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瓦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四块瓦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四块瓦 31 四块瓦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4 金粟兰科植物及己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四块瓦 41 四块瓦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使用注意 46 化学成分 5 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四块瓦 51 四块瓦的别名 52 来源及产地 53 性味 54 功能主治 55 四块瓦的用法用量 56 化学成分 57 四块瓦的药理作用 6 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的根或全草·《中医大辞典》·四块瓦 61 四块瓦的别名 62 来源及产地 63 性味 64 功能主治 65 使用注意 66 化学成分 7 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银线草的根·《全国中草药汇编》·四块瓦 71 拼音名 72 四块瓦的别名 73 来源 74 性味 75 功能主治 76 四块瓦的用法用量 77 注意 78 摘录 8 报春花科植物落地梅的全草·《中华本草》·四块瓦 81 出处 82 拼音名 83 四块瓦的别名 84 来源 85 原形态 86 生境分布 87 化学成份 88 四块瓦的药理作用 89 毒性 810 性味 811 功能主治 812 四块瓦的用法用量 813 摘录 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四块瓦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四块瓦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四块瓦 1 拼音

sì kuài wǎ

2 英文参考

henry chloranthus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四块瓦

四块瓦为中药名,出自《草木便方》[1]。

31 四块瓦的别名

四匹瓦[1]。

32 来源及产地

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Hemsl的全草[1]。分布湖北、湖南、四川、浙江等地[1]。

33 性味

辛,温,有毒[1]。

34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1]。

①治风寒咳嗽,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闭经[1]。煎服:15~24g[1]。

②治瘀血肿痛,毒蛇咬伤[1]。捣敷[1]。

35 使用注意

心脏病患者及孕妇忌服[1]。

4 金粟兰科植物及己的茎叶·《中医大辞典》·四块瓦

四块瓦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贵阳民间药草》记载的对叶四块瓦之简称[1]。

41 四块瓦的别名

四叶莲、四块瓦、金薄荷、四叶麻、四叶金[2]。

42 来源及产地

金粟兰科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Thunb) Roem et Schult的茎叶[2]。分布江苏、福建、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地[2]。

43 性味

辛、苦,温,有毒[2]。

44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活血散瘀,杀虫止痒[2]。

1治感冒头痛,风寒咳喘,风湿痹痛,闭经,跌打损伤[2]。煎服:45~6g[2]。

2煎水洗头疮,黄癣,皮肤瘙痒;捣敷痈疖肿毒,毒蛇咬伤[2]。

45 使用注意

服用过量可致中毒[2]。孕妇忌服[2]。

46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酰胺类:Nβ苯乙基3(3,4甲二氧基苯基)丙烯酰胺和Nβ苯乙基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2]。

5 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四块瓦

四块瓦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即《四川中药志》记载的大四块瓦的别名[1]。

51 四块瓦的别名

四块瓦、四儿风、四叶黄[3]。

52 来源及产地

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的全草[3]。分布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3]。

53 性味

辛、苦,温[3]。

54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祛风止痛[3]。主治风寒咳嗽,肺虚久咳,胃痛腹痛,风湿腰痛,产后腹痛,月经不调。[3]

55 四块瓦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3]。鲜品捣敷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疖肿[3]。

56 化学成分

全草含重楼排草苷[3]。

57 药理作用

可兴奋子宫[3]。

6 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的根或全草·《中医大辞典》·四块瓦

四块瓦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为《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的银线草之别名[1]。

61 四块瓦的别名

鬼督邮、独摇草、四叶对、四叶草、四块瓦[4]。

62 来源及产地

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的根或全草[4]。分布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陜西、甘肃、湖北、江西、福建等地[4]。

63 性味

辛、苦,温,有毒[4]。

64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行瘀解毒[4]。

1治风寒咳嗽,闭经,痈疮疖肿[4]。煎服:15~3g[4]。

2捣敷治跌打损伤,蛇咬伤;煎水洗治皮肤瘙痒[4]。

65 使用注意

多服会引起呕吐,大量服用会导致肝脏出血[4]。孕妇忌服[4]。

66 化学成分

本品含银线草内酯(Shizukanolide)、欧亚活血丹内酯(Glechomanolide)、金粟兰内酯(Chloranthalactone) A~E、苍术内酯(Atractylenolide)、银线草螺二烯醇、异秦皮定、银线草醇A及东莨菪素等[4]。

7 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银线草的根·《全国中草药汇编》·四块瓦 71 拼音名

Sì Kuài Wǎ

72 四块瓦的别名

四叶对[江西]、四叶细辛、万根丹、灯笼花[吉林]、分叶芹

73 来源

为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以根部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注:同属多种植物都常有四片顶生叶,一般于银线草同等使用:(1)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 Hemsl;(2)东南金粟兰(四叶金)Chloranthus oldhami SolmsLaub;(3)丝穗金粟兰(水晶花)Chloranthus fortunei (A Gray)SolmsLaub;(4)全缘金粟兰(平头细辛、红线草)Chloranthus fortunei (A Gray)SolmsLaub var holostegius HandMazz。

74 性味

辛、苦,温。有毒。

75 功能主治

散寒止咳,活血止痛,散瘀解毒。用于风寒咳嗽,风湿骨痛,闭经;外用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毒蛇咬伤。5%的水浸液可杀灭孑孓。

76 四块瓦的用法用量

5~8分;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77 注意

有心脏病、吐血史及孕妇忌服。

7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8 报春花科植物落地梅的全草·《中华本草》·四块瓦 81 出处

本品以"落地梅"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落地梅,生湖南宝庆山阜,丛生,青茎红节,节叶对生,梢叶攒聚,叶中发绿苞成簇,细丝如针,开碎白花,花落苞黄,经时不脱,搓之,有细黑子,俚医用之。"考其图,与本品极相似。但落地梅花冠为**,文中所述"开碎白花"与落地梅略有不符,可能是原记载有误。

82 拼音名

Sì Kuài Wǎ

83 四块瓦的别名

四大天王、四儿风、四匹瓦、大四块瓦、四片瓦、红四块瓦、四叶黄

84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落地梅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8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或成块状;根簇生,纤维状,直径约lmm,密被黄褐色绒毛。茎通常2至数条簇生,直立,高1045cm,不分枝,节部稍膨大。叶46片在茎端轮生,极少出现第2轮叶,下部叶退化呈鳞片状;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倒卵形以至椭圆形,长517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稍呈皱波状,上面光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两面散生黑色腺条,有时腺条颜色不显现,仅见条状隆起,侧脉45对在下面稍隆起,网脉隐蔽,叶干时坚纸质。花集生茎端成伞形花序,有时亦有少数花生于近茎端的1对鳞片状叶腋;花梗长515mm;花萼长812mm,5深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或自卵形的基部长渐尖,无毛或具稀疏缘毛,有时具稀疏黑腺条;花冠**,长1214mm,基部合生部分长约3mm,先端5裂片狭长圆形,宽约45mm,先端钝或圆形;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高2mm的筒,分离部分长35mm,裂片狭长圆形,宽约45mm,先端钝或圆形,花药椭圆形,长约1;5mm;雌蕊1,子房上位,无毛,1室,花柱长约85mm。蒴果球形,直径354mm,淡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8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87 化学成份

含有重楼排草甙(paridiformoside),甙元为仙客来甙元(cyc1amiretin) D。

88 四块瓦的药理作用

对于宫平滑肌的作用 从本品中提取的重排总素(为混合物),对家兔、豚鼠、大鼠和小鼠的离体子宫,家兔在位子宫和子宫瘘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兴奋子宫H1受体和α受体有关。又提得一种皂甙名重楼排草甙,以3312μg/ml浓度对小鼠、大鼠、豚鼠及家兔离体子宫均具有兴奋作用;以04mg/kg静脉注射于成年雌性家兔,可见在位子宫肌的收缩频率和收缩振幅明显增加,以08mg/kg静脉注射可见子宫张力和频率明显增加,并呈强直性收缩,具有作用剂量依赖关系。而对未成年家兔,上述剂量对子宫肌均无明显作用问。以本品制成冲剂,对101例产妇进行临床研究,连服3天。观察产后出血量、子宫体积大小以及子官收缩情况,并以麦角新堿作对照,结果显示该药疗效与麦角新堿相同。

89 毒性

本品浸膏相当于原生药150g/kg给小鼠灌服,观察3天,无死亡。重排总素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092mg/kg。以重排总素2mg/kg(为人用量的 2倍)给小鼠每日灌服 1次,连续喂药6天,停1天,共喂药19天。第22日处死,未见重排总素对小鼠心、肝、脾、肺。肾和脑等重要器官有明显影响。在急性和亚急性实验过程中,未见小鼠出现惊厥、抽搐、肢体软瘫或步态不稳等症状,也未见厌食、大小便不正常,竖毛、呼吸缓慢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810 性味

辛;苦;性温

811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止咳;解毒。主风湿疼痛;脘腹疼痛;咳嗽;跌打损伤;疖肿疗疮;毒蛇咬伤

812 四块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813 摘录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夏代(约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唐代(618—907),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清代(1644—1911),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扩展资料:

中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响应传统医学决议的要求,已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服务相结合共同纳入卫生系统中,促进了传统医学服务的全民覆盖。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各国分享“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经验,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实践及其法律政策保障”项目,通过江苏、湖北、甘肃、黑龙江、广东五地的调研,历时两年,基本厘清了中国在“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法规政策保障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的中医药

中药”名称的来源。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传统药物多以“药”“毒”或“毒药”称谓表述。“中药”一词,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将药物按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此处“中药”是一种药物分类术语,是相对“上药”和“下药”而言的,专指无毒或有毒,既能补虚又能祛邪的中品药物。

  “中药”一词的广泛应用,与外来药物(尤其是西方药学)的输入直接相关。早期传入的外来药物对我国传统药学的影响并不大,而且很快被收入历代本草之中,并赋予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有内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传统药学。如《新修本草》8至少收载有27种药材不是中国出产;《海药本草》9收录药物所注的产地大都是外国地名。

  随着17—18世纪我国西学东渐速度的加快,西方医药输入日益增多。由于中西药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为便于区分,人们逐渐把中国传统药物称为“中药”。如,在清代末期“医士”考试试卷中出现过“中药”称谓;近代名医张锡纯10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提出了“中药”与“西药”的概念及其二者差异。云:“盖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证,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本,则奏效必捷,而临证亦确有把握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