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瘘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鼠瘘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鼠瘘的病因病机 5 鼠瘘的症状 6 鼠瘘的诊断 7 鼠瘘的治疗 71 内治法 72 外治法 73 针灸治疗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鼠瘘的方剂 2 治疗鼠瘘的穴位 3 治疗鼠瘘的中成药 4 鼠瘘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鼠瘘 1 拼音

shǔ lòu

2 英文参考

tuberculous fist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鼠瘘(tuberculous fistula)为病名[1]。又名鼠瘰[2]、筋瘘[3]、瘰疬[1]。是指疾病日久,成脓溃破并形成窦道的淋巴结核病[4]。即颈腋部淋巴结结核[1][2]。是结核杆菌侵入颈淋巴结而引起的疾病。祖国医学称本病为“瘰疬”,破溃后称“鼠疮”。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鼠瘘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1]。”其所以名为鼠瘘,清·莫枚士《研经言》指出:“鼠性善窜……瘘之称鼠,亦取串通经络为义[1]。”

4 鼠瘘的病因病机

病原体从口腔或鼻咽部(扁桃体)侵入,经淋巴管到达颈部颌下或颏下淋巴结,也可经由血液扩散。

5 鼠瘘的症状

症见颈、腋部生核,日久破溃流脓血,或伴有恶寒发热的漏症[5]。

6 鼠瘘的诊断

本病诊断要点[5]:

①颈侧部结节,无痛。多见于儿童及青年[5]。

②初期多为孤立结节,较光滑,可活动。以后结节融合成块,不规则,活动度差。后期如形成寒性脓肿则有波动感,溃破后成窦道,皮下潜行,经久不愈[5]。

③分泌物稀薄,常含有干酪样物,溃疡面不健康[5]。

④常有低热、盗汗、纳差、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5]。

⑤活检可明确诊断[5]。

7 鼠瘘的治疗 71 内治法

内治宜调补气血,培补真元,可服猬皮散[5]。

72 外治法

外应去腐生肌,脱管排脓,或手术切除[5]。

73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以火针法效果最佳。以循经取穴为主,首取肝胆经腧穴。常用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等,每次取2~4穴。如效果不理想,可配合直接针刺病灶局部,肿块结节型,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结节肿块的上中下各刺一针,快刺急出,刺入核心。肿块已化脓,未溃破者用粗柄火针直刺病灶中心,使脓液尽快排出;已溃破者在破口周边05厘米处用火针围刺。有窦道渗出形成瘘管时,以适当长的火针直刺管腔,长期不愈或此愈彼溃者可配合外用红鲜浸膏(干红烟、鲜大蓟、鲜败酱炼制而成)。每周火针1次。[5]

8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器械 5 操作方法 51 选穴与消毒 52 烧针 53 针刺的深度 6 适用范围 7 注意事项 附: 1 古籍中的火针法 1 拼音

huǒ zhēn fǎ

2 英文参考

acupuncture with heated needle

3 概述

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寒痹、痈疽、瘰疬等疾病。

4 器械

火针针体较粗,质坚韧,一般采用员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也有应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或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志、疣的治疗;钨合金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

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针柄套上木柄,以防烫手(见图)

5 操作方法 51 选穴与消毒

根据不同病症辨证取穴,或以“以痛为腧”的局部取穴法选穴。患者来取合适的 。针刺前注意消毒,先用碘酒消毒,再以乙醇棉球脱碘。

52 烧针

火针烧灼的程度有三种,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若针刺较深者,需烧至白亮,速进疾出,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而且剧痛。如属较浅的点刺法,可以烧至通红,速入疾出,轻浅点刺。如属浅表皮肤的烙熨法,则将针烧至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烙熨。

烧针用的灯火以乙醇灯比较方便,一般左手持灯,右手持针,靠针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烧针的次序是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53 针刺的深度

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以及穴位所在部位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要求既能劫部,又不伤皮肉为佳。一般四肢及腰腹部可稍深,刺至2~5分深,胸背部宜浅,可刺1~2分深;颜面部除了面部痣及扁平疣外一般不用火针,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针孔的处理,视针刺深浅而定,如果针刺1~3分深,可不作特殊处理,若针刺4~5分深,可用消毒纱布敷贴,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6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痹证、胃下垂、慢性泄泻、痢疾阳萎、痈疽、痔疮、瘰疬、腱鞘囊肿、象皮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以及某些皮肤病如疣、痣、癣、疮节等。

7 注意事项

(1)对于血管及主要神经分部位不宜针刺。

(2)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完全消退时,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不能用手抓,以防感染。

(3)注意检查针具,发现有剥蚀或缺损时,则不宜使用,以防意外。

(4)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应作好解释工作,消降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古籍中的火针法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门]瘰论第十九

换。敷后皮嫩微损者,另换紫霞膏贴之,其核自消。火针法火针之法独称雄破核消痰立大功灯草桐油相协力当头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鱼口便毒论第三十二

,情势已成,肿痛日甚,因公事急出,不能行走。以火针法针之,出紫血钟许。外用膏贴拔出微脓,服托里消毒

《外科正宗》:[卷之三下部痈毒门]结毒论第三十七

结毒者,熏火收遏疮毒而沉于骨髓也。又有未经熏擦,见苗未久,服药不多,内毒未尽,便用点药收敛,郁遏毒

《针灸逢源》:[卷三群书汇粹]太乙针法

药一层卷紧或用线扎。灸时用红布衬于痛处。将此针在火上烧着灸之。如雷火针法。《针灸逢源》清·嘉庆二十

《张氏医通》:[卷六痿痹门]鹤膝风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扁平疣 31 病因病机 32 诊断要点 33 扁平疣的辨证分型 34 扁平疣的治疗 341 刺灸法 342 耳针法 343 激光法 35 局部治疗 4 西医·扁平疣 41 疾病名称 42 英文名称 43 扁平疣的别名 44 分类 45 ICD号 46 流行病学 461 流行特点 462 传播途径 47 病因 48 发病机制 49 病理生理 410 扁平疣的临床表现 411 诊断 412 扁平疣的治疗 413 预后 414 相关药品 415 相关检查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扁平疣的穴位 2 治疗扁平疣的方剂 3 治疗扁平疣的中成药 4 扁平疣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扁平疣 1 拼音

biǎn píng yóu

2 英文参考

flat wart [朗道汉英字典]

verruca plana [朗道汉英字典]

verruca plana juvenil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扁平疣

扁平疣为病症名[1]。疣的一种[1]。

扁平疣为发生于皮肤浅表部位的小赘生物,又称扁瘊,属于“瘊子”、“疣目”的范畴,是由气血失和、腠理不密、复感外邪、凝聚皮肤而致病。

31 病因病机

扁平疣多由肌肤受风热之邪搏结而赘生,或因肝气郁结,气血凝滞,发于肌肤而成。现代医学认为系病毒感染而致。

32 诊断要点

①好发于青年面部及手背[1]。

②皮疹为针尖大至豆大多角形扁平丘疹[1]。呈正常皮肤色或淡**、淡褐色,表面光滑,有时微痒[1]。

③为多发性,可有同形反应,而呈线状排列[1]。

33 扁平疣的辨证分型

扁平疣为表面光滑,扁平坚实的小疣,如针头或芝麻大小,多见于颜面、手背和前臂部,数目较多,常因搔抓而呈串珠状排列,无痛痒,病程缓慢,愈后不留瘢痕,有时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

34 扁平疣的治疗

针灸治疗扁平疣效果较好,如局部皮肤发红,痒感明显,往往是转愈征兆,应坚持治疗。避免摩擦、挤压疣体,以防感染。

取阿是穴(疣痣局部)[2]。用火针对准局部速刺,根据其病变范围大小来决定针数之多少及掌握针刺深浅度[2]。用针要细,轻轻点刺[2]。针刺后3日内勿用水洗患处,以防感染[2]。

341 刺灸法

治则

疏风清热,泻肝养阴

处方

合谷 曲池 四白 三阴交 血海 太冲

方义

扁平疣好发于颜面、手背,为阳明经之分野,故取四白、合谷、曲池使阳明经气调和,气血旺盛则肌肤荣润,疣疹自消;三阴交、血海调和气血,滋阴养血;太冲清泄肝火,诸穴共奏扶正消疣之功。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42 耳针法

选穴

肝 肺 肾 面颊 交感

方法

每次选2~3穴,用毫针刺,中等 强度,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

343 激光法

选穴

阿是穴

方法

用7~25mV的氦氖激光散焦作局部照射20~30min,每日1次。

35 局部治疗

中医外治可用紫蓝方酒浸外搽或用雄黄解毒散15g加入百部酒60m1外用。亦可用黑色拔膏棍,加温外贴,5~6天换1次,或用鸦胆子仁捣碎外敷(注意保护周围皮肤),亦可用木贼、香附、板蓝根、山豆根各30g,煎水泡洗患部。

4 西医·扁平疣

扁平疣(verruca plana)又称青年扁平疣,是一种由疣病毒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肤赘生物。扁平疣和寻常疣一样是人类 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上突出的病变。好发于颜面及手背,散在分布。多见于青少年,常发于颜面和手背。容易自身接种,也可传染他人。常突然发生,又很快地完全消失。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根据皮疹特点即可确诊。

皮疹为粟粒至高梁米大小的扁平丘疹,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黄褐色或正常肝色。常对称发生于颜面、手背、前臂等部位,呈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抓搔而发生自身接种。偶感轻度搔痒。

轻症无须到医院治疗,可以用饮食疗法,如:薏米粥、薏米茶,或用板蓝根10克,荆芥6克,水煎代茶。 此疹发生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口服病毒灵,用氟尿嘧啶软膏点涂疣点等疗法。或服用中成药,如防风通圣丸。

41 疾病名称

扁平疣

42 英文名称

verruca plana

43 扁平疣的别名

flat wart;verruca plana juvenilis;扁瘊;青年扁平疣

44 分类

皮肤科 > 病毒性皮肤病 > 瘤空疱病毒性皮肤病 > 人类 瘤病毒感染皮肤病

45 ICD号

B07

46 流行病学 461 流行特点

对HPV感染的流行病学至今仍未全面了解。广泛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足,根据目前已知的流行病学资料已明确有数种HPV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引起多种皮肤及黏膜表面感染,这种感染有年龄差异,但无性别差异。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感染患者为其主要传染源。

462 传播途径

HPV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HPV污染的物品。自身接种而传播至其他部位。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亦常见于成人。

47 病因

由HPV 3,5,8,9,10,28,41,65引起。

48 发病机制

HPV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到达宿主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通过微小糜烂面的接触而进入细胞内,停留在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核内复制并转录。但不进入血液循环,不产生病毒血症。

49 病理生理

明显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但与寻常疣不同,无 瘤样增生,表皮嵴仅轻微延长,无角化不全。表皮上部细胞有比寻常疣更广泛的空泡形成,空泡化细胞的核位于细胞的中央,有不同程度的固缩。其中一些核呈深嗜堿性。颗粒层均匀增厚,角质层细胞因空泡形成而呈明显的网篮状。有些扁平疣基底层内含有大量的黑素,真皮内无特异变化。

410 扁平疣的临床表现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亦常见于成人。常对称性发于颜面(颊、颞、额、颏部)、手背及前臂等部。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小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散在或密集,亦可融合成小片状,可因抓痕呈串珠样排列(同形反应)(图1~3)。无自觉症状,常在消退前出现瘙痒。病程缓慢,可持续3~4年不愈,有自限性,1~2年可自愈。

411 诊断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亦常见于成人。常对称性发于颜面(颊、颞、额、颏部)、手背及前臂等部。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褐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小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散在或密集,亦可融合成小片状,可因抓痕呈串珠样排列(同形反应)。无自觉症状,常在消退前出现瘙痒。

412 扁平疣的治疗

对数目较多,经久不愈者可口服乌罗托品,03~06g/次,3次/d,或氧化化镁,05g/次,3次/d,可试用α、γ干扰素、聚肌胞、土贝母等肌肉注射。局部可外用05%酞丁安擦剂、干扰素α2α2b涂膜剂、1%喷昔洛韦霜、0025%维A酸(维甲酸)霜等。

颜面部慎用激光、冷冻治疗,也不用腐蚀性强的药物,以防色沉斑、瘢痕形成,影响美容。手背部可选用各种物理疗法(同寻常疣)。

特别提示:

1、禁忌采用激光、电离子等有创性治疗,否则极其容易诱发“同型反应”,使病情变本加厉地加重(严重者,可诱发“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2、慎用“疣体自身埋植术”,因为此疗法也有可能诱发“同型反应”。

3、面部的扁平疣,原则上不做冷冻治疗,手部的扁平疣是否考虑冷冻治疗,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慎之又慎地选择。

4、民间验方鸦胆子治疗扁平疣,对于部分人是有疗效的,但张丰山更遇到过数百例被鸦胆子毁容的患者,因此,建议面部的扁平疣禁忌采用鸦胆子治疗。

5、西药氟尿嘧啶外用,对扁平疣有一定的疗效,但使用后几乎所有患者都可遗留严重的色素沉着,因此,如果从美容角度考虑,建议面部扁平疣禁忌使用氟尿嘧啶治疗。

6、民间验方还有用残酷的烧灼法治疗扁平疣的,无一例外会引起疤痕。

413 预后

有自限性,1~2年可自愈。

414 相关药品

氧、氧化镁、干扰素、聚肌胞、酞丁安、喷昔洛韦、维A酸、板蓝根

415 相关检查

γ干扰素、干扰素

5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