗效可在脱发区用老姜片揉擦或涂以复方斑蝥酊。涂后局部有微痛灼热感。皮肤针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5~7天。

 复方斑蝥酊制备:全斑蝥20只、红尖辣椒20~30克、鲜姜30克、水合氯醛50克、樟脑粉10克、甘油50毫升、升汞1毫升、奎宁粉2克,置 于1000毫升75%酒精中。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痊愈:头发全部长出,头皮厚度恢复正常(5~7毫米),头皮温度亦恢复正常(30~434℃);显效:脱发区80%长出新发,脱发停止,头皮厚度及温度恢复正常;有效:50%脱发区长出新发,脱发减轻或停止,头皮厚度及温度基本正常;无效:针刺前后改善不明显。

 共治疗1089例,有效率在877%~100%之间。其中,电梅花针治疗821例,痊愈742例(903%),显效4例(05%),有效52例(64%),无效23例(28%),总有效率972%。单纯皮肤针治疗139例,痊愈26例(187%),显效74例(532%),有效35例(252%),无效4例(29%)。皮肤针加涂药为129例,痊愈65例(505%),显效23例(178%),有效26例(201%),无效15例(116%),有效率为884%。后者有效率虽不高,但愈显率明显高于单纯皮肤针[2~8,17]。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百会、头维、阿是穴、生发穴、防老、健脑。

 配穴:翳明、上星、太阳、风池、外 关、天井。

 生发穴位置:风池、风府连线中点。

 防老穴位置:百会后1寸。

 健脑穴位置:风池下5分。

 (二)治法

 每次选2~3个主穴(阿是穴必选),疗效不显时,酌加配穴。阿是穴即脱发区,平刺,可透向脱发区中心,防老穴针尖斜向前方,针柄头部与患者头皮平行,沿皮进针1分,针感较大;健脑穴针尖斜向下方,进针2分,此穴在头皮里外处,要恰到好处,过深过浅均影响疗效。风池穴,针尖斜向下方刺入10~15寸,以得气为度,余穴进针得气后留针。留针时间均为15~2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斑秃(包括少量其他脱发)共1345例,痊愈913例(678%),显效236例(176%),有效127例(95%),无效69例(51%),总有效率为949%。一般治疗二~三个疗程左右[9~1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曲池、足三里。

 配穴:头维、百会、风池、脾俞。

 (二)治法

 维生素B12,三磷酸腺苷。主穴每次用1穴(双侧),阿是穴即脱发区,多发性斑秃者,每次选2~3个。效不显时加配穴1~2对。主穴用4号针头刺入(阿是穴自脱发区边缘向中心平刺),待病人有胀感,即注入维生素B12注射液(100微克/1毫升)05毫升。配穴用5号齿科针头,快速刺入,至有得气感后,注入三磷酸腺苷5~10毫克(每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98例,2例为个案,均愈。余96例,痊愈68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7%。

 穴位埋线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充分暴露斑秃区,在局麻下以三棱缝合针引0~1号肠线作“十”字埋藏,面积大者作双“十”字埋藏。注意必须埋到斑秃区边缘,线头植入皮下勿外露,用纱布及止血纤维包扎,一般仅治疗一次。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疗60例患者,痊愈5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以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波长6328A埃,输出功率8毫伏,光斑直径2厘米,直接照射阿是穴,距离10厘米。每块斑秃照射10分钟,如为多发性斑秃,每块可照射5分钟。斑秃面积超过4×4厘米,则分区照射。每日1次,6次后停照1次,3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90例,痊愈64例(711%),有效20例(222%),无效6例(67%),总有效率为933%,其中无效者均为多发性斑秃[13]。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委中。

 (二)治法

 令患者俯卧,腘窝作常规消毒,于委中穴上约4厘米处缚止血带或用指压迫,使委中穴或附近浅表小静脉怒张,然后用7号注射针头消毒后,垂直于皮肤进针,至皮下即横刺入血管,深约2~3毫米,快速出针,出血量为8~10滴,每隔4~6天1次。两腿可同时刺血,亦可交替进行。

 (三)疗效评价

 共治63例各种脱发者,其中斑秃、普秃及全脱者,治愈率为757%,总有效率达94%,脂溢性脱发治愈率为385%,总有效率为884%,病程超过一年的脱发患者,疗效较低。

看了头发斑秃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1 防治斑秃如何调理

2 治疗斑秃的偏方

3 斑秃是什么原因

4 男性斑秃的治疗方法

5 得斑秃的原因是什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头不生发的穴位 2 治疗头不生发的方剂 3 治疗头不生发的中成药 4 头不生发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头不生发 1 拼音

tóu bú shēng fā

2 英文参考

nongrowth of hai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头不生发为病证名[1]。见《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发乃血之余,小儿头不生发,或因病后秃落,皆因伤其气血,气血损少,不能荣于发,故令发不生[1]。治宜补益气血之剂,如八珍汤加巨胜子之类[1]。

4

《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篇原文,同时结合现代生活实际,构建四季养生的框架,旨在通过经典古籍养生著作指导人们如何按照四季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的起居作息,调摄自己的情绪和心理,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内讲到,春天的时候,人体气血是从体内向外走的,整个自然界万物都处在生发的时候,在这个春季一定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夜卧就是天黑了以后你就睡觉了,早上早点起来,春季如晚上能早一点睡,将会有助阴气的避藏,因为这时体内的气血往外走,这个时候应当早一点睡觉。“广步于庭”就是说经常到外面走走路、散散步,接触一下大自然万物的生发之气利于身心,在情志上,因为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中医说五脏里面肝起到重要的作用,肝起到什么作用呢,肝有抒发的作用,它可以让你的气血往外走,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所以大家记住春天一定不要郁闷,因为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所以春天最好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别郁闷,这是非常重要的养生方法。

夏天的时候人特别容易上火,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夏天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气血都相对不足,所以遇见点事儿有容易发火,所以一定要记住夏天要忌怒,别发脾气,尽量少发脾气,因为你本来气血就在外面了,你再一发脾气血压就上来了,心脏就不泵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春夏秋冬的中医养生,中医是很有道理的,它讲夏天的时候应该注意要晚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天的时候你可以晚点睡,早点起,可以睡得少一点,哪怕你中午再补点觉都可以,我说的晚不是无限度的晚,就是晚上11点以前你得睡觉,早上五六点钟你就起来,就是跟着太阳走,跟这个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你的阳气向外生发。

秋天的时候要早卧早起,这时候气血正好从外面向里面收,大家知道白天人的阳气都在外面,晚上阳气归于内了,那么如果你能早卧早起,那么你的气血就符合这个气血往里逐渐储藏的这么一种状态,而且秋天的时候由于万物都凋零了,这时候既有非常美的秋天的景色,也有一个什么感觉呢,秋天容易产生非常悲哀的情绪,别老伤感,过悲就会伤肺。

到冬天的时候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等太阳出来了您再起来,一定要跟着太阳走,因为冬天的时候整个的天气是一种天地都在避藏中,我们刚才讲了植物所有的营养都在根部,如果你过早的起来锻炼,你的毛孔就要开放了,毛孔的开放不利于你精气的储藏,所以冬天的锻炼一定等著太阳,就叫做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的时候是避藏的时候,在人的情志中要非常注意别害怕,如果天天在惊恐害怕中生活,不利于肾气的内藏。

另外我劝大家有两个季节非常值得注意,一个就是冬至,一个就是夏至,冬至和夏至这两个时间,在一年里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冬至大家知道第一个特点就是太阳到了最南边了,最冷的时候,第二个特点就是阳气开始出生了,所以大家说冬至亦阳生,夏至太阳到了北回归线,到了最热的时候,这时候太阳开始向回走的时候,既是最热的时候,也是阴气开始生的时候,所以一年里面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个季节是最值得注意的,尤其是中老年人,大家如果仔细注意的话,冬至和夏至都是收人的时候。

 四季养生第1期原文

原文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①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②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③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④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⑤。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帝曰:热病可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帝曰:病热当何治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⑥,此其禁也。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⑦。

注释

①伤寒:是外感性热病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伤寒,是由于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性热病;狭义的伤寒是指由于感受邪气引起的外感性热病。

②两感:指表里两经同时感受邪气发病,如太阳和少阴两经同时感邪。

③不得卧:阳明受邪,经气壅滞,影响到腑,使胃不安和,所以不得卧。

④未入于脏:人体的经脉,阳经属腑,阴经连于脏。未入于脏,说明邪气还在肌表,未及于三阴。

⑤烦满而囊缩:指烦闷、阴囊抽缩。足厥阴经经脉环绕阴器、络于肝,所以厥阴受病就会感到烦满而囊缩。

⑥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复,病愈而复发的意思。热病之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吃肉则不能消化,多吃则消化不完,食物与热相线搏结,容易复发。

⑦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因为出汗,暑邪就能随汗出而解,如果此时止汗只能让暑邪郁于体内,所以不应当止汗。

译文

黄帝问道:现在所说的外感发热的疾病,都属于伤寒一类,其中有的痊愈,有的死亡,死亡的往往在六七日之间,痊愈的都在十日以上,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不知是何缘故,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太阳经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故诸阳皆隶属于太阳。太阳的经脉连于风府,与督脉、阳维相会,循行于巅背之表,所以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一身之表。人感受寒邪以后,就要发热,发热虽重,一般不会死亡;如果阴阳二经表里同时感受寒邪而发病,就难免于死亡了。

黄帝说:我想知道伤寒的症状。岐伯说:伤寒病一日,为太阳经感受寒邪,足太阳经脉从头下项,侠脊抵腰中,所以头项痛,腰脊强直不舒。

二日,阳明经受病,阳明主肌肉,足阳明经脉挟鼻络于目,下行入腹,所以身热目痛而鼻干,不能安卧。

三日,少阳经受病,少阳主骨,足少阳经脉,循胁肋而上络于耳,所以胸胁痛而耳聋。若三阳经络皆受病,尚未入里入阴的,都可以发汗而愈。

四日,太阴经受病,足太阴经脉散布于胃中,上络于咽,所以腹中胀满而咽干。

五日,少阴经受病,足少阴经脉贯肾,络肺,上系舌本,所以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经受病,足厥阴经脉环阴器而络于肝,所以烦闷而阴囊收缩。如果三阴三阳经脉和五脏六腑均受病,以致营卫不能执行,五脏之气不通,人就要死亡了。

如果病不是阴阳表里两感于寒邪的,则第七日,太阳病衰,头痛稍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稍退;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将逐渐能听到声音;十日,太阴病衰,腹满已消,恢复正常,而欲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口不渴,不胀满,舌不干,能打喷嚏;十二日,厥阴病衰,阴囊松弛,渐从少腹下垂。至此,大邪之气已去,病也逐渐痊愈。

黄帝说:怎么治疗呢岐伯说:治疗时,应根据病在何脏何经,分别予以施治,病将日渐衰退而愈。对这类病的治疗原则,一般病未满三日,而邪犹在表的,可发汗而愈;病已满三日,邪已入里的,可以泄下而愈。

黄帝说:热病已经痊愈,常有余邪不尽,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凡是余邪不尽的,都是因为在发热较重的时候强进饮食,所以有余热遗留。像这样的病,都是病势虽然已经衰退,但尚有余热蕴藏于内,如勉强病人进食,则必因饮食不化而生热,与残存的余热相薄,则两热相合,又重新发热,所以有余热不尽的情况出现。黄帝说:好,那么怎样治疗余热不尽呢

岐伯说:应诊察病的虚实,或补或泄,予以适当的治疗,可使其病痊愈。黄帝说:发热的病人在护理上有什么禁忌呢岐伯说:当病人热势稍衰的时候,吃了肉食,病即复发;如果饮食过多,则出现余热不尽,这都是热病所应当禁忌的。

黄帝说:表里同伤于寒邪的两感症,其脉和症状是怎样的呢岐伯说:阴阳两经表里同时感受寒邪的两感症,第一日为太阳与少阴两经同时受病,其症状既有太阳的头痛,又有少阴的口乾和烦闷;二日,为阳明与太阴两经同时受病,其症状既有阳明的身热谵言妄语,又有太阳的腹满不欲食;三日,为少阳与厥阴两经同时受病,其症状既有少阳之耳聋,又有厥阴的阴囊收缩和四肢发冷。如果病势发展至水浆不入,神昏不知人事的程度,到第六天便死亡了。

黄帝说:病已发展至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营卫不行,像这样的病,要三天以后死亡,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阳明为十二经之长,此经脉的气血最盛,所以病人容易神识昏迷。三天以后,阳明的气血已经竭尽,所以就要死亡。

大凡伤于寒邪而成为温热病的,病发于夏至日以前的就称之为温病,病发于夏至日以后的就称之为暑病。暑病汗出,可使暑热从汗散泄,所以暑病汗出,不要制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