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药的古籍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圣药的古籍记载,第1张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兽部》阿胶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阿胶

(《本经》上品)

释名傅致胶(《本经》)。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时珍曰∶阿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

集解《别录》曰∶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弘景曰∶今东都亦能作之。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熬时须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胶有三种∶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浓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入药,但可胶物尔。颂曰∶今郓州亦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可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只可胶物,故不堪入药也。陈藏器言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此阿胶所以胜诸胶也。时珍曰∶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烂,滤汁再熬成胶,倾盆内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胶,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真者不

修治弘景曰∶凡用皆火炙之。曰∶凡用,先以猪脂浸一夜,取出,柳木火上炙燥研用。时珍曰∶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酥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微温。张元素曰∶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太阴、足少阴、厥阴经。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

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音藓)。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本经》)。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别录》)。坚筋骨,益气止痢(《药性》。颂曰∶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时珍)。

发明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宗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用乌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蛇、乌鸦、乌鸡之类皆然。时珍曰∶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按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小儿惊风后瞳仁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又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数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

附方旧五,新十四。瘫缓偏风∶治瘫缓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微炙熟。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入胶,更煮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葱豉粥。如此三四剂即止。若冷吃粥,令人呕逆。(《广济方》)肺风喘促∶涎潮眼窜。用透明阿胶切炒,以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之。(《直指》)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胞转淋∶阿胶三两,水二升,煮七合,温服。(《千金方》)赤白痢疾∶黄连阿胶丸∶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口渴,小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为末,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下,日三。(《和剂局方》)吐血不止∶《千金翼》∶用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经验》∶ 治大人、小儿吐血。用阿胶(肺损呕血并开胃∶用阿胶(炒)三钱,木香一钱,糯米一合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服一盏,入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圣惠》)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一方入辰砂末半钱。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秘韫》)妊娠尿血∶阿胶炒黄为末,食前粥饮下二钱。(《圣惠》)妊娠血痢∶阿胶二两,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杨氏产乳》)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一服即愈。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汁,入清酒三升,绞汁分三服。(《梅师方》)妊娠胎动∶《删繁》∶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入胶化服。《产宝》胶艾汤∶用阿胶(炒)二两,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半,分温两服。产后虚∶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和剂局方》)久嗽经年∶阿胶(炒)、人参各二两,为末。每用三钱,豉汤一盏,葱白少许,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泻血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泻血汤 1 拼音

xiè xuè tāng

2 处方

生地黄(酒洗,炒)熟地黄 蒲黄 丹参(酒炒)当归(酒洗,去土)汉防己(酒洗,,炒)柴胡(去芦)甘草梢(炙)羌活各30克 桃仁(去皮)9克(酒浸)

3 制法

上药共为粗末。

4 功能主治

治热入血室,发热日轻夜重者。

5 泻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6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古籍中的泻血汤 《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发热

。三物黄芩汤(见虚烦。)十全大补汤(见虚劳。)泻血汤(东垣)生地黄(酒洗,炒)熟地黄蒲黄丹参(酒炒

《证治准绳·杂病》:[第一册寒热门]发热

少,是邪气下陷之深也。此杂证当从热入血室而论,泻血汤主之。丹溪治阴虚发热者,于血药四物汤亦分阴阳,

《丹溪手镜》:[卷之中]吐衄(二十一)

人参黄升麻柴胡牡丹皮陈皮甘草多加地黄,又名三黄泻血汤。益阴散治阳浮阴翳,咯血衄血。黄柏黄芩黄连(并

《杂病广要》:[内因类]恶寒发热

有一等郁证似疟者,其寒热与正疟无异,但其人口苦,呕吐清水或苦水,面青胁痛,耳鸣脉涩。柴胡芍药丹皮陈皮

《证治准绳·伤寒》:[卷五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痞

目录 1 拼音 2 方名·《外治方》之生蒲黄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生蒲黄的用法用量 3 中药名·生蒲黄 31 蒲黄的别名 32 蒲黄的处方用名 33 蒲黄的来源 34 蒲黄的原植物形态 35 蒲黄的生境 36 蒲黄的采收与初加工 37 蒲黄的生药性状 38 蒲黄的炮制 381 蒲黄的炮制方法 3811 蒲黄 3812 蒲黄炭 382 成品形状 383 炮制作用 384 炮制研究 385 贮存方法 39 蒲黄的性味归经 310 蒲黄的功效与主治 311 蒲黄的化学成分 312 蒲黄的药理作用 313 蒲黄的药典标准 3131 品名 3132 来源 3133 性状 3134 鉴别 3135 检查 31351 杂质 31352 水分 31353 总灰分 31354 酸不溶性灰分 3136 浸出物 3137 含量测定 31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1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1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374 测定法 3138 蒲黄饮片 31381 炮制 313811 生蒲黄 313812 蒲黄炭 31382 性味与归经 31383 功能与主治 31384 用法与用量 31385 注意 31386 贮藏 3139 出处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生蒲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生蒲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生蒲黄 1 拼音

shēng pú huáng

2 方名·《外治方》之生蒲黄 21 处方

制天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

22 功能主治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流涎132例,其中:痊愈118例894%),好转11例(83%,无效3例(23%)。

23 生蒲黄的用法用量

共研细末,用府醋,即保宁醋(或一般食用醋)适量,调制成糊状饼,分摊于1块塑料薄膜上,晚上贴敷于一脚心(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时后取下,每日1次。

3 中药名·生蒲黄

生蒲黄为蒲黄的处方名之一[1]。

蒲黄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2]。为**粉末。体轻,放水中则漂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蒲黄炭形如蒲黄,颜色呈棕褐色[2]。

蒲黄味甘,性平[2]。归肝、心包经[2]。具有行血化瘀、利尿通淋的功能[2]。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3]。蒲黄生品用于瘀血阻滞的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痛,跌打损伤,血淋涩痛[2]。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2]。

31 蒲黄的别名

水蜡烛、毛蜡烛、蒲黄、蒲棒。

32 蒲黄的处方用名

蒲黄、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2]。

33 蒲黄的来源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2]。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 的花粉。东方香蒲Torientalis Presl和同属植物的花粉亦作蒲花入药。

34 蒲黄的原植物形态

沼泽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茎匍匐,有多数须根。叶扁平,线形,宽4~10mm,质稍厚而柔,下部鞘状,穗状花序圆柱形,长30~60cm,雌雄花序间有间隔1~15cm;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有早落的佛焰状苞片,花被鳞片状或茸毛状,雄蕊2~3。雌花序长10~30cm,雌花小苞片较柱头短,匙形,花被茸毛状与小苞片等长,柱头线头圆柱形,小坚果无沟。花期6~7月,果期7~8月。

35 蒲黄的生境

生于池、沼、浅水中。分布几遍全国。

36 蒲黄的采收与初加工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2]。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2]。

37 蒲黄的生药性状

蒲黄为**粉末。体轻,放水中则漂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38 蒲黄的炮制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焙法(《雷公炮炙论》)[2]。

唐代有炒黄(《经效产宝》)的方法[2]。

宋代仍用炒法,并有微炒(《太平圣惠方》),纸包炒(《苏沈良方》)[2]。

清代则沿用炒黑(《医宗说约》)和蒸法(《本草述钩元》)[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381 蒲黄的炮制方法 3811 蒲黄

取原药材,揉碎结块,除去花丝及杂质[2]。

3812 蒲黄炭

取净蒲黄,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2]。

蒲黄为花粉类药物,质轻松,炒制时火力不可过大,出锅后应摊晾散热,防止复燃,检查确已凉透,方能收贮[2]。如喷水较多,则须晾干,以免发霉[2]。

382 成品形状

蒲黄为**粉末[2]。体轻,放水中漂浮水面[2]。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2]。气微,味淡[2]。

蒲黄炭形如蒲黄,颜色呈棕褐色[2]。

383 炮制作用

蒲黄用于瘀血阻滞的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痛,跌打损伤,血淋涩痛[2]。如治疗心腹疼痛、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的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血淋涩痛的蒲黄散(《证治准绳》)[2]。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2]。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2]。如治崩中漏下的蒲黄丸(《圣济总录》);治疗崩漏下血的五灰散(《沈氏尊生方》)[2]。

384 炮制研究

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2]。

蒲黄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抗炎、影响免疫、兴奋子宫及肠平滑肌和促进凝血等药理作用[2]。其生、炒品均有止血作用,但蒲黄炭具有加快血小板凝聚速度的作用,能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2]。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鞣质含量、微量元素为成分指标,以小鼠凝血时间为药理指标,对蒲黄的炮制工艺进行了优选[2]。结果表明:在140℃烘制43分钟最好[2]。而控制蒲黄杂质的理想方法是用100目筛振摇10分钟过筛效果较好,时间较短[2]。

385 贮存方法

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39 蒲黄的性味归经

蒲黄味甘,性平[2]。归肝、心包经[2]。

蒲黄炭性涩[2]。

310 蒲黄的功效与主治

蒲黄具有行血化瘀、利尿通淋的功能[2]。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3]。

蒲黄用于瘀血阻滞的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痛,跌打损伤,血淋涩痛[2]。如治疗心腹疼痛、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的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血淋涩痛的蒲黄散(《证治准绳》)[2]。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2]。常用于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2]。如治崩中漏下的蒲黄丸(《圣济总录》);治疗崩漏下血的五灰散(《沈氏尊生方》)[2]。

311 蒲黄的化学成分

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2]。

蒲黄含n二十五烷(npentacosane)、硬脂酸、黄酮类。

312 蒲黄的药理作用

蒲黄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抗炎、影响免疫、兴奋子宫及肠平滑肌和促进凝血等药理作用[2]。

313 蒲黄的药典标准 3131 品名

蒲黄

Puhuang

TYPHAE POLLEN

3132 来源

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3133 性状

本品为**粉末。体轻,放水中则漂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

3134 鉴别

(1)本品粉末**。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29μm,表面有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具单孔,不甚明显。

(2)取本品粉末2g,加80%乙醇50ml,冷浸2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对照品、香蒲新苷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丙酮水(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135 检查 31351 杂质

取本品10g,称定重量,至七号筛中,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边轻叩2分钟。取不能通过七号筛的杂质,称定重量,计算,不得过10%。

31352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IX H第一法)。

31353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IX K)。

313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附录IX K)。

31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31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31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5%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峰应不低于5000。

31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对照品、香蒲新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50μg的溶液,即得。

31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冷浸12小时后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1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C28H32O16)和香蒲新苷(C34H42O20)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3138 蒲黄饮片 31381 炮制 313811 生蒲黄

揉碎结块,过筛。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药材。

313812 蒲黄炭

取净蒲黄,照炒炭法(附录II D)炒至棕褐色。

本品形如蒲黄,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焦香气,味微苦、涩。

鉴别

本品粉末棕褐色。花粉粒类圆形,表面有网状雕纹。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10%。

31382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31383 功能与主治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31384 用法与用量

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

31385 注意

孕妇慎用。

3138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3139 出处

上一篇:黄皮叶简介下一篇:佛经用什么字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