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衡山·远祖踪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衡山·远祖踪迹,第1张

煌煌荆楚吟·南岳之旅·衡山·远祖踪迹

地质学的考察表明,寒武纪以前衡山所在地区是一个指状海湾。后经多年地台活化和火成岩活动,至老第三纪末叶(约三百万年前)在雷霆万钧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下,衡山便突兀而起。然而,在古老的民间传说中,衡山却是由盘古的左臂化成的。

盘古左臂化衡山

盘古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清马 《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关于盘古五体如何化为五岳,民间有更为具体生动的传说。相传当年黄帝曾问起衡山的来历,祝融答道:盘古死时头东脚西地躺在中原大地上。头部高高隆起,成了巍峨高耸的东岳泰山;脚趾直伸指天,成了奇敛挺拔的西岳华山;腹部向上鼓起,成了势如卧龙的中岳嵩山,右臂卷曲,成了连绵横亘的北岳恒山;左臂斜张,成了重峦叠嶂的南岳衡山。

神农殉职降真峰

传说中的神农即炎帝。他不仅是农业之始祖,而且为医药之祖。《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云:“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

相传神农带着大臣赤骥和女儿女娃来到衡山之前,已含辛茹苦外出两年。在此期间尝过几百种药物,包括蝎子、蜈蚣、蛇和许多毒草。数次中毒均找到了解救之药。这年春天到衡山,吃了一种线虫(一说百足虫),中毒太深,加之年老体迈,又长时间跋涉劳累,便一命呜呼。正在赤骥、女娃恸哭之际,天上忽飘来一朵祥云。原来是元始真君为女娃哭声所感动而特来救助。他向神农身上喷了一口水后,对女娃说:神农肉体可保住九十九天不腐,这期间若得到东海龙宫庭院的还魂草,即可起死回生。女娃历经千辛万苦,奔波四十八天赶到东海边,喉咙喊出血来方见到龙王。但龙王不仅不给还魂草,还命人将女娃淹死。女娃死后变成白嘴红爪、头有花纹的精卫鸟,飞到西山,决心用树枝填平东海,把龙王 。东海难平,精卫即始终不止。九十九天过去了,神农尸体腐烂,葬于衡山东南的酃县。赤骥把几年考察的成果整理成《神农本草》,成为中国最古老的医药志。神农遇难、元始真君降临的这个山峰,以后便被唤作“降真峰”。人们说,至今还可以看到山顶上有祥云在飘绕呢。

湖南酃县炎帝陵

对于这个传说中神农中毒身亡的真实性,后人曾有怀疑。如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云:“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此实事也。……但传炎帝尝诸药,中毒者能解,至尝百足虫入腹,一足成一虫,遂致千变万化,炎帝不能解其毒而致死,万无是理,此讹传耳。”其实,传说即是传而说之,不必拘泥。

在酃县城西南有炎帝陵,传说炎帝“崩葬”于此。

祝融荣任南岳神

关于祝融,古籍中有许多记载。有说他为炎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有说他为黄帝之裔(《海内经》、《大荒西经》);有说他为传说中“以火施化”的“赤帝”(罗泌:《路史》);有说他为黄帝六相之一,因“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管子·五行篇》);亦有说他名重黎,“为帝喾高辛氏火正(即火官),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有说共工与祝融战,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从以上诸说看,传说中的祝融并非一人,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火”,与南方有关。南岳地区有关传说也不例外。

一说云,在天地才开辟不久的时代,天地间相隔不远,且有路可通。高阳氏继黄帝以后掌管天地事务。他把天上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大儿子重掌管,把地上的事情交给了二儿子黎掌管。重和黎皆德才双全。重把天上的火种送给黎,让弟弟教人熟食照明,黎则教人用火烤猪羊祭天。为此,高阳氏很满意,就封重为祝神,黎为融神,前者取伟大之意,后者取光明之意。因重、黎合作亲密,后人便将二人视同一人,凡名“重黎”,神号“祝融”。后共工氏造反,重、黎在平叛中立下赫赫战功。不久高阳氏殁,继位的高辛氏因惧怕重、黎威望而找借口杀之。为安抚人心,他将重、黎的封号同时封给了他们的弟弟吴回,但收回了管天上事务的权利,只让管人间火种。吴回忠厚憨直,受封后就老老实实地在南岳做起他的火神爷来了。

另一说云,黎为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因发明石头取火的方法而被黄帝封为火正官,并获“祝融”的封号。后蚩尤入侵中原,祝融献计用火攻而使黄帝大获全胜。班师回朝途经云梦泽时,黄帝又问及许多有关南方事务,祝融对答如流。队伍驻扎衡山,在众人踏着黄帝自编“咸池之乐”的拍子,和黄帝的妃子嫘祖一起起舞欢庆胜利之时,黄帝封祝融镇守南方。从此祝融就留住衡山,以火施化,为民造福,被百姓尊为“赤帝”。不久,共工因争帝位而怒触不周山。一时间,“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在此危急之时,祝融以身柱天。故后人有诗云:“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祝融在南岳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为纪念他,将他生前居住的衡山主峰叫做祝融峰,将埋葬他的山峰称为赤帝峰,并在祝融峰顶修建了祝融殿。

青山犹忆尧舜禹

历史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华夏出了三位著名的贤君尧、舜、禹。

相传尧帝勤于政事,曾南巡到衡山狩猎、祭祀。舜继位后,南巡更勤。因见南岳风景秀丽,曾将丹邱国进献的玛瑙瓮移置南岳紫盖峰顶,并设宝露坛。据说此瓮可容八斗,以应验八方。舜每次南巡即在宝露坛上向八方部落首领赏赐露泉,以使普天下都得到他的恩泽。后来此瓮随舜又迁至零陵。汉时东方朔曾作《宝瓮铭》以志其事。以后便不知去向。今衡山紫盖峰上犹有宝露坛遗址。安上峰一带亦有舜庙、舜洞、舜柏、舜井、舜溪、舜樟等古迹。

禹和衡山关系更密切。相传舜时神州洪水泛滥,舜命鲧治水。鲧劳而无功被处以极刑。舜得知鲧之子禹有才干,便授命其接替父职。禹接到任务后,起初仍用父亲的堵塞方法,结果仍无成效。一次,他偶然从先贤经典《皇帝中经》中得知,“在南岳衡山峰顶上,有金简玉书,内有治水之策”。于是,他不辞辛劳来到南岳,登上一座山峰,杀了一匹白马祭告天地,祈求赐书。这座山头便因此得名“白马峰”、“杀马冲”。他的虔诚感动了天地。一位自称“玄夷苍水使者”的异人于他梦中授以求书之法。他遵嘱于庚子日前三天爬上南天门,在皇帝岩下一石洞中斋戒三天。然后登上皇帝岩上面的山峰。果见峰顶有块巨石,石上长有一株红光艳艳的珊瑚状大赤芝。掀开巨石,一本金简为页、青玉为字的宝书赫然在目!禹细读金简玉书,得疏导洪水之法,于是“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因其功成,舜禅位于他。人们念其功绩,将其求得宝书之山名曰“金简峰”,将峰顶那块长有芙灵芝的镇书之石唤作“大禹岩”、“光明台”、“圣灯岩”,将鞭蓉峰大禹扎营安寨处称为“禹王城”,并在岣嵝峰上建禹王庙,竖禹王碑,碑上用蝌蚪文铭记大禹治水业绩。因碑上蝌蚪文难以辨认,后世为此打了不少笔墨官司。

另外,据说禹在求书期间,还在祝融峰前种了一棵梨树,在山下建了遥祭舜帝的冷清宫。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对老子最后西出函谷关的事情非常的好奇,不知道老子西出函谷关是为了什么,而且从此之后老子就如同消失了一样,再也寻找不到他的踪迹,很多人都在各种猜测,想要知道老子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但是至今为止还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老子其实是在一些史前文明的资料中,寻找到了有关人类祖先的事情,所以他是去寻找祖先的,这是真的吗

1谁是老子,他与上古及史前历史有何关系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后并入楚)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曾任周王朝的图书档案馆长。其一生经历十分神秘!最终去向成迷,有人说老子最终羽化登仙,也有人实证老子是去了天竺以及更远的地方传播道家思想(老子化胡)等等,其事迹古今众说纷纭。我们先简单介绍下老子一生极其重要的两次转折。第一次,老子入世;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第二次,老子被周王室免职,开启了云游四方的神秘旅行;这一年为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西出函谷关并从华夏疆域消失。我们先绕过老子去向,说一说老子被免职的事,从法理讲周王室的做法是否在理。有人说周王室将老子赶出国家档案馆非常无情,但我认为周王室做的并没有过格,毕竟,老子将祖先的档案弄丢了,放在现代,这种失职行为也是十分严重!弄不好还要判刑。有人会问,这批档案有那么重要吗当然有,因为这批档案记载着华夏民族的融合史,主体民族(夏,周)的来源,上古时期发生的人类大迁徙,远古天文体系经略,以及人类史前科技等十分重要的信息。自从王子朝携档案归楚后,一些上古文献便出现缺失,例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山海经》《盘古年表》等等,以及后人不知道的典籍都已经散落民间,直至失传!可以说老子即使不被免,也会负罪引咎,毕竟,他对历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2西出函谷关,寻找上古记事

东周末年,上流社会已经无从查找祖先的踪迹,对一些上古历史大事也已经一知半解,渐渐混乱。以致三皇为哪三皇(档案失守后,众说纷纭,版本不一,后代普遍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但根据《盘古王表》记载实为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都已经出现分歧,原本统一的文字在各诸侯国发生异变。而自从王子朝窃取部分档案之后,天下就只有曾经的国家档案馆管理员,老子一人最清楚上古往事了,所以,老子为了实证祖先的事迹假借传播道家学说的名义,西出函谷关去曾经的迁徙沿线进行了考察实证工作。

3老子化胡及最终去向,古昆仑

据《三国志·魏志》裴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中说:“《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老子弟子,别号合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这便是老子化胡的史料记载,经当代学者研究,公元前500年左右,老子“西出流沙西”,最后走到了甘肃一带,然后在当地讲学传经,在甘肃的行程线路大体为:经游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源、临洮、兰州(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居延)等地后,又回归陇西邑,落户临洮,然后去新疆和田及中亚一带创浮图道,建浮屠邦。陕西有出土文物显示,有伯阳(老子,李伯阳)在印度的后代返东土,证明老子到西域、中亚的活动。道家的大同世界观在老子西巡后影响了西方世界,老子西巡后不久,西方出现了苏格拉底,以及其弟子柏拉图(著有理想国),大同世界的理想国状态得以延续。但是,不论老子去天竺教化浮屠,还是去古昆仑宣传道家学说,这都不是最终目的。

4寻找祖先的出处,到达古昆仑

老子西巡与周穆王西巡的用意十分相似,都是去拜访久别重逢的故人。然而,不同的是周穆王到达西昆仑(一说为两河流域,一说为古埃及,我更赞同古埃及一说)时,同族群建立的王朝还存在,并觐见了埃及艳后,西王母。而在其后老子西巡时,同族人建立的王朝均早已覆灭。古埃及不复存在,夏朝也无迹可寻,老子的西巡并不太圆满。当然,这也是当代史学家努力研究的问题,《史记》中记载有夏朝,而在国内考古中却无法找到的夏朝遗迹,这是件很有趣的事。

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从民族大迁徙说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有些无迹可寻的历史便迎刃而解。其一,远古记载中的古昆仑并非今天的昆仑,夏朝也并非一定在中原大地。例如,中国科技大学的孙卫东教授就认为:夏朝是真实存在的,但之所以找不到考古依据,是因为夏朝根本不在中国,而是在古埃及。我的观点和孙教授相似,但并不一致!夏朝并非固定在古埃及,也未必在中原,而是作为古埃及的一族分支,作为部落联盟,时刻处于东迁的迁徙状态。其中夏朝的又一个分支周族,经中亚,印度,从昆仑山进入中原,并将同族的夏民族迁徙历史以及原住地古埃及历史带了过来!如此,这断历史便与上古记载以及近些年来考古发觉不谋而合(例如,黄帝印章在帕米尔高原发现,共工与颛顼在迁徙的途中发生战争,即中亚,印度等地发生高科技核战争)。

其二,夏周主体民族的事迹已经被当地土著所记载;例如,印度古籍《马哈巴拉塔》达摩城的毁灭和《圣经》里所多玛城和蛾摩拉城的毁灭有相似之处,都是突然间被与高温有关的东西摧毁的,根据考古发觉的焦灼物分析,这些地方的焦灼物均为核爆产生的凝结物。不仅如此,共工在战败后,一气之下炸毁了夏周人老巢的交通管道,不周山(连接月球),这也导致人类与地外文明断了来往(颛顼为绝地天通的始作俑者,原因在于共工炸毁了交通管道不周山)。老子在发现祖先已经无迹可寻时是失望的,这趟实证考察得出的结论必定十分凄凉,那就是上古记载均是事实,但都以不复存在。对于已经幻灭的历史,老子最终选择了释然;并悟出自然万物都有治乱兴衰的周期规律,规律可以看出来说出来,但普通人能看出来的都是浅层规律,在规律的背后隐藏着人类无法掌控的历史必然。如同,天体的轨迹是固定的,如同,宇宙的规则是有序的!

中国文学

一,先秦

1,神话

盘古开天,女娲(wa)补天,后羿(yi)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黄帝战蚩尤等

2,散文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

历史散文:《左传》(《春秋左氏传》)《战国策》《国语》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名篇有《曹刿论战》《郑伯克段于鄢》《秦晋淆之战》等等《战国策》名篇如《燕昭王求士》《赵威后问齐使》《冯谖客孟尝君》《国语》同为国别史,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为西汉刘向编订

诸子百家散文: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老子:李耳,字伯阳,又字聃(dan),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墨子:名翟(di),墨家学派创始人著《墨子》53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是《孟子》中的名篇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思想家,著有《庄子》,主要有《逍遥游》《秋水》《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

荀子:名况,又名荀卿,孙卿著有《荀子》,《劝学》是书中的名篇

韩非子:荀子学生,法家,著《韩非子》,《五蠹》是书中名篇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诗歌

《诗经》:相传为孔子编成,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诗经》较有名的篇章有《关睢》《鹊巢》《静女》《君子于役》《硕鼠》《蒹葭》《鹿鸣》《伐木》《采薇》《氓》

《楚辞》: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名平,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离骚》离同罹(li)遭受骚,忧患屈原还创作了《九歌》(共11篇)《九章》(共9篇)《天问》《卜居》《渔父》《招魂》等《离骚》开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先河其中名篇如《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国殇》,《九章》中的《涉江》《哀郢》《思美人》和《橘颂》等等

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二,两汉

1,散文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司马迁:字子长,所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本纪记帝王生平事迹;世家记贵族五修兴衰史;列传记不同阶层社会著名人物的事迹;表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天文历法科技专著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名篇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李将军列传》等

晁错: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

刘安:《淮南子》

枚乘:辞赋家,作品有《七发》等

司马相如:辞赋家,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等

王充:东汉哲学家,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

班固:东汉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东方朔:《答客难》

蔡琰:东汉女诗人,《悲愤诗》的作者

2,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

1,诗歌和散文

三曹:曹操(字盂德),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

曹操即魏武帝,作品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苦寒行》等等其中《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两诗非常有名曹丕即魏文帝,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曹植有《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陈玉林,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大诗人,田园诗派开山祖作品有《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及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谢灵运: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

鲍照:南朝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乐府《拟行路难》等

其他有:左思《三都赋》,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e)《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李密《陈情表》,郦道元《水经注》,萧统《昭明文选》

2,文论

陆机:西晋文学家,其《文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刘勰:南朝文学理沦家,《文心雕龙》是古代一部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名著

钟嵘:南朝文学批评家,《诗品》对自汉至梁一百多位诗人作品进行了评论

3,小说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内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等名篇

轶事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有《新亭对泪》,《周处》等名篇

四,唐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初唐还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闻名天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和贺知章《回乡偶书》传诵很广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主要诗作有《古风》多首,《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关山月》《静夜思》《子夜吴歌》《秋浦歌》《梦游关姥吟留别》《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登金陵凤凰台》《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月下独酌》四首等等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为"诗史",他本人被尊为"诗圣"诗风沉郁,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诗作有《望岳》《兵车行》《饮中八仙歌》《丽人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具咏怀五百字》《春望》《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曲江》二首,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蜀相》《登楼》《秋兴》八首等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主要诗作有《卖炭翁》《观刈麦》《杜陵叟》等两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非常著名

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人称"元白"除了诗作之外,还写过传奇《莺莺传》,为后世名剧《西厢记》的源头

王维:人称"诗佛",较为著名的诗作有《山居秋瞑》《观猎》《使至塞上》《秋夜独坐》《鹿柴》《竹里馆》《鸟鸣涧》《山中送别》《山居秋暝》《杂诗》("君自故乡来")《相思》《九日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

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主要诗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等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和岑参齐名,称为"高岑",主要诗作有《燕歌行》《营州歌》《塞上听吹笛》等等岑参主要诗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王昌龄,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主要诗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芜蓉楼送辛渐》等等王之涣有《登鹳雀楼》

小李杜:李商隐,字义山,多无题诗,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等均为名篇杜牧(字牧之),以写七绝著名,写景抒情,清丽生动,如《泊秦淮》《秋夕》《清明》《仙行》《赤壁》等均为名篇,著有《樊川文集》

诗中三李:李白,李商隐,李贺

韩愈:字退之,自号昌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代表作品有《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字子原,又称柳河东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永州八记》等其中《永州八记》中有为散文名篇,著有《柳河东集》

李璟:五代南唐中主,与其子李煜即李后主并称为"南唐二主"李煜在古代诗词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突破李煜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等

其他: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骆宾王《讨武曌(zhao)檄》都是名篇唐人传奇:陈鸿《长恨歌传》,李朝威《柳毅传》是较成熟的文言小说

五,宋代

1,诗歌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宋词流派

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称"三苏"诗作有《题西林寺壁》《赠刘景文》《望湖楼醉书》《夜泛西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等等;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等;赋的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等

苏辙:苏轼之弟,较有名的散文作品有《黄州快哉亭记》等

黄庭坚:北宋诗人,号山谷道人,人称黄山谷主要诗作有《秋怀二首》《云涛行》《题阳关图二首》等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代表的宋词流派

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著有《牙章集》代表作品有《雨霖钤》("寒蝉凄切")《望诲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等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杰出的女作家,著有《漱玉词》代表作品有《点绛唇》("蹴罢秋千")《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周邦彦:北宋词人,著有《片玉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著有《白石词》《白石道人诗集》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人称陆放翁,是中国古代最多产的诗人之一,今存九千二百多首诗歌著有《剑南诗稿》代表作品有《金错刀行》《关山月》《感愤》《书愤》《登赏心亭》《枕亡偶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忆昔》《沈园二首》《示儿》等

辛弃疾: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和苏轼并称"苏辛"代表作品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干树")《清平乐》("绕床饥鼠")《破陈子》("醉里挑灯看剑")《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等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代表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仃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外,宋朝较重要的作家还有晏殊,晏几道,察观,范成大,杨万里,陈亮等人岳飞的诗词《满江虹》《小重山》及朱熹的诗歌《观书有感》《春日》也较著名

2,散文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宗师,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朋党论》《秋声赋》等等,有《欧阳文忠公集》

王安石:字介甫,世称王荆公,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较著名的文章有《读盂尝君传》《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著名诗词有《桂枝香金陵怀古》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著《勇佑集》,代表作品《管仲论》等苏辙,字子由,著有《栾城集》;曾巩(字于固),著有《文丰类稿》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代表作品为散文《岳阳楼记》,诗词《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等

宋人话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六,元代

元曲四大家: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字仁甫,名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

关汉卿:号一斋,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凋风月》《望江亭》《单刀会》《蝴蝶梦》等

马致远:字竿里,号东篱,名作有《汉宫秋》《岳阳楼》《青衫泪》等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十分著名

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十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的《赵氏孤儿》,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冯梦龙的《精忠魂》,盂称舜的《娇红记》,李玉的《精忠谱》,方成培的《雷峰塔》

元代较著名的作家与作品还有:王实甫《西厢记》,纪君样《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石君宝《秋胡戏妻》

七,明清

1,小说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红楼梦》:曹雪芹,名沾,号雪芹,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以贾,林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日趋衰亡

"三言二拍":明代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聊斋志异》:作者清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

吴敬梓:《儒林外史》

四大谴责小说: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李伯元)《官场现行记》,曾朴《孽海花》,刘鹗(字铁云)《老残游记》

2,戏曲

汤显祖:戏曲家,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五种《还魂记》中的《牡丹亭》非常有名

洪升:戏曲作家,代表作品为戏剧《长生殿》

孔尚任:戏曲作家,代表作品为戏剧《桃花扇》

3,诗文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

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

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张溥:字天如,著有《七录斋集》

方苞:字凤九,著《方望溪全集》,是桐城派始祖《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文章比较有名

姚鼐,字姬传,是桐城派大散文家,著《惜抱轩诗文集》代表作品有《游泰山记》,《游媚笔泉记》等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

纪昀:即纪晓岚,清大学者,著有《阅微堂随笔》,其中《南皮许南金》《河中有兽》等篇较为有名

4,诗歌理论流派

前七子: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后七子: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公安派:明以"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首的文学流派,标举"性灵"

唐宋派:明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散文流派,在前后七子之间,反对"文必秦汉",提倡"唐宋八家"古文该派古文流畅平易,著名的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其他:

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有:黄宗羲,著有《明儒学案》等书,文章《原君》,《柳敬亭传》较为有名王夫之,即王船山,著有《船山遗书》,文章《桑维翰论》较为有名顾炎武,号亭林,著有《日知录》一书,文章《与友人论学书》较著名

晚请有:龚自珍,文章《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诗歌《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较为有名林则徐,所撰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非常有名

其中(席方平),(促织),

八,近代(1840—1918)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

王国维:字静安,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九,现代(1919—1949)

1,小说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有小说《呐喊》(内有《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故乡》等名篇) ,《彷徨》(内有《祝福》《伤逝》等名篇和《故事新编》)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老舍:原名舒庆春,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样子》《四世同堂》《月牙儿》,解放后写了剧本《龙须沟》《茶馆》

此外,还有叶圣陶《倪焕之》,钱钟书《围城》,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沉沦》,都是名家名篇

2,诗歌散文戏剧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为诗集《女神》,有剧本《屈原》《虎符》《高渐离》等

曹禺:《雷雨》是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还写有《北京人》《日出》《王昭君》等名篇

此外还有夏衍《包身工》,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冰心《寄小读者》《小桔灯》,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

十,当代(1949—2000)

当代小说:周立波《暴风骤雨》,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杨沫《青春之歌》,孙犁《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柳青《创业史》,古华《芙蓉镇》

其他名家:刘绍棠,王蒙,路遥,张杭杭,王安忆,贾平凹

当代诗歌散文戏剧: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吴伯萧《北极星》,杨朔《茶花赋》,秦牧《花城》,刘白羽《长江三峡》,舒婷《致橡树》

外国文学

煌煌荆楚吟·黄山之旅·黄山·黄山“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黄山“四绝”,历来备受人们推崇。

十大名松

黄山松大多生长在石缝中,千姿万态,竞异争秀,令人耳目一新。“十大名松”名扬天下。生长在黄山南部玉屏楼狮石前的迎客松为黄山第一名松,它枝干挺劲,雍容端庄,长枝均伸向一面,恰如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方来客。如今,它不仅是黄山的标志,也是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接引崖下散花坞半峰有株“扰龙松”,又名为“帝松”,裂石而出,主干高不足2尺,而枝叉斜拖曲结,弯曲蟠绕达3丈多。松根长数十丈,透石而出,穿石上下,十分奇异。此外狮子峰名松也很多,“狮子林”附近有“宝塔”、“麒糜”等奇松,“薄团”、“凤凰”等古柏。狮腰清凉台侧有名叫“破石”、“扇子”的古老奇松。《徐霞客游记》中描写天都峰顶上的松树“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天都莲华峰附近诸峰“绝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黄山松以优美奇崛闻名天下,一些歌咏黄山松的诗篇也因传神地写出了此地松树特有的气骨而驰名于世。

黄山云海

黄山云海,瞬息万变,妙不可言。有东海、西海、后海之说。站在光明顶上,东海西海尽收眼底。西海群峰景色尤为秀丽、深远。这里众峰挺立陡峭,像许多把利剑直插天空,知名的有双笋峰、尖刀峰、飞来峰等等,云雾缭绕时,如大海中的无数岛屿。云海变幻,山峰也出现各种景象,历来有”“仙人晒靴”、“仙人踩高跷”、“仙女绣花”、“老僧打钟”、“武松打虎”等奇观。郭沫若《黄山之歌》写道:“森罗万象,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缓,胜似梦境之迷离。”玉屏楼也是观看云海的好地方。徐霞客称这里“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回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在天都峰上观看云海,“雾气来去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桥,时没为银海”,云层如奔马、风樯,弥漫回合,荡胸扑面,风光奇美。

黄山温泉

黄山温泉古名“汤泉”、“汤池”,也叫“朱砂泉”、“灵泉”,与骊山的矾石泉(即华清池)、安宁的碧玉泉并称为我国温泉中的“三奇”。黄山温泉位于黄山紫云峰下逍遥溪冰川幽谷北面,与迤逦绵延十里的桃花峰隔溪相望,这里地势开旷辽阔,风景妩媚秀丽,是游人入山的第一站。康熙十八年《黄山志定本》详细描绘汤泉旧貌,云:“口如碗大,出于洞涧”。“石池天成,长丈许,阔半之,深不逾三尺,莹澈见底。旁有欹石,碧色可枕。上蒸气如甑,下布细砂。砂中沸泡喷涌蟹眼鱼眼,以次上升,旋而成珠,迸散而四射。”现在泉边石壁上,有明代万历年间题刻的“天下名泉”四字。此外尚有“不浴心也清”、“阴云潜月”、“飘然欲仙”、“冷暖自知”、“蒸气”等题刻。

黄山温泉具有治疗作用。传说轩辕黄帝服用仙丹后,在此温泉中沐浴浸泡七天七夜,脱胎换骨,返老还童,乘龙飞升。民间也有说:温泉边一个美丽善良的珍珍姑娘救护了一只中箭受伤的小鹿。小鹿就从山里衔回了一枝灵芝仙草,吐在泉水里,温泉从此变成能医治百病的灵泉了。在历代温泉赋中有这样的句子:“饱浴之忽饥,醉浴之忽醒,郁浴之忽舒,昏浴之日月开朗,劳浴之营味安和……”“香泉一浴,身轻疾愈。”据云温泉能使白发变黑。唐代贾岛在《纪温泉》中也写道:“一濯三沐发,六凿还希夷。伐马返骨髓,发白令人黟。”温泉水还可以之泡茶、酿酒,“朱砂常饮愁能化,浴过灵泉骨自香”。

黄山温泉,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颂。唐李白云:“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杜荀鹤云:“闻有灵汤独去寻,一瓶一钵一兼金。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在《黄山八胜图》里写道:“游人若宿祥符寺,先去汤池一浴之,百劫尘根都洗尽,好登峰顶细吟诗”;桐城派古文学家刘大櫆在文章中称赞:“黄山之泉,清芬无硫气……盖天下多温泉,而黄山为之冠也”。郭沫若1964年游黄山后,亦感叹道:“尚有温泉足比华清池”。

旧说黄山温泉为“朱砂泉”,清《黄山志定本》、《黄山领要录》等古籍多次记载了它涌出红水的情形。《黄山志定本》云:宋元符三年何悟深编写的《黄山》也记载了历史上发过的一次朱砂水。1933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也写道:“温泉中含朱砂质,即偶折松枝,中亦含赤色之朱砂。”现代科学考察证明:黄山温泉、溪水和岩石、土壤中,并无朱砂存在。至于温泉“变赤”,是由于黄山花岗岩风化后,变成含有氧化铁的红色砂土。在地壳运动加剧时,底层的红砂受震动而随水涌出使泉变红。

黄山怪石

《太平御览·地部》称:黄山诸峰“悉是积石,有如削成,烟岚天际,雷雨在下”。在峰峦沟壑间,到处可见各种形状的大小奇石。大者石林耸峙,石笋罗列;小者玲珑剔透,鬼斧神工。似一座大型石雕展览馆,加之云彩衬托、松树点缀,使人浮想联翩。难怪有人吟道:“瘦骨摩天耸异观,参差百出幻天端。周遭一看何非石,六六峰头独耐看。”也难怪黄山怪石会有“无石不玲珑”的雅誉了。

黄山奇石,附会着许多故事、传说,令人称奇叫绝。

孔雀戏莲花。莲蕊峰畔,有一块岩石,酷似一只拖着长长彩尾的孔雀,正满怀深情回眸凝望莲花峰;巍峨莲花峰,恰似一朵“莲花”仰天怒放。云遮雾掩中,仿佛孔雀正要展翅飞向那朵飘香的莲花;“莲花”也娇羞地点头微笑。传说莲花峰是莲花仙子的化身。一年,瑶池的莲花仙子下凡来到黄山,与孔晓结成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人间生活。不料,王母派白鹤童子擒拿莲花回去。莲花把孔晓变成一只孔雀,与白鹤搏斗。灵霄天将赶到,用手向孔雀一叉,孔雀落地,化成孔雀石。莲花悲愤交集,化火自焚。在她自焚的地方,高高耸起一座巨大山峰——莲花峰。

猴子石。狮子峰海拔1690米,如一只卧地雄狮,这一带风景多而且集中,民谚说:“没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狮子峰顶有巧石,形如石猴。“猴子”伫立云海之上极目远眺,观赏海上的银涛雪浪,所以这一景叫“猴子观海”;而当云消雾散时,它又愉快地望着对面太平县的千里平畴,故此景观也叫“猴子望太平”。相传孙悟空由石猴修炼成活猴,就把他的原身石头扔到狮子峰顶,当时,它是蹲着的,好像在吃桃,脚底下的几个石头就像是堆着的桃子。后来,猴子站起来,成了现在的样子。原来,石猴看不惯黄山大财主臧员外欺压一对兄弟,飞沙走石,砸死臧员外,淹没了臧员外的房屋田园。石猴怕飞石砸伤他人,就站了起来,注视着太平县方向。以后,石猴再也没有蹲下去。

仙人指路。由云谷寺到狮子林,再下“入胜亭”,在石桥上仰面可见前面两座山峰之间,有一状如喜鹊的巧石翼然而立,好似刚落到一株松树上,这即是巧石与奇松构成的美景“喜鹊登梅”;但从侧面看去,“喜鹊”却成了身穿飘逸仙袍的仙人伫立高崖之上,举手指示着皮篷方向,这即是“仙人指路”。这个为游人指路的仙人是八仙中的韩湘子。有一年,他来到黄山,面对雄奇秀丽的景色,竟乐而忘返。一年一度八仙聚会的日子到了,韩湘子没有出席,众仙派老成持重的张果老前来寻找,逼其回去。张果老本来骑着驴子在前面走,后来因为要监督韩湘子,同时也爱恋黄山景色,便索性转过身去,倒骑驴子。据说,张果老倒骑驴即是从那时开始的。韩湘子呢,先是不情愿地跟着,后来终因留恋黄山而化身为这块奇石。

鳌鱼驮龟剑为松。鳌鱼峰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780米,其形正如一条张嘴遨游的鳌鱼。峰前有几块石头,远眺好似螺蛳;峰背也有一系列巧石美景,都各有来历。传说一条修炼千年的大鳌鱼吐水淹山,企图把黄山变成汪洋大海,正在这紧要关头,一个少年一剑把岩石劈成几块,化为几个大螺蛳,立即把鳌鱼吐出的水吸个一干二净。少年又用宝剑把一块巨石向上一挑,那巨石从半空中砸下来,变成一只大海龟死死压在鳌鱼身上。鳌鱼昂首挣扎,少年手起剑落,斩断鳌鱼的头。随后把宝剑擦洗干净,插在天海的“玉池”边,又脱下靴子洗尽血污,晒在西海。如今,人们在鳌鱼峰背还能看见一条巨大的鳌鱼驮着一只石龟,这就是“鳌鱼驮金龟”。鳌鱼被砍下的头,仍对着面前的螺蛳张开大口,瞪着大眼,想把它们一口吞掉,这就是“鳌鱼吃螺蛳”。当年少年插宝剑的地方长出了一棵古松,这就是“古剑松”;而少年脱下来晒在西海的靴子,现在还在那里,这便是胜景“仙人晒靴”。

金鸡叫天门。在天都峰西侧,半山寺对面高空的悬崖上,有一组巧石。从半山寺门前看去,仿佛是一只金鸡正头朝着天门坎,振翅欲啼,所以叫“金鸡叫天门”;从龙蟠坡或天门坎看去,则又仿佛是五个老人正携手扶杖,向着天都峰攀登,所以又名“五老上天都”。这两个景致都和一个故事有关:很久很久以前,天门坎有两扇巨大的石门,终年紧闭。有一天,西岳华山的五位道长,想要畅游黄山,被石门挡在天门以外。五位道长一起摇身变成金鸡,叫开了天门。他们饱览黄山仙境后,下山来到天门坎,却发现两扇石门又关了起来。为了后人不再被天门所阻,他们变成一只大金鸡,天天向着天门坎啼叫,守门的天兵每天都得应声打开天门,久而久之,天兵们感到太麻烦,就不再关天门了。前人有诗曰:“云外飞来翅未收,峰前玉立几千秋。雄姿不怕风和雨,日对天门叫不休”。

鲫鱼背。登天都峰顶,鲫鱼背为必由之路,这条“鲫鱼”的背脊约有十几丈长,却只有两三尺阔,两侧是万丈深谷,深邃莫测。清人许全治写道:“无意吞舟归北海,何心借水跃昆明。游人尽是批麟客,竹杖芝鞋脊上行。”这条“鲫鱼”,来历相当不凡。传说,鱼只要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龙,上天入地,神性无穷。有一条鲫鱼,每年都跟鲤鱼一道去跳,可是无论它如何努力,总是跳不过去。一位仙人开导它说:要跳过龙门,先得为人间办一件好事。于是鲫鱼游到了号称“黄海”的黄山,置身在通往天都峰顶的一条峡谷间,耸起脊背,给游人当桥。千年之后,仙人说:“你可以跳龙门成龙了。”可是,鲫鱼已经深味到为人类造福的喜悦,便再也不想去跳龙门了。

醉石·鸣弦泉

除“四绝”外,黄山又有李白醉石与鸣弦泉,以独特的情韵,讲述着悠远美妙的故事。

在黄山圣泉峰下,有一块巨石,石上刻有“醉石”两字,它兀立溪旁,与附近山峰不相连属,显得傲岸不群。传说当年李白携酒漫游黄山,来到鸣弦泉时,见一架石琴横放于泉下,崖上泉水滴答下落,“琤琮”有声,时而缠绵温柔,时而凄凉悲哀。李白顿时诗兴大发,在泉边一巨石上坐下,饮酒朗吟。酒酣之际,不禁绕着大石奔走。最后,诗作成了,人也醉了,剩酒流于石上,石头也跟着醉了。后人便把此石叫做“醉石”,把其旁泉水叫做“洗杯泉”。据说那泉水至今还带着酒香。

在醉石不远处,有一石横卧于山麓,长约10米,高约15米,状似古琴。泉水从山上石窦中洒下,细如银弦,泉水击石,如珠落玉盘,恍若天仙演奏出的婉妙柔曼的乐章。明人黄汝亨咏此景道:“山空滴沥下如注,转觉飘潇若风雨。却按宫商仔细听,二十五弦俱不住。”

传说古时,黄山南麓一才女秦巧卿,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她听说情郎在黄山出家,便带上心爱的古琴,上黄山找寻情郎。刚上山,就遇到一只猛虎,她弹起古琴,琴声忧伤凄惨,猛虎被她的琴声打动,悄悄地走了。走到始信峰,一道深渊拦路,她又伤心地弹起琴来,对面绝壁上的古松慢慢地把一根枝桠伸到她身边。巧卿踏上枝桠,过了深渊。这棵古松,就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接引松”,它现在还在始信峰渡仙桥边。巧卿找遍了黄山七十二峰,却不见情郎的踪影。她走过醉石,再也走不动了,于是弹起琴来,用琴声呼唤情郎。那琴声一直响到今天,有人在鸣弦泉旁石壁上题诗云:“石崖悬琴琴最寒,五更三点是谁弹清音流出相思泪,日照风吹竟不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作者:北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扩展资料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意》。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