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姜汤有什么好处
姜汤经常用于治疗感冒、驱寒,其实喝姜汤不止这些好处,喝姜汤还有很多的好处。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吧。 1、增进食欲 如果胃口不开,可以在饭前先喝些姜汤,就能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2、预防空调病 炎炎夏日,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常会表现为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如果想预防“空调病”,可以在上班之前带一些生姜丝,用生姜丝泡水喝,这样就不用担心“空调病”的侵袭了。喜欢喝茶的朋友可以再配一些绿茶,这样不仅口味好,对身体也更有益处。如果想缓解“空调病”,姜汤不可过淡也不宜太浓,一天喝一碗就可以起到作用。也可以在姜汤中加适量的红糖,因为红糖有补中缓肝、活血化淤、调经等作用。对于症状严重一些的病人可以把姜汤当水喝。 3、治腹痛、吐泻 盛夏高温,各种病菌繁殖活跃,稍有不慎,就会病从口入,容易引起腹痛、吐泻等急性肠胃炎症。适当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生姜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 4、治伤风感冒 夏季人们为了躲避炎热,习惯吹风扇、开空调,甚至露宿户外,很容易引起外感风寒。如果能及时喝上1碗红糖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热,或用姜汤(加点盐、醋)泡足亦可收到同样的疗效。但是对于风热感冒,人体本来已经感受了热邪,如果这个时候再服用生姜类的温药,那就如同火上浇油,适得其反。所以治疗感冒,必须要辨证论治,切不可一概采取“姜汤捂汗”的办法。 感冒时最关键的是“按体质和时间吃”。对于食疗养生相当有研究的台湾中西医师廖桂声认为,感冒食疗应该随着病程而转变,有些食物是适合平时调养的,但碰上发炎或已染上流行性感冒时,最好别吃。 姜中的姜辣素、姜油酮可以发汗,赶走体内蓄积的热气,尤其是水分较少的老姜,促进血液循环效果更好,添加红糖则可补充热量。但姜汤只适用于外感风寒,得了热伤风的人,则不适合饮用。而且,姜会促进血液循环,若有发炎、出血情形,也不要吃。 有人认为,感冒期间要多吃水果。台湾台安医院家医科医师刘建辉说,这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多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是否可以治疗或预防感冒,仍有争议。 而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会造成支气管收缩,使咳嗽加剧,除了发烧以外,并不适合感冒期间食用。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梨等较寒凉,如果有咳嗽、流鼻涕、拉肚子、手脚冰冷等情形,吃了更容易让病情恶化。 发炎或染上流行性感冒:梨、西瓜、甘蔗、椰子汁、葱豉汤等。 一般出现咽喉肿痛、流鼻涕或痰液黄稠、发热高烧等炎症反应时,不宜吃补药,如人参、当归、黄芪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让病情更重。中医认为,性寒的水果如西瓜、梨等具有解热作用,可以用来“熄火”。 此外,中医古籍中记载的葱豉汤,除可缓解头痛鼻塞,对于发烧的人也有帮助。做法是取青葱葱白部分,加上豆豉煮汤。葱白具有发汗功效,其中的苹果酸、磷酸等会刺激血液循环,发汗的效果比姜汤更快;发酵的豆豉则可补充体内的蛋白质。 5、预防感冒 白萝卜、茶白萝卜具有消炎、杀菌及利尿功效,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药。日常生活中,将生萝卜汁加点蜂蜜,喝下去后可以缓解喉咙肿痛。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还发现,两星期内每天喝5杯红茶或绿茶的人,身体的免疫能力会大大增强,比起未饮茶者,可以多赶走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
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的功效。
事实上,艾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针灸治疗领域里,人们将艾叶制成艾绒,用以熏灸穴位,通过热力和其性温的性质可以达到温煦气血、透达经络的作用。而在治疗方面,艾叶其实主要是能够治疗虚寒性疾病,其治疗出血的作用也是一样,人们将它誉为“妇女良药”,用止崩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虚寒痛经、带下清稀等等,其实都不理“虚寒”二字。所以在疗病方面,要想让它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定要辨证正确才行。当然对于妊娠胎动不安的情况,倒是可以直接与阿胶、桑寄生等同用。
另外,关于艾草的 养生 作用,除了普遍将其制作成艾条、艾绒熏灸穴位以外,人们还将其新鲜的药草同红花、姜片、花椒等煎煮,用来泡脚,对于患有脚气、脚臭、脚痒、静脉曲张、风湿关节疼痛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然,对于这四种药材共煮后用来泡脚也不仅仅治疗上面几种疾病的作用,其通过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还可以将药效从足部皮肤吸收,通往全身,以达到温经通脉的作用,对于虚寒性体质的人群,治疗效果颇好!
最后,再给大家送上一段古籍记载的艾草的功效,《名医别录》载:“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估计有人看到“使人有子”这几个字会更加疯狂了吧!
艾草阳气很足。有辟邪去污秽的作用。一身都是宝。
现在人普遍身体寒凉,根据情况用艾草进行加减使用效果很好。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的疗法,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只要在艾灸时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艾灸可补虚强壮、扶阳固脱、祛湿逐寒、行气活血、补益中气、升阳举陷、清热解火、消肿散结。艾烟又可驱邪防病。
艾灸要持之以恒,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在开始施灸时可能会出现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症状。艾灸有为身体补充阳气的作用,尤其适合于阳虚体质,艾灸也有补泄的效果,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去调理阴阳的平衡。这需要调整施灸的穴位和方法。
家乡艾草很多,5月的艾草最好,家人泡艾草洗脚,烧艾草驱蚊,艾草舒筋活血
艾草的作用很多,有驱蚊、活络散血止血的功效。现在艾草刚长新叶,我们可以做艾草糍粑等到一过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把它砍下来晒干。冬天手脚冰凉,可以拿来泡脚。
艾草是常见的一种植物,田间地头都有。它生命力很强。它可以温经,散寒,通络,止血的功效。还有祛湿,杀虫。平时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喜欢用来杀虫。
前几天在家里摘了些艾草晒干,做了好几个枕头芯子,枕着睡觉,真的好香,曾经失眠的我一觉睡到大天亮。
艾草具有驱蚊平喘,镇咳去湿,散寒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过敏的效果。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本人辨证治疗本病多例,效果不错。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
本文2023-08-08 00:49: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