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
典籍里的中国——《本草纲目》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本草纲目·序》王世贞
李时珍,生于1518年,明朝正德年间,他说著的《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这种编创体例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李时珍出生在中医药世家,医学志在格物,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我们打小就知道《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先生所写,但是却不知道其背后的故事,看了这期《典籍里的中国》之后,才知道李时珍当时写这本著作的艰辛与不易。
虽出生于医学世家,但是小时候父亲并不让他学医,他多次请求父亲,让他做一名医者。“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这是李时珍青年时期向父亲明志、决意行医时所说的话。
随后李时珍跟随父亲行医多年,经常因为遇到辨错药、抓错药的情况,看到了百姓对良医好药的期盼,也见到患者求医问药的艰难,更加坚定了他重修本草的决心。
学医难,行医难,修本草更难。此后,李时珍查阅历代典籍采八百余家,踏万水千山考证诸家本草,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用近30年终于撰出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本草纲目》刚刚刻成,李时珍先生仙逝,他并未看到自己毕生为之耗费心血的书最后放在他的眼前。
经典语录:
天下医书,利益天下,当天下共修之,世代永新。
守正创新,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守住这个“正”,再开出每一代的“新”,就能看着中国越来越好。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医者贵在格物也——《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
性理之精徽,格物之通典——《本草纲目·序》
寿国以寿万民——《进<本草纲目>疏》
大医精诚——《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
除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外,明代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也比较发达。嘉靖、万历年间,出了位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叫李时珍;他花毕生精力,写了部优秀的医药学巨著,叫《本草纲目》。
李时珍出生在蕲(qi)州(今湖北蕲春),家里世代行医。他父亲的医术在当地有些名气,治病之余,也喜欢研究医药,写过《人参传》。李时珍从小在旁边看父亲给人治病、开方,有时还跟着上山采药。耳濡目染,对医道和医药有了一些基本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了许多花草和动物。稍大一点,他更喜欢读医书,常到一些有书的大户人家借书看。
李时珍的父亲却不希望儿子仍然做医生,而要李时珍考科举,谋个好官职,光宗耀祖。但李时珍兴趣却在医学与“本草”(药物学)上,加上他身体不好,他中过秀才后,几次乡试都没有上榜,就放弃了考科举做官的念头,一心学医。
李时珍牢记他父亲的话:“熟读王叔和(晋代著名医学家),不如临症(临床看病)多。”他刻苦认真,不仅熟读熟背《内经》、《千金方》等经典医学著作,还重视临床治疗,积累实际经验。他时刻不忘医生的崇高职责,做治病救人的好医生。遇到水旱灾荒,李时珍更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治疗,尽管他的生活也不很富裕,但穷苦乡亲来诊治,他连药费也不收。
李时珍以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很快在家乡出了名。蕲州是楚王王府所在地。一天,楚王的儿子生病,抽风不止。王府医生束手无策。王爷的管家说:“听说有个李大夫医术高明,王爷何不请他来给公子看看。”于是,李时珍被请来。他看过孩子的脸色,又拿过脉,问了几句,就确诊是肠胃病引起的,富贵人家的孩子饮食不知节制,容易得这样的病。他给开了个方子,叫管家到药铺抓了药,熬汤给孩子喝下,很快就好了。
楚王非常高兴,就留李时珍在王府里做事。公元1556年,北京太医院征求名医,楚王将李时珍推荐上去,做了个医官。
明世宗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一天到晚在宫里炼丹吃药,倒吃出一身病。太医院里一些医生迎合皇帝的喜好,也大讲丹药的事。但李时珍却鲜明地反对炼丹吃药,他后来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揭露方士们炼丹术的骗人把戏,说朱砂、硇(náo)石等药物有大毒,吃了对身体有害,从来没有见过长生不老的人。不过,李时珍从前待在楚王府,现在在太医院,倒是给他创造了一个阅读官家收藏的、大量珍贵难见的医学典籍的机会,还有见识、研究许多名贵药材的场所。
李时珍在太医院没待几年,就辞官回家了。此后,他把心思放在医药学的研究上。在家里,他开辟了百草园,亲自栽种药物。他愈加勤奋地研读医学专著和各种文化典籍。他经常出远门,北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南下广东、福建,以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几乎跑遍全国,有时到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地方,采挖药草,访问药农药工,印证、检验古代医书上的叙述和记载。
有一回在广西,他遇到一队士兵,有个受伤的士兵,正在服一种药末。那是从一个像小核桃一样大,灰黑色的硬果实上刮下来的。他就上前打听,那士兵告诉他:这是三七,产于云南。士兵受了伤,常常服用它,也可以外用,有神奇的功效。李时珍便将这段新采访到的药物知识记下来。后来,写进了他的著作中。
有人说,湖北均州(今湖北丹江。)武当山上生长一种榔梅,是仙果,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本草经解》为书名。即《本草经解要》。《本草经解要》为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经解》。4卷。原题清·叶桂撰。据曹禾《医学读书志》卷下陈念祖条谓本书为“姚球撰”,后为书商易以叶桂之名。1724年(雍正二年)刊行。本书选录《神农本草经》的药物117种,其他古书中的药物57种,共174种常用药物。对《本经》等古书的原文作了必要的注解。各药之后有制方一项,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临床处方。解放后有排印本。
详见百科词条:本草经解 [ 最后修订于2015/12/14 9:27:41 共19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2023-08-08 01:52: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