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称"山海经来自韩国”是怎么回事?
3月24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根据《山海经》中“《山海经》中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神’,均曾在高句丽古墓壁画出现。”指出,壁画证明大韩民族和远古“东夷系”种族有关;而中国神话均源自“东夷系”,所以《山海经》的神话来自韩国。
众所周知,《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从此看来,韩国教授出此言乱是非常荒谬的。
自从韩国将“端午祭”申遗成功后,中韩文化争夺日益激烈,韩国也欲将中国的炎帝、黄帝等神话,纳入韩国传统文化。这是非常荒诞的。
日本媒体表示,韩国人在称赞他国文化、传统时,都会产生自卑感;为将其消弭,韩国往往要透过“所有文化皆发于韩国”的心态,以维护自尊心。
中国网友表示说,虽然韩国经济蓬勃发展,但自古受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文化软实力相对弱势,为摆脱自悲感,便大肆宣扬韩国文化,甚至掠夺他国文化。
西周形势图
传说中,周王朝初建之时有“八百诸侯”。目前经过文献和考古所证明存在的西周诸侯的确也有数百个。各个邦国星罗棋布的列于华夏四围,而常用的汉字总共也就那么几个,自然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许多远隔千里但国号如出一辙的国家了。
战国七雄形势图
01首先,拿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说起。
周朝历史上一共有三个韩国,虽然年代相隔非常远,但是这三个国家受封的时候都是侯爵。
第一个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韩国。
这个韩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西周第二位君主,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1021年在位)的弟弟,封地在今天陕西韩城市附近。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这个陕西境内的韩国在周平王年间被山西的晋国吞并。
第二个是西周末年受封“方伯”的韩国(方伯的意思不是伯爵,如果周王册封某位诸侯为他所属这一地区所有诸侯的领袖,就赐方伯号);
至于西周末年受封“方伯”的那个韩国,在今天河北省的固安,也就是《诗经·大雅·韩奕》中的那个韩国。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的是各地民歌,颂指的是宗庙祭祀时的舞曲歌辞,而雅指的是周王室宴饮朝会时候的正统乐歌。
因此《诗经》不仅是文学著作,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这首诗写的是韩侯受封韩地,朝觐周宣王(西周倒数第二个周天子,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在位),娶妻出巡,为周天子镇服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事情。
这个韩国的地位不低,因为《诗经》很明确的写了韩侯被周王册命为北方诸侯的首领“方伯”,甚至周王还下令和韩国相近的燕国出劳力帮助韩国修筑城池。
不过这个河北固安的”韩国“和那个陕西韩城的”韩国“的关系可谓众说纷纭,大概就是说这是两个因迁移而区分,实则是同一国,这里就不再细讲了。
后来这个河北的韩国在春秋时代就不见记载了,根据地理位置来说,很可能被燕国或者北方少数民族灭亡。
第三个是东周末年分封的韩国。
公元前403年,受周威烈王(东周倒数第6位天子,公元前425年——前402年在位)册封为侯。
这个韩国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就是瓜分了晋国的,也就是“三家分晋”的那个韩国,也就是战国七雄里的韩国。
后来到了公元前375年,韩国第四位君主韩哀侯出兵灭了在今天河南新郑市一带的中原古国郑国。
之后,韩国就把都城迁移到了郑国都城新郑。
因此,之后这个韩国也在古籍里常被写为郑国,例如《竹书纪年》就是这样。
02
至于魏国,有两个:一个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魏国;一个是东周末年分封的魏国。
西周把姬姓宗族的一支分封到了今天山西省的芮城一带,与晋国相邻。
因此,这个魏国到了春秋时代,也就是公元前661年,被晋国君主晋献公灭亡。(晋献公就是著名祸国殃民的美女骊姬的老公,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父亲)
之后,魏国的土地就被分封给了晋献公的“车右”毕万。
所谓车右,就是战车上处于右侧的勇武之士,负责御敌,保护等职责。
后来毕万因为受封在原本魏国的土地,就改了魏氏。
他的孙子因为跟从晋文公有大功被封高爵,也就是魏武子。
之后魏家在晋国权势越来越大,最后就和韩赵二家联合瓜分了晋国。
并且和刚刚提到的那个韩国一样在公元前403年正式受周威烈王册封为侯,也就是战国七雄里的那个魏国。
魏国中后期定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别称梁国。
公元前403年地形图
03最为我们熟知的周朝诸侯之一的楚国也是有重名的。
楚国和楚蛮,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向很是扑朔迷离。
楚国受封在楚蛮之地,但是楚国公族与楚蛮的族源不同。
楚蛮大略是远古时期三苗族的后代,最早关于楚蛮的记载出现在夏末商初。
到了周朝初年,在楚蛮之地里分封了楚国。
开始时候,是楚国小而楚蛮大。
楚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但是楚蛮不一定归附于周朝。
周昭王南征,所征的楚,其实很可能不是楚国而是楚蛮。
毕竟楚国受封时日尚短,如此快速的发展成为一个能和周天子对抗的国家,恐怕也不太可能。
西周末年,楚国在熊渠的治理下真正强盛了起来,也是大约从这里开始,楚蛮逐渐被楚国兼并融合。
到了春秋时代的楚成王时期,楚国和楚蛮已经基本融合了。
到了楚昭王时期,楚蛮最后的残余力量蛮子国被楚国吞并,自此只有楚国而没有楚蛮。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包括他们在还未发明文字之前都是使用汉字,贴春联这项民俗活动同样引自于中国。存在时长已超过六千年的中国汉字被视为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中国,同时也影响了韩国、日本等国家。有关于中国汉字的起源,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至今没能明确它究竟是如何出现的。虽然无法明确汉字的起源,但是这并不妨碍汉字的传承。基于汉字的传承,诸多珍贵的历史典籍得以流传下来,从而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汉字虽说是中国创造的,但是它的影响却不仅仅只限于中国。中国汉字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东亚各国公认的国际交流文字,此外因为汉字的巨大影响还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内包含了韩国、日本以及越南等国家。其中就韩国来说,韩国现在所使用的文字是直到十五世纪经由世宗大王之手才出现的。在这之前韩国所使用的文字一直都是汉字,使用时间长达十多个世纪,所以韩国众多历史古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除了文字这方面的影响之外,韩国与中国文化的渊源还体现在贴春联这一民俗习惯上。春联的历史虽不如汉字来得悠久,但是它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持久的,时至今日中国人依旧存有贴春联的习惯。目前已知最早的春联是唐朝时期一位名叫刘丘子的人所写,春联内容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其中所提到的“三阳”其实就是指立春。也就是说,自唐朝时期开始古人便会在立春这一天写春联。
发展到宋朝的时候,春节贴春联这一风俗习惯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开来。等进入明朝,这一民俗已经变得十分盛行,其中“春联”这一用词便就是诞生于明朝初年。唐宋时期的中国由于国力强盛,所以引得诸多周边国家相继成为中国的附属国。明朝时期的中国更是进一步完善了朝贡体系,中国与别国的外交往来也因此变得更为直接与频繁。基于这种社会背景,诸多中国文化也随之传播至这些国家,这其中便包括贴春联这一民俗文化。
现在的韩国会在立春这一天贴汉字对联以示庆祝便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至今仍未消除。
要是单纯从汉字外形来说,日文中的汉字,和我们的简体字相仿,韩文中的汉字,更像是我们的繁体字。例如医生的“医”,是简体字,这一字在日本,也写作“医”;而繁体字“医”,在韩文中仍在继续使用。
为何韩文中还有不少繁体字?这是成功“脱汉”的结果。清朝晚期,以往的中华帝国日渐没落,而直接导致汉文化圈凝聚力不断下滑。
18世纪末,西方文化强硬进入东方,让那时候的人们出现意外发觉,中国不再是世界唯一的中心。尤其是受汉文化影响极为深刻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地区民族意识空前高涨,最后引发了一场波及范围极广的“脱汉运动”。之后“提倡韩文,废除汉字”的运动越来越盛,导致汉字停留在了繁体字时期。
成功“脱汉”给韩国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由于许多韩国古籍,是汉字写的,“脱汉”后导致韩国人读不明白自个老祖宗留传下来的文化,也没法确切了解自己的历史。
针对日本来说,可以有许多简化汉字使用,是因为“脱汉运动”失败了。从18世纪末,日本就逐渐进行语言改革,建立属于自个的民族文字,也有激进的“脱汉”方案,同样是废除汉字。想不到,汉字用了上千年,想废除也很不易。
在实施取消汉字的全过程当中,日本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混乱,最后这种完全废除汉字的提议被搁置了,改成“去繁、简化、限制”汉字。
本文2023-08-07 23:56: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