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8浏览:1收藏

金沙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育婴秘诀》卷四:金沙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普济方》卷三八八:金沙散 31 金沙散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妇人良方》卷八引陈总领方:金沙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德生堂方》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金沙散 1 拼音

jīn shā sǎn

2 《育婴秘诀》卷四:金沙散

21 处方

净黄连1两,硼砂2钱,寒水石2钱,大黄2钱,海螵蛸1钱,铜青1钱,玄明粉2钱5分,全蝎(去毒)7枚,麝香少许。

22 制法

上为末。

23 功能主治

时行赤眼肿痛,或肾热多泪。

24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1字至5分,凉水化,澄清去滓,频洗,不拘时候。

烂弦,加轻粉5分。

25 注意

忌酒荤。

26 摘录

《育婴秘诀》卷四

3 《普济方》卷三八八:金沙散

31 金沙散的别名

金沙益元散

32 处方

郁金、海金沙、滑石、甘草各等分。

33 制法

上为末。

34 功能主治

小儿小便淋沥不通。

35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金沙益元散(《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36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八

4 《妇人良方》卷八引陈总领方:金沙散

41 处方

海金沙草(阴干)。

42 制法

上为末。

43 功能主治

淋。

44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煎生甘草汤调下。甚者不过34服。

45 摘录

《妇人良方》卷八引陈总领方

5 《普济方》卷二一六引《德生堂方》 51 方名

金沙散

52 组成

真琥珀3分,海金沙3分,麝香当门子1个(大者)。

53 主治

小便不出,茎中有物塞硬疼痛,甚至为急。

54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前好酒调服;或灯心、萱草根熬汤调服亦可。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61 方名

金沙散

62 组成

当归1两,大黄1两,牛膝1两,木香1两,雄黄1两,海金沙2两。

63 功效

通利膀胱,清热止淋。

64 主治

热结膀胱,尿道刺痒,小便混浊,淋沥不止。

65 金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金沙散 《类证治裁》:[卷之七]淋浊论治

肾有两窍,一溺窍,一精窍。淋出溺窍,病在肝脾;浊出精窍,病在心肾;同门异路,分别宜详。《内经》论淋,

《婴童百问》:[卷之八]五淋第七十六问

气正气相胜则战,寒气解,故得小便也。治淋之法,金沙散立效,五苓散、木通散等剂,机变用药,必可求痊,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八诸淋门]石淋

儿量减丸数。治砂石淋涩,疼痛不可忍,海金沙散方海金沙滑石(碎)石膏(碎)木通(锉)甘草(炙锉)井泉石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四谷精草百二十六]海金沙

(第三。)血淋痛涩,新水下末。(第四。)海金沙散金沙(二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丑头末(一两)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五]打扑损伤

目录 1 拼音 2 独活紫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独活紫汤的用法用量 6 各家论述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独活紫汤 1 拼音

dú huó zǐ tāng

2 独活紫汤的别名

独活酒、大豆紫汤、独圣散、独活汤、独活紫酒、豆淋独活酒、大豆子酒、大豆紫酒

3 处方

独活1斤,大豆5升,酒1斗3升。

4 功能主治

补肾去风,消血结。主中风头眩,恶风自汗,吐冷水,产后百病,中风痱,痉,背强,口噤直视,烦热。

5 独活紫汤的用法用量

独活酒(《圣济总录》卷六)、大豆紫汤(《三因》卷七)、独圣散(《杨氏家藏方》卷十六)、独活汤(《妇人良方》卷十九引《指迷方》)、独活紫酒(《医方类聚》卷二三一引《胎产救急方》)、豆淋独活酒(《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经验方》)、大豆子酒(《明医指掌》卷九)、大豆紫酒(《医钞类编》卷十七)。

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独活专去风毒,加于大豆紫汤中,制其苦燥之性,深得刚柔兼济之妙用。终嫌燥血,须百日外用之。若新产暴虚,恐非所宜。

7 摘录

《千金》卷三

古籍中的独活紫汤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产后诸疾门]中风角弓反张

如角弓反张。口噤涎潮。烦热身重。呕吐直视。一名独活紫汤黑豆(半斤净)独活(半两切碎)上于铁铫中炒黑豆

《医心方》:[卷第二十三]治产后中风口噤方第二十七

《千金方》治产后百病并中风痉口噤不开,理血止痛独活紫汤方∶独活(一斤)大豆(一斤)酒(一斗三升)三味

《古今医案按》:[卷九女科]痉

产四日。螈戴眼。弓背反张。壬以为痉病。与大豆紫汤独活汤而愈。政和间。予妻房分娩。犹在蓐中忽作此证。头

《医说》:[卷九妇人]产后螈

郝质子妇产四日螈载眼弓背反张壬以为痤病与大豆紫汤独活汤而愈政和间余妻才分娩犹在蓐中忽作此症头足反接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癫第五]虎睛汤

目录 1 拼音 2 《症因脉治》卷一:瓜蒌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传信适用方》卷三引周子明方:瓜蒌汤 31 瓜蒌汤的别名 32 处方 33 功能主治 34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产科发蒙》卷四引《赤水医案》:瓜蒌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妇人良方》卷五 51 瓜蒌汤的别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6 《伤寒总病论》卷三 61 瓜蒌汤的别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65 附注 7 《济阳纲目》卷三十三 71 组成 72 主治 73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瓜蒌汤 1 拼音

guā lóu tāng

2 《症因脉治》卷一:瓜蒌汤

21 处方

瓜蒌仁、枳壳、青皮、苏梗、桔梗。

22 功能主治

感冒胁痛,表已散,里气不和作痛,审知是燥痰结饮,胁痛。

23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一

3 《传信适用方》卷三引周子明方:瓜蒌汤

31 瓜蒌汤的别名

栝楼汤

32 处方

瓜蒌1个(去皮,将瓤与子锉碎),没药1钱(研),甘草半两(生,锉)。

33 功能主治

五发:发脑、发须、发眉、发颐、发背;痈疽;瘭、痼、癌。

34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栝楼汤(《普济方》卷二八八)。

35 摘录

《传信适用方》卷三引周子明方

4 《产科发蒙》卷四引《赤水医案》:瓜蒌汤

41 处方

瓜蒌仁6两,桑白皮1钱,杏仁1钱,半夏1钱,桔梗1钱,紫苏子1钱,枳壳1钱。

42 功能主治

产后咳嗽,痰不易出,左胁疼痛,内热气壅,不能伏枕。

43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44 摘录

《产科发蒙》卷四引《赤水医案》

5 《妇人良方》卷五 51 瓜蒌汤的别名

栝楼汤

52 组成

枳壳4个,厚朴1两,薤白1两,瓜蒌1个,桂枝1两(有热除此1味)。

53 主治

胸痹疼痛,痰迷,心膈不利。

54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7升,煎取4升,去滓温服。

55 附注

栝楼汤(《普济方》卷一八七)。《普济方》有生姜半两。

6 《伤寒总病论》卷三 61 瓜蒌汤的别名

青竹茹汤、瓜竹汤

62 组成

瓜蒌根4两(无黄脉者),淡竹茹半斤。

63 主治

病未平复后劳动,致热气攻胸,手足拘急,搐搦如中风状,瘥后劳复,阴阳易病,卵肿疼痛,手足不能动。

64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水3升,煮1升3合,去滓,1日23服。温与之。

65 附注

青竹茹汤(《活人书》卷十七引《百问方》)、瓜竹汤(《医学入门》卷四)。

7 《济阳纲目》卷三十三 71 组成

瓜蒌根(薄切,炙)5两。

72 主治

消渴,小便多。

73 瓜蒌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4升,随意饮。

古籍中的瓜蒌汤 《药征续编》:[卷上栝楼根]辨误

加根字。不然,与子相混,不可不改焉。又小陷胸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方内,

《严氏济生方》:[五脏门肺大肠虚实论治]泻白散

(炙)桔梗(去芦,锉,炒骨皮(去木)半夏(汤泡七次)瓜蒌子升麻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等分)上咀

《六因条辨》:[伤暑条辨二十六条]伤暑条辨第十二

感暑浊,交相互结,胸间因而作痛。宜用甘遂,半夏,瓜蒌以涤浊痰,佐入黄连,枳,桔,泄热开胸。《六因条辨

《六因条辨》:[伤暑条辨二十六条]伤暑条辨第十三

瘀热不解、胸肋板痛,此血结胸也。宜用桂枝、红花、瓜蒌,郁金、桃仁、赤芍、海蛤等味,消而且散。若少腹硬

《六因条辨》:[秋燥条辨十一条]秋燥条辨第十一

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滋血汤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滋血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引胡氏方:滋血汤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御药院方》卷十一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6 《局方》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7 《局方》卷九(宝庆新增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附注 8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9 《妇人良方》卷二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10 《准绳·女科》卷一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普济方》卷二三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滋血汤 1 拼音

zī xuè tāng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滋血汤

21 处方

赤石脂(火煅红)、海螵(去壳)、侧柏叶(去枝),各五两。

22 炮制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妇人劳伤过度,致伤脏腑,冲任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或暴下,谓之崩中,或下鲜血,或下瘀血,连日不止,淋沥不断,形羸气劣,倦怠困乏,并能治之。此药功效,不可尽述。

2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用热饭饮调下,一日连进三服即愈,不拘时。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滋血汤

31 处方

赤石脂(火煅红)海螵蛸(去壳)侧柏叶(去枝)各150克

32 功能主治

治妇人劳伤脏腑,冲任气虚,不能制约其经血,致患血崩,或下鲜血,或下瘀血,连日不止,淋沥不断,形赢气劣,倦怠咽乏者。

33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热饭饮调下,一日三次,不拘时。

34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4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引胡氏方:滋血汤

41 处方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麦门冬 牡丹皮 阿胶各60克 琥珀22克(别研)酸枣仁(炒)粉草 桂心各30克 半夏曲45克

42 制法

上为粗末。

43 功能主治

滋荣养血,治妇人诸虚,血海久冷。

4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45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引胡氏方

5 《御药院方》卷十一 51 方名

滋血汤

52 组成

人参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干山药1两,黄耆1两,熟干地黄1两。

53 功效

益气养血,调进饮食。

54 主治

妇人皮聚毛落,心肺俱损,血脉虚弱,月水过期。

55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

5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用马尾罗子罗。

6 《局方》卷九(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61 方名

滋血汤

62 组成

马鞭草4两,荆芥穗4两,牡丹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赤芍药2两,肉桂(去粗皮)2两,当归(去苗,炒)2两,川芎2两。

63 功效

滋养通利。

64 主治

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致使血聚,肢体麻木,肌热生疮,浑身痛倦,将成劳瘵。

65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乌梅1个,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空心日45服。服至半月或1月,经脉自通。

6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 《局方》卷九(宝庆新增方) 71 方名

滋血汤

72 组成

赤石脂(火煅红)5两,海螵蛸(去壳)5两,侧柏叶(去枝)5两。

73 主治

妇人劳伤过度,致伤脏腑,冲任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或暴下,谓之崩中,或下鲜血,或下瘀血,连日不止,淋沥不断,形羸气劣,倦怠困乏。

7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用热饭饮调下,1日连进3服,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76 附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滋荣丸”(见《得效》)。《得效》本方用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饭饮送下,空心日三服。

8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81 方名

滋血汤

82 组成

党参、当归、白芍、山茱萸、枸杞子、肉桂、红花、龙眼肉。

83 主治

气血虚弱而致之经闭,月经大都后期而至,量少而渐至停闭,小腹无胀痛,或面色萎黄淡白,头晕心悸;或纳少便溏,面浮肢肿,神疲乏力,舌质正常或淡,脉象细弱或细数无力。

9 《妇人良方》卷二 91 方名

滋血汤

92 组成

当归2两,川芎2两,芍药2两,人参2两,麦门冬2两,牡丹皮2两,阿胶2两,琥珀3分(别研),酸枣仁(炒)1两,桂心1两,粉草1两,半夏曲1两半。

93 功效

滋养荣血,补妇人诸虚。

94 主治

血海久冷。

95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9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0 《准绳·女科》卷一 101 方名

滋血汤

102 组成

马鞭草2两,牛膝2两,荆芥穗2两,当归1两,肉桂1两,牡丹皮1两,赤芍药1两,川芎1两。

103 主治

劳动致脏腑冲任气虚,不能制约经血,以致崩中,或下鲜血,或下五色,连日不止,淋漓不断,形羸血劣,倦怠困乏,月水闭绝。

10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乌梅1个,水2盏,煎1盏,食前服,日进45服。服至半月或1月,经脉自通。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1 《普济方》卷二三一 111 方名

滋血汤

112 组成

甘草(炙)1两,白芍药1两,黄耆1两,熟地黄3两,蒲黄2两(炒)。

113 主治

虚劳吐血、衄血。

114 滋血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酒各1盏,同煎至1盏,去滓,取6分清汁,食前温服,日进3服。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滋血汤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经候总论

)甘草肉桂(各四分)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温服。滋血汤治妇人心肺虚损,血脉虚弱,月水过期。人参山药黄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经候总论

)甘草肉桂(各四分)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温服。滋血汤治妇人心肺虚损,血脉虚弱,月水过期。人参山药黄

《幼科折衷》:[上卷头痛]附∶颈项强痛

弦而涩,左为甚,作血虚邪客太阳阳明经治,宜疏风滋血汤。〔附方〕驱邪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防风羌活独活川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二妇人诸疾门]虚损

淬七次)鹿茸鳖甲(醋炙各二两)卷柏叶(一紫菀茸滋血汤(出御药院方)治妇人皮聚毛落。心肺俱损。血脉虚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妇人诸疾

目录 1 拼音 2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独参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辨证录》卷二:独参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独参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劳证十药神书》:独参汤 51 独参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功能主治 54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55 注意 56 各家论述 57 摘录 6 《医学集成》卷二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7 《保婴撮要》卷十七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8 《医钞类编》卷十三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9 《种痘新书》卷十二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独参汤 1 拼音

dú shēn tāng

2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独参汤

21 处方

大人参20~30克(去芦)

22 制法

上药叹咀。

23 功能主治

补气固脱。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24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枣子5个,同煎至150毫升,随时细细服之。令患者熟睡一觉。

25 摘录

《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3 《辨证录》卷二:独参汤

31 处方

人参3两,附子3分。

32 功能主治

久痢之后,下多亡阴,阴虚而阳暴绝,一旦昏仆,手撒眼瞪,小便自遗,汗大出不止,喉作拽锯之声。

33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煎汤灌之。

34 摘录

《辨证录》卷二

4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独参汤

41 处方

好人参2两或34两,炮姜5钱。

42 功能主治

元气虚弱,恶寒发热,或作渴烦躁,痰喘气促;或气虚卒中,不语口噤;或痰涎上涌,手足逆冷;或难产,产后不省,喘息。

43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徐徐服。如不应,急加炮附子。

44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5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劳证十药神书》:独参汤

51 独参汤的别名

人参汤

52 处方

大人参2两(去芦)。

53 功能主治

劳证止血后,用此药补之。主大汗大下之后,及吐血、血崩、血晕诸症。

54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人参汤(《十药神书》周杨俊注)。

55 注意

咳嗽去之。

56 各家论述

陈修园:失血之后,脏阴太虚,阴虚则不能维阳,阳亦随脱,故用人参二两,任专力大,可以顷刻奏功。但人参虽有补虚之功,而咳嗽者忌之。乘此大血甫止之际,咳嗽未作,急急饮之。若得熟睡一夜,则血从心脏而生。

57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劳证十药神书》

6 《医学集成》卷二 61 方名

独参汤

62 组成

高丽参。

63 主治

喉证,亢阳飞越,痰如拽锯。

64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浓煎,加姜汁、竹沥冲服。

7 《保婴撮要》卷十七 71 方名

独参汤

72 组成

好人参1两,生姜5片,大枣5枚。

73 主治

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疮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失血或脓水出多,血气俱虚,恶寒发热,作渴烦躁。

74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水2钟,煎8分,徐徐温服,婴儿乳母亦服。

8 《医钞类编》卷十三 81 方名

独参汤

82 组成

人参不拘多少,炒米、煨姜、红枣。

83 功效

急救元阳。

84 主治

大惊卒恐,气虚气脱。

85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浓煎服。

9 《种痘新书》卷十二 91 方名

独参汤

92 组成

白花蛇(焙干,为末)。

93 功效

止痒。

94 主治

痘痒塌陷。

95 独参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人参煎汤调服。

古籍中的独参汤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六]杖伤

而行之。若血去多而烦躁,此血虚也,名曰亡血,以独参汤补之。有损伤稍轻,别无瘀血等症,但瘀痛不止者,

《续名医类案》:[卷十二]吐血

,及如桃胶蚬肉者三四升,腹痛乃止。虚倦异常,与独参汤饮之,三日而血减六七。服十全大补汤,百余日而痊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跌打部]跌打损伤门主论

。如胎下而去血过多,昏闷欲绝,脉大无力,用浓浓独参汤冲童便服之。小产本由气血大虚,今当产后,益虚其

《杂病广要》:[身体类]厥

、术、地黄、枸杞、大补元煎之属,甚者以回阳饮、独参汤之类主之。(按∶《医方考》曰∶行立之间,暴眩仆

《杂病广要》:[诸血病]咳血(挟痰)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皂荚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皂荚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性状 27 炮制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皂荚子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附方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皂荚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皂荚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皂荚子 1 拼音

zào jiá zǐ

2 《辞典》:皂荚子

21 出处

《雷公炮炙论》

22 拼音名

Zào Jiá Zǐ

23 皂荚子的别名

皂角子(《千金方》),皂子、皂儿(《博济方》),皂角核(《妇人良方》)。

24 来源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25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皂荚"条。

26 性状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毫米,宽7~8毫米,厚约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时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形鲜**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27 炮制

《雷公炮炙沦》:"皂荚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 肉两片,去黄(其黄消人肾气),用铜刀细切,于日中干用。"

28 性味

辛,温,有毒。

①《纲目》:"辛,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辛咸,温,有小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甘,气温,无毒。"

29 功能主治

润燥通便,祛风消肿。治大便爆结,肠风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气,瘰疬,肿毒,疮癣。

①《本草图经》:"核中白肉,入治肺药。又炮核取中黄心,嚼饵之,治膈痰吞酸。"

②李杲:"和血润肠。"

③《纲目》:"治风热大肠虚秘,瘰疬、肿毒、疮癣。"

④《本草崇原》:"治疝气并睾丸肿痛。"

⑤《医林纂要》:"杀疳虫。"

⑥《本草求原》:"疏风热,去麻痹。"

210 皂荚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211 注意

孕妇慎服。

212 附方

①治大肠风秘: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④治下痢不止: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⑤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⑦治气毒结成瘰疬,肿硬如石,疼痛:皂荚子一两(烧灰),槲白皮末一两。同研令细,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⑧治一切疔肿:皂荚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方》)

213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皂荚子的方剂 灵宝丹

:灵宝丹:别名:归命丹、返魂丹处方:硫黄(打如皂荚子大绢袋盛以无灰酒煮三伏时取出研如粉)一两

百合丸

洗去苗土),桂心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皂荚子仁半两(微炒),贝母1两(煨微黄),五味子1两

皂荚子散

ázǐsǎn《圣济总录》卷一五八:方名:皂荚子散组成:皂荚子200个(灰火炮熟,去皮),槐实(麸炒)

内消牡蛎丸

总录》卷一二七:组成:牡蛎(煅过,为末)3两,皂荚子2升(取白水浸1宿)。主治:瘰疬。用法用量:每

皂荚子丸

jiázǐwán《圣惠》卷六十六:方名:皂荚子丸组成:皂荚子20个(炒熟),巴豆2个(去皮心,研,纸

更多用到中药皂荚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皂荚子的中成药 利胆石颗粒

苏梗100g陈皮140g神曲100g郁金140g皂荚364g制法:以上十五味,取皂荚、郁金,法半夏

麝香丸

),牛黄1分(细研),蜗牛子1两(炒令微黄),皂荚子1两(炒微黄),皂荚针1两(锉,炙黄),薄荷1

润肠丸

丸组成:凌霄花干半两,天台乌药半两,人参半两,皂荚子(炒熟,去粗皮)半两。主治:一切风秘,虚人及老

青黛散

夜涂之,须臾,自然流引涎出;若鼻内有疮,用蒜如皂荚子大研和少许散,纳于鼻中;若外有疳疮,以猪脂和散

山鸡大补酒

不宜服用。3服用本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4本品宜

更多用到中药皂荚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皂荚子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六]治气毒瘰诸方

大小不定。肿硬疼痛。蜗牛散方。蜗牛壳(一钱末)皂荚子(煨去皮取末三钱)乳香(如莲子大一枚)腻粉〔一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六]治热毒瘰诸方

半斤。捣碎。以酒二碗。浸三日。揉取汁。去滓。用皂荚子二百枚。煨熟。捣罗为末。用玄参酒熬皂荚子末成膏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五诸疮肿门]诸疮水毒肿

取合者。以针包子散治水毒入疮肿痛。或入刺骨者。皂荚子(不蛀者七枚)上用坩埚入药在内。瓦盖锅口。慢火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三十三]诸疮水毒肿

,水即出。治水毒入疮肿痛,或刺入骨者,皂子散方皂荚子(不者七枚)大虾蟆(干者一枚)胡椒(十五粒)上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皂荚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