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外科精义》卷下:金黄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外科传薪集》:金黄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经验良方》:金黄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六:金黄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金黄散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金黄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外科精义》卷下引《管龠卫生方》:金黄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金黄散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普济方》卷二七八:金黄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保婴撮要》卷十二:金黄散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医学纲目》卷十八:金黄散 131 处方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13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35 摘录 14 《御药院方》卷十:金黄散 141 处方 142 制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45 摘录 15 《妇人良方》卷二十三引《妇人经验方》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56 用药禁忌 16 《经验方》卷上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博济》卷三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86 各家论述 19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外科精义》卷下引《管籥卫生方》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功效 21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225 制备方法 23 《幼幼新书》卷五引张涣方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功效 244 主治 245 各家论述 25 《玉机微义》卷十五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56 附注 26 《寿世保元》卷四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金黄散 金黄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jīn huáng sǎn
2 国家基本药物与金黄散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906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9g 袋 13 中成药部分 907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12g 盒(瓶) 17 中成药部分 908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15g 盒(瓶) 21 中成药部分 909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30g 盒(瓶) 4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外科精义》卷下:金黄散31 处方
黄连 大黄 黄耆 黄芩 黄柏 郁金各30克 甘草15克 龙脑15克(另研)
32 功能主治治丹毒,热疮。
33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上药共为细末,入龙脑研匀;若治湿毒丹肿,新水调扫赤上,或蜜水调如稀糊,用小纸花子贴之,或小油调扫;如久不愈,热疮毒赤,干掺或水调涂。
34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4 《外科传薪集》:金黄散41 处方
天花粉1两,黄柏5两,姜黄5钱,大黄5钱,白芷5钱,紫川朴2两,陈皮2两,甘草2两,苍术2两,天南星2两。
42 制法上为末,以瓷器收贮。
43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疮,跌仆,湿痰流注,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等。
4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凡遇红肿,及夏月火令时,用茶汤同蜜水调敷;如微热欲作脓者,以葱汤同蜜水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附骨痈疽、鹤膝等,俱以葱酒并调;如天泡、火赤游丹、黄水疮,俱以板兰根叶捣汁调和;烫伤,麻油调;其次诸引,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调,窥病势也。
45 摘录《外科传薪集》
5 《经验良方》:金黄散51 处方
金硫黄5厘,甘草3分。
52 制法上为末。
53 功能主治咳嗽,因感冒伤冷毒者。
5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1日服尽。
55 摘录《经验良方》
6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六:金黄散61 处方
白矾1两(烧灰),硫黄半两,栀子灰半两。
62 制法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狂犬咬,伤损疼痛。
6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敷咬损处。
65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六
7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金黄散71 处方
黑牵牛末1钱匕,大黄末1钱匕,郁金末半钱匕,胡黄连末半钱匕。
72 功能主治伤寒结胸,心下坚满。
73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上作1服。入腻粉1钱匕,新汲水调下。伤寒45日后,结胸可服,或吐或泻或汗出即愈。
74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8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金黄散81 处方
大黄(煨,锉)、黄蜀葵花(切,焙)、人参、蛤粉各等分。
82 制法上为散。
83 功能主治小便血淋疼痛。
8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普济方》有黄芩。
85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9 《外科精义》卷下引《管龠卫生方》:金黄散91 处方
黄连1两,大黄1两,黄耆1两,黄芩1两,黄柏1两,郁金1两,甘草5钱,龙脑5分(另研)。
92 制法上为细末,入龙脑研匀。
93 功能主治消肿散毒,生肌止痛。主
9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若治湿毒丹肿,新水调扫赤上,或蜜水调如稀糊,用小纸花子贴之,或小油调扫;如久不愈,热疮毒赤,干掺,或水调涂亦佳。
95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管龠卫生方》
10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金黄散101 处方
硼砂3钱,雄黄1钱半,朱砂7分。
102 功能主治疹后重舌,并两颊骨疙瘩。
103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鲜薄荷打汁调敷。
104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11 《普济方》卷二七八:金黄散111 处方
天花粉、黄柏、寒水石、黄芩、何首乌各等分。
112 制法上为细末。
113 功能主治诸肿毒。
11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用凉水调敷。
115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八
12 《保婴撮要》卷十二:金黄散121 处方
滑石、甘草。
122 制法上各为末,和匀。
123 功能主治消毒止痛。主天泡疮。
12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敷患处。如泡挑去,水敷之。加黄柏尤好。
125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二
13 《医学纲目》卷十八:金黄散131 处方
白芷、白及、白蔹各等分。
132 制法上为细末。
133 功能主治痈毒。
13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用新汲水调敷。
135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八
14 《御药院方》卷十:金黄散141 处方
乳香3钱半,轻粉1钱,瓦粉2两半,白龙骨1两半,滑石2两,寒水石(烧通赤)2两,黄柏2钱。
142 制法上为细末,再研令匀。
143 功能主治诸疮疡,痒极发疼。
14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每用药少许,时时干掺患处,或用油调之搽亦可。
145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
15 《妇人良方》卷二十三引《妇人经验方》 151 方名
金黄散
152 组成川大黄1两,粉草1两。
153 主治奶痈。
15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未贴时,先用温酒调1大匙,就患处卧,明日取下恶物。相度强弱用药。
15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纸上。
156 用药禁忌羸弱不宜服。
16 《经验方》卷上 161 方名金黄散
162 组成生甘草、黄柏各等分。
163 主治臂腿诸烂,不拘远近皆效。
16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香油调敷,干掺亦可。
16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7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171 方名金黄散
172 组成郁金1两(入防风去叉、皂荚各半两,巴豆14枚,用河水两碗煮水尽,不用三味,只取郁金捣为末),甜消(研)半两,雌黄(研)半两。
173 主治小儿咳嗽。
17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煎蝉蜕、乌梅汤调下。
175 制备方法上为散。
18 《博济》卷三 181 方名金黄散
182 组成蒲黄半两,延胡索1两,桂心1分。
183 主治产后恶血攻心,时发躁。
18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乌梅汤放冷调下。
18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186 各家论述《济阳纲目》:蒲黄生用,性凉逐瘀;桂心去皮,性热行血;乌梅酸收涤污。此方以凉行血,集方者,泾渭自分,用方者毋得朱紫不辨。
19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191 方名金黄散
192 组成郁金、甘草(炙)半两,黄药子1分,黄柏(去粗皮,炙)1分。
193 主治伤寒鼻衄不止。
19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冷水调下,不拘时候,以止为度。
195 制备方法上为细散。
20 《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201 方名金黄散
202 组成黄柏1两,蜜2两(将蜜涂黄柏,炙,蜜尽为度)。
203 主治恶疮。
20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入麝香半字,同研匀细,干掺疮上。
205 制备方法上为散。
21 《外科精义》卷下引《管籥卫生方》 211 方名金黄散
212 组成黄连1两,大黄1两,黄耆1两,黄芩1两,黄柏1两,郁金1两,甘草5钱,龙脑5分(另研)。
213 功效消肿散毒,生肌止痛。
21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若治湿毒丹肿,新水调扫赤上,或蜜水调如稀糊,用小纸花子贴之,或小油调扫;如久不愈,热疮毒赤,干掺,或水调涂亦佳。
21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龙脑研匀。
22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221 方名金黄散
222 组成雌黄、栝楼根、五倍子各等分。
223 主治冷疮经久不愈。
22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先用温浆洗疮了,干贴。如疮口久不合者,洗了用巴豆1米许,纳疮内,待血出后敷此药。
225 制备方法上为散。
23 《幼幼新书》卷五引张涣方 231 方名金黄散
232 组成川黄连1分(别为末),胡粉(别研)5钱,龙骨(烧灰,别研)5钱。
233 主治婴儿脐疮不愈,风气传入经络,变为痫疾者。
23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敷脐中,时时用。
2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24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241 方名金黄散
242 组成延胡、蒲黄(半生半炒)、生地、川芎、乌药、五灵脂、赤芍、枳壳、丹皮、香附、甘草、陈皮。
243 功效祛瘀活血。
244 主治产后心烦,由余血奔心,故烦闷不安兼腹痛也。分娩后不饮童便,或平枕便卧,或饮食失宜,致余血奔停心下,大小腹俱痛。
245 各家论述方中延胡祛瘀血、止心痛,生地、川芎补血兼行血,乌药行腰腹以下之气,五灵脂行恶血止腹痛,赤芍凉血破血,枳壳祛滞,丹皮凉血行血,香附通利三焦结气,甘草和中缓急,陈皮行气快膈。
25 《玉机微义》卷十五 251 方名金黄散
252 组成寒水石2两,蔚金1对,蓝实1两,大黄1两,黄柏1两,黄连1两,景天1两。
253 主治热毒丹流,游走不定,疼痛不止。
25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用鸡子清调敷,水亦可。
25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256 附注《古方汇精》有芙蓉叶五钱。
26 《寿世保元》卷四 261 方名金黄散
262 组成槐花(净,炒)1两,郁金(湿纸包,火煨)1两。
263 主治尿血。
264 金黄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淡豆豉汤送下。
26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金黄散 《保婴撮要》:[卷十二]天泡疮在内也,用加味清凉饮。此肌肤之症,当去毒水,以金黄散或黄柏、蚯蚓敷之,当归膏亦善,既安不必服药。若
《外科正宗》:[卷之一痈疽门]杂忌须知第十四少,不便合用。予常熏后顶以膏盖周遭肿上,以如意金黄散代敷亦效。如意金黄散如意金黄散大黄姜黄黄柏芷陈
《疡科纲要》:[卷下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第四节·退毒敷药此则如意金黄散之变法。金黄散性偏寒凉,惟赤肿大热者为宜。若初起肌肉肿痛,犹未发赤,虽曰亦是阳证,但气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五杂证部]杖疮净,仍再敷之,以肿消痛止为度。方歌清凉拈痛金黄散,加入樟脑末三钱,杖疮破后多疼痛,锻石水油调敷痊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小儿赤游丹第一百十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花 21 大黄花的别名 22 来源 23 生境分布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大黄花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大黄花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大黄花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大黄花 1 拼音
dà huáng huā
2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花21 大黄花的别名
白蒿茶、兴安芯芭、芯玛芭
22 来源玄参科大黄花Cymbaria dahurica L,以全草入药。
23 生境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
24 性味
微苦,凉。
25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尿,止血。主治风湿关节炎,月经过多,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肾炎水肿,黄水疮。
26 大黄花的用法用量05~1钱,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2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大黄花的方剂 清金一贯饮
主治:麻疹。用法用量:水煎服。加减:有郁症,即加大黄大5钱至1两,中3钱至6钱,小1钱至2钱;见点血
大黄甘草汤dGlycyrhizaeDecoction概述:大黄甘草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金匮要略方
大黄朴硝汤:dàhuángpǔxiāotāng英文:概述:大黄朴硝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备急千金要
消瘀饮iāoyūyǐn处方:当归芍药生地黄桃仁红花苏木大黄(后下)芒消(后下)甘草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治瘀
秘验桃花散n《玉案》卷六:方名:秘验桃花散组成:石灰1升,大黄5两(切片,同炒红色,筛去大黄)。主治:刀刃所伤
更多用到中药大黄花的方剂用到中药大黄花的中成药 大黄流浸膏
xtractumRheiLiquidum;概述:大黄流浸膏为中成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麻仁润肠丸ngWan处方:火麻仁120g、炒苦杏仁60g、大黄120g、木香60g、陈皮120g、白芍60g制
六味安消散藏木香50g、大黄200g、山柰100g、北寒水石(煅)250g、诃子150g、堿花300g制法:
保婴镇惊丸Wan标准编号:WS3B159693处方:大黄300g甘草200g朱砂60g制法:以上三味,朱
礞石滚痰丸金礞石(煅)40g、沉香20g、黄芩320g、熟大黄320g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更多用到中药大黄花的中成药古籍中的大黄花 《外科心法要诀》:[卷七腹部]幽痈
mp托里散皂刺金银花黄芩牡蛎()当归赤芍朴硝大黄花粉连翘(去心,各等分)共研粗末,每用五钱,酒、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腹部]幽痈组成:皂刺金银花黄芩牡蛎(〔火段〕)当归赤芍朴硝大黄花粉连翘(去心,各等分)共研粗末,每用五钱,酒、
《救伤秘旨》:[总论王瑞柏损伤用药论]托里散金银花(五钱)当归(二两)大黄花粉连翘(各五钱)牡蛎皂角刺(各三钱)黄芩赤芍(各一钱)朴硝(五钱)酒
《外科正宗》:[卷之一痈疽门]杂忌须知第十四其功亦效。加味太一膏太一膏中桂芷归乳没丹参地芍魏将军木鳖兼轻粉血余槐柳共称奇治发背、痈疽及一切恶疮,
《疡科心得集》:[方汇]补遗牛黄上清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牛黄上清丸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为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具有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牛黄上清丸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牛黄上清丸 [ 最后修订于2018/10/29 11:04:10 共350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中:厚朴大黄汤 21 厚朴大黄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功能主治 24 厚朴大黄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金匮》卷中 31 方名 32 厚朴大黄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主治 35 厚朴大黄汤的用法用量 36 各家论述 3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厚朴大黄汤 1 拼音
hòu pǔ dà huáng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中:厚朴大黄汤21 厚朴大黄汤的别名
枳朴大黄汤(《赤水玄珠》卷四)。
22 处方厚朴15克 大黄18克 枳实9克
23 功能主治治支饮胸满者。
24 厚朴大黄汤的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1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25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3 《金匮》卷中 31 方名
厚朴大黄汤
32 厚朴大黄汤的别名枳朴大黄汤
33 组成厚朴1尺,大黄6两,枳实4枚。
34 主治支饮胸满。腹痛,脉数,应下之症。
35 厚朴大黄汤的用法用量上药以水5升,煮取2升,分2次温服。
36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衍义》:凡仲景方,多一味,减一药,与分两之更重轻,则异其名,异其治,有如转丸者。若此三味,加芒消则谓之大承气,治内热腹实满之甚;无芒消,则谓之小承气,治内热之微甚;厚朴多,则谓之厚朴三物汤,治热痛而闭。今三味以大黄多,名厚朴大黄汤,而治是证。上三药皆治实热而用之。
2《千金方衍义》:此即小承气汤,以大黄多,遂名厚朴大黄汤;若厚朴多,即名厚朴三物汤。此支饮胸满,必缘其人素多湿热,浊饮上逆所致,故用荡涤中焦药治之。
3《金匮要略心典》:胸满疑作腹满。支饮多胸满,此何以独用下法?厚朴大黄与小承气同,设非腹中痛而闭者,未可以此轻试也。
37 附注枳朴大黄汤(《赤水玄珠》卷四)。
古籍中的厚朴大黄汤 《医宗金鉴》:[卷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甘遂半夏汤方之,则水之病,自无遁情矣。@@@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按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
《医宗金鉴》:[卷三藏府经络先后第一]痰饮欬嗽第十三当是「脐」字,当改之。支饮「腹」〔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按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
《医宗金鉴》:[卷五痘中杂证]腹痛(芍药防风汤)升麻防风陈皮桔梗川芎白芍药炒甘草生厚朴姜炒枳实麸炒引用生姜水煎服。(方歌)芍药防风解表
《医宗金鉴》:[卷五失血门]便血苦楝人,肠风须加艽防行。(平胃地榆汤)苍术炒陈皮厚朴姜炒甘草地榆引用生姜水煎服。(方歌)便血湿盛腹不
《医宗金鉴》:[卷二辨太阴病脉证并治全篇]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金匮要略》卷上:厚朴三物汤别名厚朴汤(《千金翼方》卷十八)。处方厚朴15克大黄12克枳实9克功能主治行气除满,去积通便。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厚朴、枳实二味,取500毫升,纳大黄,煮取300毫升,温服。以利为度。备注本方与《伤寒论》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但药量不同。小承气汤意在荡积攻实,故以大黄为君;本方意在行气泄满,则以厚朴为主。方中厚朴行气消满;大黄、枳实泻热导滞。三药相合,使气滞通畅,实积消除,腑气得以通畅,则诸证自解。摘录《金匮要略》卷上《金匮》卷上方名厚朴三物汤别名厚朴汤、三物汤组成厚朴8两,大黄4两,枳实5枚。主治腹满痛,大便闭。腹满发热数10日。腹中热,大便不利。暑湿腹痛,大便结。食积痛,寒饮食过伤,心腹卒痛,如锥刺之状,若伤湿热之物,不得化而闷乱便秘者。用法用量上药以水1斗2升,先煮2味,取5升,纳大黄,煮取3升,温服1升。以利为度。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闭者,气已滞也。《经》曰塞也,通因通用,此之谓也。于是以小承气通之。乃易其名为三物汤者,盖小承气君大黄以一倍,三物汤君厚朴以一倍者,知承气之行,行在中下也;三物之行,因其团在中上也。绎此,可启悟于无穷矣。2《金匮要略心典》:痛而闭,六腑之气不行矣。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同,但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厚朴。附注厚朴汤(《千金翼》卷十八)、三物汤(《血证论》卷八)。
详见百科词条:厚朴三物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53:16 共61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代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黄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请问大黄的功效与作用2、大黄的功效和作用3、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请问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大黄具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够调节免疫、抗炎、解热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促进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胆、保肝、泻下作用。
2、大黄主要功能是泻热毒、破淤血、荡积滞、利胆退黄,对火眼赤痛、湿热黄疸、食积、泻痢、实热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闭经等多种病症有较好疗效。
临床上,用其止血宜炒炭,通便宜后下。
不过,由于其通下苦寒之性猛,妇女胎前产后及身体虚弱者应慎用。
大黄的功效和作用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泻热通便,可以理解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减肥,下面就由我为大家讲解一下大黄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大家喜欢。
大黄的药材故事
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
考古证据证实大黄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药用历史,后来由旅行者将这种植物从中国带到欧洲,并成为欧洲甜点和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大黄的根茎是可食用的,多数情况下,酸性叶柄用于制作馅饼,但大黄也可以用于制作蜜饯和红酒。
大黄收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一味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的良药,倍受医家的青睐。
据统计,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共有36个配伍大黄的方剂。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以治疗热病善用寒凉药而著称,他的弟子中就有一位叫“穆大黄”的,其河间学派的用药风格可见一斑。
明代医家张景岳将大黄与人参、熟地、附子并称为“药中四维”,创制了40多个含大黄的复方。
在中国医学史上,从宫庭医案、医家著作到民间单方,从配伍内服到炮炙外用,大黄都以其泻热通便、破积行瘀、解毒止痛的功效被医家和病患所称道,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洗剂等。
除此之外,大黄酒、大黄茶等还是养生保健的佳品。
但医界有谚语云:“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
”说明世人喜进温补而忌攻下的用药心理。
其实,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妙用大黄对于一些疑难痼疾常常会有出奇制胜桴鼓相应之效。
大黄的功效
功能主治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
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
《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
《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
《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
《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
攻积导滞:味则大苦,气则大寒,性沉而降,力猛善走,直达下焦,长于还下。
入阳明,能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凡伤寒,温病,热结于中。
凉血解毒:味大苦、气大寒既入气分,又恤分,有泻热凉血之效,故《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大黄入血分,性呈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用之皆为要药。
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疗毒,尤为特效之药。
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
”
活血祛瘀:《本草易读》曰:“大黄,味苦大寒,入太阴脾,厥阴肝经。
泻热行瘀,决壅开塞。
通经脉而破症结。
”功用峻烈,推陈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大黄外用功效:外用亦是一味良药。
如研末可治黄水疮、湿疹等皮肤病;与陈石灰同炒至桃红色,研细后撒布伤口,可止创伤出血。
配地榆研末油调后外敷,治疗烫火伤颇效。
唐·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有以大黄为主药的“九物大黄薄贴”,专门外用治疗痈疽发背。
南宋·洪迈的《夷坚志·甲志》也载:“捣生大黄,调以美醋,敷疮上,非唯愈痛,亦且灭瘢。
”说明用大黄治疗疮疖疔毒,既能止痛消肿又不留瘢痕。
鉴别应用:
①生大黄泻下力猛,泻火解毒力强。
用于正盛邪实证。
②熟大黄泻下力缓。
用于正虚邪实证。
③酒大黄兼能散瘀,治上者,非酒不至,用于热毒上炎所致的目赤、口疮、牙痛、头痛。
④醋大黄破肝血热。
大黄的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导泻。
大黄煎剂有明显的泻下作用,这种作用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其热水浸出液,在酸、碱条件下或50℃减压浓缩,泻下效力均不受影响。
沸水浴常压浓缩,其泻下作用仅为原浸出液的1/3。
泻下作用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大黄泻下成分约有20种,包括蒽醌类和二蒽酮类以及它们的甙类,而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甙。
番泻甙A、B、C、D、E、F的泻下活性相似;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的作用也较强;蒽醌类化合物8-葡萄糖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8-葡萄糖大黄酸等均较弱;而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几乎没有泻下活性。
(2)利胆作用。
麻醉犬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可使胆汁分泌增加,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
麻醉大鼠十二指肠给大黄煎剂或水醇浸提制剂,30分钟内胆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则降低,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
人服用大黄煎剂15g,胆囊明显增大(B超测量)。
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3)保肝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SGPT升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为289U/100ml,经大黄治疗后,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程度、变性也比对照组轻。
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脱落。
(4)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采用大鼠应激性及幽门结扎法两种实验性胃溃疡模型观察到,给予生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等药物均能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溃疡出血。
明显缩小出血面积和减少出血灶数量,作用类同西咪替丁,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灌服生大黄粉悬液,可使溃疡面积缩小,并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离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但酒炖大黄无此作用。
采用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模型实验表明,大黄煎剂1g/kg、05g/kg和025g/kg都有明显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还有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防止乙醇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
(5)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电生理研究表明:大黄对结肠的电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特点为群集性放电,峰电频率明显增快,幅度明显增高,收缩活动增强,阿托品可阻断大黄对结肠的兴奋作用。
阻止结肠内水分吸收,加快结肠内溶物的排出而发挥其泻下作用。
提示大黄泻下作用是通过肠管中M受体而发挥效应。
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
实品兼治便秘、热新胸、湿热、腹泻、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尿频、眼结膜充血、咽喉肿痛、贵气疮、胃热呕吐、吐血。
咯血、非外伤性便血、血尿、蓄血、闭经腹痛、产后瘀血、消肿积聚、外伤、毒热痈疮、红皮病、烧伤等症状。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重瓣叶大黄为主,古称黄连或药用大黄根及根茎的干燥,初起于寒冷引起的发热。
"味苦,性寒,下主血脉,活血,闭合发热,破除肿块积聚,饮酒,通络,清理肠胃,推陈出新,通利水气,安和五脏"。
中医认为,大黄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
一般来说,大黄入脾、胃、大肠经,不仅能很好地疏通肠胃泻热,攻下引滞,而且能引导湿热之邪从大便中排出,促进冰毒消退,故常被用于便秘、胃肠积滞、湿热泻痢之初。
大黄入心、肝、血三穴,既能很好地疏通血脉中的实热之毒和凉血止血解毒,又能通利血脉,活血化瘀,故常用于热病攻心眼红、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热毒疮疡、水火烫伤;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瘀血、产后瘀血腹中梗阻;结块积湿--热毒伤寒、淋证涩痛。
大承气汤有四味药,大黄谢实散,芒硝软坚散辅佐大黄谢实,配合厚朴皮枳壳新祛除满,故新满腹中症状如发热。
大便干燥,烦热,用大承气汤较合适,可发胃气,无论两极不通,用大承气汤可使胃气下行,大便通畅,毒热担之,故名承气。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收藏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代黄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代黄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2023-08-08 01:57: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6984.html