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赴星辰,火星在古代寓意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天问赴星辰,火星在古代寓意是什么?,第1张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火星,属于一颗类地行星,有两颗卫星,它的直径只有地球的53%,质量界于地球和月球之间,仅占地球的11%,表面积与地球陆地面积相当,重力为地球的2/5。一个火星日约为24小时37分22秒,一个火星年为687日,几乎是地球的两倍。火星围绕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约5500万公里,远地点约4亿公里。地球和火星的近地接触每15次出现一次。

《周易》指出:“天垂象, 圣人则之。”表明古代相当重视观测天象。古代占星士观测火星时,发现它亮度不一,轨迹不定,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之感,因此,在古书上火星又叫“荧惑星”,在天象上具有非同一般的特殊价值。

思想上的又爱又恨,荧惑星的地位尴尬

在二十八星宿中,火星属于东宫苍龙的心宿。这个星宿有三颗星,中央主星代表天王,前后两颗小星象征太子和庶子。心宿在占星术中体现皇帝祈福祀神的场所,正因如此,荧惑星的位置显得格外重要,占星士将其视为“荧惑之庙”。

占星士对荧惑星格外关注,它的运行轨迹会引发一系列天文现象,如“荧惑守心”、“荧惑入太微”等。前者预示着“大人易政,主去其宫”等事件的发生,后者是帝位不保的征兆。唐朝占星家瞿昙悉达撰写的《开元占经》中,“荧惑占”和“太白占”各占8卷,远高于日占、月占和其他星占,其地位显而易见。

《淮南子》有云:“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史记》则强调:“礼失,罚出荧惑,荧惑失行是也。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以其舍命国。荧惑为勃乱,残贼、疾、丧、饥、兵。”可见“荧惑守心”与政治失误、战争、饥病、灾祸,甚至是亡国相联系。

两者看似冲突的论述,其实是并不矛盾。古代社会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天道和人道高度融合,相互感应。人们相信荧惑示灾的出现,昭显人道“失行”,君王作为“人道”主宰,应该承担责任。对此,君王对荧惑星“王者恶之也”。

认同感的迷之操作,荧惑星的处境尴尬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荧惑星依然敬而远之。王莽托古改制时,确立了中央、东方、南方、西方和北方等五帝,其中南方主神为“炎帝赤灵祝融畴及荧惑星、南宿南宫于南郊兆”。东汉学者刘叡在《荆州占》中提出:“五星者,五行之精也。”其中荧惑星为火精,为南方赤帝之下的天神,名为“南方火德荧惑星君”。在五行和五帝的影响下,衍生出“五德转移”,荧惑化身为“火德”,成为王朝更替的重要依据。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建宋改元,宣布宋朝的“德运”所属:“国家受周禅,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荧惑星享受到了等级空前的“国祀”,其规模在两宋长盛不衰。

荧惑星在宋朝的关注,并未洗白自身“灾星”的污名。南宋学者周辉在《清波杂志》有一则趣闻。大中年间,景德镇烧制瓷器时,有一窖瓷器发生窖变,“色如丹砂”。有人认为是“荧惑缠度照临而然,物反常为妖。”瓷工深信不疑,将这批瓷器全部砸毁。这事实际上是釉料中氧化铁含量偏高造成的,和荧惑星没有半毛钱关系。

现实上的操作偏差,荧惑星的身份尴尬

当荧惑星投射到现实中时,仍然存在着偏差。三国时期的《广雅》有言:“荧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当政治上的不合格,荧惑星代表上天充当“罚星”,公示罪行。春秋齐景公在位期间,“荧惑守于虚, 期年不去”,晏子认为这是“天罚”,齐景公急忙梳理冤狱、扶助孤老、救济百姓,行之三月,荧惑遂迁。

古人认为荧惑异变导致的灾变,是上天“执法”的结果。《史记》明言:“荧惑为执法之星,其行无常,以其舍命国:为残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兵。”公元前211年,天空出现“荧惑守心”,有颗陨石堕落,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的字样。在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代,这显然是天降灾祸的最佳证据。

以荧惑星为主题的谶谣也屡见不鲜。《搜神记》载述:三国东吴永安二年(公元259年),荧惑星化身“眼有光芒,爚爚外射”的孩童,教授孩童晋兴蜀亡、司马灭吴的预言。唐朝文人潘炎在《童谣赋》中直言:“荧惑之星兮列天文,降为童谣兮告圣君。”道出了史家和文学的杜撰,起到告诫天下的目的。

君王身为带头大哥,面对荧惑星的公然警示,未必敢于担责,反而让其他人背锅。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春,西汉发生水害、山崩、日食等灾祸,此时恰逢“荧惑守心”,成帝惊惧不已,这时有人乘机上书提议用重臣替命,平息天怒。二月,“丞相翟方进欲塞灾异自杀”。

科技上的不断进步,荧惑星的事实尴尬

在正史和现实之间,差了真实的荧惑星。据统计,“荧惑守心”在历代文献中共有23次记载,居然有17次未曾发生。而自西汉以来的近40次真正发生的“荧惑守心”,却未见资料显示。由此可见,这一天象已经沦为操纵政治的工具。

明清时期,有识之士对星占应事提出了置疑。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谈天》中,以日食为主题,用汉景帝和王莽、武则天和李世民等作对比,驳斥了星占事应的荒谬。清初内阁学士熊伯龙也曾批驳:“星变不与人相应。”

清朝理学家汤斌点评:“兹取纬星之掩犯恒星者次列之。比事以观,其有验者,十无一二,后之人可以观矣。”揭示了行星和恒星运行是自然规律,可以事先预推,而占星应验者“非附会即偶中尔”。

“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三十六年荧惑守心”。那么这个“荧惑守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天文学在中国古代叫做星占学,古代的星占学家们把我们俗称的火星称作“荧惑”,二十八宿的“心宿”简称做:“心”。就是“天蝎座”。它主要由三颗星组成,而每当火星运行到这三颗星的附近时,就是古人说的“荧惑守心”的天体现象。而天蝎座的这三颗星体中,最亮的一颗通常被认作为是天子的化身,旁边两颗被认为是太子和庶子。而火星代表的火主灾难,“荧惑守心”表示着:轻者太子要失位,重则皇帝死亡。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秦始皇本纪》

火星侵入心宿,这种天象象征着帝王有灾。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历史上所有实际发生过的"荧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据考证有17次是伪造的。其实荧惑守心只不过是自然现象而已,据推算,最近的一次荧惑守心发生在2016年,在4月18日时火星在心宿二附近留,此时赤经只比心宿二小1min,而后由顺行改为逆行,又远离心宿二,5月30日时火星冲日,视亮度为-160等,在6月30日左右又留,又改为顺行,8月24日左右火星赤经又与心宿二相等,从而形成荧惑守心的天象。而且,这时土火几乎相合,金木水几乎相合,两个聚合相聚仅越75度,还不足半个天空,我们在欣赏荧惑守心时又能欣赏到行星聚合的天象。

荧惑逆行,守北辰”

荧惑:即火星。北辰:即北极星。《史记索隐》曰“ 北极谓之北辰 ”。《史记》记述的话,说“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就是说所有的星星都绕着北极星转。(顺便说一句,由于地轴的进动,古今北极星是不同的。汉代北极星是帝星,即北极二,而现代的北极星是勾陈一)逆行:是行星视运动的一种现象,简而言之,就是由于其他行星公转周期和地球不同,当地球公转时发生“超车”,也就是超越某一行星时,在地球上的我们就会观测到该行星向后倒退,这就是行星的逆行。——比如最近很火的“水逆‘,就是水星的逆行。守:当行星从顺行改为逆行,或从逆行改为顺行时,从地球上看去,该行星都会有一个短暂停留的现象,这就叫做“守”。所以,“荧惑逆行,守北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汉景帝前元二年的某天,火星发生了逆行,并在北极星附近停留。但这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太阳系中所有的大行星,其轨道全部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月出北辰间

北辰前面解释了,就是北极星。这句话意思,就是说月亮从北极星附近经过。这也是绝不可能的。月球在地球上视运动的轨道,称作“白道”。大家看,这就是赤道、白道和北极星的关系。和黄道相比,白道确实更靠近天极,然而也不过是多了5°而已。前面我们说了黄道和地轴的夹角是665°,所以白道和地轴的夹角也在61°左右。因此,绝不可能发生月亮跑到北极星附近的事情。

岁星逆行天廷

太微垣是一大片星域,它位于紫微垣和轸、翼等宿之间,紫微垣是北天极附近,而轸、翼等宿却是黄道区域,所以木星在黄道带运行时,是有可能到达太微垣附近的。查《史记·孝景本纪》: (景帝前元二年)八月,……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岁星逆行天廷中。汉景帝前元二年,即公元前155年。使用stellarium软件模拟该年星象,木星果然在太微垣附近。再查木星运行情况,该年阳历3月左右,木星逆行于太微垣。(软件中-154年即公元前155年,也就是汉景帝前元二年。

综上所述,这几条记载中,荧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间两条,肯定是没有,是错误记载。至于岁星逆行天庭中一条,景帝二年木星确实逆行于天庭中。

让古代帝王胆战心惊的“荧惑守心”,究竟是什么?

在历史上你知道让古代帝王胆战心惊的“荧惑守心”,究竟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荧惑守心可能有不少人在一些文章,或者是电视剧里面听到过,这说的是一种古人眼中的天降异象,而在古人看来,一旦有异象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会有大人物诞生,那么荧惑守心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古代不少王朝都有研究天文星象的地方,在帝王们看来天上的星象是可以预示祸福的。“荧惑守心”就是一种被认为是凶兆的星象。不少帝王都曾经遇到过,在他们看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遇到大麻烦了。然而,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火星都被视为战争和死亡的象征。火星也被称为红星、惩罚星和执法星。它还认为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自然,在南方既是火星。

荧惑守心”指的是荧惑在心宿发生运行方向的改变,其运行方向或由顺行转为逆行,或由顺行转为逆行,并且停留在心宿一段时间的现象。心宿一共有三颗星,在古代星相学中一般认为最亮的心宿二代表君主,其他两颗星代表太子和庶子,而火星往往都被认为是不详的象征。如果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那就代表会天降大祸甚至会影响皇帝的统治和命运荧惑”是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荧惑又名赤星、罚星、执法。又视火星在东方叫悬息,在西方为天理,在南方为火星。历史上所有实际发生过的“荧惑守心”天象共38次。

所谓的“荧惑守心”就是一种天文现象而已,就是说火星在心宿处停留着。西汉时期汉成帝在位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星象。火星的轨道位于地球的外侧。它每两年与地球相遇一次。这意味着地球将从后面赶上火星,火星的。当这个过程发生运行顺序就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发生在心宿附近时,叫做荧惑守心,翟方进的部下星占家李寻,向皇帝上奏发生“荧惑守心”的异相,李寻列举多项星象异变,说翟方进不可能保全,并逼迫他“尽节转凶。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实际上,这次荧惑守心是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七年,而同年始皇死于第五次东巡的途中。

所谓的荧惑守心圣人出世也只不过是民间的一种传言而已,从历史记载的经验来看,无论是荧惑守心、彗星还是天降陨石等异常天象,对行善之人并不构成凶险和威胁,异常天象或各种灾祸,似乎与行善之人关系不大,他们在灾难中总能转危为安,逢凶化吉。相比于汉成帝的没担当,先秦时期宋国的君主宋景公倒是很有担当。他在位的时候也出现过“荧惑守心”的现象,然后宋景公便开始寻找各种原因。火星是很久以前在中国古代发现的。人们眼中的火星像萤火虫一样是红色的,它的亮度经常变化。当从天空移动时,有时从西向东,有时从东向西,情况复杂而混乱。古人观天象,主要是希望能预占人事,事先谋求应变之道,以趋吉避凶。

通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火星在古代称为“荧惑”,在道教信仰中火星一般是指火德星君或者火神祝融。

南方火德星君即火神,中国民间信仰之一。这一说法起源于汉代的四方神之说:“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古代中国人民认为南方之神主火,便称火神为火德星君。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中记载:“南方荧惑真皇君,姓皓空,讳维淳,(字)散融。”这里说的皓空维淳就是火德星君的名字。

另外在历史记载中有一些凡人因为官职而被冠以“火神”之名,祝融就是著名的一位。《冯书五行志》记载:「帝喾有祝融,尧时有阙伯,民赖其德,以为火祖,配祭火星。」。

意思是:当时黄帝的曾孙帝喾时代有火官(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名祝融,帝尧时有火官名阙伯,因百姓感念他们的德行,奉祀他们为火的祖神,配祀火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