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们吃的发菜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3收藏

古时候人们吃的发菜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第1张

发菜是生长在荒漠戈壁地区的一种藻类植物,就我国而言,主要是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甘肃等西北地区。发菜不仅古时候的人喜欢吃,放到如今,也是很多人都青睐的美食。

发菜属于藻类植物,因颜色乌黑像头发,得名“发菜”。发菜又叫地毛,因为跟“发财”谐音,深受港澳台同胞追捧。

发菜的钙含量比猪、牛、羊等肉类及鸡蛋高,又有低脂肪的特点,具有清热消滞等作用,是三高人群的理想食材。

发菜之所以被许多人喜爱,是因为在沙漠中少有的可食用生长植物中,它的味道是比较好的。汉代苏武在漠北牧羊,以前的文献中提到:“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忍苦十几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其中的“毡”,很多人原以为是地上垫着的毛毡,但是有人指出,这里的毡指的是发菜,因为发菜也叫做毡毛菜,在当时已被荒漠地区的人们所食用。

而且发菜的形状奇特。发菜之所以叫做发菜,是因为它呈黑色的细长条状,状如头发,所以被称为头发菜、发菜等。清代著名美食家李渔前往陕西做客时,也曾误将发菜认作头发,闹出过小笑话。但是他在品尝过发菜的味道后,对此赞不绝口:“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不载者,则西秦所产之头发菜是也”。

发菜的做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清代薛宝辰的《素食说略》中提到:“发菜以高汤煨之,甚佳。或与白菜丝或笋丝同煨,亦清永。”这里提到的发菜的做法的确是发菜最经典的做法。如今发菜比较稀少,很少有人将发菜当做主食材来制作菜肴,通常是作为辅料搭配,与其他食材一起制作羹汤,我个人认为这应当是发菜比较合适的做法,类似做法做成的菜肴有发菜虾仁汤、发菜牛丸汤等。

中国最古老的饮食书籍《齐民要术》

清代袁枚的 《随园食单》

其他:

《诗经》亦称“诗”。是西周初至春秋时代中叶约500年间民间诗歌选集。《诗经》中有饮食著述,共305篇,分国风、小雅、大雅、颂四体,较全面地反映了古时的时代风貌,同时也大量记述有关食物原料和饮食状况,昌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珍贵资料。《诗经》中记载的谷物有黍、稷、稻、梁、菽(大豆)、耒(小麦)、牟(大麦);蔬菜有蒲、葵、菽、瓜、壶(葫芦)、韭、芹(水芹)、瓠叶、葑(芜菁)、菲(诸葛菜)、荼、荠、荀、茆(莼菜);果类有桃、梅、李、榛、栗、藕、郁(郁李)、枣、奥等;鱼牧有鲂、 、鲤、鲨、 、 、

鲔、鲦、鱼、鳖、牛、羊、兔等;其他有菹(腌菜)、饴(饴糖)以及“友筵设席”等。

《礼记》为书名,其中有饮食著述。亦称“小戴记”。汉戴圣编纂。《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记百三十一篇。”注:“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又《儒林传》引《六艺论》:“载德传记八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隋书·经籍志》:“汉初,河间献五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至刘向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因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四十篇,载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传小戴之学,又益月令一篇、明堂一位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此说历代有异。《礼记》注释以汉郑玄注最精奥,唐孔颖达等撰正义,能贯穿原书之意,多为后世学者所引用。《礼记》“擅弓”、“仲夏月令”、“内则”等篇,记述一些古代烹调、酿酒、造曲和腌制食品等技法,是研究我国古人饮食文化和重要参考资料。其中“内则”中介绍“周代八珍”的烹调方法,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食谱。

《周礼》书名,儒家经典之一。本名《周官》,至刘歆改称《周礼》,亦称《周官经》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旧传为周公制作,亦疑刘歆为作。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已得《周官》,非歆伪作。也有认为出于六国。汉郑玄为《周礼》注,唐贾公彦为之疏。其中涉及饮食有关部分,如膳夫、疱人、内瓮、亨人、凌人、笾人、醢人、酒正、浆人、疡医、食医、春人等,是研究我国古代饮食的重要史料之一。

《释名》书名。亦《逸雅》,东汉熙撰,共8卷,分27篇。其书“皆以同声相谐,推论名称之由,晰名物之殊,典礼之异”,多处涉及饮食,为研究饮食文化重要历史资料之一。

《广雅》书名。共10卷。三国魏张揖撰。其书因《尔雅》旧目,博采《三苍》、《说文》、《方言》诸书以增广之。计185150文。隋曹宪作音释,因避炀帝讳,改名《博雅》,至今二名并存,清王念孙为之疏证,极精严,间有饮食著述。也为研究饮食文化重要史料。

吕氏春秋

有关烹饪的古籍之一。亦称“吕览”,秦相吕不韦门客合撰。共26卷,分8览(64篇)、6论(36篇)、12纪(60篇)20余万言。其卷1“本生篇”、“重己篇”阐述一些养生理论,主张饮食有节制,不要大吃大喝;卷14“本味篇”比较详细地论述了古代烹饪的选料、火候、调味、烹饪理论等,并介绍了各地的著名士特产食品。为研究我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和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有关烹饪著作之一。

《食经》古代饮食专著。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六朝时有崔浩、竺暄、诸葛亮颖编的《淮南王食经》达130卷,也有说120卷。但这些宝贵《食经》早已亡佚。

吃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讲究食补的中国人,此时选定了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以让身体顺应天时。

萝卜古代时称芦菔,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

扩展资料

立春之日吃春饼这一习俗在晋时就有,每到立春这一天,人们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关于春盘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唐宋时,春盘之俗已很盛行。至明清,史上均有皇帝在立春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代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

源于汉代,与六朝元旦之五辛盘也有一定联系。故春盘或亦称辛盘。明、清之时,于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谓能去春困,因而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之意。

--春盘

中国网--2月4日立春 “咬春”咬的究竟是什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