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瘟疫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历史上的瘟疫是什么?,第1张

历史上的瘟疫是指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瘟疫这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以在某地区、国家,甚至全世界的范围下出现传播,例如非典、鼠疫、天花、霍乱、疟疾等,瘟疫的病因和治疗方式会因为不同疾病的类型出现不同。

瘟疫的历史

瘟疫所书写的绝非历史中可有可无的一笔。而决定着一个强盛国家的走向,一个悠久文明的存亡,一整个地区乃至世界霸权的归属。回顾过去,每一次大型瘟疫几乎都伴随着无数荣辱兴衰,更预示着新的格局即将出现。遍翻故纸堆里泛黄的只言片语或许有助于我们厘清思绪,让谦虚谨慎、努力坚韧成为对抗疫情的忠实伙伴。

早在公元前13世纪,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等古文明便出现了大规模类似流感的疫情,这些古老文字也许算得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瘟疫的记载。

今天,校易搜带给你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校易搜一起看看。

我不会告诉你最近的肺炎有多严重。让我们一起战斗,一起加油。今天给大家讲讲这段历史上的几次大瘟疫。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瘟疫是什么样的,古人遇到瘟疫是怎么做的!

48年,流行病在中国的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和安徽等省发生,造成14万至15万人死亡。

从77年到749年,君士坦丁堡的瘟疫使这座城市瘫痪,并蔓延到卡拉布里亚、希腊和西西里,造成20万人死亡。

1997年9月至12月,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巴勒斯坦和埃及发生瘟疫和饥荒,10万人丧生。

从1348年到1666年,一直被称为欧洲“黑死病”的黑死病夺去了2500万人的生命,是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

1958年,山西、河北发生疫情,死亡20多万人。

1520年,由于西班牙人的进入,墨西哥发生了天花,导致300多万人死亡。在接下来的50年里,墨西哥因天花损失了近2000万人。

530年,土耳其发生严重的斑疹伤寒疫情,10万人死亡。

544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斑疹伤寒疫情,杀死了围困该城的霍希姆三万皇军。

1945年,古巴发生斑疹伤寒疫情,25万人死亡。

1960年,巴西爆发天花疫情,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1575年至1577年,当时的新大陆墨西哥高原发生了一次斑疹伤寒疫情,造成约200万人死亡。

1600年,俄国发生饥荒和瘟疫,50万人死亡,另有3万人死于利沃尼亚。

从1603年到1604年,英国发生了一场瘟疫,仅在伦敦就有5万人丧生。

1611年,君士坦丁堡遭遇瘟疫,20万人丧生。

1630年,意大利文斯爆发瘟疫,向北蔓延至蒂罗尔,造成50万人死亡。

1664年,英国伦敦爆发了一场大瘟疫。为了阻止感染,烧了三天火净化空气。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疫情一直持续到1666年9月,导致10万人死亡。

1672年,意大利那不勒斯发生淋巴腺鼠疫,40万人死亡;法国里昂6万人死于淋巴腺鼠疫。

1711年,淋巴腺鼠疫在奥地利和德国蔓延,造成50万人死亡。

760年,叙利亚发生了最严重的瘟疫,阿贝马里提有记载的死亡人数达到10万。

从1772年到1855年,鼠疫在中国31个县市流行,253万人死于鼠疫。

1792年,埃及爆发瘟疫,80万人死亡。

799年,非洲有30万人死于瘟疫流行。

1826年至1837年,欧洲发生霍乱疫情,仅1831年就有90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因此丧命。

从1840年到1862年,世界范围内的霍乱疫情持续了20多年,数百万人死亡。

从1847年到1948年,英国伦敦有15万人死于流感;从1851年到1855年,由于肺结核的流行,一年就有5万人,总共有25万人死亡。

从1856年到1900年,鼠疫在中国86个县流行,造成73万多人死亡。

从1863年到1875年,霍乱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了10年。仅1866年,东欧就有30多万人死亡,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

从1884年到1953年,中国和福建的57个县市有71万多人死于鼠疫。

从1887年到1919年,中国内蒙古东部有52万人死于鼠疫。

1889年至1890年,全球爆发流感,影响全球40%的人口,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从1892年到1899年,从1923年到1925年,第六次世界霍乱大流行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903年1月至8月,印度大范围地区发生瘟疫,60万人死亡,其中旁遮普省13万人死亡。从1904年到1905年,孟买、西北各省和旁遮普都发生过瘟疫,平均每周有18000人死亡,几周内死亡人数超过40000人,死亡人数达100万。1906年至1907年,印度瘟疫持续蔓延,造成16727万人死亡。

1908年,印度持续已久的瘟疫开始平息,1487万人因此丧生。

1910年至1913年,中国和印度发生了淋巴腺鼠疫。在疫情期间,数百万人死亡。

从1914年到1924年,俄罗斯有2000万人死于饥荒和流感。

1915年,斑疹伤寒在塞尔维亚流行,半年内15万人死亡。

1917年10月革命前后,斑疹伤寒在俄罗斯非常流行,大约有300万人死亡。

从1917年到1919年,世界流感导致印度1300万人死亡,美洲50多万人死亡,非洲和欧洲不计其数,死亡总数达2500万人。

1921年,印度霍乱疫情造成50万人死亡。在同一时期,黑死病发生,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24年,印度再次爆发霍乱,30万人死亡。

从1926年到1930年,天花在印度引发了惊人的疾病和灾难,造成50万人死亡。

古代由于医疗水平相对较差,导致面对瘟疫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再加上古代交通通讯手段较为落后,瘟疫爆发之后朝廷也很难迅速组织人力予以施救,从而导致古代瘟疫往往致死率极高,同时传播范围又普遍较小。在古代众多瘟疫之中,尤以东汉末年和明朝末年的瘟疫最为恐怖,这两次大瘟疫不仅死亡人数极多,而且是压垮东汉和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东汉末年和明朝末年的大瘟疫,压垮两个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俗话说中国的百姓是最为淳朴的,但凡能够活的下去,他们根本不会生事,而导致百姓活不下去的,除了王朝的腐败和官员的压榨外,瘟疫同样是极为致命的,东汉末年和明朝末年的大规模民变,背后便有着严重的瘟疫影响。

1、东汉末年大瘟疫。翻开东汉末年的史料,天灾人祸简直数不胜数,尤其是汉灵帝在位期间,从其建宁元年(168年)继位到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十余年间天灾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正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在持续不断的天灾之后,仅汉灵帝在位期间便先后爆发了五次瘟疫。

天灾瘟疫肆虐之下,东汉末年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黄巾之乱好不容易被平定,结果从建安九年(204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规模更大的瘟疫再度来袭。关于这场瘟疫带来的惨状,曹植在《说疫气》中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医圣张仲景则在《伤寒杂病论》中悲痛的回忆道,“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这场持续十余年的瘟疫,不仅造成了大量百姓死亡(人口锐减四分之三,重灾区中原地区更是十不存一),死于这场瘟疫中的名人同样不少,例如“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四人,又如偷袭荆州的吕蒙等人。

2、明末大瘟疫。从嘉靖年间开始,由于明朝和蒙古之间的战争,导致大量汉人被俘或逃往草原,大量牧场被开垦为农田,以至于草原上的老鼠生存空间开始遭受压缩,增加了人鼠接触几率。而明末旱灾频发,失去食物来源的老鼠开始大量涌入人类聚居区,最终酿成了这次大鼠疫。

事实上,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便开始频繁发生鼠疫,而崇祯六年(1633年)开始爆发的这场鼠疫,规模和危害则更为庞大。这场瘟疫从崇祯六年(1633年)开始,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时,已经席卷陕西、山西、河北天津各地,夏燮的《明通鉴》记载“京师大疫,死者无算”,《崇祯实录》则记载“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病者吐血如西瓜水立死。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京师尚且如此,可见当时的惨状。

由于古人的对疾病的认识有限,因此往往对瘟疫的具体类型分辨不清。根据古人的解释,所谓疫,就是指“民皆疾也”,意即凡能传染的病都通称为“疫”。至于“瘟”, 则是指烈性传染病,可以在禽畜动物与人之间相互感染。基于此,古代中国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据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献记载,有许多种类的瘟疫,如天花、鼠疫、白喉、猩红热、霍乱、斑疹伤寒、伤寒、肺病、麻疯、疟疾、吸血虫病等。

面对时下的疫情,全民采取了隔离的方法,即减少外出,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我国古代中医把传染性疾病统称为“瘟疫”,认为瘟疫发生时隔离病人,可控制传染源,因而自古以来就有隔离瘟疫的方法。

如先秦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载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民众如果得了传染病,就需要被隔离到单独的房屋里进行治疗;《晋书》记载晋朝时若官员家里有传染病人时,官员本人虽然没有病,但百日内不允许进宫;《南朝齐会要·民政》记载,萧齐时太子长懋等曾设立了可以收隔病患的医疗机构——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者;北宋医学著作《太平圣惠方》记载当瘟疫进入百姓家庭时,需要开窗通风,这样不会传染等。

清朝是我国天花流行最猖獗的时期。天花又名痘疹、痘疮,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传染性很强,病死率也很高,它同鼠疫、霍乱、伤寒一样曾严重威胁着古人的健康与生命。当时的紫禁城里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其中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隔离,即通过避痘、查痘、在热河(承德)建造避暑山庄、设立围班制度等方法,来达到防治天花的效果。

避痘是清初帝王隔离天花的主要方法。据清代史料笔记《北游录》记载,1644年清入关后,由于京城天花流行,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凡是有天花病人的地方,周围八十步都要用绳子围起来,其他人不得入内。据史料《东华录》记载,顺治二年(1645)曾规定对天花患者进行隔离,要求在京城外四十里东西南北处各指定一村,作为京城里出痘者隔离的集中地,以防疫情蔓延。

顺治帝本人则采取停止大规模朝会或出宫暂停留宿的避痘方法。如《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帝某次寿辰时,由于京城天花流行,因而下令免去了朝贺礼;又如《北游录》记载,顺治十二年十一月,顺治帝的第二位皇后即孝惠后出痘,顺治帝便急往南海子“避痘”,并下令宫中每天去送碳的人,无论男女,只要没出过痘的,都应该在五十丈外止步。

康熙帝刚出生时,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孙氏抱出紫禁城,进入北长街北口的福佑寺隔离。偏偏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天花的侵害,在多方的悉心照料下,所幸保住了性命。康熙帝搬回了紫禁城后,天花的阴影仍时时笼罩在他的周围。据清代官书《国朝宫史》记载,康熙十三年他曾下令,宫中太监及宫中行走等人,如果家中有患天花的病人,治好的在家待一个月,尚在治疗的须在家住百天,然后才能进宫。避痘法虽然简单,但效果良好。

为有效隔离天花,清代宫廷设立了查痘官员职位,即查痘章京。当时天花病人几乎每年都有,宫廷规定的查痘的对象从八旗军民扩及京城住民、出洋贸易者,以及来京外藩。查痘章京一旦发现症状,即进行隔离,要求患痘民众远离都城,或谕令未出痘外藩不能来京;对于隐瞒不报的,还将从严惩处。据清代史料《癸巳存稿》卷九记载,查痘章京专职负责八旗及京城居民的天花检查,凡是发现得天花的病人,一律要求迁移单独的场所;在皇城外对宗室王公、公主郡主之家采取隔离性保护措施,即上述住宅一定范围内不允许天花病人进入;负责管理蒙古王公的进京事项,只有出过痘(得过天花且产生了抗体)的官员才能进京。

位于承德地区的避暑山庄(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家园林,但是其建造的初衷却是与隔离天花有关。康熙帝于十六年在热河巡查时,突然发现这里不仅是连接京城和蒙古高原的咽喉之地,而且有利于隔离天花病毒,自然气候条件还适合于避暑、休憩,因而下令建造一座行宫,这就是避暑山庄的由来。清代皇帝每年5月来到山庄,10月前后返回京城,在这里围猎、召见群臣、批阅奏章、接见未出过痘的蒙、回、维等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及开展其他政治活动,驻跸近半年之久。

康熙帝在热河除了建造避暑山庄,还采取了相应的围班制度,以利于未出痘的蒙古各旗首领参与其主持的政治活动。所谓“围班”,就是皇帝每年秋天在热河举行围猎时,边区蒙古及西北民族部落首领分批觐见皇帝,并参与皇帝主持的围猎、宴席等活动。

位于热河的西北部的木兰地区,面积近万平方公里,这里林深菁密,水草茂盛,是极好的狩猎之地。围班制度是年班制度的补充形式。根据清朝制度,蒙古各旗王公每年年末都要进京觐见皇帝,在京城停留40余天,称为年班。期间,他们向皇帝献上贡品,皇帝也会回赏礼物,设宴招待他们,举办各种欢庆活动,并了解各旗政务,以加强对蒙古各旗的管理。

清初京城天花流行之时,为避免天花传染,皇帝下令凡是没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不得年底来京朝勤,但可以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木兰围猎,皇帝也可借此机会接见他们,并给与各种赏赐及娱乐性招待。此时热河秋高气爽,地广人稀,可以较为有效地避免天花传染。

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条件,清代宫廷采取的上述隔离天花病毒的措施有着不完善的方面,但是对于防止瘟疫的蔓延、正常开展各项活动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认为,上述隔离法是我国传统中医防疫理念的应用方式之一,亦能体现我国古人的智慧。(周乾 作者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中国古代都有那些著名的瘟疫?古人又是怎么战胜这些瘟疫的呢?

人类从什么时候发现传染病,已经无源可考。可以想象的是,传染病史一定是贯穿着人类进化的历史。 我国自公元 2 年至 1911 年共发生有文献记载的大疫 266 次,其中北宋灭亡前的 1126 年中累积发生大疫 68 起,平均 16 8 年发生一起。  

南宋以迄元末 (1127 〜 1368 年)241 年中发生大疫 36 起,平均 6 7 年一次。  明代(1368 〜 1644 年)276 年中发生大疫 53 起,平均 5 2 年一次。  清代(1644 〜 1911 年)267 年中,竟发生大疫 109 起,平均每 2 5 年便有一次。

从疫情的范围和程度上看,宋元以前,一种疫情波及3省以上者仅有 2 次,占该期总数 5 5%; 而明代为 8 次,占该期疫情总数 15%; 清代为 33 次,占该期总数 156 %, 且史料中的用语亦渐趋酷烈。  

可以说,我国历史上的疫情,有随封建王朝的衰亡呈不断频繁、加剧的趋势。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可以发现人类同瘟疫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每一次的瘟疫攻击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伤。但勇敢的中华儿女每次都会挺直了脊梁重新站起来,那么在古代瘟疫爆发之际,缺少有效卫生条件的中医师,是如何战胜瘟疫的

隔离病人

在古代,中医师们就意识到了瘟疫有着极强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公元2年,青周大疫,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当时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诊疗瘟疫患者。考古发现,在汉代中国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古代战争时期,军队中打仗时感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离开来以防传染。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很有效果的,瘟疫不会大范围的扩散。

注意卫生

古人就非常注意环境的卫生,在秦朝时候甚至有刑罚规定:不可随便放置垃圾,“弃灰于道着”要被处以罚款或鞭刑,衣冠不整面容不洁者同样有处罚,古人也讲究焚香沐浴。而且在当时城市内就已设有下水通道!管道多为陶制,逐节相连,可以排泄污水。

这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是极为先进的,彼时的西方国家,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垃圾排泄物随意丢弃,甚至有历史学家表示,当时的西方城邦是建立在粪土当中的,这也是西方瘟疫爆发严重的重要原因。

做好消毒

中医在古代就已经有消毒的意识了,在疾病爆发的区域,会使用醋或者石灰进行处理。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入城的宾客入城时,其乘车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宋代还用艾蒿等药物驱赶蚊虫以预防瘟疫。这样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

战胜天花

天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瘟疫。但中医在总结经验之后,在公元980-1567年间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既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疱里的痘浆、痘疮结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过的沾有天花痘浆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过天花的人。以现代医学来解释,被接种的人会感染轻微的天花病毒,但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解决掉,从而获得了免疫能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防方式,还被引进到欧洲国家,挽救了千千万万人。

中医有哪些特色

中医的诊疗手段多样,使得患者的安全更有保障。按照途径可分为内治与外治,内治指的是各种草药方剂;外治包括针灸、艾灸、砭石等等。这些手段在古代的瘟疫爆发之际,以中医系统的理论观念为指导,起到了极大作用。

比如其中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论述了对多种传染性疾病不同时期的诊疗方法,不但书中的方药沿用至今,其灵活多变的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中医实践的基石。  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诊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但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现代的中医逐渐衰落,西医的不断强化,导致中医生存空间被慢慢压缩,一代代的中医大师相继去世,后继乏力,有太多的精华遭到失传,是时候振兴中医的时候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